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一、农村现代化是农村改革成功的集中体现 农村改革的实质是调整生产关系,使之与生产力相适应,从而不断推动生产力的发展。改革与发展是相辅相成的,没有改革就没有农村经济的发展,也就不可能实现农村工业化、城市化和农业现代化。 改革开放给农村发展带来生机和活力。我国农村改革首先是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建立统分结合  相似文献   

2.
当前数字经济发展具有关键数据成为生产要素、数字信息资源共享、平台经济成为主流商业模式、经济规模效应凸显等特征,拥有数字基础设施的体系化、生产要素的数据化、数字技术的先进性和数字平台的载体支撑等要素,并且发挥了重建社会生产关系、增强风险防控能力、提升经济增长动能、提高社会治理效能等功能。尽管如此,我国现阶段数字经济发展依然面临与实体经济融合不充分的风险、数字鸿沟与贫富分化的风险、相关政策体系建设滞后的风险以及缺乏核心技术支撑的风险。因此,我国亟待促进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协同发展、消除数字鸿沟与贫富分化问题、完善政策支持体系以及健全核心技术体系,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促进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3.
由于土地是农业的最基本的生产资料,土地关系又处于农村生产关系的核心地位,所以,土地问题一直是农业经济理论和实践的热门话题。在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经过了近20年,农业生产力有了很大的发展,特别是在党中央提出实现国民经济(包括农业)的两个根  相似文献   

4.
赵宇  李志翠 《科技和产业》2022,22(11):265-270
数字经济是继传统农耕经济、现代工业经济之后的新型经济形式。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要以数字经济为依托实现共同富裕,充分发挥数字经济的产业优势、挖掘农村现代化的数据资源、加快延伸产业链构建,实现经济的快速崛起,达到乡村振兴的最终目的。以耦合分析为基础,从农业现代化、产业融合效益水平、数字化水平3个方面建立指标体系,利用新疆数字经济和其他西部4省以及全国水平2016—2020年数字经济相关数据做出对比,测算三者指标之间以及农业现代化、融合效益水平与数字化水平之间的综合发展水平和耦合效应。研究结果表明,新疆数字经济规模发展已经完成从萌芽到成长的阶段,即将进入数字经济与农业现代化、产业融合效益水平快速增长的阶段,具有极大的增长潜力。  相似文献   

5.
潘家耕 《乡镇经济》2003,(12):16-17
我国目前面临的“三农”问题本质在于农业生产方式落后,它是我国在现代化过程中农村改革相对滞后,农业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不能适应农业生产力发展的要求造成的。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出路在于推进农业现代化。本主张从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发挥全国人民,特别是广大农民的创造性;系统地、科学地、渐进地推动我国农业现代化。  相似文献   

6.
一、农村现代化模式设想农村现代化内容十分广泛,涉及经济、社会、文化各个方面。农户兼业的深化,促进了农村经济的现代化,社会组织化、协调化和人口现代化。(1)农村工业化。农村工业化在农村现代化过程中起关键性作用,目前我国农村工业化,一方面要为农业劳动力的转移提  相似文献   

7.
胡委红 《老区建设》2009,(14):17-18
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创新实践,从制度上根本地解放了农村生产力,尽情地释放了生产关系对生产力促进作用的强大动能。然而,随着市场经济的日趋成熟,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和统分结合的农村双层经营机制发展过程中出现了一些问题和矛盾,需要我们给予重视和解决。而农业合作社的大力发展弥补了这些不足,为农业经济的发展注入了活力。  相似文献   

8.
张世贵  许玉久  秦国伟 《改革》2023,(7):116-125
畅通城乡经济循环是助推中国农业农村现代化、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实需要。农业农村数字化是畅通城乡经济循环的关键动能。农业农村数字化畅通城乡经济循环的实质是以数字化建设为实践起点,以政策资源引导为契机,以数字信息技术赋能农业农村发展、全面推动农业农村数字化转型,从而对传统城乡间产品流动和要素配置进行系统性调整。畅通城乡经济循环的关键在于产品循环和要素循环。需从投资引导、人才保障、财政配套、人员素质、完善机制等方面探索农业农村数字化畅通城乡经济循环的路径。  相似文献   

9.
农业机械化是农业现代化的重要标志,也是农业生产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农业机械化装备是实现农业现代化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物质基础,发展农业机械化是提高农业竞争力、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措施。随着农村经济的迅速发展,中央对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视,一系列惠农政策的出台,我国农业机械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高潮,农业机械在农业生产、农民生活中的地位有了很大程度的提升,  相似文献   

