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4 毫秒
1.
我国刑法明文规定了犯盗窃、诈骗、抢夺罪在特定条件下依抢劫罪处理的情形,即转化型抢劫罪。文章从两方面对该罪的司法认定予以论述:一是转化型抢劫罪的成立条件,分析了转化型抢劫罪的前提条件、客观条件和主观条件,并提出了相应的立法建议;二是转化型抢劫罪加重情节的司法适用。  相似文献   

2.
非法占有目的是大多经济型、财产型犯罪成立的必要要素。它是一种特定的犯罪目的,大多经济型、财产型犯罪都以非法占有目的为心理态度。对非法占有目的的理解以及认定上,学界存在较多的分歧,这使得非法占有目的更具有讨论和研究意义。文章意在通过比较法的相关角度,在明确非法占有目的之内涵的同时,研究非法占有目的的认定,以便发挥其在司法实践中的指导作用,厘清经济型、财产型犯罪与一般违法行为之界限。  相似文献   

3.
王谆 《理论观察》2010,(3):52-54
抢劫罪强调的是对财产所有权中占有权能的侵犯,不动产的不可移动性不影响行为人对其进行非法占有,不动产作为抢劫罪的犯罪对象可以满足抢劫罪“当场劫取财物”的客观构成要件,将不动产纳入抢劫罪的犯罪对象也是罪刑法定原则和罪刑均衡原则的必然要求。我国应借鉴其他国家和地区相关的成功立法例,明确不动产作为抢劫罪犯罪对象的地位,以完善我国刑法对抢劫罪的规制,更好地保护公民的财产所有权。  相似文献   

4.
我国刑法规定了两类转化型抢劫罪,“携带凶器抢夺”有三种情形,“当场使用暴力或者以暴力相威胁”也有三种情形。转化型抢劫罪可以成立抢劫罪的情节加重犯,只是在成立的条件上应从严掌握。“携带凶器抢夺”以抢劫罪论处的规定不科学,把“携带凶器抢夺”作为抢夺罪的情节加重犯来规定比较好。司法解释对转化型抢劫罪可能成立抢劫罪的情节加重犯进行规定时,应作限制性解释;由于“当场”的认定较复杂,司法解释应对其作进一步的明确。  相似文献   

5.
目前学界对转化犯问题有所探讨,但对转化型故意杀人罪这个特殊方面缺乏深入的研究,特别对转化型故意杀人罪与其他犯罪形态故意杀人罪容易弄混淆,故本文针对转化型故意杀人罪与结果加重的、牵连的、结合的、想象竞合的、数罪并罚时的故意杀人罪对比研究,以及转化犯与注意规定、法律拟制分类辨析,以期更好进行立法、司法实践。  相似文献   

6.
范飞 《魅力中国》2011,(3):219-220
本文从自首的概念、本质、认定以及对司法实践中遇到的复杂犯罪情形能否认定为自首分别予以详细阐述。司法实践应根据犯罪人主观上是否有自愿接受国家追诉的心理和客观上又有积极自首的行为来认定。  相似文献   

7.
青少年犯罪问题一直是全社会关注的热点,也是困扰法学理论界与司法实践部门的一大难题.当前青少年违法犯罪比例偏高,犯罪年龄偏低,对社会造成极大危害.本文重点分析青少年犯罪的特点、原因,同时提出预防犯罪的对策.  相似文献   

8.
青少年犯罪问题一直是全社会关注的热点,也是困扰法学理论界与司法实践部门的一大难题。当前青少年违法犯罪比例偏高,犯罪年龄偏低,对社会造成极大危害、本文最点分析青少年犯罪的特点、原因,同时提出预防犯罪的对策。  相似文献   

9.
挪用公款犯罪中,挪用公款归个人使用的行为可分为三种不同的情况,这使得多次挪用公款犯罪的数额认定问题变得较为复杂。文章从公平、公正和罪刑均衡等刑法基本原则出发,对多次挪用公款犯罪数额的认定问题进行了探讨,为在司法实践中处理这一问题提出了具体建议。  相似文献   

10.
信用卡诈骗是伴随信用卡业务的发展而滋生的一种犯罪且日益严重,因此无论在理论研究还是司法实践中,信用卡诈骗罪都是重点研究对象.以刑法规定为基本出发点,试从更深程度分析信用卡诈骗罪的客观表现和司法认定,并对恶意透支型信用卡诈骗罪进行简单总结和梳理.  相似文献   

