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时间2002年11月地点摆贝苗寨(位于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榕江县由都柳江进入月亮山腹地的黑苗村寨)。缘由摆贝是月亮山黑苗族支系中一个强大威猛的苗寨,自古以来,担任着月亮山苗族护卫的重任。历史上,这是曾经出过大苗王杨老老。从此,13年一轮杀牛祭祖的牯脏节期间, 摆贝人都会竖起上百幅绘着各种龙蛇鸟兽的旗幡,以震鬼神,显示摆贝苗人的族威。  相似文献   

2.
贵州省从江县岜(岜b a)沙村,被称为中国第一原始部落。岜沙距县城7.5公里,21国道从中穿过,以此分成上、下两寨,全寨共400余户,以“滚”为大姓。这里属苗族,但其生活的原始质朴如同他们的衣着一样,没有华丽,没有银饰,甚至没有鞋子,极少能看到现代文明用品,房屋、工具、布衣、生活用具,一切都是自己制造。岜沙人的生活方式和衣着打扮把他们和所有的苗族人区别开来,形成了极其鲜明的部落个性。最能标志他们的是男人头上的鬏鬏,腰刀、猎枪,还有女人胸前的肚兜,她们把世界上  相似文献   

3.
周坚  王建平 《改革与战略》2010,26(8):120-122
文章从分析岜沙苗寨的聚落和建筑形态特征入手,展示了岜沙独特的魅力;接着分析了岜沙的社会经济情况,提出旅游开发是岜沙经济发展的必由之路;最后研究了岜沙苗寨旅游开发的现状,并就未来岜沙苗寨的旅游开发提出了加强聚落保护、打造民生工程以及加大旅游业开发等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李虎 《魅力中国》2013,(16):130-130
苗族板凳舞,苗语称“卡牛档”,是流传于黔西南州境内安龙、兴仁、贞丰等地“黑苗”村寨的一种生育礼俗舞蹈。黑苗,苗族中的一支。因妇女身着黑色服饰而得名,从其语言及迁徙历史上看,黑苗属中部方言苗族支系。由于祖先崇拜、民族性格等诸多原因,至今仍保持着明清时期的服饰样式和习俗。板凳舞,是每人用两手拿着两张小板凳相互敲击而跳跃的舞蹈,也是他们保留下来的一种文化事象代表。在流传地的苗族村寨,凡有人家生育小孩,在办“月米酒”这天,外婆家前来“送背带”祝贺,在离开主人家的时候,外婆家的妇女们就会唱起“咔依…..”的祝福歌,围成圈跳起板凳舞祝福小孩快乐成长,长大成才。在舞蹈中,乘着酒兴,节奏越跳越快,人越来越多,气氛越跳越热烈。许久才自然散去…一本文拟从板凳舞历史沿革、舞蹈内容及特点、发展现状等方面对苗族板凳舞进行描述,旨在抛砖引玉,引起各位专家学者对板凳舞的关注和研究。  相似文献   

5.
岳培宇 《中国西部》2006,(10):102-107
岜沙给我们的震撼不只是那些锃亮的猎枪和腰刀,更是岜沙人“人来源于自然,归于自然”的纯朴信念。那一棵棵被视若神灵的参天大树,在时空交错中,闪现着遗世独立的光芒。  相似文献   

6.
“岜沙”系苗语地名。这里的“岜”只是汉语的一个代表字,其实它的苗语发音为“bia”。“岜”译成汉语的意思是“巴茅草多”,“沙”是“杉树多”之意。因为初建村时这里巴茅草和杉树多,故名“岜沙”,据传在很久以前,这里的人由黎平迁居而来,故苗语又称“分送”。“分”是苗语的村寨,“送”是黎平。  相似文献   

7.
<正>为了保卫家园,男人们成了这里的守护神。常年的与世隔绝,保存了刀耕火种的生活方式和独特的民俗习惯,就连小孩们也喜欢在腰间别上一把弯刀。这里是岜沙——中国唯一一个批准个人佩戴枪支的寨子,最后的枪手部落。当都市人在为房子、车子而苦苦奔波时,大山里的这个苗寨依旧在维系着一份宁静的生活,固守着一种淡泊的情调。久违的原始村落岜沙,是苗语中草木繁多的意思,这个原始神秘的小村寨,位于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从江县丙  相似文献   

8.
<正>不到松桃,不知道苗族的历史与文化,不到苗王城,不知道苗族的神秘与美丽。在梵净山、辰河源的崇山峻岭之间,连绵逶迤着一道几百里的南方长城,长城外,苗王城隐于千山万壑之中。穿寨而过的苗王河,形成一个"S"形,将寨子画成了一个天然太极图。乘船沿河而下,一边是炊烟人家,一边是悬崖峭壁,峭壁上林木青葱,河道  相似文献   

9.
彝族是我国西南少数民族中的大支,"黑"在彝族中不仅是一种颜色,而且是民族精神的体现,是一种文化,在彝族人的日常生活中的诸多方面都有所表现,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本文主要是探寻彝族人重视黑色的源起,澄清"彝族尚黑"的误读,得出彝族喜"黑"最主要是源于祖先崇拜而非简单的族称等因素,并分析黑色在彝区流行的客观原因。  相似文献   