10.
高鸣  种聪 《改革》2023,(1):118-127
加快建设农业强国是新阶段农业农村现代化的主攻方向。依靠科技和改革双轮驱动加快建设农业强国,是对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理论的基本遵循,是我国“三农”发展不断取得新成就的历史经验,也是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的现实需要。立足党的十八大以来农业科技、农村改革的现实基础,对标建设农业强国的目标和愿景,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发展农业科技的主要思路是统筹实现科技自立自强和开放合作、充分结合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同步推动技术进步和推广应用,关键任务是推进种源核心技术攻关、着力提升农机装备研发应用水平、加快发展设施农业、构建更高水平的农业防灾减灾体系;深化农村改革的主要思路是处理好农民和土地的关系、发展多种形式的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坚持在改革中保障和增进农民利益,关键任务是深化新阶段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加快健全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稳慎推进宅基地制度改革、持续完善农业支持保护制度、率先在县域内破除城乡二元结构。  相似文献   

11.
数字经济是新一轮生产力革命,最本质的特征是数据成为关键生产特征,基础设施是云网端,主要内容是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发展数字经济是区域遵循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相互关系理论、掌握产业分工主动权、破解社会主要矛盾的客观需要.地方政府可从提供厚实的发展基础、促进产业数字化转型、完善相关的治理规则等角度保障数字经济的健康有序发展.  相似文献   

12.
农村土地制度是农村生产关系中最基本的制度,对农村生产力的影响最大.目前我国正处于改革与发展的关键阶段,推进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对于破解我国发展难题,特别是对解放农村生产力,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以中国经济治理体制为洞察数字经济新问题的视角,归纳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的数字经济八大新问题,并基于新问题提炼出数字经济的三大新特征:数据作为关键生产要素推动既有生产要素重新配置;生产方式数字化转型推动产业体系的结构适应性变革;数字化创新主要引领和支撑经济结构的根本性变革。数字经济是指数据作为关键生产要素推动既有生产要素重新配置,引发生产方式和经济结构根本性变革的一系列经济活动或经济形态。在此基础上,探讨驱动数字经济创新、数字经济运行和数字经济政策三个领域的八大新规律。  相似文献   

14.
农村经济制度变迁与农业增长因素的贡献度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基于1978~2005年省际面板数据,对我国农村经济制度变迁、地区差异与农业增长进行研究表明,制度变迁对我国改革开放后农业增长作用显著,土地产权制度、价格制度、财税制度变迁通过影响农民生产积极性和经济利益来影响农业增长。同时,各地区中影响农业增长的各种因素及其对农业增长的要素贡献度存在差异。可从加强农村经济制度创新入手,结合区域优势和资源优势,寻找制度创新和地区特色的结合点来促进农业稳步增长.缩小地区差异。  相似文献   

15.
毛泽东从变革农业生产关系着手为农业生产力的发展创造制度性平台,为农业现代化的实现创设前提。毛泽东高度重视作为农业劳动者的农民的素质的提高,高度重视以农业生产工具(农业机械化)为重点的生产资料的现代化水平的提高,重视作为农业现代化核心要素的农业科学技术的发展和农业生产管理水平的提高,从而促进农业生产力水平提高,促进农业现代化。  相似文献   

16.
马国平  梁宏 《科技和产业》2005,5(1):16-20,34
研究农业产业化过程中的科技创新问题,提高科技创新能力,是推进农业和农村现代化的源泉和动力,是实现农业增长方式转变的关键,是推动新的农业科技革命,实施科教兴农和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需要。因此,我国目前农业产业化的现状与今后发展的趋势来看,科技与产业相结合既是科技转化为生产力的最佳途径,又是实现产业化的必然途径,科技创新与农业产业一体化则可实现我国农业现代化之目标。  相似文献   

17.
一、对经济欠发达地区优化农业经营规模的认识。优化农业经营规模,是指农业生产力水平一定的条件下、土地、劳力、资金、技术、机械等生产要素合理组合,并有利于经济、社会和生态等多重效益目标的实现,这时生产要素的组合状态,称为优化农业经营规模、或适度农业经营规模。  相似文献   

18.
农村金融不仅是农村现代化经济的核心,也是农业现代化建设推进的关键力量。中国要发展现代化农业,实现农业现代化的目标,一个高效的现代化农村金融体系不可或缺。就农业现代化背景下的农村金融体制改革进行了研究,希望能够对我国的农业现代化进程以及农村金融体制改革提供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9.
新中国的农业经济建设是以半封建的农村生产关系为起点的,它具有分散性、落后性、劳动生产率低的特点。中国革命的胜利彻底解放了农村生产力,建立起完全新型的农村生产关系。要使中国农业迅速进入现代农业的运行轨道,一靠政策,二靠科学,三靠投入。其中政策处于首要地位。  相似文献   

20.
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是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必然规律,是我国实现工业化和现代化的必然趋势。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是关系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实现国民经济现代化的关键性问题,也是关乎农民增收,我国经济、社会稳定和可持续发展的重大问题。文章结合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特点和现状,针对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中存在的问题,对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进行了思考,并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