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0 毫秒
1.
在法治化社会背景下,切实保护和改善西部地区生态环境应该首先从加强环境法制建设开始。我们需要构建一个综合的、长期的、渐进的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法治框架及采取相应的实施策略,努力协调好西部地区人口、资源、环境、经济、社会诸方面的关系,从而促进我国环境法将环境与资源、环境保护与经济和社会发展结合起来,以保护环境与生态建设为基本内蓉,发展成为综合调整人口、环境、经济、社会发展问题的可持续法制体系。  相似文献   

2.
西部开发,促进了青海经济和税收的快速增长。但因地理条件、经济基础薄弱,青海经济发展缓慢,在西部地区税收收入所占比例较少。要抓住西部开发继续,积极推进基础设施建设和生态建设的步伐,加快经济结构调整,大力发展地方特色经济,提高经济总量和税源总量,保证经济和税收稳定增长。  相似文献   

3.
孟小军 《发展》2006,(5):73-73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教育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解决西部少数民族大面积的、突出的贫困问题,既是一个经济问题、政治问题,更是一个教育问题。西部民族地区的教育发展要适应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要求,应实现一系列转变,使教育更有力地推动西部民族地区发展,从而最终实现西部民族地区的跨越。  相似文献   

4.
陕西省社科院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张宝通表示,西部大开发10年来最大的亮点应该说主要有三个:第一个亮点就是西部的生态建设,这个效果非常明显,这得益于上世纪90年代就开始实施的山川秀美工程,经过10多年来的退耕还林还草工程等具体措施,西部的生态建设可以说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尤其是陕北地区的变化就太大了,到处是绿色,简直让人有些不敢相信。  相似文献   

5.
今年是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十周年。经过十年的不懈努力,西部大开发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西部地区基础设施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生态建设与环境保护取得明显成效,经济发展速度超过全国平均水平,综合经济实力大幅跃升,社会事业加快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各族人民群众呈现出昂然向上的精神风貌。这十年,是西部地区经济发展最快、城乡面貌变化最大、人民群众得到实惠最多的十年,也是西部地区对国家贡献最突出的十年。  相似文献   

6.
湖南西部地区生态建设刍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湖南西部地区的生态建设关系到澧水、沅水下游和洞庭湖区的安危,其生态功能、经济功能都十分重要,只有坚持生态建设和生态保护并重的方略,才能保证该区域及其相关区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7.
在西部大开发五周年回顾活动新西部高层论坛上,本刊记者对国土资源部规划司鞠建华副司长作了独家专访。 记者:请就西部国土资源状况及在全国的地位谈谈您的看法。 鞠建华:西部地区国土资源的开发利用有力地支持了西部地区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促进了全国经济建设的发展。西部国土资源丰富,是发展西部优势产业、推进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加快基础设  相似文献   

8.
中国有一个经济相对落后的西部地区,美国也有一个曾经是贫瘠落后的西部地区,目前,世界上不少国家尤其是大国都存在着类似“西部现象”的区域经济问题,但最具典型的当数中国和美国。比较两的异同,可以对我国有些启示。  相似文献   

9.
《发展》2001,(5)
江苏省政府近日确定参与西部开发的四大重点领域,即参与西部的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农 业开发和生态建设,推进跨地区产业转移和结构调整,加强科技教育合作。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也为东部地区提供了新的发展机遇。江苏省在进一步发展中,不 仅受到有效需求不足的制约,而且面临着产业升级的压力。辽阔的西部地区自然资源丰富, 市场潜力巨大,经济结构与东部地区特别是江苏省有着较强的相关性、互补性。针对这些情 况,江苏省政府确定了参与西部开发的四大重点领域:──积极参与西部地区基础设施的投 资和建设。江苏将充分发挥交通工程…  相似文献   

10.
经济发展与生态建设间的矛盾--以新疆为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新疆地处亚欧大陆中部,受地理位置和大气环流影响.自然条件十分恶劣.随经济的发展和人口的增加.生态环境日益恶化.已制约新疆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因此.生态建设是西部地区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本文提出新疆生态建设中存在的生态环境建设与经济发展、人口增长、资金缺乏、及制度创新滞后等之间存在的矛盾。  相似文献   

11.
论我国经济持续发展与西部开发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论我国经济持续发展与西部开发的关系靖学青我国西部地区国土面积辽阔,人口众多,自然资源丰富,经济也有了相当的基础,这样的一个地区在全国国民经济中应占怎样的位置?对全国经济发展有何作用?目前西部地区发展的滞后对全国经济持续快速增长有什么影响?这些问题在相...  相似文献   

