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自然灾害频繁,种类繁多。自然灾害主要是洪水、干旱、风灾、雹灾和雷暴等,其中柳江洪水是最主要的自然灾害,平均不到三年就会出现一次81.5米(防洪警戒水位)以上的水位。自然灾害对柳州市的可持续发展构成严重威胁。  相似文献   

2.
地震是引起巨灾风险的三大自然灾害风险之一,与洪水、台风等自然灾害相比,地震的破坏和损失程度更严重。  相似文献   

3.
我国农业自然灾害保险救助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是农业大国,又是世界上遭受自然灾害损失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近10年来,自然灾害给我国造成的经济损失每年都在1000亿元以上。自然灾害对农业经济发展的影响非常严重。但与国际上大灾风险主要通过保险机制来分担化解的做法不同,我国自然灾害损失的救助工作主要依靠国家财政援助和生产自救进行,有关自然灾害风险防范的保险体系尚未真正建立。因此,必需改革目前的保险体制,探索建立巨灾保险救助和通过资产证券化等非传统风险转移方式分散农业巨灾风险的新途径,有效地提升保险在国家灾害救助体系中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4.
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是国家首次在全国范围内开展的灾害基本国情和国力的专项性普查工作,其数据的准确性和真实性显得尤为重要。应急管理部门作为第一次全国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的牵头组织部门,负责历史灾害调查、综合减灾资源调查、重点隐患综合调查与评估及综合风险评估与区划等工作。文章基于第一次全国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应急管理系统数据省级质量检查工作实践,总结质量检查的内容与方法,分析质量问题及产生原因,并提出切实可行的质量控制措施,旨在提高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数据质量,为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成果应用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5.
自然灾害是人类大敌,减轻自然灾害是全人类的共同事业,争取最佳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可以说是一切减灾防灾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中国正在加速改革,扩大对外开放,推进经济建设,我国要实现本世纪九十年代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宏伟目标,不能不更加重减灾工作。  相似文献   

6.
国际红十字联合会日前发表的一份《世界灾难报告》警告说,世界正面临“超级自然灾害”,它将会给人类生命财产带来史无前例的损失和破坏。该项报告预测,由于人为造成的气候变化、环境污染加剧以及人口增长和过分集中将引发自然灾害破坏的连锁反应,发展中国家今年将继去年遭受的前所未有的自然灾害肆虐后持续遭受“超级自然灾害”的打击。报告指出,全球气候变暖、滥伐森林和土地荒漠化是引发自然灾害的最主要的因素。气候变暖引起和飓风的形成,甚至导致全世界海水上涨;而滥伐森林使地球表面的保护植被遭受破坏,并引起山崩、泥石流和洪…  相似文献   

7.
蔡国伟 《杭州研究》2008,(2):168-171
我国是一个自然灾害频发的国家。在自然灾害中,农业生产由于自身的弱质性,往往会遭受重大的损失。本文通过对余杭区法院受理的5件在台风“罗莎”过境时,由于公共设施致害而导致的损害赔偿案件,分析存在的问题,指出农业生产者在权利救济中遇到的困难,提出实现农业生产在自然灾害中所受损失的及时填平,建立自然灾害风险转移机制,立法明确责任,及时实现权利救济等建议,以减少诉讼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8.
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是党中央、国务院为全面掌握我国自然灾害风险隐患情况,提升全社会抵御自然灾害的综合防范能力而部署的一项系统工程。房屋建筑和市政设施承灾体普查是其中的重要内容,特点是工期紧、任务重、专业性强。为了保证普查进度满足合同期限和成果质量符合规范要求,做好普查项目管理十分重要。文章从准备工作、项目实施、进度控制和质量控制等方面详细阐述了如何做好普查项目管理,可为同类项目的管理工作提供经验借鉴。  相似文献   

9.
隋岩 《魅力中国》2013,(11):26-26
中国是众多国家中遭受自然灾害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洪水、地震、台风等一系列自然灾害频频发生。尤其是最近几年汶川地震和雅安地震的发生给我国的经济造成了巨大的损失。因为自然灾害频繁的发生,对巨灾风险进行有关管理已成为当前形势的需要,中国向来习惯于使用行政的手段进行灾害的救助和管理,政府相对而育承担了绝大部分的灾害补偿责任,但是现在缺乏市场化的应对机制,所以构建更为有效的巨灾风险管理的制度已是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10.
中国幅员辽阔,地理气候条件复杂,是世界上自然灾害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据统计。我国有70%以上的城市、50%以上的人口分布在自然灾害频发的地区。除火山爆发外,洪涝、干旱、蝗灾、台风、地震、滑坡泥石流、森林草场火灾等危害严重的自然灾害在我国均发生频繁。  相似文献   

