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构建了货币国际化条件与进程之间相互促进的动态自我强化的理论框架,在此基础上基于人民币国际化条件的分析,提出了人民币周边化--区域化--国际化的渐进式发展路径,分析了在人民币国际化初级阶段,即周边化和区域化中香港不可替代的地位和作用.  相似文献   

2.
论人民币的亚洲化   总被引:46,自引:1,他引:45  
本文结合当今国际货币金融格局变化以及东亚区域货币金融合作的发展趋势 ,对人民币国际化问题进行了理论反思 ,提出“人民币亚洲化 1”的主张 ,并对其必要性、可行性和策略选择进行了初步分析。在现有国际货币体系中 ,一国货币必须通过区域性制度合作的“集体行动”来实现完全的国际化。目前 ,人民币已经具备实现区域化的初步条件。今后 ,中国应将经济政策的制定同区域货币金融合作目标结合起来 ,通过多维度、多层次的努力推动人民币的亚洲化  相似文献   

3.
人民币区域化的路径选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由次债危机引起的国际金融危机为推动人民币国际化提供了良好的契机,而人民币区域化是现阶段人民币国际化的现实选择。本文在剖析人民币区域化现状及其障碍的基础上,提出了结合我国国情的人民币区域化的路径选择,即由我国政府推动人民币由周边化走向亚洲化的渐进道路。最后,本文针对现存障碍,提出了在该路径上稳步推进人民币区域化的具体建议措施。  相似文献   

4.
张晓政 《魅力中国》2010,(32):344-344
人民币国际化是是中国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从经济增长和规模,外贸增长和规模,资本市场发展和外汇储备积累方面来看,已具备了人民币国际化的基本条件。对人民币国际化现状进行了分析,人民币跨境结算规模的快速增长和银行间债券市场引入境外投资者,人民币国际化进程在渐进发展。  相似文献   

5.
一国加入WTO与一国货币自由兑换之间存在一定的相关关系而非因果关系。中国加入WTO并非标志着人民币自由兑换的开端。中国虽然已经成为WTO成员国,但并非表明中国已具备了实现人民币自由兑换的条件,事实证明,在当前条件下强行实现人民币自由兑换是违背客观经济规律的不明之举。  相似文献   

6.
徐刘芬 《特区经济》2009,(10):93-94
随着中国整体经济实力的不断增强,人民币国际化已成为一种必然趋势。本文通过对一国货币国际化必须具备的条件的分析,认为目前中国资本账户的管制以及金融市场的欠发达形成了对人民币国际化的掣肘。因此,要想推进人民币国际化进程,就必须承受较大的市场冲击风险,加快制度改革。  相似文献   

7.
随着中国政治、经济地位的提高,经济规模的迅速扩大,边境贸易高速发展,这些现象都引起了中国决策层和国内外学术界对人民币国际化问题的高度关注.本文通过结合那些国际化货币的发展的共同路径和条件,从而分析人民币国际化的条件.  相似文献   

8.
曹勇 《特区经济》2004,(10):36-38
<正> 人民币国际化是指人民币跨越国界,成为国际上普遍认可的计价、结算、储备及市场干预工具的经济过程。人民币成为国际货币,是中国真正迈人世界强国之林的验证指标。因此,我国在推进人民币资本账户开放的同时,就给予人民币国际化以相当的关注,为人民币将来的国际化创造条件。 一、货币国际化的条件分析 综观历史上出现的有代表性的国际货币,不难发现其发行国均具备一些共同的特征,这些特征构成了货币国际化的基本条件。 1.货币国际化的政治条件 货币发行国在政治上越强大,政治稳定程度越高,该国的货  相似文献   

9.
人民币国际化的条件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闵娟 《华东经济管理》2005,19(11):139-141
随着中国经济的高速增长,整体经济实力的扩大,人民币国际化问题日益受到关注。文章从政治、经济以及政府态度三个方面分析人民币国际化的可能性,得出人民币国际化的条件目前虽还不充分具备,但只要我国按照现在的势头发展下去,在不要太长的时间就可能实现的结论。  相似文献   

10.
金融危机背下的中国外汇储备管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金融危机的冲击下,中国巨额外汇储备大幅度缩水.如何积极有效地管理中国外汇储备,引起了外界广泛的关注和讨论.文章首先总结了中国外汇储备的基本现状,并在此基础上,详细分析了当前全球金融危机对中国外汇储备的影响,然后从人民币在国际货币体系中的地位出发,分析了人民币国际化的现实基础和国际环境,论述了人民币国际化是解决中国外汇储备管理问题的长远选择.  相似文献   

