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冉聪聪 《魅力中国》2014,(11):163-163
自古以来中国就被称为“衣冠上国,礼仪之邦”。礼仪,是中华传统美德宝库中的一颗璀璨明珠。服装是文化和文明的重要载体之一,规范的礼仪服装是文明的标识,也是学校精神文明的外衣,能够展示出大学生特有的精神面貌,体现不同院校的办学特色,更是高等学府作为传道授业解惑之所在对于礼仪尊重的重要体现。  相似文献   

2.
对当代大学生礼仪教育现状的分析与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期盼文明有礼的社会环境,呼唤“礼仪之邦”的归来,大学生礼仪教育也引起社会各界和高校的广泛关注。当前大学礼仪教育还存在不少问题,如对礼仪教育的重视程度不够,没有建立起完整的教学体系;教学目的不明确,教学内容不系统、不完整,教学方法单一等。应从内容与形式的结合上完善礼仪教育。  相似文献   

3.
武建庭 《魅力中国》2013,(13):304-304
中国是传统的礼仪之邦,礼仪是基础人格的重要组成部分。当前,我国大学生礼仪修养存在明显失范,文明修养和礼仪意识令人担心。本文简要分析了针对大学生加强礼仪教育的重要性,并对加强大学生礼仪教育的对策提出了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4.
中华民族素有“礼仪之邦”的美誉,从孔子的“不学礼.无以立”便可以清晰地感受到:离礼仪有多远.离成功就有多远。在幼儿园对教师、对家长、对幼儿全方位实施礼仪教育.可以将精神文化内化于我们的心灵中.外显于我们的行动中.可以内修教师素质,外树园所形象.可以切实提升园所核心竞争力.是幼儿园长远发展的大计。因此,在幼儿园文化建设中.我们针对幼儿园礼仪文化建设进行了潜心研究.现将取得的点滴经验做一梳理。  相似文献   

5.
毛鸾靓 《魅力中国》2013,(25):195-195
中国自古以来一直有“礼仪之邦”之美誉。因此最重礼节、礼貌,修养。在大力提倡注重精神文明建设的今天,讲文明,有礼貌,有修养,是每一位公民必须具体的社会公德。对于当代的大学生来说,礼仪是一个人的思想道德水平、文化修养、交际能力的外在表现;是人生的一门必修课。礼仪教育的内容涵盖着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从内容上看有仪容、举止、表情、服饰、谈吐、待人接物等;从对象上看有个人礼仪、公共场所礼仪、待客与作客礼仪、餐桌礼仪、馈赠礼仪、文明交往等。在人际交往过程中的行为规范称为礼节.礼仪在言语动作上的表现称为礼貌。通过查找相关知识,本文着重于探讨当代大学生礼仪修养的重要性及当代大学生的礼仪现状等。  相似文献   

6.
作为礼仪之邦的中华民族,在当今青少年学生中,如何深入开展礼仪教育,重塑中华民族文明礼仪的新形象,培养文明有礼的新一代呢?文章从仪容仪表仪态礼仪、升国旗、唱国歌的礼仪、与人交谈的礼仪和师生礼仪四个方面初略地探讨了中学生校园文明礼仪的相关内容。  相似文献   

7.
自古以来,中国就是礼仪之邦,中国非常注重礼仪的发展,忠孝礼义廉更是被作为国人的为人原则,礼仪在各方各面都发挥着非常显著的作用。目前,我国处于一个国际化的进程,在人际交往以及国际交往方面,礼仪的作用也越来越突出。本文阐述了公共礼仪在人际关系上的作用,就公共礼仪和人际关系怎样协调来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8.
中国自古就是礼仪之邦,作为华夏儿女的我们理应尽显于礼。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是学生的楷模,对学生具有潜移默化的作用,这些都要求教师具备优秀的教师礼仪。我们在看到教师对整个人类社会所作出的贡献,对教师肯定的同时,也注意到了一些教师对于教师礼仪的缺失。我们通过对成都市锦江区中小学教师的教师礼仪研究,对教师礼仪存在的问题提出针对性的解决方法。  相似文献   

9.
中西餐饮礼仪之对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餐饮礼仪源远流长。据文献记载,至少在周代,饮食礼仪已形成一套相当完善的制度,特别是经曾任鲁国祭酒的孔子的称赞推崇而成为历朝历代表现大国之貌、礼仪之邦、文明之所的重要内容。作为汉族传统的古代宴饮礼仪,自有一套程序。清代受西餐  相似文献   

10.
礼仪是一个古老的话题,也是中国古代文化的精髓.中国作为世界文明古国之一,富有优良的文明礼貌传统,素有"礼仪之邦"的美称.自为礼仪之邦,应为礼仪之民.知书达礼,待人以礼,应当是当代大学生的一个基本素养.然而,在我们的校园内,仍有许多不知礼,不守礼,不文明的行为,例如不尊重同学、老师,公众场所大声喧哗,乱丢垃圾等,这些都和一个受过高等教育的大学生的身份不相符.  相似文献   

