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75 毫秒
1.
新股发行抑价现象几乎存在于所有的资本市场。本文以1999年以来沪深A股15家商业银行为样本,对我国商业银行A股IPO抑价进行实证研究,结果发现商业银行A股IPO抑价与发行价格和融资总额负相关,与上市首日换手率和每股摊薄市盈率正相关。并提出了相关的政策建议,以期提高我国商业银行IPO定价效率。  相似文献   

2.
本文通过构建影响我国A股市场新股IPO抑价的多因素模型,对IPO抑价影响因素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我国IPO发行抑价主要与我国新股发行机制不完善、资本市场不够成熟有关。要降低新股的IPO抑价水平.需要提高新股发行的信息披露程度、缩短新股发行日至上市日的时间间隔、增加新股发行的定价效率、规范和培育一批高质量的承销商。  相似文献   

3.
李瑶瑶  段江娇 《科技和产业》2020,20(12):142-147
科创板采用上市后前5个交易日不设涨跌幅限制的交易规则,基于2019年7月22至2020年3月31日包括科创板在内的170个新发行股票,研究涨跌幅受限放开对科创板IPO抑价的影响。通过添加涨跌幅受限虚拟变量和交互项建立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并通过因子分析法提取代表公司基本面作为控制变量。实证结果表明,相比新股设置首日涨跌幅限制,科创板IPO抑价有了改善,并且在限制首日涨跌幅情况下,首发募集资金净额对IPO抑价负向作用显著。  相似文献   

4.
邓小钊 《魅力中国》2010,(26):39-40
在当今世界主要国家和地区的证券市场上,我国股票市场IPO抑价的现象是最突出的,作为我国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中的重要一极,我国创业板IPO抑价有其独特的原因。本文选取创业板已经上市的80支股票作为样本,对影响其IPO抑价的因素及其对抑价影响的程度进行了实证分析。本文发现,实际发行规模,发行市盈率,中签率,首日换手率,发行前净资产利润率等可以一定程度上解释我国创业板市场的抑价现象,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一些有针对性的建议,以推动IPO抑价理性回归,促进创业板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5.
文章选取2010年1月到2011年6月18个月间在A股市场IPO上市的501只股票为样本(其中195只为创业板IPO股票).利用随机前沿方法证明一级市场定价在研究选取的时间段内无效率,从而将IPO抑价分为来源于一级市场和来源于二级市场两个部分在证明了抑价存在的基础上,文章选取不同的指标构造多个线性回归模型,进一步解释了一级市场和二级市场中抑价的具体来源,并分析了影响抑价率的若干因素.  相似文献   

6.
2012年二季度,欧元区主权债务风险再度加剧,希腊、西班牙等国债务利率持续走高,导致市场避险情绪升温,全球股票市场普遍下跌,中国A股指数也出现一定程度的回落。IPO方而,5-6月期间,国内A股市场上市的中小企业IPO数量平均发行市盈率有小幅提升,而平均募集资金有所回落。  相似文献   

7.
文章使用百度指数这一投资者行为的衡量变量作为投资者关注的代理变量,以2012年154家首发上市的公司为研究对象,控制了承销商声誉、公司行业、规模等其他因素后进行检验,发现百度指数的关注度变量与IPO抑价显著正相关且这种关系受市场条件好坏的影响。文章还发现IPO抑价受发行总市值、公司市盈率、每股净资产显著负向影响,与承销商声誉有一定相关性,和公司绩效关系的显著性不高。  相似文献   

8.
证券市场上IPO抑价过高,股票价格与价值相背离,造成新股在市场上长期表现不佳、效率低下。我国IPO抑价程度相比较其它国家更为严重,这一问题受到了众多学者的关注。因此,只有具体分析出我国存在IPO高抑价的原因,才能制定出相应的对策,完善我国新股发行定价的政策。  相似文献   

9.
2011年7月以来,随着海外主权债务问题引发的资本市场动荡,国内A股市场也呈现震荡下行走势。从发行速度来看,宏观经济及资本市场的不确定导致了A股市场新股发行速度的放缓;从发行情况看,由于二级市场在近期持续走弱,导致单个公司的IPO市盈率及募集资金出现了一定的下滑。  相似文献   

