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通过对中国省级层面数据建立的动态面板模型进行SYS-GMM估计发现,中国的地方政府腐败对私人投资积极性产生了显著的负面影响,尽管腐败并非影响私人投资的最重要因素,但其负面影响超过了政府公共投资带来的私人投资挤入效应.私人投资对直接影响其成本收益状况的因素最为敏感.多种稳健性检验表明腐败对私人投资的影响显著性和力度是非常稳定的.  相似文献   

2.
本文从政府投资和私人投资定义出发,在此基础上基于协整模型分析政府投资和私人投资与经济增长的长期均衡关系,探析政府投资和私人投资与经济增长的长期影响和短期动态影响机制,并对经济增长提出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本文运用1995-2009年间中国省际面板数据对政府支出与私人消费的关系及作用机制进行实证检验。我们认为:第一、政府支出通过收入效应和替代效应影响私人消费,政府支出与私人消费呈倒"U"型关系。第二、财政分权导致政府支出结构扭曲,并且生产性支出以吸引FDI为目的,替代效应以及FDI对国内投资的挤出效应和锁定效应导致生产性支出挤出私人消费。  相似文献   

4.
本文通过对影响美国经常账户持续逆差的因素进行实证分析,认为美国持续经常账户逆差是私人投资需求过旺、私人消费居高不下、政府财政赤字扩大、实际利差减小以及实际有效汇率变动共同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5.
教育是形成人力资本的重要途径,税收与政府公共教育支出和私人教育投资支出都有着密切关系。税收通过为政府公共教育支出融资,对人力资本投资积累、经济增长产生积极的作用,同时也可以影响私人教育投资决策,不同的征税方式对私人人力资本投资形成的激励是不同的。  相似文献   

6.
陈以娟  孙伟 《特区经济》2014,(12):207-208
基于公共投资的作用分析了其促进经济增长、影响经济发展方向等经济效应。探析制约公共投资经济效应的因素:公共投资定位不准确;公共投资对私人投资的挤出效应;公共投资结构存在问题;政府公共投资少,效率低。提出优化公共投资的经济效应的路径:明确界定投资范围;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改善投资结构等,以期放大公共投资的经济效应。  相似文献   

7.
中国水产品养殖在水产业发展中地位重要,随着水产养殖业的发展,可养殖水域资源的制约日益显著,由于政府对水产养殖科研投入不足,水产养殖单产增长主要依赖私人物质投入的增加,导致养殖水产品成本增加.文章着眼于中国水产养殖业生产效率的提高,通过对水产养殖单位面积产量进行因素分析,研究增加科研投资对单产提高的影响以及对私人物质投入的替代.  相似文献   

8.
本文基于新结构经济学的视角,构建了政府发展战略影响投资的数理模型,采用1998—2013年中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数据,研究政府发展战略对企业投资行为的影响。实证结果发现,旨在鼓励资本密集型部门优先发展的政府战略,会挤出当地企业的投资,且对中小企业与私有企业的投资挤出效应更为显著,而对大规模企业与国有企业的投资无显著负向影响。政府发展战略是通过降低企业利润率和加剧企业融资约束等途径对企业投资造成负面影响。本文从企业投资视角揭示了违背比较优势发展战略的负面后果,并为如何提高企业投资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9.
中国政府支出和融资对私人投资挤出效应的经验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分析了1980~2003年中国政府支出和政府融资与私人投资的关系,以期正确评价“双稳健”政策的预期效应。经验结果表明,政府的公共投资挤进了私人投资,社会文教费的支出挤出了私人投资。结果还显示,税外费用融资减少了私人投资,而货币融资促进了私人投资。此外,不同经济条件下的国债融资对于私人投资具有不同的效应。  相似文献   

10.
文章采用108个发展中国家的面板数据,实证检验了私人部门参与基础设施PPP项目投资意愿与政府治理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私人投资PPP项目的可能性与投资额都受到政府治理水平的显著影响。随着政府治理的改善,私人部门的投资信心得到提升。这种影响随着经济增速、历史投资额的变化而动态调整。对于不同行业和类型的PPP项目,私人部门的投资信心对政府治理的敏感度存在显著差异。可见,政府推广PPP模式最有效的方法并不是推出相关的规范或规则,而是要从改变自身入手,建立相关监督机制来约束政府行为,建立政府尊重契约、遵守规则的信誉。在积极完善政策环境的基础上,中国政府应着眼于提升自身的治理效率,以达到促进PPP项目推广的最佳效果。  相似文献   

11.
中国已经是东亚最大的初级产品、中间产品和最终资本品市场提供者,但东亚最终消费品市场提供者地位远落后于美国。文章使用面板数据模型重点分析了中国经济增长速度、国内私人消费和政府消费支出等因素对中国东亚市场提供者地位的影响。中国的东亚中间产品和最终资本品市场的提供相对较容易受到这些因素的影响,而中国的东亚初级产品和最终消费品市场提供受到影响的程度相对弱些。而且,国内私人消费支出与政府消费支出对中国的东亚市场提供者地位提升有着不同方向的作用。在中国经济增速和政府消费出现下滑以及私人消费进一步增长的影响下,中国作为东亚最终消费品市场提供者的地位将还会提升,中国作为东亚初级产品和中间产品市场提供者的地位将会下降,中国作为东亚最终资本品市场提供者的地位可能下降或者变化不大。  相似文献   

