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 毫秒
1.
刘敏 《发展》2011,(10):86-87
和谐的含义,从理论上讲,是指一种“配合的适当、协调或均匀”之意。和谐反映了中国人深厚的历史文化根基和广泛的文化心理认同,一直是中华民族的社会理想。公平正义是社会主义法治的价值追求,更是司法的生命和灵魂。公正是和谐的基础,和谐是公正的结果。把实现社会和谐、建设美好社会作为不懈追求和实践的方向,是对和谐的现实诠释,也是对党的执政规律、社会发展规律认识的不断深化。  相似文献   

2.
邓聿文 《中国报道》2011,(12):18-21
“文化立国”换成现代语言,就是把文化作为一种执政能力。文化特别是其中起核心作用的社会价值观,对内可以引导、整合、统摄一个社会不同人群的利益和要求,促进社会融合与和谐发展;对外可以传播和表达国家形象。这其实就是文化作为执政能力发挥作用的过程。  相似文献   

3.
胡琳 《改革与开放》2012,(11):33-35
实现社会和谐.建设美好社会.始终是人类孜孜以求的一个社会理想.也是包括中国共产党在内的马克思主义政党不懈追求的一个礼会理想。“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概念的首次完整提出,是十六届四中全会《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决定》并将其正式列为中国共产党全面提高执政能力的五大能力之一.  相似文献   

4.
以儒家思想为主体的中国传统文化尚中贵和,追求的是一种人与人,人与天、自然相和谐的社会,而实现这样一种社会的途径,是通过礼、乐的教化。无讼是历代统治者所追求的一个政治理想,它长成于中国传统文化的土壤之上,自然地契合传统文化追求和谐的价值目标。因而无讼的理想便是要实现和谐,而以传统文化的视角看来,和谐也即意味着无讼。  相似文献   

5.
文化是民族的灵魂,是人与人联系的纽带,是公民社会的粘合剂。“和谐”是人类共同追求的理想,更是中国共产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新认识。我们追求的“和谐”是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全方位的和谐,但笔者认为“和谐”首先是思想、精神的和谐。要实现思想、精神的和谐,必须大力发展先进文化。  相似文献   

6.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作出了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重要决定,首次在党中央的正式文件中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明确指出“形成全体人民各尽其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社会,是巩固党执政的社会基础、实现党执政的历史任务的必然要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在于人,在于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完美和谐,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的精神内涵和核心地位。社会主义社会的根本和谐是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和谐,即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和谐。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在于发展生产力,因此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根…  相似文献   

7.
党的执政思维方式的转变,既符合思维发展的一般规律,也符合党执政能力建设的特殊发展规律。只有随着实践发展和现实要求而不断转变执政的思维方式,我们党才能保持先进性,才能保持强大的凝聚力和战斗力,才能带领全国人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社会的和谐稳定与人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8.
孙志祥 《黑河学刊》2008,(6):138-139
马克思主义创始人提出的“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的未来社会是和谐社会的价值取向。西方发达国家在社会发展过程中,为解决现有的大量社会问题也提出了社会和谐的执政理念,为未来社会准备了“入口”。我们党提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理念,是对马克思主义社会发展理论和人学理论的丰富与完善,是对国家治理模式和对人的价值实现的一种创新。  相似文献   

9.
道德整合是对和谐的社会伦理秩序的追求,多元社会的道德整合需要道德共识的形成。道德整合的实现是构建和谐社会的伦理路径,公平正义的制度安排是道德整合实现的制度机制;道德主体性的充分发挥是道德整合实现的主体机制;符合社会文化发展的要求是道德整合实现的文化机制。  相似文献   

10.
生态文明是社会文明体系的基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态文明,是指人类遵循人、自然、社会和谐发展这一客观规律而取得的物质与精神成果的总和;是指以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和谐共生、良性循环、全面发展、持续繁荣为基本宗旨的文化伦理形态。它的产生基于人类对于长期以来主导人类社会的物质文明的反思,自然资源的有限性决定了人类物质财富的有限性,人类必须从追求物质财富的单一性中解脱出来,追求精神生活的丰富,才可能实现人的全面发展。这无  相似文献   

