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安徽实施“皖江发展战略”的研究与对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文章系统阐述了皖江城市带发展环境的SWOT分析、东向发展的战略优势、“皖江发展战略”与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及皖江开发与东向实施的战略任务及实施途径,对皖江经济的发展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
皖江示范区建设是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战略布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区域经济发展经历了非均衡向均衡协调发展的历程。让部分地区率先发展是小平同志的战略构想,经过近30年的区域差别政策,率先发展、快速发展的地区已经实现了先富起来的预期目标。但国内区域发展不均衡的矛盾日益突出,乃至影响国家发展的全局。国务院批准的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建设正是实施我国区域经济均衡、协调发展的战略布局,是实现中华民族全面振兴、人民共同富裕的战略步骤。  相似文献   

3.
皖江城市带为国家级示范区,辐射安徽全省,对接长三角地区,是拉动中部地区经济增长的引擎。而科技人力资源是促进皖江城市带的迅速发展动力。通过与国内其它经济区相比,从科技人力资源总量、密度、结构、质量四个方面,分析皖江城市带科技人力资源的现状,找出皖江城市带科技人力资源优势,发现其存在的问题。提出为了扩大科技人力资源总量、提高其创新能力、改善其人才发展环境而应该采取的相应的政策措施以及建议。  相似文献   

4.
孟丽  潘理权 《乡镇经济》2010,1(3):107-111
建立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是国家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一项重大战略规划。通过采用SWOT法分析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的优势、劣势、机遇和挑战,对进一步认识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的内外部环境具有现实指导作用。最后,为推进和加快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建设提出了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文章基于经济增长尾效假说,构建包括资本、劳动和能源的经济增长模型,并利用2000-2011年皖江城市带9个城市的面板数据进行了实证检验。研究结果表明,皖江城市带能源对经济增长的尾效是0.005,意味着由于能源约束,皖江城市带每年的经济增长速度下降约0.5%。同时,文章研究发现,与全国平均水平相比,皖江城市带的能源约束程度相当,但不同能源种类对经济增长的制约程度有着明显的差异性。能源的结构性矛盾将成为皖江城市带经济增长的软肋,因此增加高效清洁能源消耗比例,调整能源消费结构是其未来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6.
城市群是区域经济的重要增长极,对周边地区具有巨大的辐射效应和带动作用。中央提出“中部崛起”战略后,中部各省纷纷提出各自的发展战略,演绎了一场城市群大战。分属湖北、河南、湖南、安徽的“武汉城市圈、中原城市群、长珠潭城市群、皖江城市带”的四大城市群,已正式写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中部地区崛起的若干意见》。  相似文献   

7.
海岸城市带是我国改革开放政策的丰硕成果,如何根据经济全球化、区域一体化、企业国际化的发展趋势,使海岸城市带经济区域得到快速发展,带动全国经济的现代化和发挥国际经济中心的作用,需要一个整体性的战略思考:明确我国海岸城市带经济区域的重要战略地位,科学规划海岸城市带经济区域发展以及制定海岸城市带经济区域的推动政策。  相似文献   

8.
皖江城市带是长三角地区的重要组成部分,建立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对于安徽以及全国的经济发展、实现工业经济的跨越具有重要意义.文章结合民营企业的发展情况与当前产业转移的结构和趋势,从全国及安徽省民营企业发展状况、民营企业在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建设中的作用及民营企业在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建设中的对策建议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并提出了相应的建议,对于长三角如何加快向中西部地区的经济辐射和中部崛起,起到了有益的探索.  相似文献   

9.
鲁艳萍 《中国经贸》2010,(13):28-29
2010年1月,国务院正式批复《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规划》,这是迄今为止唯一一个以产业转移为主题的国家级战略。皖江城市带规划的实施是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促进区域合作发展,探索承接产业转移新途径和新模式的重要举措。为此,  相似文献   