11.
群严 《科学决策》2007,(6):16-17
自然灾害是发生在特定时间和地域,影响特定社会人群利益的突发性事件,是自然系统和人类社会系统相互作用的结果。灾害伦理涉及生态伦理、区域伦理、代际伦理、工程伦理、救助伦理、制度伦理等多方面内容。中国是一个自然灾害多发的国家,灾害伦理文化的研究,对我国防灾抗灾工作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中国经济信息》2005,(7):75-75
农业是抵御自然灾害能力极差的“弱质产业”,我国是世界上自然灾害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但是由于农业生产,尤其是种植业和养殖业“靠天吃饭”的高风险性和不可预测性,加上农户的保险意识不强以及保险产品价格和农民收入之间的落差,导致“农民保不起,保险公司赔不起”的尴尬局面出现。  相似文献   

13.
徐学书 《中国西部》2008,(6):99-102
此次特大地震,给我们提出了一系列需要思考的问题。面对已经发生的重大自然灾害,如何更加有效地组织救灾工作就是我们需要认真思考的重要问题之一。通过亲身参加抗震救灾工作的见闻和媒体报道,许多天来我一直在思考一个问题:我国是一个地震等自然灾害多发国家,今后无疑还将面对类似的重大自然灾害,我们应当如何总结可资借鉴的经验和办法促进今后的救灾工作更加高效地开展?对此,我从自身的深切感受,认为非常有必要在山区乡村建立互动式救灾机制。  相似文献   

14.
中国幅员辽阔,地理、气候条件复杂,自然灾害种类多且发生频繁,除现代火山活动导致的灾害外.几乎所有的自然灾害,如水灾、旱灾、地震、台风、风雹、雪灾、山体滑坡、泥石流、病虫害、森林火灾等,每年都有发生。自然灾害表现出种类多、区域性特征明显、季节性和阶段性特征突出、灾害共生性和伴生性显著等特点。  相似文献   

15.
疾风暴雨中求稳 从年初至今,自然灾害与经济灾害接踵而来。让人仍记忆犹新的是在一个相对短的时间段内雪灾、水灾和地震三大自然灾害“集体爆发”;期间伴随着美国的经济灾害一直不间断的释放着不见底的风险,目前这股能量仍在足量排放。  相似文献   

16.
雪灾使我们陷入沉思:对付这类自然灾害,为何当初没有预警和应急机制? 2008年3月8日,粤籍全国人大代表李兴浩向国家提交的《关于我国应对自然灾害经验、启示与对策建议》中指出,“拿来”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灾害管理和应急制度的成功经验,建立中国自己的体系——设自然灾害局、立《灾害管理法》、建灾害数据库。  相似文献   

17.
8月8日,“莫拉克”台风重创台湾,让人们的目光再次聚焦到了这块宝岛。台湾由于特殊的地理位置和地形、地质构造,一直是我国自然灾害多发的地区。据《清实录》和连横《台湾通史》中的有关记载,从1683年康熙统一台湾到1895年台湾被日本窃据前的212年间,台湾发生各种自然灾害110次,  相似文献   

18.
人类的生存与发展正面临着自然灾害侵蚀和环境日益恶化的威胁,利用航天遥感技术进行监测,对自然灾害和环境状况变化提前预报,成为人类抵御这一威胁的有力武器。  相似文献   

19.
2008年5月18日,国务院正式发出公告,宣布2008年5月19日至21日三天为全国哀悼日,全国和各驻外机构下半旗志哀,停止公共娱乐活动。这是新中国首次为一场特大自然灾害的死难者设立的全国哀悼日,也是第一次施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法》第十四条第二款“发生特别重大伤亡的不幸事件或者严重自然灾害造成重大伤亡时,可以下半旗志哀”,其意义重大而庄严。  相似文献   

20.
自然灾害是人类依赖的自然界中所发生的异常现象。近年来,地震、洪水、飓风等不可抗性灾难频发,这些自然灾害对人类赖以生存的生命线工程的巨大破坏,会使灾区的交通、通信、供电、供水、供气等处于瘫痪状态,在一定程度上又加重了灾害,所以减少伤亡、保障人口生命安全是城镇防灾的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