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陈艳 《湖北经济管理》2008,(14):142-144
文章首先对于外汇储备进行概述,分析了外汇储备适度规模的含义.结合我国外汇储备的实际情况,对我国的外汇储备适度规模进行分析。通过指标分析得出近年来我国外汇储备规模过度的结论。在前文分析的基础上建立了度量我国外汇储备适度规模的模型,该模型取外债余额、外商直接投资、全面进口额作为自变量.根据丰富的历史数据计算出了我国1994年至2006年13年间外汇储备规模的理论值。最后提出我国外汇储备管理的基本思路以及我国外汇储备规模管理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我国承接了国际产业转移并开始了经济高速发展,大量外资流入我国境内。在国际分工的大背景下,致使我国外汇储备规模快速上升。与大多数发展中国家引进外资的原因类似,在我国制定引进外资政策时不仅考虑吸引资金流入,而且期望能引进先进的管理经验和科技技术。在这样的背景下,对FDI在我国外汇储备规模造成的影响进行研究,不仅对FDI和外汇储备的管理水平起到积极影响,同时具备积极的实践价值以及理论意义。文章结合ARIMA模型对我国外汇储备规模适度性和外商直接投资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定量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我国外汇储备规模水平被FDI对我国外商直接投资变量明显影响,加强对FDI的管理能对我国外汇储备规模的适度性的控制有着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2008年以来,次贷危机逐步演变为全球性的金融危机,许多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都遭遇了经济"滑铁卢",金融危机对我国外汇市场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对我国规模巨大的外汇储备的影响.文章首先分析在金融危机的背景下我国外汇储备的现状及其形成原因;其次通过建立模型测算我国外汇储备的合理区间;再次从外汇储备的运用两方面对外汇储备规模管理提出一些建议,旨在促进我国外汇储备规模的合理调整.  相似文献   

4.
外汇储备占有我国储备资产的绝大部分,近年来其增长速率是迅速的。控制外汇储备在合理的规模可以最大化经济效用,减少风险,所以研究外汇储备的规模适度性和投资运营方式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本文从规模,投资收益和趋势三个角度进行分析,得出了我国外汇储备规模过大,投资收益率低及短期内必然增加的结论,并针对的提出了管理建议。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我国外汇储备的增长速度较快,储备规模急剧增加,在目前金融危机发生的大背景下,巨额的外汇储备管理面临的规模风险和结构风险日益突出。由于规模巨大增加了外汇储备管理的难度和成本,加大了国内通胀及人民币升值的压力;由于投资结构过于单一加剧了外汇储备的汇率风险和机会成本风险。本文在总结我国外汇储备管理在规模和结构上面临的风险和特点的同时,对其成因进行了深入的分析,最后提出相应的规模管理和结构管理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我国外汇储备规模呈持续上升的势头。一国的外汇储备必须保持适度规模,才能更好地促进经济改革和发展。本文阐述了我国外汇储备的发展状况,分析了其持续增长的原理及利弊,并提出了相应的优化对策。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我国外汇储备规模呈持续上升的势头。一国的外汇储备必须保持适度规模,才能更好地促进经济改革和发展。本文阐述了我国外汇储备的发展状况,分析了其持续增长的原理及利弊,并提出了相应的优化对策。  相似文献   

8.
刘睿倪 《北方经济》2009,(24):23-24
本文以阿格沃尔模型为基础并对其加以改进,建立外汇储备适度规模模型,对我国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外汇储备规模进行实证了分析,得出1994-1995年我国外汇储备量不足,1996-2001年外汇储备量合理,从2002年开始外汇储备量过高的结论.  相似文献   

9.
我国外汇储备适度状况定量分析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随着我国外汇储备逐年攀升,目前已跃居世界第二位,外汇储备是否适度引起了经济学界的争论。本文通过IMF衡量国际储备是否充足的3个定量指标对我国外汇储备适度状况进行了分析,得出我国外汇储备是适度的结论。文中还详细分析了影响我国外汇储备增量和规模的主要因素,并结合模型对外汇储备管理提出了相应建议。  相似文献   

10.
文章通过对我国外汇储备现状的分析,指出我国外汇储备存在规模偏大、贬值风险大、有一定的流动性风险和对我国经济运行的负面影响等主要问题,进而提出我国外汇储备管理的建议:合理使用国家现有外汇储备;调整外汇储备的规模和结构;积极参与国际货币体系改革;积极推进区域货币合作和人民币国际化。  相似文献   