10.
荣兆梓 《乡镇经济》2011,2(1):25-27
文章认为加快发展皖江城市带是我国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战略要求,江北集中区应与芜湖市一体化发展,率先崛起。同时,集中区建设应产城一体,工业化与城市化双轮驱动,江北和江南集中区应根据自身情况采取相应的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11.
2010年1月21日国务院正式批复《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规划》,为皖江地区乃至整个安徽省的经济社会发展带来重大历史机遇。本文从区域经济角度剖析宿松作为皖江之首,在承接产业转移中面临的机遇和挑战以及从平台建设等方面提出自己的一些关于宿松承接产业转移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2010年1月12日,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以下简称“示范区”)正式获国务院批准设立,标志着产业梯度转移上升成为了国家战略。示范区的设立对于探索中西部地区承接产业转移的新途径和新模式,加快安徽省参与长三角区域分工与合作,有着重要的意义。但皖江城市带城市产业基础和要素禀赋差异较大,产业承接能力存在一定差距,  相似文献   

13.
本文首先分析了皖江城市带承接长三角地区产业转移的背景环境,进而延伸出皖江城市带装备制造业的发展面临的机遇与挑战,通过对皖江城市带装备制造业的优劣势分析,最后就其发展前景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4.
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简称"示范区")是国务院批准设立的第一个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也是中西部地区承接产业转移取得成效最好的地区之一。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以来,世界经济持续低迷,我国经济增速不断放缓,而以皖江示范区为代表的一部分中西部地区继续保持较高速度增长,成为我国经济运行中的一个亮点。  相似文献   

15.
区域发展政策不仅要发挥协调区域经济平衡发展的作用,还必须体现绿色可持续发展的思想,这是新发展理念的基本要求。基于中国工业企业污染排放数据与工业企业数据的合并数据,本文使用双重差分策略系统考察西部大开发战略对区域经济增长与环境污染的影响。研究显示,西部大开发战略能够有效弥合地区间经济增长数量差距,政策实行显著促进了西部地区企业工业增加值的提高,但也导致了环境污染的增加。进一步研究发现,加强环境规制、提高城市化水平、促进产业结构升级有助于缓解西部大开发战略产生的污染效应。机制分析表明,西部大开发战略带来环境污染是由规模效应主导而非技术效应引致,优惠政策则通过降低企业税收、提升企业利润、吸引企业进入与减少企业退出实现经济规模扩增。本文揭示出西部大开发战略引发经济收敛与环境失衡的矛盾,未来区域协调发展政策需要权衡经济增长与环境改善,以服务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根本目标。  相似文献   

16.
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是安徽第一个进入国家战略层面的规划,也是国家为促进中西部地区承接国内外产业转移而制定的第一个专项规划,是国家促进产业转移、加速中部崛起、促进区域协调发展而采取的重大举措,将为安徽发展带来重大的历史机遇。  相似文献   

17.
王前荣 《魅力中国》2014,(22):11-11
近年来,青阳县充分发挥地处国家生态经济示范区、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皖南国际文化旅游示范区等独特优势,坚持抓主抓重,不断夯实发展基础,加快新型工业化和新型城镇化进程,经济社会发展步入了厚积薄发、加速崛起的新阶段。与安徽省其他地区相比,青阳县拥有明显的生态优势、文化优势、区域优势和政策优势,加快美好乡村建设应大有作为。  相似文献   

18.
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简称“示范区”)是国务院批准设立的第一个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也是中西部地区承接产业转移取得成效最好的地区之一。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以来,世界经济持续低迷,我国经济增速不断放缓,而以皖江示范区为代表的一部分中西部地区继续保持较高速度增长,成为我国经济运行中的一个亮点。  相似文献   

19.
为加快实施促进中部地区崛起战略,国家在中部地区设立了包括武汉城市圈全国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长株潭城市群全国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山西省国家资源型经济转型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中原经济区、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和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湘南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荆州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等一系列战略平台。  相似文献   

20.
税收政策是政府调节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手段,它利用税收机制作用于区域经济的各个方面。文章主要从税收角度研究和探索皖江示范区的产业转移,通过对皖江示范区税收收入情况和税收政策的分析,说明税收政策在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过程中所起的作用,并从问题分析中梳理出制约产业转移的税收因素。在此基础上,对皖江示范区在税收体制改进、区内税收协调与合作、税收分配机制、税收优惠政策和税收一体化等方面提出了相关对策与建议,从而使皖江示范区更好地利用合理的税收政策、发挥税收的杠杆作用,为承接产业转移提供示范效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