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在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历史背景下展开的社会管理创新,须以法治为道。公权与私权的冲突是法治的现实难题,以法治创新社会管理,必须坚持规范公权与保障私权相结合的法治理念,采取切实有效的举措实现公权与私权的制衡。  相似文献   

2.
赵程 《魅力中国》2011,(20):157-157
公权和私权的冲突在任何社会中都有,但是在当代中国私权和公权的冲突表现得尤为激烈。随着中国建设法治社会的进程,不管是个人还是企业,权利保护的意识都越来越强,公权力和私人权利的社会冲突也越来越厉害,诸如血腥拆迁事件实际上就是公权对私权的侵犯。要如何限制公权力,从而保障私权利,也成为我们应当思考的问题。  相似文献   

3.
私权能与公权角力吗?7月1日正式实施的《行政许可法》使公权受限,私权扩 大。一个更加清晰的法治政府向我们走近……  相似文献   

4.
戴瑛 《黑河学刊》2011,(11):112-114
公司境外上市法律监管是一个多视角、多渠道、多角度的法律问题。我国公司境外上市法律监管一直采用以政府公权为主的监管模式。随着大量中国公司境外上市,政府公权监管的效果受到置疑。因此,有必要引入私权手段来完善公司境外上市的法律监管体系。  相似文献   

5.
刘敏 《魅力中国》2010,(29):143-143
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我国民间文化的保护面临着危机,对其保护的模式使人们使人们首先想到了知识产权制度在该领域的延伸。公权和私权保护的问题,笔者认为应当使用公权予以保护,不能将民间文学艺术的保护硬生生的套在著作权法上使用,知识产权保护制度不是保护智力成果及相关成就的唯一手段。  相似文献   

6.
古罗马公法和私法的分野、公权和私权的划分,促生了市民社会的发达及私权意识的萌芽,缔造了奴隶制社会法治文明。而中国社会传统的家国一体、国社不分,以国家本位为根本,致使市民社会力量萎缩,私法发展缓慢,私权受到压制而陷入专制主义。文章认为和谐社会的构建首先应培育市民社会,壮大市民社会的力量,使之与国家力量趋于平衡;其次应提升私权的意识,明确公权力与私权利的界限,限制政府权力不断膨胀,谨防公权力任意干预私权利,使私权在中国得以勃兴。  相似文献   

7.
由于历史的原因,许多人对权力现象的熟知多于权利意识。本文的简略分析旨在强调:(1)虽然权利、权力两个概念都与利益相关,但权利毕竟是权力的基础;(2)私权、私域、私利的确定是研讨公权、公利的前提而不是相反;(3)公权从一元向多元的演化,本质上是为了通过权力制约的方式保护私权、私利;(4)解决中国的现实利益问题并无固定模式,且需费时日。  相似文献   

8.
钟薇 《特区经济》2013,(2):172-174
对体育知识产权和非物质遗产的性质、特征及其相互关系的研究表明,两者都是无形资产,同属智力劳动成果范畴。体育知识产权主体单一而明确,客体保密性好,属私权,侵权行为昭明;非物质遗产产权主体多为团体或不明确,客体多为公开性,属公权,侵权行为大部分难于界定。传统的体育知识产权与非物质文化遗产客体存在较大差异,但二者又相互渗透和互补。作者针对其法律保护和加强体育软实力建设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9.
康德权利法哲学注重讨论先验理性下私权和公权以及世界公法的存在依据,公法部分主要论国家公权,万国公法,世界法,经由一套严密的先验逻辑论证人类必将走向永久和平。这是大自然的有意安排,也是人类理性的必然趋归。  相似文献   

10.
组织中的公权与私权领导研究思路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往的研究表明,魅力型领导是组织的重要资产,值得下属追随。而事实上,很多时候领导魅力背后隐藏着膨胀的利己动机,在这种情况下,领导魅力越大,可能使组织面临的风险就越大。魅力型领导的两面性问题研究尚处于概念演绎和理论阐述阶段,推进该领域的研究具有理论和现实双重意义。本文在区分魅力型领导公权、私权动机的基础上,提出了关于组织中公权和私权领导的研究思路,以期为该领域的实证检验提供指引。  相似文献   

11.
以往的研究表明,魅力型领导是组织的重要"资产",值得下属追随。而事实上,很多时候领导魅力背后隐藏着膨胀的利己动机,在这种情况下,领导魅力越大,可能使组织面临的风险就越大。魅力型领导的两面性问题研究尚处于概念演绎和理论阐述阶段,推进该领域的研究具有理论和现实双重意义。本文在区分魅力型领导"公权"、"私权"动机的基础上,提出了关于组织中公权和私权领导的研究思路,以期为该领域的实证检验提供指引。  相似文献   