11.
黄范章 《开放导报》2006,(3):30-33,89
“十一五”规划强调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要以继续推进“政企分开,政经分开,政事分开”为主要内容。政府兼有作为“政治实体”和“经济实体”两重身份和两种职能,乃是“政企不分”、“政经不分”的体制根源。这种体制是建国初期从前苏联学来的,长期成为计划经济的源头,现在成为建立社会市场经济的严重障碍。为此,必须让政府从两重身份和两重职能中脱身,仅只具有“政治实体”身份和“公共服务”职能,统辖提供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的国企;另在政府之外设置一个作为经济实体的国家载体(如“人大”),统辖经营性竞争性国企。首先分清和分开两类职能不同的国企,即财政账户项目类国企和资本账户项目类国企,应该退出经营性竞争性行业和领域的是政府而不是国企。再循此理顺中央与地方的关系,应是产权明晰,分级所有,可相互参股或控股。政府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最需要体制创新。  相似文献   

12.
由于资本账户交易的复杂性,关于资本账户开放,国际上没有严格统一的权威定义,对相关概念进行辨析后可以发现,常见的资本账户开放定义有一定的欠缺。资本账户开放可定义为"持续地避免对资本跨货币区边境的交易进行各种直接和间接的限制"。  相似文献   

13.
安广实 《特区经济》2006,(9):305-308
现行《注册会计师法》是1994年1月1日颁布实施的。该法施行以来,对于促进我国注册会计师事业的发展,维护社会公共利益和投资者的合法权益,发挥了积极作用。但是,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深入发展,出现了诸多新情况、新问题,对注册会计师提出了许多更高的要求,迫切需要通过修订《注册会计师法》补充完善。本文针对当前我国注册会计师法律责任规范现状,提出了建立民事责任为主,行政和刑事责任为辅的注册会计师法律责任体系架构,以期为完善《注册会计师法》提供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供应链管理的重要手段——延迟化策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企业会计准则和企业会计制度中对非货币性交易中换入资产涉及应收款项的会计处理 ,要么没有提到 ,要么简单描述 ,实际处理起来有一定的难度 ,本文试图明确其处理方法 ,并辅以案例说明。  相似文献   

15.
国际收支非均衡条件下我国的政策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彭湘君 《改革与战略》2009,25(11):58-61
国际收支的双顺差、人民币升值压力和流动性过剩是我国当前宏观经济中难以解决的三个突出问题,而2008年发生的全球金融危机更是对我国的实体经济危害严重,而且大大增加了政府的宏观调控难度。文章首先从我国双顺差的现状、成因及危害完整阐述了我国国际收支不均衡的状况,然后提出我国必须采取自主积极的调控方式应对全球国际收支失衡对我国的影响,并利用蒙德尔-弗菜明的IS—LM—BP模型分析了我国当前采用的四万亿振兴投资计划的适用性。  相似文献   

16.
伴随着经济金融全球化推进,资本账户开放已成为一个国家在推动经济发展和强化对外交流中不可或缺的关键环节。但资本账户开放往往也会给开放国的金融秩序、货币汇率、对外贸易造成一定风险和挑战。本文指出资本账户开放可能导致开放国短期宏观经济过热、投机资本过度涌入等问题,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保持稳定连续的宏观经济政策、实行富有弹性的汇率政策等对策。  相似文献   

17.
入世后,人民币在资本项目下可兑换乃大势所趋。人民币在经常项目下于1996年实现可兑换之后,推进在资本项目下的可兑换是实现人民币完全可兑换的最后一环。在这一进程中,我们要借鉴其他国家的经验,结合中国实际经济情况和金融监管能力,制定一个循序渐进、先易后难的策略,从而顺  相似文献   

18.
叶炜  王瑛 《乡镇经济》2004,(11):40-41,50
中小企业在我国经济增长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但在其发展过程中不可避免会遭遇融资难题,应收账款沉淀更加剧了企业流动资金困难。作为一项在信用销售方式下生成的新型综合性融资结算方式,保理业务为满足中小企业融资需求提供了新思路。然而,由于各种原因,保理业务在我国的发展还处于起步阶段,保理业务在管理和操作上还存在一些问题,影响了中小企业对这一业务的使用,为此本文还就推动保理业务在我国的健康发展提出了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9.
谭章禄  赵荣 《特区经济》2010,(8):297-298
本文在分析赊购方违约风险及该风险对我国出口企业所产生的巨大危害的基础上,提出了运用风险管理理论及业务流程重组理论,对产生赊购方违约风险的出口业务各个环节进行全面的管理、控制,即实施赊购方违约风险全面管理方案,从而最大限度地减少出口企业因赊购方违约风险而导致的损失。  相似文献   

20.
This paper examines the current-account effect of a devaluation in a Chamberlinian model where both saving and investment are based on intertemporal optimization. It shows that devaluation tends to deteriorate the current account along the time horizon, leading to a reduction of the stock of foreign assets permanently. In contrast to recent work, these real effects do not rely on short-run disequilibrium in the goods or labor market. Besides, a temporary devaluation may generate hysteresis effects on both micro- and macro-economic aspects of a small economy.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