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34 毫秒
1.
研究和挖掘重庆红色文化的时代价值,是深入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的现实所需。本文在查阅重庆红色文化相关资料与信息的基础之上,概括和提炼了重庆红色文化具有传承价值、政治价值、德育价值和经济价值,这对鼓舞和凝聚重庆人民的精神力量,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
廖伟 《理论观察》2023,(10):52-55
二十四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分别着重于国家、社会、个人三个层次,具有明显的层次性;同时,二十四字核心价值观又统一于“公正”,具有内在统一性的特点。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关键和实质是“凝聚社会共识”,而核心价值观的内在统一性正是“凝聚价值共识”的前提条件。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现实路径是将其内化为全党、全国人民的自我意识,进而外化为全党、全国人民的具体行为规范和准则。  相似文献   

3.
毛泽东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立足中国国情、扎根人民群众和传承中华文化,围绕国家和党的伟大使命与历史任务,对我国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作出了重要的探索与实践,形成了毛泽东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思想.在"十四五"期间,重温毛泽东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思想的理论光芒,对于2035年建成文化强国的远景目标具有重要启示,即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以满足人民精神文化需求为核心和以扩大中外文化交流为革新等路径,建设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相似文献   

4.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是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的重要内容,随着现代化进程的不断深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遭遇多重现代性困境: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的断裂、多元价值观与核心价值观的冲突、诚信危机的扩散、个人道德实践的忽视、中国问题研究的封闭性.因此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建设要从本体多元化、主体大众化、制度法治化、建设长期性、宣传多样化五个向度构建与超越,以进一步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  相似文献   

5.
乡村文化振兴是乡村振兴战略的重中之重。推动乡村文化振兴是促进人民精神生活共同富裕的客观要求,是推动乡村全面振兴的现实需要,是维护乡村社会稳定的必由之路。当前,乡村文化振兴面临主体、客体、载体等三重现实困境。为了破除这些困境,需要从以下三个方面着手:一是以激活不同群体的主体意识为重点,培育农民乡村文化自信;二是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导向,重塑乡土文化内在价值;三是以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为抓手,搭建乡村文化振兴载体。  相似文献   

6.
当前我国社会思想文化、价值观念呈现出多元化的发展趋势,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的主导地位不断受到冲击,大学生的价值取向也变得日益多元化、复杂化。他们能否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转化为精神信仰、自觉行为、价值追求、内在动力,事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长远进程和大学生个人的全面发展。在此情形下,积极扭转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错误认知,加强对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探究,引导大学生树立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理念就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7.
王晨旭  徐彦  程辽 《魅力中国》2014,(25):161-161
在改革开放的大时代背景下,我国的文化呈现出多元化的发展趋势。而在多元化文化产生的多种价值观迅速兴起的时代,一方面为高校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教育带来新的发展机遇,但在另外一方面,也同样对高校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教育观提出了前所未有的挑战。本文就高校积极弘扬核心价值教育观对大学生的影响和意义,针对其现阶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教育对大学生培养的困境分析,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以期形成大学生正确的社会主义价值观。  相似文献   

8.
张卫海  刘倩 《魅力中国》2013,(23):48-48,384
由我国是一个文化多元化国家.各地区都具有特色鲜明的文化习俗.而这些文化习俗背后的也隐含着多元的价值理念。这决定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贯彻落实要走一条区域化的实践道路,建设地方性主流价值观就是这一道路的重要内容。区域文化资源是地方性主流价值观建设的重要栽体和平台,够帮助区域内人民形成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亲切感和认同感。在区域文化资源的开发q-需要摆脱物质主义的局限,充分考量其精神价值和价值观塑造功能,坚持契合、整合、改良的思路.探索一条科学有效的开发路径。  相似文献   

9.
徐彬 《改革与开放》2012,(18):121-122
当今中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建设与价值观特点之要求差距甚大:核心价值观地位不突出、体系不很健全,核心价值观之核心的人民本位与劳动主体不够清晰,有左右摇摆之嫌,或形式上旗帜鲜明但人民群众亲身感受度不高,或者不能满足人民群众不断提升的新的价值意识需求,言与行、行与果存在严重不一致,人权大于法权,党和政府在人民群众中公信度呈下降趋势,导致人民群众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也有左右摇摆之状。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既必要又迫切!  相似文献   

10.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我国长期坚持马克思主义思想的智慧总结,是我党坚定不移地推进社会主义建设伟大目标的坚定基础,是不断保障和提高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意识前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价值体系的核心,是反映社会主义本质和建设规律的根本原则和价值观念的理性升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反映社会主义最基本的社会关系及价值追求,大力发展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当代中国不朽的使命.  相似文献   

