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马克思恩格斯的社会主义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克思恩格斯在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理论基础上创立了科学社会主义,对未来社会主义社会作了天才般的预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对马克思恩格斯科学社会主义的继承和发展。以马克思恩格斯的科学社会主义作指导,与时俱进,大胆创新,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向前进。  相似文献   

2.
构建和谐社会是马克思恩格斯关于未来社会构想中的一个基本价值取向.一方面,马克思学说主张暴力的目的是为构建和谐社会扫清道路和创造根本前提;另一方面,其学说本身又从理论上为建构和谐社会提供了哲学和社会学依据.  相似文献   

3.
何美金 《特区经济》2007,216(1):258-260
本文简要论述了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毛泽东和邓小平从各自的时代特征出发,密切结合本国的国情和具体的实践,论述了社会主义应该借鉴资本主义的思想。  相似文献   

4.
未来社会承载着人们对未来的梦想.马克思和恩格斯对未来社会地构想为人类勾画出了一个美好的未来社会的蓝图.这种构想和中国新一代领导集体提出的"中国梦"遥相呼应——我们现阶段的中国梦是实现未来社会美好构想的阶段性实践.以马克思、恩格斯的文章为基础,深入地研究并且了解马克思对未来社会发展、共产主义的内容以及实现的条件,这对坚定我们当代青年的共产主义信念,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实现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5.
社会主义公有制作为一种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是马克思恩格斯对未来社会所有制形式的科学设想,同时他们指出共产党人的任务就是消灭私有制。在斯大林时期由于只对"消灭私有制"进行教条式理解,导致了"公有制"被提到空前高度的情况和片面追求高纯度公有制比例的倾向不断加剧。本文试图分析斯大林时期对公有制这一理论的误读如何体现在具体实践中,从而为科学地认识社会主义公有制及其发展和实践做出一定的理论探索。  相似文献   

6.
赖井洋 《特区经济》2005,(11):110-111
对邓小平的共同富裕思想,笔者认为,必须作相对性的理解,才能科学地把握它的本质和坚定社会主义信念,构建和谐的社会主义社会。一、共同富裕思想是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社会发展目标的一个总体构想关于共同富裕问题,邓小平是这样论述的:“在经济政策上,我认为要允许一部分地区、一  相似文献   

7.
着眼于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立,论述双方在未来的自由贸易区内开展电子商务合作所涉及网络基础设施、网络支付、网络安全和网络配送等四个方面的初步构想,为将来的电子商务合作提供了思路上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8.
反腐倡廉是党的建设的重要内容。实现反腐倡廉建设的科学化,必须在党的领导下,以马克思主义反腐倡廉思想为基本遵循,不断进行理论创新。马克思恩格斯在扬弃空想社会主义者反腐倡廉思想和总结巴黎公社反腐倡廉实践基础上,剖析了一切剥削阶级社会所存在的腐败现象及其根源,阐释了根除剥削阶级社会腐败的根本途径。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恩格斯反腐倡廉思想为基本遵循,在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实践中,围绕"什么是反腐倡廉、为什么要反腐倡廉、如何反腐倡廉"这一基本问题,初步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反腐倡廉理论、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反腐倡廉道路,构建了一个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反腐倡廉建设基本框架,从而实现了马克思恩格斯反腐倡廉思想在中国的新发展。  相似文献   

9.
十月革命胜利后,为了把苏俄建成社会主义,列宁积极主张对外开放,全面论述苏维埃社会主义国家对外开放的重要性、可能性、具体形式,以及对外开放是一种特别的战争。今天,我们重温列宁对外开放的理论,对我国进一步搞好对外开放是有重大意义的。对外开放的必要性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指出:“资产阶级,由于开拓了世界市场,使一切国家的生产和消费都成为世界性的了。……”因此,他们主张各国必须对外开放,以加强各  相似文献   

10.
杨芸 《黑河学刊》2010,(2):22-24
《德意志意识形态》是一部哲学巨著。马克思恩格斯在文中运用唯物史观的方法深入地探析了人的全面发展问题。从人的全面发展的内涵入手,从六个方面阐述了《德意志意识形态》中所描述的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条件。同时结合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新时期的社会现实,对人的全面发展思想的现实意义进行论述。  相似文献   