11.
文化育和谐     
构建和谐社会,从以人为本的理念出发,关注人与自我、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进一步明确经济发展以社会发展为目的,社会发展以人的发展为归宿,人的发展以精神文化为内核。文化即"人化",文化事业即养人心志、育人情操的事业。人,本质上就是文化的人,而不是"物化"的人;是能动的、全面的人,而不是僵化的、"单向度"的人。人类不仅追求物质条件、经济指标,还要追求"幸福指数";不仅追求自然生  相似文献   

12.
试论党的集约化建设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经历了从粗放型向集约化的转型,我党的建设也正从粗放式向集约化转变。党的集约化建设就是通过扩大党建的主体要素的作用,利用较少的执政资源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社会和谐、人民幸福。其特征表现为: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提高执政效率为中心,以先进性建设为路径。  相似文献   

13.
财产保险行业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提出把“社会和谐”作为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总体目标之一,把“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能力”作为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主要任务之一。《决定》指出形成全体人民各尽其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社会,是巩固党执政的社会基础、实现党执政的历史任务的必然要求。要适应我国社会的深刻变化,把和谐社会建设摆在重要位置,  相似文献   

14.
贺亮明  葛金平  刘勇 《魅力中国》2010,(8X):219-219
环境友好型社会的生态伦理观必须是以"和谐"为核心的价值观,它既以追求人与自然关系的和谐为宗旨,又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必须建立在人与人关系的和谐基础之上。本文拟就如何加强语言文明建设的问题进行探讨。一要弘扬礼貌用语原则;二要搞好日常生活语言文明建设;三要加强职业语言文明建设。  相似文献   

15.
胡琳 《改革与开放》2012,(21):33-35
<正>实现社会和谐,建设美好社会,始终是人类孜孜以求的一个社会理想,也是包括中国共产党在内的马克思主义政党不懈追求的一个社会理想。"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概念的首次完整提出,是十六届四中全会《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决定》并将其正式列为中国共产党全面提高执政能力的五大能力之一。陕西作为农业大省,农民占全省人口的70%,在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农村的稳定和谐发展是重中之重。没有农村的稳定和发展就不可能有整个社会的稳定和发展,没有农村的和谐就不可  相似文献   

16.
杜存 《内蒙古工作》2006,(10):19-21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们党现阶段肩负的历史使命之一,是指导我国在下一个战略机遇期内全面发展经济社会的纲领性目标,是中国共产党和全体人民孜孜以求的幸福梦想。县是国家行政建制中的重要单元,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一线和前沿,“郡县治,天下安”,县域社会和谐关系整个社会和谐的大局,实践证明,构建县域和谐社会必须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必须始终坚持科学执政、民主执政和依法执政。  相似文献   

17.
胡建  刘惠 《理论观察》2008,(5):20-21
政治整合是执政党必须履行的一项基本职能。在中国共产党现有的诸多政治整合资源中,爱国统一战线是一个极其重要的政治资源。目前,由于中国社会转型的日益加快,党面临着空前复杂、急迫的政治整合任务,为此,党应充分发挥新时期统一战线的政治整合功能,更好地实现对社会的政治整合,从而进一步巩固执政基础与执政地位。  相似文献   

18.
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转型期我国社会发展对党的执政能力提出的新要求。公安机关作为党巩固政权、依法执政的专政力量,是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发展的专门力量。在改革发展处于关键时期,公安机关应该深刻领会《决定》精神,深化和拓展对”和谐”概念的认识,充分发挥职能作用,努力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功立业。  相似文献   

19.
从2002年党的十六大把“社会更加和谐”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提出,到2006年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明确了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诞生80多年、执政半个多世纪的中国共产党在经过艰辛的探索之后,最终确立了这一重大执政理念。党的十七大报告为我们共同建设和谐社会,促进社会和谐提出了更加明确的目标和要求:深入落实科学发展观,积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相似文献   

20.
朱前星 《特区经济》2005,(10):299-300
和谐社会是人们追求的共同目标。马克思指出,人们奋斗所争取的一切,都与经济利益有关。和谐社会的核心是经济利益的和谐,只有创建出一套保证经济资源合理流动,社会财富不断增长,全体社会成员经济利益合理分配的整合机制,和谐社会才有坚实的基础。经济整合是指对经济上各自独立又有一定内在联系的要素按照某种规则进行协调,使组成经济系统的各个部分之间的交换能够顺畅有序,成为有机统一体的和谐过程或和谐结果,而不是充满障碍与冲突。经济整合在建设和谐社会中有无法替代的作用。那么,在和谐社会目标取向下如何实现经济整合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