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89 毫秒
1.
刘林 《改革与战略》2010,26(11):36-40
我国已是一个经济大国,内需应是经济增长的主导力量。外需快速增长给我国央行货币发行与管理模式的有效性带来挑战,使我国经济结构失衡加剧,不利于实现经济增长向内需主导型模式的转变,也不利于经济发展水平与国内居民消费水平之间做到良性循环。要建立起以内需为主导的经济发展模式,就必须促进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投资、出口拉动向依靠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转变,这是我国实现经济长期、持续、协调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体现。为此,文章在分析我国经济结构失衡原因的基础上,提出通过进行出口战略性调整,"消解并转移"过度的外汇储备,把经济发展模式转变与政府促进公共消费联系在一起,以此作为有效扩大内需的一种调控手段。  相似文献   

2.
吕军  李志强 《特区经济》2010,(6):166-167
近年来,河南经济保持了持续、高速的增长,但主要是依靠内需,特别是投资的快速增长来实现的,消费对经济的拉动作用尚未发挥出来。同时,投资效率不高、农村消费严重不足。必须尽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探索建立依靠内需特别是消费需求的不断扩大来拉动经济增长的发展模式,确保经济长期健康可持续发展,并为全国建立内需主导型经济增长模式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3.
全球化背景下的我国零售企业竞争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归秀娥 《特区经济》2005,(5):306-307
消费需求是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发展的原动力。消费不但能利用投资对国民收入的乘数作用促进经济增长,还可以调整产业结构,促进产业结构优化。1998年以来刺激内需是我国经济活动的重点,在内需中居民消费是重点,零售消费是居民消费不可缺少的部分。世界商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是10%~  相似文献   

4.
提高总需求水平刺激经济发展是应对宏观经济在一定时期波动的有力武器,内部消费需求扩张是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也是保证经济长期持续增长的最终动力.改革开放后近30年我国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一直保持在50%以上;而经济增长率达到10%,消费增长率就会占六个百分点,甚至更多;如果消费增长水平下降,经济增长速度也会随之下降.如何使我国经济由出口导向型转为内需驱动型发展成为一个急需解决的问题.该文详细分析了内需驱动型经济发展的方式和特征,通过对国内消费需求不足的原因分析,提出了扩大内需增强消费的政策性建议.  相似文献   

5.
在经济危机背景下,国家需要大力拉动内需,刺激消费,推动经济发展,为了促进我国经济从投资主导型向消费主导型转变,银监会设立了消费金融公司这一新型金融机构。本文首先阐述了我国消费金融,公司启动的背景,然舌分析面临的若干问题,最后提出建立健全消费金融公司业务法律法规,完善个人征信服务体系的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6.
任亚东 《北方经济》2010,(18):11-12
本文提出对农业在生产和销售方面实行适度规模经济,使得农产品市场由完全竞争市场向垄断竞争市场逐步过渡,以提高农民收入、增加农民的消费能力;同时,通过让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到城镇居住,进一步健全农村社会保障体系等策略来提高农民的消费欲望.以促进内需增加,促进经济发展,有力推动其它产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我市投资、出口的增长十分强劲,而消费则相对滞后,消费率呈连年下降的态势。十六届五中全会进一步提出要保持经济的平稳与快速增长,必须要“扩大国内需求,调整投资和消费的关系,增强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为此,我们立足于我市经济发展阶段和现实基础,从分析消费现状着手,找出制约消费增长的因素,提出当前扩大我市内需、促进消费的工作建议。  相似文献   

8.
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我国宏观经济运行中出现了内需不足的问题,其主要原因在于居民的消费需求不足。目前消费需求不足的矛盾依然突出,成为制约经济发展的严重障碍;加之当前世界金融危机对我国经济的严重冲击,外需减弱,内需下滑。因此,刺激消费,扩大内需已成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9.
李振林 《广西经济》2009,(10):49-50
投资、消费、出口三大需求,是拉动经济增长的强大动力,通常被称为“三驾马车”。在国际金融危机不断扩散,国内经济发展速度放缓的大形势下,贫困地区局限于没有出口产品的状况,必须继续加大投资力度,同时不断扩大内需,改善民生,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  相似文献   

10.
投资、消费、出口”一向被经 济界视为拉动经济增长的三架马车。而我国近两年在投资稳定、出口持续增长的情况下,内需不足、消费不振,一定程度上成为制约经济快速增长的一大因素。于是,刺激消费、启动内需的政策频频出台。在国庆和“五一”节放长假,让人们既有空闲时间充分调整身体状况,又有充足的时间去旅游、购物,这是刺激消费,推动假日经济发展的一项手段。  相似文献   

