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能源是国民经济发展的先决务件,孝感市经济发展具有较强的"能源依赖"、"能源高耗"等特征,能源紧张已成为制约孝感市经济增长的"瓶颈".在此背景下,文章对孝感市经济增长与能源消耗的现状进行了分析,总结了经济增长与能源消耗的规律及其阶段特征,并提出了孝感市经济增长与能源消耗协调发展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坚持把能源作为城市经济的战略重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能源是国民经济发展的动力。能源安全是经济安全和国家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未来社会经济发展中,我国经济总量仍将以较高的速度增长,随着城市化水平迅速提高,居民能源消费结构将发生巨大变化,必将进一步拉动能源的需求。党的十六大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要求国民经济保持较高的发展速度,要求可持续发展能力不断增强,生态环境得到改善,资源利用效率显著提高。能源是经济社会发展和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重要物质基础。解决好能源问题,直接关系到我国现代化建设的进程。必须坚持把能源作为经济发展的战略重点,为全…  相似文献   

3.
宋辉 《魅力中国》2014,(9):280-280
在经济及技术发展的推动下,我国电力基础能源作为一个推动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行业得到可突飞猛进的发展。电力行业是能源的主要生产者之一,同时又是能源的主要消耗者之一。因此,其在社会及国民经济的发展进程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和意义。  相似文献   

4.
苏联是能源大国,其能源产量和消费量仅次于美国,居世界第二位。苏联的能源政策不仅对其国内经济发展,而且对世界经济的发展都有一定的影响。苏联能源政策问题又是一个十分复杂、涉及面很广的问题。研究苏联的能源政策对我国制订能源政策,合理利用能源资源有一定的借鉴作用。下面对苏联能源政策的几个问题作一些粗略的探讨。一、苏联能源生产发展过程。苏联能源生产是为其总经济战略服务的,能源生产在苏联国民经济中一直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从苏联经济发展的历史来看,苏联经济战略是从粗放经营向集约化发展的。  相似文献   

5.
能源既是经济发展的促进因素,同时也是一个制约因素。为了保持国民经济的稳定、持续和健康发展,需要研究经济增长与能源投入之间的关联关系。文章的创新主要体现在:引入了能源要素对C-D生产函数模型进行了拓展,通过统计实证揭示了经济增长与生产要素投入之间的比例关系,以及能源增长与GDP增长之间的比例关系。揭示这些比例关系,对我们认识经济增长的规律是一个必要的前提条件。  相似文献   

6.
何为  小卷 《中国西部》2011,(17):104-107
能源是一个世界性话题,与世界各国的经济、社会发展存在着密切的联系。能源发展水平关乎经济发展程度的高低,它是衡量一个国家、一个地区实现工业化的重要前提和保证,是推动国民经济与社会可持续发展不可缺少的动力,与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息息相关。我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长期以来对能源的依赖程度很高。随着经济的发展、科技的日新月异,自20世纪中叶以来,我国能源的生产与消费逐年上升,并呈现成倍速增长态势。根据我国能源不足的实际,在国家实施的西部大开发战略中,能源的开发和利用显得至关重要,然而,西部能源开发中所出现的问题也日益凸显。  相似文献   

7.
从建国之初起,能源产业在曲折中逐渐发展壮大取得了巨大成就,我国形成了能源产业体系.能源在国民经济中起到支撑发展的重要作用,是一国经济发展不可或缺的生产要素,目前中国已经成为世界上第二大能源消费国,但是供需缺口却不断加大,同时中国的能源利用效率不高,单位产值能耗较高,这对于我国的经济与环境可持续发展带来了极大的威胁.自从我国加入WTO之后,出口贸易一直成为中国经济增长的引擎,但出口领域的高耗能情形却也日益为人们所关注,此外能源大量消费而带来的环境破坏问题也日益严峻.因此研究能源消费与出口贸易的关系,分析二者的因果关系对于节能降耗、提高利用能源效率以及保护环境具有重要的意义.同时文章还将在实证分析的基础上得出具体的结论以及一些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能源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是经济发展的血液和动力,也是社会前进的重要物质基础。能源的开发与利用对国民经济的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关系到经济社会的正常运行和发展,关系到经济安全和国家安全,关系到生态环境,也涉及到子孙后代的生存与发展。小平同志曾指出:“能源问  相似文献   

9.
可持续发展下中国的能源、环境与经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能源枯竭已成为世界性问题,也是制约我国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文章从中国能源特点出发,分析了我国能源的利用现状,并深入探讨了能源、环境与经济的关系.  相似文献   

