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本文利用省级面板数据首先证实对外贸易、市场整合与地区经济增长存在收敛的趋势,中部地区的市场整合程度高于东、西部地区。在此基础上,运用bootstrap面板因果检验按东、中、西3个区域面板重点分析个体省份对外贸易、市场整合与地区经济增长的关系。结果表明,对外贸易和市场分割有助于省域经济增长,不同区域均存在对外贸易替代区际贸易的倾向。沿海地区对外贸易在促进地区经济增长的同时缺乏经济发展反哺对外贸易的循环机制,内陆部分省份的对外贸易是经济增长的自然外溢。地区市场分割或整合是区域异质性下地方政府的人为策略。为了加快全国市场一体化建设,避免区域"马太效应"的扩大,应促使东部地区率先打破市场分割,中部地区的崛起也对此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推动全方位、多层次、高水平对外开放,是中国经济过去四十多年实现高速增长的重要引擎。在对外开放不断深化的同时,以市场一体化为导向的国内体制机制改革也在稳步进行,其与对外开放一脉相承并相互促进。本文从市场一体化演进视角考察贸易开放对地方经济增长的非同质性作用。研究显示,贸易开放对地方经济增长的影响依赖于当地市场化发展的进程。当地区市场一体化发展水平高于特定门槛值时,开放机制对经济增长会有更为显著的促进作用;当市场化发展水平较低时,开放机制的作用发挥将受到制约而不能很好地显现,异质性门槛模型的估计结果证实了这一点。进一步研究还发现,区域间推进市场一体化发展的统筹还存在显著的正向空间外溢效应,地方经济增长能够从区域联动的市场一体化发展布局中显著获益。本文的研究意味着,要更好地发挥对外开放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不仅要有效提升对外开放的质量,还应立足于整合不同地区市场一体化演进的结构差异,加强区域之间要素市场建设和经济互联,培育并完善与经济发展有关的共同市场秩序和制度环境,以求开放机制的政策红利能更好地发挥其潜在效用。  相似文献   

3.
李波 《亚太经济》2017,(4):125-134
构建中国-东盟贸易便利化合作对中国地区产业增长的双重差分非线性模型,研究发现,中国-东盟贸易便利化合作显著促进中国地区产业增长,尤其促进对东盟贸易依存度较高产业的增长,体现了贸易便利化合作和产业优化配置的作用。中国与东盟贸易合作的政策调整需结合各国与中国各地区自身的贸易便利化特征。  相似文献   

4.
区域一体化是中国实现经济持续增长的有效途径,而扩容后新进地区能否获得更好的发展关乎区域未来进一步一体化的广度和深度。现有文献鲜少关注区域扩容对新进地区所带来的定量增长影响,且对增长效应的驱动原因及其动态变化尚缺系统的解释框架。结合扩散——回流效应,文章认为市场联系与产业分工是区域扩容影响新进地区的增长效应及其动态变化的重要渠道。以2008年珠三角城市群扩容为例,文章运用合成控制法定量分析对新进城市肇庆市与惠州市的经济增长效应,结果表明:扩容对新进城市的长期经济增长具有显著促进作用,但惠州市在扩容后短期内出现了负面效应。结合实际数据分析发现,惠州市短期出现负面效应的原因,主要是由于扩容后要素和产品市场面临原位城市较大的回流冲击,且产业转移短期效果不佳引起。但从长期看,新进地区可从市场联系和产业分工两个层面获得扩容的外溢增长效应。为降低短期可能的负面效应,应树立区域经济思维,建立统一组织框架,以原位城市产业转移为主要抓手,协调推进市场共建共享与产业优化布局,实现地区整体共赢发展。文章研究识别了区域扩容对新进地区所带来增长效应的一般规律,为推动城市群区域一体化发展提供实践依据。  相似文献   

