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国际金融中心形成模式和条件及对上海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比较分析了国际金融中心形成的两种模式:自然形成模式(或市场主导型)和国家建设模式(或政府主导型),提出了上海建设国际金融中心的选择,并通过重点分析国际金融中心形成的多种因素和条件,得出上海建设国际金融中心的启示.  相似文献   

2.
该文在比较分析世界主要国际金融中心形成模式的基础上,总结了国际金融中心的形成规律和发展模式,得出了启示性的结论,并提出相关的对策建议:政策推动型是上海金融中心建设初期的主要模式;国际金融中心建设中要加强风险管理;推动人民币国际化是上海建设国际金融中心的客观要求;应同时推进上海国际金融中心与国际航运中心的建设。  相似文献   

3.
瞿兵 《特区经济》2007,(12):50-51
进入21世纪,我国的经济与金融业飞速发展,为上海建设国际金融中心奠定了基础。上海的定位应以内需型国际金融中心和类似伦顿城的集中型模式较为适合。在建设国际金融中心的过程中应当注重提高金融市场化程度,加强金融信息化建设和金融人才的培养,在强调金融创新的同时完善金融监管体系。  相似文献   

4.
上海与香港国际金融中心的模式定位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立国际金融中心首先要考虑的是模式定位问题.金融中心的模式定位,综合了金融中心及所属国家地区的宏观管理模式和经济发展的特点.只有模式定位和管理模式,经济发展特点相协调,国际金融中心才能形成并迅速发展.  相似文献   

5.
文章基于上海建设国际金融中心和世贸中心,根据市场需求和上海金融学院审计专业学生的问卷调研数据,探讨应用型国际化审计人才的培养模式,对课程设置,教学的模式等方面进行分析,旨在为审计人才培养模式提出策略性的指导建议。  相似文献   

6.
为了更好地评价与比较北京在建设国际金融中心的有利条件和不利因素,找出北京在发展金融业中存在的差距,提出北京在建设国际金融中心所应采取的目标和对策。我们借鉴干杏娣在《开放与成长:新世纪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的建设》和胡坚在《国际金融中心评估指标体系的构建和上海成为国际金融中心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7.
上海建设国际金融中心的SWOT分析及若干政策性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9年3月25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并原则通过关于推进上海建设国际金融中心的意见。本文运用SWOT分析法对上海建设国际金融中心的优势、劣势、机遇和挑战进行深入研究,并且结合全球金融危机的背景,提出了加快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的若干政策性建议。  相似文献   

8.
文章通过对国际金融中心各项指标的相对比得出上海建设国际金融中心的比较优势,并从建立以资本市场为主导的金融体系的要求等方面展开分析,找到上海建设国际金融中心的突破点——股票市场。  相似文献   

9.
国外历史经验对中国国际金融中心合理定位的借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朴 《特区经济》2008,(9):99-100
目前最有希望成为未来中国国际金融中心的地区有北京、上海、深圳/香港,三地各有优势。本文回溯了英国伦敦、美国纽约、新家坡和巴哈马四个著名国际金融中心的历史变迁。以史为鉴,来指导我国的国际金融中心的定位和建设。  相似文献   

10.
本文首先对相关的概念进行了界定,通过理论分析和国际经验的比较对几个重要相关变量之间的逻辑关系进行了分析,得出证券市场国际化是推动国际金融中心的突破口。接着,在探讨了整个金融体系市场化几个核心问题的基础上,对证券市场国际化、人民币国际化与国际金融中心之间的影响机制进行了微观分析,并结合中国目前的实践状况,得出了上海证券市场国际化与国际金融中心建设协调发展的路径安排。  相似文献   

11.
华顿 《上海经济》2009,(8):30-33
上海的国际金融中心建设战略实施已久,并已经取得了骄人成绩。然而,上海离真正的国际金融中心仍然一段距离。自身金融业的核心实力依然无法与纽约等发达城市相比,也没有产生国际金融中心应有的辐射与聚集功能。  相似文献   