11.
姜敏妍 《西部大开发》2011,(5):16-17,19
近年来,随着中国经济持续、快速、稳定的发展,综合国力不断增强,人民币的地位不断提高,人民币成为区域主导货币并最终成为国际货币也成为最引人注目的话题之一。文章分析了人民币成为亚洲货币合作主导货币具备的条件和当前所面临的主要障碍,并且在此基础上针对性地提出了一些推动人民币成为区域主导货币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云倩 《亚太经济》2023,(1):31-40
东盟是中国在境外第二大人民币跨境收付地,在东盟率先实现人民币国际化具备较好的基础条件,但也存在与东盟国家金融合作层次不高、人民币收益性和流动性较弱、东盟国家对美元有较强的路径依赖、人民币与日元国际化竞争激烈等问题。RCEP的实施给在东盟实现人民币国际化带来扩大人民币使用范围、发挥人民币货币锚作用等重要机遇。在RCEP框架下,要充分运用RCEP规则,以提升人民币计价和结算功能、扩大人民币跨境使用新空间、搭建人民币跨境支付新渠道为根本,通过建设中国-东盟数字货币合作区、中国-东盟人民币结算示范区、提升人民币在东盟国家货币锚作用、优化人民币国际化的金融市场环境等新路径,来提高人民币在东盟的国际化水平。  相似文献   

13.
赵大春  李倩 《中国经贸》2010,(17):56-57
“周边化-区域化-国际化”是人民币通往国际货币的现实路径。近年来,人民币在东南亚国家认可度不断提高,周边化和区域化成效显著,我国较早实行人民币结算的云南省与缅甸、老挝、越南等国的边境贸易,人民币结算占比保持在90%以上。东南亚国家与中国经贸合作程度高、政治互信,应该成为人民币国际化的首选区域。  相似文献   

14.
袁欣 《特区经济》2005,(8):63-64
2005年7月21日,中国人民银行开始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人民币汇率不再单纯盯住美元,形成了更富弹性的人民币汇率机制。同时,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在前日基础上直接升值2%。这是中国宏观经济在逻辑和现实中的必然选择。中国的国际收  相似文献   

15.
人民币的国际化是保持中国经济独立,摆脱外汇储备对美元过度依赖,促进我国经济稳定发展的重要保障。中国筹建亚投行隐含了人民币国际化这一潜在愿望,但是在当前由美元占主导地位的国际货币体系中,通过亚投行促进人民币国际化,必然会有诸多障碍;因此采取何种措施为亚投行促进人民币国际化扫除各种障碍,则是中国所面临的现实问题。本文拟通过对亚投行如何克服外来障碍和完善自身条件,来保障人民币国际化加以简单探讨,以求抛砖引玉。  相似文献   

16.
后危机时期,在东亚共识和清迈协议的框架下,东亚货币金融合作短期内难以取得实质性突破,汇率去美元化、单一货币主导或区域货币联盟的时机均不成熟。人民币应着眼于推进周边化,借道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发展"泛人民币"次区域货币合作,扩大境外有效流通区域,并加强香港国际金融中心建设,拓宽海外人民币投资渠道,为参与下一阶段的东亚货币整合准备条件。  相似文献   

17.
人民币国际化与对外贸易政策、外汇政策紧密联系在一起.目前,我国已成为世界上第二大经济体,人民币国际化具备了实施的基础,但贸易失衡给我国带来了巨大的储备压力,也造成了双顺差长期存在的局面.加速推动人民币国际化是解决这一系列问题的有效举措.文章主要分析了推动人民币国际化对我国经济发展的有利和不利影响,而正确认识这些影响将有助于未来的人民币国际化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18.
欧洲债务危机的持续蔓延以及美国经济的缓慢复苏,给全球经济造成了很大的打击,美元和欧元持续走低,由此引发了对全球货币体系改革的进一步思考,国内外关于人民币国际化进程的呼声空前高涨,这无疑将为人民币的国际化提供新的契机.本文在欧债危机和美国极度宽松货币政策的背景下,对主要货币国际化的历史进程进行分析,结合人民币国际化的现实条件,提出了实现人民币国际化战略决策.  相似文献   

19.
秦爱红 《特区经济》2008,(11):73-74
2005年人民币汇率政策改革以来,人民币对美元大幅升值,从理论上讲,人民币对外持续升值有利于抑制国内通货膨胀,使人民币的购买力增大,可恰恰相反,从2007年以来,中国一直处于高通货膨胀的态势,理论在现实中出现了矛盾。本文通过对人民币升值和通货膨胀的原因分析,得出两者并不矛盾。  相似文献   

20.
从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看人民币国际化战略   总被引:18,自引:1,他引:17  
中国改革开放以后经历了本币和外币政策的重大变化.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后,人民币国际化不仅成为保护实体企业的一项短期应对措施,而且成为中国一项重要的国际金融战略.推进跨境贸易人民币计算是人民币国际化路线图的重要一步.这一行动取得了一定成果,但是并没有达到预期效果.进一步推进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的运行面临诸多问题的挑战.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