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新时代为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带来了更多机遇,也使得华侨华人参与中国经济建设的途径愈发多样。本文通过分析产业转型、能源消费结构优化以及华侨华人为祖国经济增长提供的支持现状,指出创新潜能释放不彻底、人才流动受到制度限制等问题,研究中国经济和华侨华人国际国内各方面面临的机遇和挑战。通过构建内外部两个动力机制系统联动发挥作用,就华侨华人如何助力中国经济向高质量转型,提出了引导华人经济转型升级、大力发展侨乡建设等优化建议,以吸引华侨华人高级人才回流,推动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建设。  相似文献   

2.
建立全面科学的经济发展质量测度体系是我国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基础和保障。本文结合新发展理念构建区域高质量发展测度体系,利用熵值法并借助空间分析工具多尺度地分析了湖南省经济高质量发展时空演变规律及其区域差异。研究表明:湖南省高质量发展水平整体上呈现出上升趋势,在空间上存在长株潭城市群、张家界“高地”与湘西部分地区“洼地”之间的显著对比;四大区域板块内经济高质量发展差距较大,呈现出长株潭地区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遥遥领先、湘南地区和洞庭湖地区稳步提升、大湘西地区发展质量最低但近年来小幅增长的态势,各区域板块发展优劣势并存。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和区域协同增长是新时代湖南经济发展面临的两大重要课题,各区域要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继续发挥比较优势,探索因地制宜的经济高质量发展路径,构建各具特色的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新格局。  相似文献   

3.
本文通过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动力因素解析,论述了区域经济基础、科学技术、人才资源、区域政策、企业集聚等对区域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进而从"西部大开发"的战略角度深入剖析了构建我国西部经济发展的动力机制,论述了构建西部经济发展的动力机制应首先从构建西部完善的基础设施建设着手等一系列战略决策,从而使我们更有效地投入到西部经济建设之中。  相似文献   

4.
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概念与机制   总被引:32,自引:1,他引:31  
20世纪下半叶 ,区域经济一体化卓有成效地推动了世界经济的大发展。本文在吸收已有研究的基础上 ,比较系统的论述了区域经济一体化的理论概念。提出了区域经济一体化产生与发展的客观动力机制和主观机制。指出客观动力机制是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的规律 ,主体组织机制是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的“变压器”  相似文献   

5.
宁夏经济增长主要动力源于土地及资金,人力资本的动力相对不足。人力资本作为一个重要的经济要素,对区域经济发展差距的影响明显。宁夏区域经济发展中山区人力资本供给明显滞后于川区地区,成为区域发展差距的重要因素。在经济新常态下,土地、资本对经济增长影响度下降,改善人力资本是促进宁夏经济协调发展重要路径。  相似文献   

6.
望庆玲  孙军  顾敏 《科技和产业》2021,21(5):115-120
文旅深度融合发展是新时代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标志,探究两者融合的内在机理与路径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在解析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融合必然性的基础上,从基础条件、原动力、内在推力和外在推力层面构建了文旅融合的动力机制,并从融合路径出发,对文旅融合的模式和具体的案例进行比较分析.研究发现中国文旅融合产业发展存在资源利用不充分、区域发展不平衡和市场恶性竞争等方面的不足,并提出要从资源深挖、政府干预、市场赋活和数字文旅等方面推进文旅深度融合.  相似文献   

7.
李学鑫 《特区经济》2012,(3):248-250
基于产业转型的内涵及类型分析,论述了区域中心城市产业转型能力的形成动力,解析了其构成要素。认为中心城市产业转型能力形成的根本动力在于技术创新与市场需求,直接动力是转型压力,包括与原始创新相关的转型压力、与二次创新相关的转型压力、政治-制度转型压力和区域外生的转型压力。静态地,区域中心城市产业转型能力包括产业的应压能力、察压能力、进入能力和退出能力;动态地,主要由马歇尔集聚外部性、雅各布斯外部性、城市化经济、相关多样性和区域人力资本等5个演化要素构成。  相似文献   