5.
本文基于金融发展的视角,通过构建数理模型考察了国内市场一体化影响出口技术水平的微观机制。在此基础上,采用工具变量两阶段最小二乘法(2SLS)进行深入的实证检验。研究结果表明:国内市场一体化显著且稳健地提高了中国地区出口技术水平,而且在金融发展水平越高的地区,国内市场一体化对地区出口技术水平的促进作用越大,即国内市场一体化与金融发展是相互强化发挥作用的。进一步的估计显示,在金融控制强的区域,金融发展对地区出口技术水平的促进作用并不明显;而在金融控制弱的区域,金融发展则显著地提高了地区出口技术水平。此外,金融控制弱区域的国内市场一体化对出口技术水平的边际影响效应也远远高于金融控制强区域。本文的研究意味着,降低金融控制程度不仅可以直接提高金融发展对地区出口技术水平的影响效应,而且还间接地提升国内市场一体化对地区出口技术水平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6.
国内区际贸易是指某国家内部区域之间开展的贸易活动。由于在自然状态下对外贸易的交易成本要高于国内区际贸易,国内区际贸易在许多发达大国得到了先于对外贸易的大发展。大国可以利用国内市场的规模为国际市场的竞争提供有力支撑。中国是一个发展中的大国,幅员辽阔,区域间经济发展差异大,国内区际贸易具有极为重要的地位。  相似文献   

7.
采用价格法估算长三角区域经济一体化指数,一体化指数在波动中下降,相应地长三角区域内各个地区间的经济联系亦呈现鲜明的阶段性特征,表明区域间经济融合不断扩展与深入。建议从机制创新、产业结构优化、发展开放型经济来促进长三角区域高质量一体化发展。  相似文献   

8.
对外贸易与温州经济增长具有明显的相关性,2000-2009年温州地区生产总值与进出口贸易总额呈现同步递增态势,且后者增速高于前者。为了科学评价温州市对外贸易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程度,文章采用了外贸依存度、外贸贡献率、外贸拉动度等指标,分析表明温州市对外贸易处于一个较高的发展水平;双对数回归模型则显示对外贸易对温州地区的经济增长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最后,文章从不同角度提出了以贸易促增长的相关对策。  相似文献   

9.
全球金融危机爆发后,长三角地区制造业产值增长的波动较大,增速明显下滑,并且长三角地区各省份制造业的增长态势及其规模的差异很大。该文的分析表明,长三角地区高技术产业取得了较好的发展,同京津冀地区相比具有一定的区域竞争优势。但是,作为长三角核心城市的上海,其制造业转型升级层次低、转型升级速度慢,与北京的差距较大。上海的核心城市辐射带动作用也不明显。而且长三角其他省份的制造业转型升级势头较弱。该文对制造业地区专业化的分析表明,长三角和京津冀一体化发展已进入由梯度转移为主向城市功能转变为主的产业合作新阶段。但是与京津冀相比,长三角各省市制造业的专业化水平较低,各省市间制造业结构的差异性和互补性也不及京津冀地区,无法分享伴随专业化分工协作带来的规模经济和集聚经济效益,不过长三角区域内各省市间形成了互补性较好的专业化优势产业发展格局。伴随着国内外经济转型的不断推进和区域经济一体化的逐步深化,发挥好制造业转型升级与地区专业化的双重支撑作用是长三角各省份未来协同发展的关键。  相似文献   

10.
2004年以来,中国内地与香港的贸易流量主要受GDP和人均GDP的影响,《泛珠三角区域合作框架协议》对双边贸易的影响并不显著,内地与香港的产业内贸易特征明显.未来,内地应该加快发展区域经济,努力增加居民收入,不断完善基础设施,加快建设统一市场,深化产业内专业化分工,优化区域治理结构,从而提升内地与香港的经贸关系.  相似文献   

11.
2010年以来中国已经成为俄哈两国第一大贸易伙伴.本文从贸易发展规模、贸易差额和贸易商品结构三个方面分析了中国对俄哈两国贸易发展的特点,即中国对俄哈两国贸易规模不断扩大且差距不断缩小;两国的贸易差额长期均以贸易逆差为主,近期转为顺逆差交替出现的阶段;进口商品高度集中在能源资源类商品,出口商品由低附加值商品转为高附加值商品.进而分析了中国对俄哈两国贸易在中国外贸、上海合作组织贸易及在俄哈本国外贸中的地位,从而展现了中国对俄哈两国未来快速发展的良好态势和广阔前景.  相似文献   

