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宗教与文学是相互渗透、交错发展的。佛道二教在唐代高度繁荣鼎盛,佛教的空明、寂静、圆融之境,道教的清虚、灵动、神仙之境,都是不可多得的文学营养。唐代山水诗人从佛道教义中汲取养分,融情与景,丰富了山水诗的审美意境,别具特色,形成了特色鲜明的文化景观。  相似文献   

2.
韩愈和张载均是历史上著名的反佛斗士,在反对佛教、复兴儒学的历史使命上,他们的目标高度一致;但在反佛的逻辑起点、反佛理论体系的建构上,二者也有明显的差异。他们反佛思想的逻辑起点和理论建构、舍我其谁的担当意识和批判继承的辩证思维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启示。  相似文献   

3.
公元六世纪,佛教从中国传入日本,早期发展呈现佛教与政权结合紧密、专持一宗、与神道重合等特色,以后日渐普及,对于稳定统治阶级政治地位、完善政治体制、推动文化艺术发展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然而其发展思想也有违背佛教初衷的地方,如亲鸾提倡的“在家佛”构成日本佛教一大特色,但同时失去了佛教的原点。  相似文献   

4.
唐武宗“会昌灭佛”这一历史事件,对于佛教来说是灭顶之灾,使中国佛教从隆盛走入了衰弱时期.由于寺院经济的膨胀,武宗过分推崇道教以及战争的沉重负担导致了会昌年间灭佛运动的兴起,唐武宗“会昌灭佛”一方面加强了中央集权,缓解了社会危机,另一方面也导致了佛教在中国的衰微,阻碍了外来宗教在本土的传播与发展.  相似文献   

5.
宋代实行兼容并蓄的宗教政策,对佛道二教都予以保护和鼓励。因而有宋一代,佛道二教皆得到了较大的发展,其寺院、宫观的经济力量有了较迅速的增长。本文拟对宫观的经济状况如田产的来源、土地占有、与政府的租役关系及其田产的经营,作一简单的论述,仅以此就教于方家。...  相似文献   

6.
《浙江经济》2023,(5):30-31
<正>以诗为魂,以山水为纽带,厚植诗画、山水、佛道三大文化基因,高水平打造“浙东唐诗之路目的地城市”“龙楼凤阙不肯住,飞腾直欲天台去。”一首《琼台》,使得台州成为无数文人墨客向往的“诗和远方”。台州是佛教天台宗发祥地、道教南宗创立地、浙东唐诗之路主要目的地,是名人雅士探访佛宗道源的求慕朝觐之地,先后留下400多位诗人足迹、1500多首古诗。2019年以来,台州以诗为魂,以山水为纽带,厚植诗画、山水、佛道三大文化基因,高水平打造“浙东唐诗之路目的地城市”。  相似文献   

7.
吴方方 《魅力中国》2013,(25):240-240
青藏雪域,孕育了西藏神秘宗教千年文化艺术的珍宝。一千三百多年来,西藏做为佛教的传承圣地,成就了佛教发展历史的巅峰。它的历史与文化一直笼罩在一层神秘又神圣的光环中。有着“”众神的香巴拉、“佛教最后的圣地”等美誉。自佛教从印度北传人西藏后,佛教就溶人了藏族人的生活,成为了西藏的文化符号象征,每个藏族人都是佛教信徒,任何佛的塑像或照片,藏族人都会一脸肃穆地合十膜拜。藏族人对佛的虔诚。不仅使西藏倍增神圣感,也使得西藏话题成为了大众津津乐道的话题。  相似文献   

8.
正如黄河之于中国,滚滚的湄南河是泰国历史的缩影、文明的摇篮。就在这条闻名遐迩的大河下游,有一座景色秀丽的城市。市内热带树木苍翠,各色花卉四季吐艳,雄伟的大楼和高脚屋交错排列,金光闪闪的佛寺点缀其间,它就是泰国的首都曼谷。 曼谷是泰国最大的城市,面积290多万平方公里,是泰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也是泰国的交通枢纽。 泰国是一个佛教之国,大约90%的居民信奉佛教。全国约有佛寺30,000多座,其数量之多,在东南亚首屈一指,为此被称为“千佛之国”。曼谷的寺庙约300余座。这里的佛寺建筑,独具一格,精致美观,具有…  相似文献   

9.
我们都知道佛学的基本教义是四谛法与十二因缘,初期佛教主要通过开闻四谛法和悟解十二因缘,以证罗汉果和辟支佛果,获得个人解脱。随着佛教的发展,后期佛教认为,这种佛教  相似文献   

10.
黄蔓 《魅力中国》2010,(20):219-219
作为中国文学史上伟大的文学家,苏东坡之所以伟大,是因为他一生致力于对人生奥秘的探求。他一生都在寻求人的价值和生存的意义。然而,黑暗的社会现实,使他看到人生终极目的的破灭。不可避免地在诗词中透露出自己的悲观主义情绪。然而,在黑暗的社会中,他又不断调适自己,寻求对人生的透彻感悟,他通达的处世态度,又让人看到他乐观的一面。乐观和悲观互相交织。让我们看到一个真实性情的“文学天才”苏东坡。纵观苏东坡的一生,饱经忧患。苏东坡之所以超然旷达,是因为他天生与佛、道两家有难分难解的因缘。苏轼生长于佛教传播相当发达的四川。他自幼生活的眉山,与佛教圣地峨眉山相去不远,距著名的乐山大佛更近。而且苏轼家庭的宗教气氛十分浓郁,对他有潜移默化的影响。苏轼大半生处在北宋党争的漩涡中,满肚皮的不合时宜,使他与当政者多有抵。阵,政治上屡遭迫害,被贬谪到黄州、惠州、儋州。仕途失意,苏轼更倾心于佛学禅宗。他研读佛教经典,深悟佛学要意,并将外来的佛教文化与中国本土的儒、道两家文化参合融通,博辩无碍,使他的学养达到了一个新的境界。他的一生漂泊无定。但迹履所到之处,他都要遍游佛教寺庙。广交僧侣禅师。  相似文献   