11.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要努力调整投资消费关系,把增加居民消费特别是农民的消费作为扩大内需的重点。”说明扩大内需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长期战略方针和基本立足点。“十一五”期间,我国将以“立足内需”的阶段性战略,着力扩大居民消费需求,拉动经济快速稳步增长。研究表明,促进消费的最具潜力的市场在农村。伊犁是农业大州,伊犁州直辖县市(以下简称伊犁州)的农村人口占60%左右,近年来,农民的消费支出稳步增长,预示着未来的农村市场将成为扩大伊犁州消费领域的主战场,也为拉动伊犁州的内需展示出美好的前景。  相似文献   

12.
投资、消费和出口一直被称为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2011年,我国消费对经济发展的贡献率超过51.9%,预计2012年将超过55%。消费在我国经济发展中所扮演的角色越来越重要。十八大报告指出":着力培育开放型经济发展新优势,使经济发展更多依靠内需特别是消费需求拉动。"不过,我国居民消费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居民消费率)与世界平均水平相比仍存在较大差距。2011  相似文献   

13.
扩大国内需求,最大潜力在农村。开拓农村市场、扩大农村消费,不仅是当前中国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重要举措,而且是促进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长期战略选择。但目前农村消费不足、农村市场发展滞后问题突出。充分挖掘农村消费市场巨大潜力,对当前实现保增长、扩内需目标意义重大,必须采取切实措施抓紧抓好。  相似文献   

14.
加快推动经济转型升级,切实把经济增长模式转换到内需主导、消费驱动的轨道,把经济增长的动力从依靠政府投入为主转向投入与消费并举,是当前应对后危机时代及更长时期内的经济发展战略选择。文章紧密结合广西经济发展阶段性和产业结构特点,注重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研究方法,重点从调整产业结构角度,探讨广西如何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相似文献   

15.
陈珂 《中国报道》2023,(12):42-43
<正>需求不足导致的消费不振,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困境所在,如何释放内需潜力、提振消费成为摆脱困局的关键。消费是当下影响我国经济增长的关键因素。在坚定实施扩大内需战略的背景下,如何更加有效地通过加快消费提质升级带动经济全面持续增长,受到普遍关注。11月6日,在第六届进博会期间召开的以“洞察消费新趋势,激发消费新潜能”为主题的第六届虹桥国际经济论坛消费分论坛上,多位与会专家就消费领域的新变化、新趋势以及如何有效促进消费进行了深入探讨。  相似文献   

16.
投资和进出口是经济发展的引擎,作为中间需求,只为实现消费目的,而内需(消费)却是经济增长的根本目的和最终需求。新常态下,县域经济如何扩大和引导消费,激发内生动力,构建消费主导型经济模式具有重要意义。文章通过详细分析县域(以福建省洛江区为例)消费现状和特点,以及存在问题,提出发展消费主导型经济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7.
扩大国内需求,最大潜力在农村。开拓农村市场、扩大农村消费,不仅是当前我国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重要举措,而且是促进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长期战略选择。但目前农村消费不足、农村市场发展滞后问题突出。充分挖掘农村消费市场巨大潜力,对当前实现保增长、扩内需目标意义重大,必须采取切实措施抓紧抓好。  相似文献   

18.
陈宪 《沪港经济》2007,(1):10-10
刚刚结束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在坚持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保持和扩大经济发展的前提下,正确处理好投资和消费、内需和外需的关系,最根本的是扩大国内消费需求。  相似文献   

19.
今年以来,国内外经济环境发生了一系列重大变化,致使我国外需下降、内需不足.在这种背景下,国家将再次启动内需,扩大消费,以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增长.我区应抓住机遇,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培育和扩大居民消费需求,进一步释放居民购买力,以增强我区经济发展的协调性,保证经济平稳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20.
根据国外经验,消费占GDP的比重达50%以上才能维持经济的高速增长。所以一些发达国家始终将扩大内需作为拉动经济增长的主要手段。这里以美国以例,看扩大内需对其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首先,内需是美国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美国是当今世界第一经济大国,美国经济总量占全世界的1/3。美国经济的增长主要靠内需拉动。90年代曾是美国经济发展的黄金时期,实现了长达10年之久的连续经济增长。尤其是90年代后期,连年保持4%以上的增长率。在多年来美国经济的持续增长中,消费增长始终是最主要的动力。美国是一个高消费的国家,这不仅是指美国的消费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