12.
This paper studies the evolution of regional specialization in China in response to trade liberalization. Using a panel of Chinese export data at the detailed commodity level over the period of 1988–2006, we show that China’s regional specialization follows a U-shaped pattern: both the interior and coastal regions diversify from 1988 to 1994 but specialize during the later reform period of 1994–2006. A theory of tariff reductions is proposed by constructing the Dornbusch–Fischer–Samuelson (1977) continuum of goods Ricardian model in a setup of two countries and three regions. The U-shaped pattern of specialization can be obtained from foreign tariff reductions followed by Chinese tariff reductions. This finding is supported by simulations, US–China trade policy review, and the pattern of China’s coast–inland wage ratio.  相似文献   

13.
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充分说明了我国与中亚五国合作的重要意义。本文通过对中亚五国的贸易分布、对外投资与贸易政策的分析发现,中亚五国的主要贸易伙伴是中国和俄罗斯;其外国直接投资表现为净流入;其贸易政策的本质是以贸易优惠吸引外资流入。为此,我国今后在与中亚五国经贸合作中器重视其贸易政策的本质。  相似文献   

14.
李丽 《开放导报》2008,(5):52-54,63
随着中国在世界贸易中地位的提高,贸易摩擦问题日益凸显。其新动向主要表现为:摩擦手段从传统贸易壁垒转向新贸易壁垒,摩擦对象从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蔓延,贸易摩擦争端的内容迅速扩大、涵盖众多产品,贸易摩擦领域从微观层面向制度层面延伸。应对中外贸易摩擦的新动向,不仅要客观地看待贸易保护主义,更要重视贸易摩擦的政治解决途径,同时注重提高国内企业市场竞争能力,不断完善市场经济制度。  相似文献   

15.
王合玲  王生喜 《特区经济》2010,(12):279-280
通过对2007年中国大陆30个省域对外贸易对经济增长影响水平的空间非平稳性研究,发现对外贸易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水平在省域间存在空间差异,呈现出由东北部向西南部逐步增高的特点,文章的研究结论为各省域制定具有区域特点的对外贸易政策提供了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16.
不同贸易政策目标下中美外贸发展的特点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艳 《亚太经济》2006,(6):12-15
中国对外贸易的大半壁江山是由外资企业占据。导致这一结果的主要原因在于我国对外贸易政策目标一直存在着定位不当的问题。本文力图通过借鉴九十年代初美国政府及时调整对外贸易政策目标,重新巩固其经济霸主地位的做法,为进一步完善我国对外贸易政策目标提出政策性建议。  相似文献   

17.
发展经济学在不同阶段的发展思路和指导方针,决定了上个世纪发展中国家对外贸易发展战略的演进历程.从强调以进口替代为主的内向型发展战略到实行以出口替代为主的外向型发展战略,再到进一步关注区域贸易制度的创新,实行区域一体化的对外贸易发展战略.从总体上看,这一演进历程促进了发展中国家的对外贸易政策与优化本国产业结构、加快资本积累以及技术进步等目标的有效结合,从而为发展中国家自身经济目标的实现创造了有利条件.  相似文献   

18.
中国在东亚区域内的进口贸易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三角贸易"到"新三角贸易",东亚地区贸易模式都未能摆脱对外部市场的高度依赖,特别是对美国市场的依赖。中国作为区域内经济贸易大国,随着经济改革的日益深入及增长方式的转变,其在东亚区域贸易分工模式转变中的地位及作用将不断增强。本文以中国在东亚区域内的重要贸易伙伴国为研究对象,从世界和东亚两个区域范围入手,以进口份额分布与进口增长率分解指标按进口来源地和按产品分类的分布分别进行静态和动态分析,在此基础上对中国市场在东亚区域内的地位及作用进行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9.
中国与土库曼斯坦经贸合作的历史、现状及前景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中土两国双边贸易和投资都出现了快速增长,20年来双边贸易额增长了2300多倍,中国已经成为土库曼斯坦第一大贸易伙伴、最大天然气出口市场和重要的投资来源国.本文将中土经贸关系发展划分为两大时期、四个发展阶段,即起步与探索阶段、曲折发展阶段、平稳增长阶段、全面深化合作发展阶段,并总结了每个阶段中土双边贸易及投资合作的成果和特点.展望未来,随着两国长期战略伙伴关系的建立,以及中国—中亚天然气管道三线和四线的规划建设,土库曼斯坦将扩大对中国的天然气出口,中土双边贸易与投资合作仍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