11.
任何社会、任何时代都要有社会发展的主导阶级或阶层。 2 1世纪是知识经济占主导地位的世纪 ,人类社会进入知识社会 ,必将带来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思维观念的巨大变化 ,知识创新与应用知识型劳动者将成为经济增长的主要驱动力。面对浪推潮涌而来的知识经济和我国科技国际竞争力落后的现实 ,当代青年只有成为先进生产力的代表而拥有最先进的生产工具 ,才能够成为当今社会的主导阶层 ,掌握未来社会的主动权并成为社会的主人  相似文献   

12.
论日本的循环型经济社会发展模式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李冬 《现代日本经济》2003,(4):25-29,34
循环型经济是一种与环境和谐的经济发展模式,是未来经济发展的必由之路。日本面对国内外形势的变化,在总结自身经验教训的基础上,为实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提出了建设循环型社会的目标,并从20世纪90年代起围绕建设循环型经济社会的目标,逐步地从法制建设、技术手段、经济结构和社会观念等各个方面进行了有益的实践。  相似文献   

13.
胡淑婷 《乡镇经济》2010,1(4):13-17
人的全面发展理论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理论是共产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文章从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这一独特视角出发,通过阐述人的全面发展理论的形成背景、基本内涵及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在我国的实践,较为系统地论证了人的全面发展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之间的辩证关系,对我国今后的社会主义建设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4.
张鹏  王慧丽 《改革与战略》2011,27(11):74-76
随着社会的发展,我国的养老问题日益凸显,有关以房养老模式的研究,已经引起社会各界的重视。文章通过对我国养老现状及金融环境的系统地分析,论证了以房养老——反向住房抵押贷款在我国实行的可行性,并从加强法制建设、规范资信评级机构、加快专业人才培养、强化规范化建设和加大政府扶持力度等方面给出了在我国如何实行以房养老的相关对策、建议及展望,为未来的市场参与者提供一个参考。  相似文献   

15.
非政府组织与中国市民社会的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贵宏   《华东经济管理》2009,23(10):110-114
考察非政府组织的发展,可以揭示中国市民社会的兴起与发展。晚清中国出现了市民社会的雏形.民国时期市民社会发展缓慢。改革开放之前,市民社会陷入衰落和沉寂。改革开放之后,市民社会得以兴起和发展。目前,中国市民社会尚处于转型时期,正向完整的市民社会迈进。未来中国市民社会是由政府组织、市场组织、公民私人组织和市民社会组织相互融合、相互交叉构成的,而非政府组织是其核心要素。  相似文献   

16.
知识产生科技,科技服务于生产,未来是知识经济社会,新型城镇化建设也要在这个历史范畴中走过。如何让知识服务业与新型城镇化建设融为一体,在发展知识服务业的同时又能加快新型城镇化建设的步伐是当今要解决的主要问题。以此为研究切入点,构建了面向城镇化的知识协同创新模式,该模式具有高度的互动性特征,其应以中介机构为协调、以高校为主导、创新的主体应趋于民众化的指导原则来构建。该模式的应用,一方面有利于充实城镇化发展理论的研究内容,另一方面可以为推动城镇化发展和经济社会加速转型提供科学思想支撑。  相似文献   

17.
未来30年改革的主题判断和路径选择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我国已走过了31年的改革历程,今后大约还需要30年左右的时间。将前31年的改革称为前改革时代,将未来30年的改革称为后改革时代。后改革时代的主题是构建新和谐社会,性质是实现由革命到建设的转变,任务是实现城乡、人地、经社、区域、竞合、计市等的一体化,实现途径是走聚集化、渗透化与融合化之路。  相似文献   

18.
邓小平可持续发展的思想包括经济可持续发展、社会可持续发展和全球生态可持续发展三个方面。邓小平的可持续发展思想蕴涵着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尊重和对人类发展前途和命运的深切关注,具有自身的理论特色和中国特征。邓小平关于可持续发展问题的艰苦探索,极大地促进了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具有普遍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9.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对健康、体质、体能、身体素质的关注越来越多,对健康、体质、体能各自的内涵及其相互关系和身体素质与民族未来的相互关系的分析也越来越多。在体育实践中,研究如何有针对性地进行锻炼,以发展身体素质,获得健康身体,是非常重要的。  相似文献   

20.
马克思、恩格斯在社会主义社会的人权建设方面提出:人权追求是社会主义社会的内在要求,这是一个长期、复杂的过程,社会主义社会的人权实现具有真实性,需要不断完善和发展。在未来理想社会里,生产力的高度发展为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提供了现实基础,人和人的根本利益是一致的,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自由发展的条件,社会和政治的不平等自行消失,人类解放最终完成,将实现从必然王国向自由王国的飞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