10.
曹明  刘霭怡 《特区经济》2014,(8):130-132
投资者情绪是影响股票价格波动的重要因素。创业板成立时间较短,投资者相对不成熟,且创业板公司属于创业期的中小企业,面临较大的技术、市场和管理的风险,这些特征决定了创业板不同于其他市场板块的IPO抑价特征。本文选取间接反映投资者情绪的指标,通过对创业板2012年发行上市的74家公司数据的研究发现:中签率与抑价率显著负相关,首日换手率与抑价率显著正相关,发行市盈率与抑价率负相关但不显著。并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1.
How regulatory changes affect IPO underpricing in China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This paper examines the underpricing of IPOs in the Chinese A-share market during the period 1992–2006. Since its inception, the Chinese IPO market has transformed from a tightly-controlled system to a more market-oriented system. Reforms include the abolishment of listing quotas and fixed issue price determination; allowing for more market participation in IPO pricing. The regulatory changes of Chinese IPO market, though improving over time, actually are not monotonic. The regulatory framework started from over-restrictive to over-unrestrictive, then fine-tuned with additional restrictions. This study documents the regulatory reforms during the sample period and investigates how these regulatory changes affect IPO underpricing in China. During this period, we find that Chinese IPOs exhibit a huge underpricing. The size of the underpricing, however, decreases over the sample period. This study further finds that the IPO pricing method before the regulatory changes, which was based on a fixed P/E ratio pre-determined by the regulators, contributed significantly to the IPO underpricing in China. After adopting a series of regulatory reforms allowing underwriters discretion in the determination of issue price, this regulatory underpricing component vanishes. This study has policy implications in demonstrating the impacts of regulatory frameworks on IPO underpricing.  相似文献   

12.
Summary This study examines the existence of the initial underpricing and the long-term underperformance anomalies in the Dutch IPO market between 1977 and 2001. We found an average initial underpricing level of 17.6%, measured relative to a sector-specific benchmark. The median initial return was 5.0%, while there were negative initial returns in only 17% of the IPOs. During their first 3 years of listing, IPOs on average underperformed their benchmark by a cumulative 10.0%, but this result is statistically insignificant. The period 1997—beginning of 2000 was a true hot-issue period for growth stocks: their level of initial underpricing was 35.8%, compared to 9.2% during cold-issue periods. These growth IPOs also significantly underperformed their benchmark by 38.4% after 3 years.The authors are grateful to Nico van der Sar for his constructive comments and to two anonymous referees for their useful suggestions.  相似文献   

13.
市场分割下中国双重上市公司资产定价效率问题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章对双重上市公司在不同市场首次公开发行定价、上市首日抑价和二级市场交易价格差异三个层次对资产定价效率进行了经验数据分析,结果表明,内资股相对外资股具有发行定价高、首目抑价高的“双高”现象;在定价效率方面,对于“A+H”公司,A股的发行定价受到发行时H股二级市场价格的显著影响,而与H股的发行价格之间没有显著关系,但“A+B”公司A股和B股的发行价格之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同时在二级市场上,“A+H”公司的市场价差波动相对于“A+B”公司小。这意味着“A+H”公司的资产定价效率要高于“A+B”公司,H股的价格较能反映公司的真实估值,对A股的定价具有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4.
中日股票市场发行制度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股票发行制度是一国资本市场的准入制度,对股票市场的健康发展起着重要作用。由于历史条件和经济环境的影响,中国和日本的股票市场规模及效率不同,所以其发行制度也存在很大差异。分析表明,这些差异主要体现在发行审核体制、信息披露制度和发行定价这3个方面,中国在完善股票市场发行制度方面应该关注这些方面的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15.
中小企业发展的问题及对策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实证分析了15倍发行市盈率限制取消对一二级市场的影响效果,发现它在调控两级市场价格差方面的作用有限,且对发行定价合理性只有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以上市的IPO公司为样本,对比房地产行业和所有行业的一级市场抑价现象,同时将公司规模、公司年龄、市盈率作为解释变量对比解释结果发现,房地产行业抑价情况相较于所有行业较轻,对于公司规模、公司年龄等变量较敏感。  相似文献   

17.
陈莉 《科技和产业》2012,12(1):105-107
IPO抑价一直都是金融界研究的焦点问题。但至今IPO抑价现象的成因仍未形成统一的认识。本文选取了2009年1月1日到2010年3月19日期间在深圳成功的IPO的35家公司中的119只股票进行了分析。结果发现:所有权越分散,抑价率就越低,二者呈负相关。  相似文献   

18.
市场化发行方式与我国IPO定价效率的关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勇  周孝华 《特区经济》2009,(7):106-108
利用衡量IPO(Initial Public Offering)定价效率的绝对效率标准,选用1999~2008年沪深市场的IPO数据,研究我国两次新股发行方式的市场化改革与IPO定价效率的关系。结果发现:第一次市场化改革不仅没有提高我国的IPO定价效率,反而降低了IPO定价效率;第二次市场化改革取得了一定的效果,新股询价发行的方向是正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