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中国上市公司智力资本对并购绩效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2006年A股市场发生并购的184家主并公司为样本,利用分位数回归方法分析主并公司智力资本对并购长期绩效的影响。结果表明:包括智力资本等资本要素在内的主并公司并购前特征对并购绩效的影响存在期限性。在发挥作用的期限内,人力资本对并购绩效存在总体显著为正的影响,而且这种影响随着绩效的提高而增强。物质资本对并购绩效存在正向影响,但其却随着绩效的提高而减弱。  相似文献   

2.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深化,更多的中国企业通过跨国并购活动开拓海外市场,提高国际竞争力。然而,尽管我国企业的并购规模及频率日趋上升,但企业并购成功后的长期绩效却未能改善。本研究选择2010—2016年的企业海外并购数据样本,在管理者有限理性的前提下,研究管理者过度自信、企业政治关联与跨国并购绩效之间的联系。实证研究结果表明,企业管理者过度自信会负向影响跨国并购的绩效;企业跨国并购的长期绩效与政治关联负向相关,政治关联程度越深,管理者的过度自信对企业跨国并购绩效影响越显著,且管理者过度自信在国有企业样本组中对企业跨国并购绩效影响更大。  相似文献   

3.
徐静 《特区经济》2012,(4):110-112
本文利用2005~2009年间进行海外并购的210家中国上市公司的数据,检验了我国上市公司进行海外并购前后绩效的变化情况。利用会计指标法研究公司并购后的长期绩效发现,并购后整体样本绩效出现了不显著的先降后升的情况。另外,对港澳台资企业的并购比对单纯的外国企业的并购更容易取得成功。结合企业面临的现实条件,中国企业对待海外并购应抱审慎的态度,先易后难,以提高成功率。  相似文献   

4.
并购重组对深市上市公司绩效的影响及实证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文章以2001年深市发生并购重组的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采用主成分分析方法,对发生并购重组的上市公司并购前后共5年的绩效分别进行评估,并对年度间的绩效变化进行Wilcoxon检验。实证研究表明,收购兼并类上市公司的绩效在并购当年显著改善;股权转让类上市公司绩效总体呈下滑趋势;资产剥离类在并购当年来改善公司绩效;收购公司的绩效比目标公司的好;其他类型的并购重组并未使上市公司绩效发生显著性变化。  相似文献   

5.
本文从上市公司利益相关者方面着手,选取11个指财务标,采用因子分析法构建上市公司并购绩效综合得分计算模型,运用该模型对20052007年发生并购交易的82家上市公司进行实证分析,评价其并购绩效。实证结果表明,我国的上市公司并购交易只能够在短期内改善其绩效,增加企业财富;但从长期来看并购行为并没有对其价值产生持久的正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海外并购是国内互联网企业获取市场资源实现企业全球化、多元化战略目标的重要途径。采用事件研究法和财务指标分析,研究腾讯并购Suppercell的短期、长期绩效。结果表明:此次并购短期绩效为正,投资者对本轮并购前景预期良好;腾讯并购前后的运营、盈利、偿债及成长四个维度的财务指标处于上升趋势,长期绩效为正。此次并购行为充分开发和利用目标企业资源,实现协同效应,值得总结和借鉴。  相似文献   

7.
文章以中国上市企业2000~2012年126起跨国并购的案例数据为样本,采用事件研究法对这些跨国并购事件的短期绩效进行了测算,并基于测算结果对影响企业跨国并购绩效的制度因素进行了回归分析。研究结果显示:大多数企业通过跨国并购获得了一定的超常收益,总体上呈现出良好的并购绩效;而在影响并购绩效的制度因素方面,东道国的经济自由化程度与并购绩效显著正相关,文化距离、主并企业有无跨国并购经验对并购绩效的影响并不显著。  相似文献   

8.
安玉雪 《特区经济》2011,(4):123-124
在我国,对上市公司的并购:一方面,它是政府拯救亏损企业以及调整产业结构的重要手段;另一方面,它也是企业寻求壮大、实现自身目标的有效途径之一。自从我国加入WTO以来,我国发生上市公司的并购案例逐年上升,涉及并购的金额达1500亿元左右,平均每起并购案的金额约为2.2亿元人民币。本文运用综合分析法对我国上市公司并购的长短期绩效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我国上市公司并购长期绩效比较显著,而短期绩效则不明显。  相似文献   

9.
东道国国家风险是影响跨国并购绩效的关键因素。本文以2006—2013年我国上市公司141宗跨国并购案例为基础,运用事件研究法和会计指标法首次实证研究了东道国国家风险对我国上市公司跨国并购绩效的影响。结果发现,东道国国家综合风险、金融风险、经济风险与我国上市公司跨国并购的短期和长期绩效均呈负相关关系,但对长期绩效的影响作用随着时间的推移而衰减,从显著变为不显著,而政治风险对于短期和长期绩效的影响均不显著。在深入分析造成这种差异的内在机理时发现,站在西方国家角度评估出来的政治风险,在风险成因的分析、评价范围的确定、评价指标的选择等方面都存在一定的缺陷,主观定性评价太强,也未考虑外交关系作为政治风险缓释器的作用,因而其评价结论并不适用于我国公司,而经济风险和金融风险的评价指标是客观定量评价指标,因而其评价结论同样适用于我国公司。本研究为我国企业在跨国并购时对国家风险的管控、尤其是对政治风险的管控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有利于我国企业更好更快地"走出去"。  相似文献   