11.
施金龙 《魅力中国》2012,(32):80-80
《刑法修正案(八)》不再拘泥于传统的以“数额”和“次数”来认定盗窃罪,将人户盗窃与携带凶器盗窃、扒窃一起作为盗窃罪定罪的新情形。以往不认定为犯罪的入户盗窃小额财物的行为可以认定为犯罪,那么在人户盗窃施行过程中或者盗窃后被即时发现为窝藏赃物、抗拒抓捕或者毁灭罪证当场使用暴力或者以暴力相威胁是否一律转化为抢劫呢?而行为如果发生在户内,是否一律适用抢劫罪法定刑升格呢?笔者将对此进行分析、讨论。  相似文献   

12.
王晓燕 《魅力中国》2010,(8):106-107
受贿犯罪的主体中国家机关的规定看似清楚,但是理论和实践中要准确把握还是有一定难度的,而确定其真正含义对于认定受贿犯罪无异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其次关于“公务”的认定也存在类似的问题,本文通过厘清其中的关键,以便把握好受贿犯罪主体中比较难以琢磨的问题,为司法实践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刑法修正案九》从预防再犯罪的角度增加了从业禁止条款,以遏制利用职业便利,或者违背职业要求特定义务而实施的犯罪,使社会免受利用职业犯罪遭受的侵害.从业禁止作为《刑法修正案九》亮点所在,在司法实践中如何适用,其适用原则、适用范围、适用对象、适用条件以及与之相关的司法问题都还未出台,亟需厘清.本文立足于司法实践角度,剖析从业禁止在司法实践中适用规则,以期厘清从业禁止,促进司法适用.  相似文献   

14.
方伟 《魅力中国》2014,(19):309-309
刑法对自首有着一个比较抽象的条文规定,对职务犯罪自首问题没有另行规定,职务犯罪自首不同于一般犯罪的自首,其主体的特殊性及司法实践中的复杂性。使得职务犯罪自首在具体认定上产生了不少争议。本文拟从两高有关规定引伸探讨职务犯罪自首的认定。并结合司法实践中的不同程序阶段的“自首”.以此分析职务犯罪自首认定中相关的争议焦点。  相似文献   

15.
作为司法实践中犯罪数量最多的行为,《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盗窃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对于认定和处理盗窃罪中的诸多问题作出新规定、新说明。深入研究和学习"解释"对于正确处理盗窃行为具有重要意见。  相似文献   

16.
张毅 《魅力中国》2010,(25):195-195
职务侵占罪、侵占罪、盗窃罪、诈骗罪的法定刑幅度不同,起刑点数额也不同,因此,能否正确区分这四种罪直接关系到罪轻、罪重及罪与非罪的问题。但在司法实务中是难以区分的,这主要是由于对“利用职务便利”的理解不同造成的。本文就对侵占型犯罪的“利用职务上的便利”这个核心要素加以说明和批判,并从司法务实和侵占型财产犯罪的本质角度来理解它,并提出合理的司法建议。  相似文献   

17.
近几年来,我国的窃电状况非常严重。而在司法实践中只能将该类行为归属于盗窃犯罪予以追究,但由于电力所具备的特殊性,在是否构成盗窃上存在诸多的认定难点.本文中笔者就窃电犯罪的构成以及现实中办理盗电、窃电类案件所存在的难点简要论述。  相似文献   

18.
非法集资犯罪是司法实践中非常常见的经济犯罪,它具有非常大的社会危害性,并且近些年来还呈现出迅猛扩张的态势。对于涉及到非法集资犯罪中的财务人员应当如何处理,司法实务部门也往往是聚讼纷争,莫衷一是。事实上,无论是从刑法中的意义原则、罪责相适应原则,还是以客观归责学说中风险降低等诸多理论来看,得出的结论都会是非法集资犯罪中财务人员仅对其参与吸收的资金负责。这种处置方法及其思路在其他有组织犯罪的行政管理人员的责任认定中也会有着重要的参考和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9.
近几年经过我国立法机关的多次修改、补充,对于抗税罪的刑事立法虽然已日渐完善,但在理论上、司法实践中关于抗税行为的罪与非罪的认定标准仍然存在不少分歧,诸如抗税罪的主体问题、抗税行为的对象和抗税数额等等.  相似文献   

20.
刘刚 《经济与社会发展》2006,4(7):107-109,198
关于防卫过当成立条件中“明显超过必要限度并造成重大损害”的界定以及防卫过当的罪过形式问题,由于我国刑法典没有作出明文规定,也缺乏相关司法解释,而仅停留在学理解释的层面,存在很大的分歧。这种分歧已严重影响到了司法实践。文章从正当防卫制度的立法精神出发,对防卫过当的成立进行认定。并通过对防卫过当转化过程的具体分析以及对几种与防卫过当形似神非的状况的严格辨别,论证了防卫过当的罪过形式应该是过失,而且大多数是疏忽大意的过失,而不可能是故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