11.
礼仪,是中华传统美德宝库中的一颗璀璨明珠,是中国古代文化的精髓。一个人文化素质、品德修养的高低,都会表现在他的外在礼仪形象上。身居礼仪之邦,应为礼仪之民。知书达礼,待人以礼,应当是当代职校学生的一个基本素养。《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明确指出“开展必要的礼仪、礼节、礼貌活动对规范人们的言行举止,有着重要的作用。”2011年年初,教育部颁布了《中小学文明礼仪教育指导纲要》,对中小学阶段的文明礼仪教育内容作出明确规定。2014年2月江苏已制定下发《关于在全省开展未成年人文明礼仪养成教育的意见》和《江苏省未成年人基本文明礼仪规范》,对幼儿园、小学和初高中提出分阶段文明礼仪养成教育目标。在具体内容上,针对未成年人中存在的不知礼仪、不用礼仪、不讲礼仪等突出问题强调抓好“八礼四仪”。江苏在全省1700万未成年人中开展文明礼仪养成教育,这在全国范围内尚属首次。由于当前的教育现状和社会现实等诸多因素,导致当前的职校生文明礼仪观念淡薄,思想道德滑坡,缺乏必要的礼仪修养。笔者认为在职校学生中广泛开展文明礼仪教育,是贯彻“以德治国”思想的具体措施,是加强学校德育实效性的重要抓手,是推进素质教育的关键环节,也是培养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内容和途径。近年来,南京市玄武中等专业学校将礼仪教育作为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开展礼仪培训,推出礼仪情景剧比赛,进行“绅士淑女”评选……,培养了一批知书达礼的应用型人才。  相似文献   

12.
孙淑芳 《魅力中国》2013,(26):32-32
中国素以“文明古国。礼仪之邦”闻名于世。明理诚信,自古以来就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社会公德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13.
高原 《走向世界》2014,(29):72-75
礼仪之邦,孔孟之乡,山东自古以来就不缺少文化的润泽,而青岛作为山东的龙头城市,山东省经济中心城市、全国首批沿海开放城市、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全国文明城市,被誉为“中国品牌之都”、“世界啤酒之城”、“中国帆船之都”。伴随着首届文化艺术季的到来,青岛进发出更璀璨光芒。  相似文献   

14.
张霞 《发展》2011,(5):92-93
一、加强对人民警察礼仪培训教育的必要性和迫切性一是人民警察礼仪的培训是警察树立良好的社会形象所决定的。“警察礼仪”,是公安民警在各种场合所表现的风度、礼节、礼貌以及在处理各种人际交往和涉外活动中正确的言行举止。全面提高人民警察的整体素质,必须对人民警察加强“警察礼仪”教育。  相似文献   

15.
吴凡 《西部大开发》2009,(12):44-45
“信用”这个概念一直仅存在于道德理念的范畴之内,大到做人、小到做事遵守信用的要求从来没有停止过。特别是在中国,自古就被赋予礼仪之邦的文明古国,很早就定义了作为优秀人才的标准“君子重信”,有很多譬如一言九鼎、一诺千金和君子一言,驷马难追等经典典故,但是看似很普遍的信用要求却从来都没有过明确的标准,  相似文献   

16.
胡方萍 《黑河学刊》2010,(3):114-114
大学应当将大学生的礼仪教育纳入培养过程,大学生应该加强对礼仪的教育。应该学会尊重别人,注意人际交往,在交往中切忌虚伪,这是相互信任的基础。  相似文献   

17.
礼仪教育当成为大学生德育工作的重要内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建  吴小云 《经济与社会发展》2009,7(10):180-181,220
文章从道德与礼仪的内涵出发,分析了礼仪与道德之间的辩证关系。根据生活观察和调研,指出了现代大学生“德”与“礼”背离的成因。最后,从大学德育工作的角度,给出了大学校园培育礼仪的建议。  相似文献   

18.
李浩 《走向世界》2014,(6):31-33
“无酒不成席”,酒宴在国人饮食中是最为隆重的。山东人素以能饮善饮闻名,而作为著名的礼仪之邦,山东酒席上的礼节与习俗亦有悠久的历史与传统。  相似文献   

19.
贾鑫 《中国经贸》2014,(18):37-38
《左传·疏》有云:“中国有礼仪之大,故称夏;有服章之美,谓之华。”--中国人似乎与纺织服装业有不解之缘,以至于我们的祖先骄傲地自称为“华夏”,也就是“衣冠礼仪之国”的意思。早在90年代中后期,中国就已经成为全世界名列前茅的纺织品服装生产与出口大国,堪称“衣被天下”。自1994年以来,中国已经连续18年保持全球纺织服装出口第一,所占份额从12.5%上升至2012年的36%。中国纺织服装综合竞争力居全球首位,中短期内地位难以撼动。  相似文献   

20.
《环渤海经济瞭望》2009,(6):F0002-F0002
天津市分行举办“迎奥运服务礼仪及技巧培训班”为进一步提升该行柜面服务、特别是迎奥运重点区域网点服务水平.在国际上展示建筑银行良好的企业形象,以崭新的面貌迎接举世瞩目的北京奥运,天津市分行举办了“迎奥运服务礼仪与技巧培训班”,邀请到深圳金融联培中心、我国著名培训师张淑秋女士。为该行部分网点员工及优质办主任进行服务礼仪(含国际礼仪)与服务技巧方面的讲座与培训,受到大家欢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