12.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传统的粗放型发展方式已经制约了经济发展的可持续性,坚持经济与环境协调的生态发展方式已经成为我国未来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路径。也就是说,我们在搞经济建设的同时也要重视生态建设,努力协调经济发展与生态建设的关系,做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虽然,近年来我国的生态建设取得了一定进步,城市生态文明建设效果明显,部分农村地区的生态环境也有所改善。  相似文献   

13.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城市化与经济发展不协调的问题在部分地区尤其是在西部地区逐渐突显,并极大地制约了当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如何协调西部地区城市化进程与经济发展、如何推进西部地区城市化已成为我国区域经济发展战略中必须解决的重要问题。文章以作为西部地区的广西壮族自治区为例,采用城市化与经济协调发展理论,建立城市化水平与经济发展协调度测度模型,对广西城市化与经济发展水平的协调性进行实证分析。  相似文献   

14.
论生态发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是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博士点基金资助项目(项目批准号:O1JB790030)的研究成果之一。文中在探讨生态发展的必然性的基础上,提出了生态发展的内涵及实施生态发展的重要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认为,只有使西部地区的生态环境与经济发展之间形成一个良性循环,即通过生态建设推动生态发展,进而推动经济发展,才能实现生态环境与经济发展的双赢目标;生态发展是西部地区解决生态环境问题与经济发展问题之间“累积因果关系”的突破口,通过生态发展促进西部地区特色产业的形成,以带动地区经济发展,并就人工生态系统设计和生态管理对促进生态发展的意义和内涵进行了探讨,提出了人工生态系统设计和生态管理的原则,思路和措施。  相似文献   

15.
加强生态建设是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重点之一,并作为首要任务抓紧实施.这是改善西部地区人民群众生产生存环境、加快西部地区发展、缩小东西部地区差距、实现全国整体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大举措,完全符合西部地区的实际和人民群众的利益.内蒙古作为我国北方的一道天然生态屏障,直接关系到华北、东北地区的生态安全,在西部大开发的总体格局中具有重要地位和作用.  相似文献   

16.
《内蒙古工作》2007,(2):31-33
乌兰察布市是一个以农牧业为主的地区。长期以来,由于诸多原因,曾一度成为苦甲全区的地方,贫困人口占到全区的30%,脱贫致富的任务相当艰巨。改革开放以来,历届市党委、政府领导班子,为了改变贫困落后面貌,带领广大干部群众进行了坚持不懈的努力和卓有成效的工作。在农村牧区全面推行了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为核心的农村牧区经济体制改革,极大地解放和发展了农村牧区生产力。进入九十年代以来,全市上下从实际出发,进行了大规模的生态建设和以马铃薯为重点的农业内部结构调整,有效地促进了农村牧区经济的发展,加之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以及退耕还林草、沙源治理等生态建设重点工程,到2002年基本解决了贫困问题,跨人了富裕、明、健康发展的快车道。[第一段]  相似文献   

17.
陕西省委政策研究室副主任岳亮说,10年来,西部地区经济步入快速发展的新时期:基础设施“瓶颈”制约得到明显缓解、生态建设与环境保护迈上新台阶、重点区域和优势特色产业发展态势良好、改革开放进一步深化、和谐社会建设成效显著。  相似文献   

18.
施大钢 《魅力中国》2010,(35):116-116
加快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是国家一项重大的战略任务。西部地区的发展归结于生产力的发展,西部地区民族众多,所以西部地区的发展既是经济问题也是民族问题。同东中部地区来看,西部地区的生产力处于后发阶段,在总结过去关于西部地区生产力理论的基础上,提出了个人观点。  相似文献   

19.
张唯实 《发展》2006,(12):67-68
西部地区地域辽阔,资源在空间区域上的分布存在着较大的不对称性和不平衡性。西部地区要加快经济发展,就必须参与区域经济分工,培育面向全国甚至全球的比较优势和竞争优势。那么,西部地区采取何种区域经济发展模式,才能促进区域经济增长、缩小与发达国家和地区的差异,这已成为我们必须认真思考的一个重要问题。本主要以区域分工的演变规律为背景,说明区域分工政策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范志强 《发展》2009,(5):60-61
科学发展观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保证,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对于实现西部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西部从全国来看是一个相对落后的地区,不仅存在着发展中国家具有的“二元经济结构”问题,还具有更特殊的结构:双层刚性二元经济结构。西部地区二元经济结构的特殊性是由于多种复杂的因素造成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