10.
金旦 《中国西部》2015,(10):52-59
"仲春三月,令会男女,于是时也,奔者不禁。"这是《周礼》记载的3000多年前居住在中原地区的先民们情爱生活的一幅风俗画卷。这种"龠舞笙鼓,乐既和奏"(《诗经》)的古老风俗,在今天的贵州省黔东南州诸多苗寨里还得以完整地保存和展现,它就是驰名中外的苗族姊妹节。"浓嘎良",传承千年的美好风俗苗族姊妹节,苗话叫"浓嘎良","浓"即是吃,"嘎"即是"饭","良"即是"藏下、留下",这句话翻译过来,便是"吃藏下来的饭"的意思。节日以苗族青年女子为策划者和组织者,以邀约情人一起游方(即谈情说爱)对歌、吃姊妹饭、跳芦笙木鼓  相似文献   

11.
岜沙在贵州从江县,是个坐落在半山上的寨子,由三个基本相连、大小不一的自然村寨组成.村寨全是木结构的倚山而建的吊脚楼,一幢紧挨一幢,排满了半个山脊.  相似文献   

12.
<正>台江,位于贵州省黔东南州中部,在苗语中被称为"方妮",意为"金银般美丽的地方"。台江是苗族聚居区,苗族人口占全县总人口数的97%,号称"天下苗族第一县",因而又被人们称为"苗疆腹地"。当你走进台江那郁郁葱葱的原始森林里,步入高山悬崖的吊脚楼中,你定会被这个民族的沧桑历史、这种原汁原味的民族文化所震撼。因为台江那赏心悦目的青山绿水,那旷日持久的古风遗俗,那源远流长的苗族文化,足以让每一位涉足者流连忘返。英勇善战的蚩尤血脉世代流传最先涉足这片"苗疆腹地"的朝廷官吏是清  相似文献   

13.
苗族蘆笙會     
蘆笙在苗族文化藝術中占有突出的地位,苗族的詩歌、舞蹈,繪畫、雕刻、民間故事、歌谣無不充滿了對它的生動描写和热烈贊頌。蘆笙包含着苗族人民共同的心理文化和思想情操,是苗族文化不可分割的重要部分。 蘆笙,黔東南苗語稱為“给”,川黔滇苗語稱為“更”。據專家考證,蘆笙已有2500多年歷史,最遲在先秦就已產生。馬端臨《文獻通考》;“唐九部夷樂有葫蘆笙。”苗族古歌《跟種》:“理来客家遇,  相似文献   

14.
<正>在古朴、素雅的苗寨中,吊脚楼悬空走廊里的苗族姑娘总是最吸引眼球的,游客们欣赏她们的貌美,而更让人目眩神迷的是她们身上精美绝伦的服饰、刺绣技艺以及璀璨夺目的银饰。如果说银饰是苗族的代表性标志,那么服饰便是他们独特的传统艺术。苗民用一针一线将苗族历经磨难的历史变迁、苗族人对美好生活的憧憬和古往今来生活环境的变化,都绣在了他们日常穿的服饰上。史学家将苗族服饰称之为"穿在身上的史书"。  相似文献   

15.
物流成本理论研究述评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马东 《发展》2006,(9):46-47
一、国外物流成本研究动态 目前,国外在物流成本方面的研究主要有以下几种. (一)"黑大陆"学说.1962年,世界著名管理学家彼得·德鲁克在财富杂志上发表了《经济的黑色大陆》一文,他在文中将物流比作"一块未开垦的处女地",强调应高度重视流通以及流通过程中的物流管理.  相似文献   

16.
正走进从江,总会让您处处感受到生态与传统和谐共存,自然与人文交相辉映。从"中国最后一个枪手部落"的岜沙苗寨到"侗族大歌之乡"的小黄侗寨,从"中国人口生育文化第一村"的占里生育文化到"瑶族药浴之乡"的高华洗浴文化,从闻名中外的"国宝"增冲鼓楼到"国家农耕文化博物馆"的加榜梯田,走进从江,一幅美轮美奂的苗侗  相似文献   

17.
黔东南大山深处的岜沙苗寨,是一个古老的苗民部落,那里的男人,头蓄发髻,肩扛火枪,身佩腰刀,竹编饰品,与千年前几乎无异……  相似文献   

18.
每年阳春三月的"爬山节"是苗族青年男女的"游方",这是一个以谈情说爱为主要内容的节日。贵州省雷山县的一些地方,分别会在农历三月的子、午日举行  相似文献   

19.
一、黑色“包装”走俏。黑色的裙装、黑色的紧身衣裤等“黑包装”,展现了女士们的婀娜多姿,显示了女士们的高雅与成熟。黑色的西装、黑色的夹克衫等黑服装,展示了男士的风流和潇洒,为男士所青睐。 二、黑色食品畅销。现在人们不仅仅是用嘴吃食物,而且开始  相似文献   

20.
"挑葱会"是湘西吕洞山区苗族特有的民俗文化节日,它较大程度保存着节日的原初形态。吕洞山苗族迁入此地约有一千六百多年,因此,"挑葱会"历史较为悠久。有关"挑葱会"起源说法甚多,当地口传的说法与现有文献记载差异颇大,从中既可以看到人们内心的祈求,也折射出当地苗族人民的价值观念和精神风貌。这一文化个案的研究,对于理解苗族历史文化、民族心理具有一定的意义和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