12.
《上海经济》2012,(9):38-40
2009年,国务院出台了"关于推进上海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和先进制造业建设国际金融中心和国际航运中心"的意见,提出了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的总体目标:到2020年,将上海基本建成与我国经济实力以及人民币国际地位相适应的国际金融中心。随后,国家"十二五"规划以及上海"十二五"规划陆续出台,也将国际金融中心建设视作重要推进的工作之一。作为重要的金融市场主体,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为商业银行的业务拓展及创新改革提供了历史机遇,同时伴随着金融一体化、金融脱媒、利率市场化、监管趋严等现象,商业银行也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相似文献   

13.
国际金融中心建设对国家而言,是遵循金融业空间发展规律,促进国内金融业发展的手段,而不是目的本身。通过健全国内金融体系,促进有效投融资和有效率的资源配置,实现经济又好又快的增长,实现民富国强,才是国际金融中心建设体现国家全局利益的核心所在。  相似文献   

14.
金融资源的集聚与扩散有其内在的规律,各类金融资源流动的结果导致了国际金融中心的兴衰、演替。金融资源的集聚与扩散大体上可分为宏观、中观、微观三个相互关联的层次,本文重点探讨了前两个层次。文中分析了各类金融资源集聚、扩散的特点,金融资源集聚、扩散的典型形态及主要影响因素等,并按主导因素、辐射范围两个纬度将金融中心划分为四种模式。最后,分析了上海建设国际金融中心的路径、模式选择及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有关推进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的一些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童孟达 《港口经济》2009,(11):37-39
今年4月14日,国务院下发了《关于推进上海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和先进制造业建设国际金融中心和国际航运中心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深刻阐述了推进上海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和先进制造业,建设国际金融中心和国际航运中心的重大意义,明确了指导思想和原则及总体目标,提出了主要任务和措施。  相似文献   

16.
本文首先界定了国际金融中心的基本概念,接着对对国际金融中心形成机制进行了理论评述。在分析金融业的特质性和金融经济史的基础上,结合制度经济学和金融地理学的理论基础,提出了一个新的理论分析框架,认为法治制度是内在的核心基础因素。基于证券市场的运行特性,考虑到目前我国法治体系的缺陷和上海金融市场的禀赋条件,提出大力发展证券市场应当是建设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的核心推动力,而证券市场国际化则是建设国际金融中心的突破口。  相似文献   

17.
周敏 《沪港经济》2014,(9):24-27
正2009年3月,国家战略层面确立"加快推进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按照预定目标,上海将在2020年发展成为国际金融中心。如今五年已过,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究竟到了一个什么样的阶段?今年,上海市国际金融中心建设工作推进小组办公室推出的一张囊括多达73项重点工作分工表给出了答案,其中"自贸元素"是工作重心,成为了上海建设国际金融中心的诸多改革突破口。金融行业成写字楼需求主力一般来说,写字楼市场的兴旺与冷清,可以从侧面反映一个城市一段时间内经济发展的波动。近几年,随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基于对本地区经济、金融发展的考虑,全国30多个省市积极筹建不同层次的金融中心,特别是"新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建设更是掀起了新一轮中亚金融中心建设的热议。究竟什么样的城市具有国际金融中心的条件,本文通过对国内外有关国际金融中心研究现状的梳理及对著名的国际金融中心发展历史的归纳总结,认为经济实力、金融集聚、地理位置及政府支持是促成国际金融中心形成的最核心因素。在此基础上通过乌鲁木齐与西安的比较分析,认为乌鲁木齐更具有建设中亚金融中心的综合优势。为此,乌鲁木齐应利用"新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的有利时机,通过建立中亚融资中心、中亚清算中心、中亚金融市场中心和中亚外汇交易中心来实现乌鲁木齐中亚金融中心的目标。  相似文献   

19.
金融资源的集聚与扩散有其内在的规律,各类金融资源流动的结果导致了国际金融中心的兴衰、演替。金融资源的集聚与扩散大体上可分为宏观、中观、微观三个相互关联的层次,本文重点探讨了前两个层次。文中分析了各类金融资源集聚、扩散的特点,金融资源集聚、扩散的典型形态及主要影响因素等,并按主导因素、辐射范围两个纬度将金融中心划分为四种模式。最后,分析了上海建设国际金融中心的路径、模式选择及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0.
董宝茹 《中国经贸》2013,(12):106-107
上海有望成为真正的国际金融中心,上海的最大优势和机遇是中国巨大的潜在金融市场,上海建设国际金融中心既然已经上升到国家战略层面的高度,应该继续坚持贯彻执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