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5 毫秒
1.
农村城镇化的动力与模式构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城乡差别的存在,既有中国特定的历史文化因素影响,也有近三十年发展的结构性原因困扰,推动农村城镇化是消除城乡产别的根本所在.农村城镇化,应当是泛指我国县级以下的广大农村地区城镇化,是以县城为核心、以行政单元的乡镇、村为重点的城市化和城镇化.必须以工业化为动力,以解决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为基础,以发展农业产业化为目标,推进农村城镇化的实现.农村城镇化可以有三种不同模式;以工业产业带动为主的城镇化模式;以农业加工业带动为主的城镇化模式;以农业产业化带动为主的城镇化模式.三种模式条件不同,因此城镇化规模也有所不同.  相似文献   

2.
英特尔公司、重庆市人民政府、重庆电信有限公司和重庆八达电子工程有限公司于近期签订“推进城乡信息化,构建和谐社会”计划(GAPP)合作备忘录,宣布正式启动 GAPP 计划。此次推出的“推进城乡信息化,构建和谐社会”计划,旨在进一步加快重庆社区、农村和中小企业的电脑普及和信息技术的推广应用,缩小“数字鸿沟”,使城乡共享数字化信息化服务成果,消除信息资源开发利用的壁垒。  相似文献   

3.
数字乡村建设背景下“数字鸿沟”的形成和改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进一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我国于2019年发布了《数字乡村发展战略纲要》,其目的是实现乡村经济发展的网络化、信息化和数字化,弥合城乡"数字鸿沟",形成城乡融合发展新格局。文章分析了城乡间"数字鸿沟"现状,梳理出目前尚且存在的乡村信息基础设施不健全和信息资源不完善、乡村居民信息应用的意识和能力弱、农村数字化经济发展缓慢等问题,提出了优化农村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和信息资源、加强对农村居民的信息技术教育和培训、利用信息技术加快乡村数字经济发展等对策建议,以期提供一定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4.
钟立华 《老区建设》2008,(16):19-21
农业现代化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之一。发展我国的农业现代化既要遵循世界农业现代化的一般规律,又要结合国情走中国特色的农业现代化道路,本文提出从农业产业化、农村城镇化、农业信息化三者互动发展,共同推进中国特色的农业现代化之路。  相似文献   

5.
坚持走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信息化及农业现代化是党的十八大提出的重要战略。"新四化"互动充分体现了在信息科技之下的工业、农业、城镇与农村之间的相互协调的耦合关系。推进"新四化"同步发展是社会现代化改革、经济经营模式转型的必要手段。本文从新型工业化与新型城镇化的关系进行分析,探究"新四化"之间的相互协调的耦合关系,针对辽宁省的自身经济结构发展模式,提出了促进新型工业化和新型城镇化良性互动的建议对策。  相似文献   

6.
关于中国小城镇发展的若干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村城镇化是推进中国城市化的重要途径。如何促进中国农村城镇化的快速合理发展,本结合东部沿海小城镇发展模式的经验及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关于小城镇发展的若干对策。  相似文献   

7.
江西省启动“信息化新农村”建设,进一步加强农村信息化建设,缩小城乡“数字鸿沟”。江西省把农村信息化建设作为新农村建设的突破口,大力推进农村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十一五”期间将实现“家家通电话,村村通宽带,信息进万家”。按计划,江西省将结合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在200  相似文献   

8.
城镇化是现代化的必由之路,是解决农业农村农民问题的重要途径,是我国未来几十年的核心发展动力.随着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布《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对今后一个时期内的全国城镇化发展明确给出了宏观性、战略性、基础性的规划指导方向.规划提出,未来,我国将推进以人为核心的城镇化,并提出到2020年,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到60%左右、城镇化格局更加优化、城市发展模式科学合理等具体目标.  相似文献   

9.
从中国具体国情出发,总结实践经验,吸取国际城市化的经验教训,我国选择了一条中国式的农村城镇化道路,积极稳妥地发展小城镇,转移农村大量富余劳动力和农业过剩人口,是加速中国农村工业化、农村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的战略选择;推进农村城镇化,一定要立足于长远,制定建设与发展小城镇的科学规划;要深化相关体制的改革,制定一系列配套政策;要在发展农村小城镇的基础上,增加城市供给的内容,使它们增添城市的各种功能,把小城镇建设推进到"城镇城市化"的发展阶段,使其逐步成长为新型的小城市.  相似文献   

10.
《今日重庆》2008,(1):123-123
截至2007年底,中国电信重庆公司在全市农村营业网点实现了一镇一网100%覆盖,一村一点的网点建设正在全速推进。近年来,面对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发展机遇,中国电信重庆公司以建设“数字重庆”和“长江上游信息中心”为己任,充分发挥信息化建设主力军作用,努力消弥城乡数字鸿沟,快速推进农村通信基础设施建设,提升了重庆广大农村的信息化水平。  相似文献   