12.
城市房屋拆迁问题的法律思考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城市房屋拆迁引发的矛盾成为群众上访与社会不安定的因素,究其原因是因为补偿不公,拆迁制度内部矛盾、混乱,政府角色定位不合理,公权干预私权.因此按市场规律办事,修改和完善拆迁制度和补偿制度,合理定位政府角色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相似文献   

13.
2013年年初,由PM2.5引发的雾霾天气导致我国空气质量严重恶化,引起了世界范围的广泛关注。我国政府虽积极制定相关政策,但成效并不显著,原因是政府与公众在公权与私权对抗下利益诉求不同,存在分歧。为了解决这一冲突,政府不仅要提高政务透明度,维护公众知情权,还要扩大社会公权力,并从制度上予以保障。此外政府也应该转变社会舆论的管理方式,给予公众合理的引导。  相似文献   

14.
梁胜 《发展》2004,(9):39-40
拆迁聚焦 公权私权严重对立 最近一个时期,各地的城市化进程日益加快,旧城改造、开发区建设、政府重大工程等一系列城建项目风起云涌,而由此引发的拆迁纠纷数量不断上升,成为群众信访的一大焦点.据了解,到2003年8月底,国家信访局接到拆迁投诉信件及拆迁户上访人数同比增长50%左右.  相似文献   

15.
腐败的经济学原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樊纲 《发展》2005,(10):14-15
腐败的问题,似乎在我国社会中成了一个难以克服的痼疾,也成为人们经常议论的一大话题。反腐倡廉反复搞,似乎成效不大,因此我想现在也该针对腐败产生的原因,对腐败与防腐败的问题多做些经济学的分析,以便找到更有效的对策。腐败的原因从根本上说不在于当事人品德的好坏、水平的高低,而在于规定着人们行为方式的那一系列体制。腐败与用人体制有关所谓腐败,可以有一个最简单的定义,就是“利用公权谋私利”。若是利用“公权”谋公利,那是理所应当的,公权本身就是为了公利而设计出来的;若是以“私权”谋私利,不说是天经地义,也是合理合法的;若是…  相似文献   

16.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确立了国家所有权、集体所有权、公民个人所有权这三种所有权类型。集体所有权是以财产归属为中心的立法模式的产物,兼具公权、私权属性。随着市场经济的逐渐展开,特别是在"城乡一体化"的背景下,需要打破财产的制度、地域限制,重新厘清财产的公、私属性,实现资源配置社会化。就集体所有权而言,需要厘清财产公私双重属性,实现相应的私权功能和公共功能。  相似文献   

17.
我国农地征收制度存在诸多缺陷,严重损害了被征地农民的合法权益,应从我国的国情出发,立足于公权与私权的平衡,进行反思与拓新。一是采取分步走的方式,逐步缩小征地范围,直至严格限于公益目的;二是建立合理的征地补偿机制,寻求政府和被征地人之间的最佳利益平衡点,让农民共享土地增值收益;三是进一步完善集体土地所有权,健全其组织形式和行使程序,落实成员权利,量化资产份额,避免农民集体和农民个体的权利被虚置;四是构建由事前预防性救济、事中阻却性救济和事后解纷性救济组成的一套多元化救济机制,更加周延地保护被征地农民的权益。  相似文献   

18.
陈宪 《沪港经济》2005,(11):41-41
改革开放前的中国社会,私人社会不 发育,因为我们不承认私人产权,且没有 市场经济体制;公共社会也不发育,因为 政府不是公共型的政府,且没有多样性的 非政府组织。改革开放义无反顾地将中国 带入了市场经济,由此也就开始了相应的 私人社会的发育。最新研究结果表明,中 国的市场化程度已经超过70%,社会主义 市场经济体制正在不断完善之中。对于中 国的老百姓来说,私人产权和其他公民权 利已经不是一个陌生的东西,尽管人们仍 然认为公权(这里的公权大多是行政性权 利,而非公共性权利)在许多领域还大于 私权,但私权的迅速发育是不争的事实。 然而,本来应当与私人社会并存,并作为 其“基础设施”和制度保证(或秩序空间) 的公共社会,发育则严重滞后。  相似文献   

19.
无居民海岛使用权是财产权,具有物权属性。无居民海岛使用权是具有公权性质的私权,权利人的开发利用行为必须以环境保护和国家主权安全为前提,承担大量公法义务。从权利创设方式、权利客体、权能及流转性等方面来看,无居民海岛使用权均不同于用益物权,是特别法上的物权。无居民海岛使用权流转制度在实现无居民海岛资源多元价值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但是目前我国无居民海岛使用权流转存在一定的障碍,必须加以完善。  相似文献   

20.
何毅 《发展》2008,(12):60-61
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制度通过对执法资源的科学配置、执法责任的科学界定、执法力量的科学集中,在法律规定的框架内调整公权与私权的既成状态、在保障广大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最大限度地促进管理相对人法律框架内的自由,增进行政管理的效率等方面发挥了无可替代的作用。但在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制度取得成效的同时,实施过程中也暴露出诸如集中行政处罚权范围不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