11.
每个社会、每个时代都有其赖以支撑的核心价值观.所谓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就是广大劳动人民对社会主义价值诉求的基本要求和基本看法.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观有着独特的中国特色,它有别于资本主义的价值选择,它体现了与无产阶级和广大劳动人民的自由解放血咏相连的价值诉求.  相似文献   

12.
陈甘霖 《发展》2009,(7):111-112
“以人为本”是马克思主义最高命题和根本价值原则,是全部马克思主义科学的价值中轴线。在开放和多元的社会环境中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必须牢牢把握“以人为本”价值原则的统领地位,落实科学发展观,使最广大人民群众在共建共享中自觉接受和认同社会主义价值观,维护其主流意识形态地位,成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共同道德基础和精神纽带。  相似文献   

13.
当前农村多元价值并存,公共文化缺失,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农民思想观念引导乏力,这些现实局面为农村积极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塑造新型农民提出了迫切要求. 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塑造新型农民首先要确立新型农民的价值标准;其次需要构织塑造新型农民的内生性文化网络, 以承载并传递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塑造新农民的价值要求;再次,从"农民在场"的视角出发探寻恰当载体,是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塑造新型农民的重要任务. 最后,着眼于农村文化建设的人力资源再造与可持续发展,研究人才队伍构建是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塑造新型农民的必要环节.  相似文献   

14.
面对大学生思想独立、个性突出、模仿能力和学习能力强的现实。面对多元化的价值取向和日益复杂的社会关系网络环境,高校只有切实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才能引领大学生的思想方向,抵制错误思想、腐朽思想的侵蚀,树立科学的世界现、人生观和价值观。高校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重要阵地和渠道,理应从思想政治教育、社团建设和校园文化建设多方面入手,弘扬和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合格人才。  相似文献   

15.
关注入的生存境遇,倾情于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和自我实现,是马克思主义最核心的价值情结所在."以人为本"是马克思主义的最高命题和根本的价值原则,是全部马克思主义科学的价值中轴线.在开放和多元的社会环境中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必须牢牢把握"以人为本"价值原则的统领地位,落实科学发展观,使最广大人民群众在共建共享中自觉接受和认同社会主义价值观,维护其主流意识形态地位,成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共同道德基础和精神纽带.  相似文献   

16.
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高校校园文化建设,是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实现高等教育科学发展、促进高校学生全面进步的内在要求.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有效途径主要包括五个方面的内容:一是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念弘扬校园风尚,引领高校校园精神文化;二是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规范加强机制保障,构建高校校园制度文化;三是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实践促进知行合一,培育高校校园行为文化;四是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深化环境育人,打造高校校园物质文化;五是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要求优化信息平台,提升高校校园网络文化.  相似文献   

17.
陈甘霖 《发展》2009,(5):93-93
关注人的生存境遇,倾情于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和自我实现,是马克思主义最核心的价值情结所在。“以人为本”是马克思主义的最高命题和根本的价值原则,是全部马克思主义科学的价值中轴线。在开放和多元的社会环境中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必须牢牢把握“以人为本”价值原则的统领地位,落实科学发展观,使最广大人民群众在共建共享中自觉接受和认同社会主义价值观,维护其主流意识形态地位,成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共同道德基础和精神纽带。  相似文献   

18.
文化是经济社会发展的灵魂,而价值取向则是文化的灵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根源于民族优秀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并吸收人类文明成果发展起来的,也是在各种价值观的比较中被历史、被人民群众选择出来的。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明确指出:  相似文献   

19.
冯笑 《理论观察》2012,(6):52-53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以市场为取向的改革的不断深入,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交往方式发生了变化,文化、观念、价值观也发生了相应的颤变。特别是非公有制经济人士价值引领面临着来自市场、经济全球化、文化及价值观念的多元化等多方面的挑战。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引导广大非公有制经济人士加强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内涵的深刻理解,坚定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心、结合非公有制经济人士工作、生活实际引导其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应对非公有制经济人士价值引领面临挑战的主要途径。  相似文献   

20.
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巩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道德基础,是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对我国文化建设的一项重要要求.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反作用于社会存在.文化属于社会意识的范畴,通过文化建设实现人们的价值认同,需要在社会实践中而不是在社会意识中实现.加强农村文化建设,实现广大农民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认同应从农村实际出发,做到"贴近群众、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解决群众"最直接、最关心、最现实"的利益问题,而不应仅局限于社会意识层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