10.
浙江上市公司并购绩效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运用因子分析方法对浙江上市公司并购绩效进行分析,得出并购绩效存在短期正效应但没有实质性提高并购公司绩效的结论;并基于不同并购模式下并购绩效的比较得出:横向并购绩效最优,其次依次是纵向并购和混合并购。  相似文献   

11.
上市企业并购重组的薪酬差异与绩效变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旭  李卫民 《改革》2012,(2):113-119
以2008~2010年510家中国A股上市企业为研究样本,运用结构方程模型探讨企业并购重组对员工就业质量、员工薪酬与企业绩效的影响。研究发现:企业战略并购重组次数越多、规模越大,员工薪酬越好,企业绩效就越好,证实企业并购重组对企业员工来说是利好消息;但并购重组导致企业员工就业质量下降;企业员工就业质量与员工薪酬、企业绩效之间存在显著正相关。企业应制定特定措施来保留吸引核心人才,改善企业员工就业质量,增强企业的综合竞争力。  相似文献   

12.
刘曼琴 《改革与战略》2008,24(6):157-160
广东省2004年上市公司并购数据显示,广东省上市公司大多数并购方通过并购实现了产业的多元化扩张,控制权市场逐步活跃。广东省上市公司并购呈现出交易增长、并购活动趋向于集中某些行业、外资并购有所攀升等特点。广东省上市场公司的并购模式可从企业与政府两个层次创新:公司并购以提升核心竞争力为目标,股权交易推动控制权市场的发展,以此来完善公司治理外部机制,以并购整合为契机推动制度创新;政府应从政策指导,培育并购的良好环境、加强法律规范等角度来推动上市公司的并购。  相似文献   

13.
厉宏斌 《特区经济》2006,(11):151-152
企业并购活动已经发展延续了100多年,由于企业并购活动产生得巨大经济效应和社会效应,无数学者展开对企业并购绩效得研究并形成多种理论。本文采用DEA方法,对上市公司并购前后的财务数据进行分析并进行横向和纵向比较来判断企业并购行为对其总体绩效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罗晓 《特区经济》2007,(7):245-247
在全球经济一体化趋势越来越明显,世界范围内的经济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并购已成为各国企业壮大自身实力,优化资源配置,在竞争中获胜的有效手段。而如何在并购中找到适合自身发展的最佳模式,是并购最终能否成功的关键所在。我国的企业并购虽已走过20几年的历程,但比起西方的百年并购史显然还不够成熟,需要在各方面加以完善,尤其是关于企业并购模式的研究,有助于在并购中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本文将从企业并购的基本模式入手,对西方及我国的各类并购模式进行分析和探讨,以便我国企业能从中找到适合自身发展的并购模式。  相似文献   

15.
技术并购模式重构及绩效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章以2002—2005年的我国上市公司中的93起技术并购事件为样本,在技术并购模式重构的基础上,以主营业务利润率为指标对技术并购绩效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技术并购总体上提升了企业绩效,行业巩固型技术并购绩效优于业务开拓型技术并购绩效。  相似文献   

16.
企业并购本质上是产权交易。产权交易的前提是产权的清晰界定。作为产权交易的一种重要方式,企业并购的前提也必然是产权的清晰界定。另外,企业制度安排对企业并购活动的顺利进行产生重要的影响。阻碍中国国有企业并购活动有效开展的主要是产权方面及企业制度上的问题。解决这些问题的关键是:一方面,我们要不断完善国有资产的管理监督体制,加强国有产权运营过程中的监督力度;另一方面,建立和完善现代企业制度与企业法人产权制度,明确国有产权实现过程中各权利主体的权、责、利关系问题。  相似文献   

17.
为增加市场竞争力、降低成本和进军国际市场,并购成为企业扩大规模、多元化的一项重要外部成长策略,台湾地区也置身于全球化企业的并购浪潮之中。文章对近10年来台湾并购案件进行了统计分析,总结出台湾企业并购行为的特征及未来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8.
钟陈 《科学决策》2013,(3):65-78
收购是我国上市公司进行资源重组的重要手段,公司是否能通过收购行为创造应有的价值也是公司管理层所关切的问题。文章以我国上市公司近10年进行的768次收购事件作为研究样本,以一种新的计算累计超额收益的方法作为测量收购绩效的指标,对不同规模公司的收购绩效进行了T检验及回归分析。实证结果表明无论是在长期还是短期内,大公司都获取了显著的为正的超额收益,而小公司的超额收益率却小于零。而从回归的结果来看,公司通过扩张规模可以获取显著的短期超额收益但并不能获取显著地长期超额收益。在此基础上,论文剖析了原因并提出了相关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9.
Do agency and stewardship behaviors coexist at firms, or does one dominate the other? We use data from listed companies in China over the period 2007–2016 to show that powerful chief executive officers (CEOs) simultaneously incur self‐interested agency costs while acting as stewards to benefit the firm. In balancing the push‐and‐pull forces of stewardship and agency behaviors, powerful CEOs in Chinese firms ultimately improve short‐term and long‐term firm performance. Our results have important implications for understanding how CEOs affect firms and how cultural factors can motivate CEOs to work in the interest of the firm.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