11.
杨桦 《魅力中国》2011,(1):18-18
通过儒、道、佛三教哲学的研究追溯了中国传统园林景观美学的理论渊源,提出在儒、道、佛哲学思想的影响下中国古典园林的若干美学法则,探索了理论与实践的辨证关系与发展过程。  相似文献   

12.
萧易  袁蓉荪 《中国西部》2011,(22):28-33
与北方与中原著名的敦煌、云冈、龙门石窟比起来,大足石刻有着独特的魅力与文化内涵。佛教石窟艺术千里迢迢从中原来到巴蜀,融入了独特的巴文化之中,诸如牧牛、沽酒、习武、划船、牵马、吹笛、杀猪、宰羊、孝子抬棺等场景的出现,暗示着佛教石窟走向了民间;而石门山、石篆山、妙高山道教、儒教,甚至儒、佛、道"三教合一"造像的出现,又充分证明了这一时期佛教、道教和儒家和谐相处的局面,展现出长江文明在宋代的进一步融合与沉淀。  相似文献   

13.
本文阐述了个人对佛教雕塑发展的认识,以及对佛教雕塑创作中平民化的理解,对"人即佛,佛即人"的理解和对佛教造像艺术的传承与发展的看法。认为佛教造像艺术随着时代发展和社会变迁,有各种不同的审美标准和美的理想。在艺术形态、创作观念、审美欣赏等诸多方面都面临着挑战。  相似文献   

14.
济南石窟寺     
前秦皇始元年公元三百五十一年一个和尚来到济南相中了一处风水遂定居于此并肇始了济南乃至山东地区的佛教事业这个和尚就是郎公在郎公的推动下济南周边地区迅速成为黄河下游的佛教中心梵声佛语当即在孔子的故乡四处荡漾庄严精美的佛教造像艺术也逐步在济南近郊生根结果济南佛教石窟寺和摩崖造像主要分布在南部山区以千佛山佛慧山玉函山黄石崖和龙洞为最多时代最早的是黄石崖开凿在北魏晚期晚的是佛慧山雕镌于北宋时期数量最多的是隋代的多集中在千佛山和玉函山  相似文献   

15.
"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在看守所的8个多月时间里,61岁的杨文德每日面西打坐,诵读佛教《心经》与《金刚经》。有兴致的时候,他还会给监室的同伴们唱唱佛歌。2013年6月,因涉嫌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在家修行的"三宝"弟子(注:三宝是佛教的教法和证法的核心,是指佛、法、僧;信仰佛教的核心,是指佛、法、僧;信仰佛教的出家人和在家修行的人都称为“三宝”弟子)杨文德被福鼎警方立案调查,现已取保候审。  相似文献   

16.
慎到在战国政治思想史上有着独特的地位,其政治思想进行了道、法融合的新努力,对战国中后期的中不害、韩非等人产生了重要影响。“君道观”是慎到政治思想的理论核心,集中体现了其政治思想的基本主张。本文从历史课教学出发,从君主的产生、君主的统治之道和君臣之间的政治关系等方面来探讨慎到的“君道观”,揭示这一政治思想的理论内涵与实质。  相似文献   

17.
丁晨晨 《魅力中国》2010,(6):265-265
韩愈是中唐时期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教育家,一生政绩显著,对中国文学和文化思想史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韩愈是一位出色的散文大师,为唐宋八大家之一。众所周知,韩愈倡导古文运动,以复兴道统为己任,崇尚儒学,要求“文以载道”,开一代文章之先河。苏轼就曾赞其:“文起八代之衰,道济天下之溺。”  相似文献   

18.
何琴 《重庆与世界》2015,(12):80-87
<正>城市简介曼谷,别名"天使之城"、"佛庙之都",位于湄南河畔,是黄袍之国泰国的首都,亦是泰国政治、经济、文化、教育、交通运输中心及最大城市。曼谷市内河道纵横,货运频繁,有"东方威尼斯"之称,而曼谷港,是泰国和世界著名的稻米输出港之一。曼谷一直以旅游和佛教盛名。2013年被评选为全球最受欢迎的旅游城市,世界著名的大王宫、鳄鱼潭、考艾国家公园等旅游景点坐落在曼谷;曼谷也是众多佛教  相似文献   

19.
佛教在传入中国的过程中,经历了一个漫长的中国化过程,而这个中国化的过程又是佛教一步步被社会化的过程。在宋代,士大夫们参禅学佛,非常兴盛,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士大夫禅学。从士大夫禅学的发展及特征可以看出,宋代佛教在唐代佛教发展的基础上,朝社会化的方向发展,向社会各阶层传播,引导人们实现心灵超越与社会参与的统一,从而陶冶了个体和群体的审美观念,丰富了儒道的理性思维;同时,也在与儒道的融摄互补中,进一步完善了自己的理论。  相似文献   

20.
李新建  刘志钧 《魅力中国》2010,(14):148-148
中国陶瓷漫漫历程。中国思想史的演化。儒、道、佛的升沉,经济的兴衰都为中国陶瓷体系的建立起到了推进、催化作用,可以说中国陶瓷艺术是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孕育成长的艺术。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缩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