12.
中国已经是东亚最大的初级产品、中间产品和最终资本品市场提供者,但东亚最终消费品市场提供者地位远落后于美国。文章使用面板数据模型重点分析了中国经济增长速度、国内私人消费和政府消费支出等因素对中国东亚市场提供者地位的影响。中国的东亚中间产品和最终资本品市场的提供相对较容易受到这些因素的影响,而中国的东亚初级产品和最终消费品市场提供受到影响的程度相对弱些。而且,国内私人消费支出与政府消费支出对中国的东亚市场提供者地位提升有着不同方向的作用。在中国经济增速和政府消费出现下滑以及私人消费进一步增长的影响下,中国作为东亚最终消费品市场提供者的地位将还会提升,中国作为东亚初级产品和中间产品市场提供者的地位将会下降,中国作为东亚最终资本品市场提供者的地位可能下降或者变化不大。  相似文献   

13.
公共产品的市场供给方式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传统理论认为公共产品是不能通过市场有效提供的,或者说市场在提供公共产品上是失灵的,但随着社会发展和制度的创新,越来越多的私人投资涉及公共产品领域。分析公共产品私人供给的必要性、可行性及其方式,进而探讨其市场供给对政府治理结构的影响,有助于加深对公共产品私人供给与政府治理结构转型的认识。  相似文献   

14.
中国经济发展是典型的投资驱动模式,其中政府投资更是举足轻重.西方经济学的理论认为政府投资会对私人投资产生挤出效应.文章通过对江苏省1978-2008年的固定资产投资数据采用脉冲响应函数分析,表明江苏的政府投资和民间投资之间没有出现所谓的"挤出效应".当政府投资变动,在短期内带动了民间投资的增长;当民间投资变动,在短期内出现了"逆挤出效应",即民间投资的增加在短期内对政府投资产生了挤出效应.  相似文献   

15.
迄今为止,关于中国外商直接投资区位选择的文献忽视了治理环境的重要作用.本文运用1992-2004年省级面板数据,采用工具变量方法检验了治理环境对外商直接投资区位选择的影响.研究发现,政府干预程度上升、腐败程度上升和政府规模扩大会抑制外商直接投资的流入.因此,改善治理环境将会吸引更多的外商直接投资,这对于保持稳定的经济增长和缩小地区差距也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6.
当前中国要保持经济持续增长,如何启动内需是关键。为此.中央和地方各级政府一方面通过增加政府投资来拉动国内私人投资:另一方面采取各种方法来刺激国内消费需求。消费券作为刺激消费需求的一种方法,目前正在中国许多城市被尝试应用。消费券的发券主体不同,其经济效果是不同的.企业发消费券对经济的推动作用不如政府作为主体时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17.
中国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直接投资平稳增长,设施联通是共建"一带一路"的优先方向,沿线国家腐败治理对于吸引中国OFDI和东道国基础设施均有重要影响。本文拓展了中国OFDI对东道国基础设施的影响机制,分析了东道国腐败治理、中国OFDI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基础设施的影响,利用2008-2017年63个"一带一路"国家的面板数据,采用OLS回归和2SLS回归,实证检验了东道国腐败治理程度对其基础设施吸引中国OFDI的影响,结果表明中国OFDI对"一带一路"国家的基础设施存在正向效应,该效应对以人均实际GDP表示的经济发展状况更敏感;东道国腐败治理越好,对其基础设施有正向促进效应,该效应对以GDP增长率表示的经济发展速度更敏感;东道国腐败治理越差,将会降低中国OFDI对其基础设施的正向促进效应。研究结论对发挥中国OFDI在"一带一路"国家的积极影响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对推进"一带一路"倡议有重要的政策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8.
文章在双缺口模型的基础上,进一步分拆模型去寻找影响私人部门储蓄-投资缺口进而影响我国经常账户余额的因素。并且对人均GDP、政府部门的财政余额、对私人部门投放的信贷余额、一国的实际利率以及抚养比率这五项指标进行协整检验和格兰杰因果检验;并建立VAR模型,分析其脉冲响应函数和方差分解结果。实证结果揭示了以上因素对我国经常项目余额的长期影响方向和短期变动的特点。  相似文献   

19.
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中国的经验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本文采用GMM估计量,把影响中国经济增长的重要变量(投资、出口、进口、人力资本、制度质量和通货膨胀)作为条件信息集,对金融发展(债券市场、股票市场和银行发展)与中国经济增长的关系及其作用机制进行了实证研究。文章发现:债券市场规模发展、银行对私人信贷扩张和股票市场流动性提高显著地促进经济增长,而股票市场规模发展和波动性扩大对经济增长具有显著的负面影响。金融发展对中国经济增长的作用机制主要是通过促进投资规模扩张,进而驱动经济增长。  相似文献   

20.
徐海波  陈松 《特区经济》2006,211(8):93-94
海外私人股权投资机构通常运用完美闭环操作,用股权投资方式进入中国。但由于中国种种政策的限制,私人股权投资机构一般利用离岸公司进行投资,以便资金退出。本文介绍了离岸公司的特征及其离岸重组过程,最后介绍了私人股权机构利用离岸公司在中国进行投资的近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