10.
从我国近些年来的国民经济发展过程中来看,国民经济各组成成分的发展速度都非常快,其中公路运输经济的发展越来越受到重视,在我国国民经济组成成分中占据了很大的比重。所以为了能够促进我国国民经济更好更快的提升,在国民经济快速发展过程中,需要对公路运输经济加大发展力度与支持。所以在本文中,就将基于乡间公路运输经济实际发展现状,对促进公路运输经济发展的相关措施进行论述。  相似文献   

11.
我国的石油资源地主要分布在边疆民族地区,富饶的贫困现象是这些地区的显著特征;针对国际石油价格的不断上涨和国内石油进口量的不断上升,石油问题已经触及到了我国的经济安全,增加了我国的国民经济运行成本;树立立足国内、和谐发展的能源战略,形成国内石油资源探采利用与资源地经济发展的相互支持局面,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需。  相似文献   

12.
石油是国民经济的血液,是一种不可再生的矿产资源。能源资源的相对匮乏,使可再生能源在满足能源需求、改善能源结构,减少环境污染、促进经济发展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可再生能源是替代石油产品的新能源,是21世纪世界经济发展中最具决定性影响的五大技术领域之一.是我国一项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产业。  相似文献   

13.
一、引言   能源是社会和经济发展的基础,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高速增长,21世纪我国的能源供需矛盾将日趋紧张.长期以煤为主体的能源结构由于受到资源、环境污染及运输等方面因素的制约,很难承受国民经济增长的要求.解决我国能源供需矛盾,保持相当规模核电的稳定发展,应该成为我国能源发展的一项基本国策.……  相似文献   

14.
全球性金融危机下的中国煤炭经济与进出口形势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煤炭是我国重要的基础能源,是一次性能源的主体。煤炭占我国化石能源探明储量的94%、一次能源生产总量的76%、社会消费总量的69%。我国煤炭资源的可靠性、供给的稳定性以及与石油相比价格的优势,决定了煤炭工业在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和突出作用。煤炭经济运行形势的好坏与我国经济发展密切相关,文章从全球性金融危机的大背景出发,分析影响我国煤炭经济运行和煤炭进出口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5.
张慧 《中国经贸》2014,(23):126-126
农村经济发展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农村经济是我国国民经济的命脉。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村经济发展稳步提高,农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但是在农村经济发展的过程中仍然存在很多问题,就目前农村经济发展来说还存在不稳定性,很多问题亟待解决,因此,短期内我国农村经济发展取得了一定成绩,但是并不代表今后农村经济发展会一路顺风,农村经济管理者需要用于创新改革,加快促进农村地区经济繁荣发展。文章主要对我国农村经济发展问题进行简要分析。  相似文献   

16.
日本是一个能源资源十分贫乏的国家,同时又是一个经济比较发达的国家,国民经济生产总值在资本主义世界仅次于美国,居第二位。经济发展要消耗大量能源,日本的经济之所以能高速度发展,能源是极其重要的物质条件。日本的能源问题是怎样解决的?在管理和利用上,有哪些问题值得研究探讨?这是能源工作者经常关心的问题,对日本的能源管理,进行分析研究,借以改进我国的能源管理工作,对加快现代化建设,有极其重要的  相似文献   

17.
赵黎黎 《中国经贸》2014,(12):168-168
为解决全球气候变化所导致的各类灾害性自然事件,维护生态平衡和能源可持续发展,根据我国现阶段能源发展与科技水平,本文总结归纳了低碳经济发展现阶段所取得的成果与不足,针对我国低碳经济发展模式做出系统的研究,以此获得我国低碳经济发展的现状和国际低碳经济发展的认识,为我国推动低碳经济发展提供全面、有力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8.
构建我国综合石油安全观的策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朱华 《发展》2006,(8):51-52
石油是一种不可再生的重要矿产资源,是关系到国家经济安全的重要战略物资.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发展,拉动能源特别是石油需求迅速增长,供需矛盾越来越突出,成为制约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我国政府先后制定了一系列节能减排的政策,调整能源结构,提高能源利用经济效率,加快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积极落实国家节能减排指标,使经济发展中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状况大为改观,实现了以较低的能源消耗支持经济快速增长的目标。但与国际水平比较,我国的能源结构和经济效率还存在较大差距,节能减排潜力巨大,任重道远。  相似文献   

20.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能源枯竭已成为世界性问题,也是制约我国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文章从中国能源特点出发,分析了我国能源的利用现状,并深入探讨了能源、环境与经济的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