11.
加快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是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根据我国当前农业农村发展新形势和同步推进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的要求提出的进一步深化农村改革的重大任务,也是加快我国农业现代化进程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12.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是基础课程改革发展方向之一.它的目标是为了建设数字化教育环境,推进教育的信息化进程.在教学过程中,更多的关注是学生的学习需求,因而产生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新的学习模式.本文对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环境下的学习模式做了简单论述.  相似文献   

13.
中国农村物流发展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道路,推动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工业化和城镇化良性互动、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相互协调,促进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城乡发展一体化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途径”。现代物流不仅是城乡发展一体化的重要桥梁和纽带,而且是“四化同步”发展不可或缺的内容。农村城镇化、农业现代化离不开农村物流现代化;农村物流现代化离不开工业化和信息化。因此,在新的历史条件下,重新提出并研究农村物流问题.是关系到“四化同步”和“城乡发展一体化”的重要理论问题和实践问题。  相似文献   

14.
本文基于“信息”的宏观概念,指出西部信息化建设路径选择迫在眉睫。认为努力缩小东西部数字鸿沟,是一项艰巨的任务和长期的过程。要把缩小城乡数字鸿沟作为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内容,推进农业信息化和现代农业建设,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服务。以提高公共服务为重点,加快西部推进电子政务建设;强化信息技术在西部社会发展领域的应用;继续推进西部信息基础设施的完善和普及应用,不断提升信息化支撑能力。  相似文献   

15.
近期,农业农村部、中央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委员会办公室印发《数字农业农村发展规划(2019—2025年)》,对新时期推进数字农业农村建设的总体思路、发展目标、重点任务作出明确部署,擘画了数字农业农村发展新蓝图。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数字农业农村建设取得明显成效。加快数字技术推广应用,大力提升数字化生产力,不仅有利于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和乡村全面振兴,更有利于广大农民增收致富。  相似文献   

16.
当前,城乡结构的不平衡和农村发展的不充分已成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走好中国式现代化“三农”道路的阻碍。数字技术无疑是赋能乡村振兴的“助推器”,但乡村发展还面临“新基建”发展不平衡、数据共享难实现、城乡“数字鸿沟”扩大化、乡村数字化治理水平低等问题。本文认为,持续推动乡村数字化进程,需要夯实基础设施,发挥政府引领作用,用好大数据。  相似文献   

17.
加快城镇化进程对我国来说,既是经济生活中的主旋律,也是社会转型与发展的需要。这些年,各地因地制宜,积极有效地推进小城镇建设,探索出各具特色的发展模式:一、农业商品化牵引型。这种模式的特征是:以农业的商品化为催化剂,汇集了人流、物流、资金流,兴起了农产品加工业,推动了农村工业化。农业商品化和农村工业化这两股力量交汇作用,催生了“交点”地区的农村城镇化。研究珠江三角洲经济奇迹的学者们就把珠江三角洲城镇化轨道概括为“农业依托型”发展模式,具体来说经历了“三级跳”的发展轨道:农业商品化──农村工业化,农…  相似文献   

18.
<正> 甘肃大中型城市与广大农村之间缺乏众多小城镇的联结,人口城镇化与非农产业产值的增长差异性很大,城市对农村的辐射作用受到限制,致使城乡经济不能协调发展。正值农村进入工业化、现代化建设时期,必须使乡镇企业与农村城镇化建设协调发展,以堑补这一鸿沟,促进整体经济的发展与社会进步。  相似文献   

19.
针对政府推动的一轮农村城镇化建设浪潮,本文在分析政府介入农村城镇化的意义的基础上,结合天津市政府以三区联动模式推进农村城镇化进程的实践,研究了政府介入农村城镇化过程中的积极作用和政府介入产生的问题,最终提出了政府在农村城镇化进程中的角色和合理定位。  相似文献   

20.
王政武 《改革与战略》2013,(12):7-12,85
解决好人的生存和发展保障问题是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的应有之义,传统城镇化出现“城市病”问题的根源在于人的发展对经济发展的让位。就业的实现和水平的提高在保障人的生存和发展中是根本性的、全面性的和可持续性的,推进产业与城市的融合发展可成为实现这一目标的突破点。文章认为,产城融合的新型城镇化建设必须在制度设计中植入和强化人的发展权理念;培育和扶持乡镇集体经济发展,推进农村社区建设和功能完善,创新农民主导的就地转移的新型城镇化模式;探索资源分配共享机制,促进城乡居民发展权的公平性与均衡性;优化城镇空间布局,在产业与城市的协调发展中增强人的发展的可持续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