8.
望庆玲  孙军  顾敏 《科技和产业》2021,21(5):115-120
文旅深度融合发展是新时代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标志,探究两者融合的内在机理与路径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在解析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融合必然性的基础上,从基础条件、原动力、内在推力和外在推力层面构建了文旅融合的动力机制,并从融合路径出发,对文旅融合的模式和具体的案例进行比较分析.研究发现中国文旅融合产业发展存在资源利用不充分、区域发展不平衡和市场恶性竞争等方面的不足,并提出要从资源深挖、政府干预、市场赋活和数字文旅等方面推进文旅深度融合.  相似文献   

9.
望庆玲  孙军  顾敏 《科技和产业》2021,21(5):115-120
文旅深度融合发展是新时代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标志,探究两者融合的内在机理与路径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在解析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融合必然性的基础上,从基础条件、原动力、内在推力和外在推力层面构建了文旅融合的动力机制,并从融合路径出发,对文旅融合的模式和具体的案例进行比较分析.研究发现中国文旅融合产业发展存在资源利用不充分、区域发展不平衡和市场恶性竞争等方面的不足,并提出要从资源深挖、政府干预、市场赋活和数字文旅等方面推进文旅深度融合.  相似文献   

10.
文化的繁荣为经济高质量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持久的内在动力,以文化赋能区域经济是一条可持续的高质量发展之路,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深入研究缺少全局性发展规划、地域特色文化品牌的价值未充分挖掘、文化产业薄弱、创新不够、人才不足等问题,从坚定文化自信、科学规划统筹推进、突出打造地方品牌特色、强化新技术支撑,以及落实资金和人才保障等方面寻找突破口,进一步探索文化赋能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实现路径,同时为基层决策提供有力参考。  相似文献   

11.
内生增长动力与西部发展方式转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内生增长动力不足是困扰我国西部地区发展的根源,主要表现在区域经济发展对资源、投资、国有经济、地方政府及国家援助的高度依赖.培育西部地区内生增长动力将为发挥西部后发优势、实现区域协调发展、建设生态文明、维护社会稳定与民族团结提供坚实的基础.目前,西部大开发已进入重要的转折点,"十二五"时期将是西部地区培育内生增长动力,促进发展方式转型的关键时期.  相似文献   

12.
进入工业化中后期.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将推动区域经济的整体转型,包括主导产业、增长引擎和区域功能走向。区域经济转型尤其以工业系统的存量调整、增量升级为主要路径.,在区域经济“十二五”规划指导思想中应当明确由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型的方向,培育内生增长动力:规划目标和指标设计上,可以考虑将全社会研发投入比重(R&D)、教育投入占财政支出的比例、万元产值能耗、技术进步贡献率、城镇登记失业率等指标设定为刚性、约束性指标:在推动经济转型的体制创新方面有所部署。  相似文献   

13.
本文基于工业高质量发展内涵和新发展理念,构建了工业高质量发展评价体系,测度分析2001~2016年30个省份工业高质量发展水平.我国工业高质量发展水平在时间上呈现出阶段性特征;在地域上存在显著差异.实现工业高质量发展,应推进科技发展;扩大对外开放;落实区域协调发展战略;践行环保政策,推动绿色转型.  相似文献   

14.
"一带一路"建设步入新阶段之后,高质量发展正在成为其主要目标,但学术界对于推动高质量发展的路径却存在不同的看法。作者首先假定"一带一路"是一种发展导向型的区域经济合作机制,进而提出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在于可持续性,而实现可持续性的基本路径在于机制化。"一带一路"的发展导向决定了在其起步阶段不以设置规则为门槛,从而为发展中国家参与国际经济合作提供了机遇,但这并不意味着"一带一路"建设不需要规则和机制化。机制化建设是"一带一路"框架下深化合作的内在要求,是应对外部挑战的必然选择,是对接现行全球治理体系的前提条件。但这种机制化建设不可能复制现有区域经济一体化机制化建设的模式,而是需要遵循共商、渐进与义利观原则。以此为前提,"一带一路"的高质量发展需要构建可持续发展的合作机制、利益分配机制与支持体系。  相似文献   

15.
以制造业为主体的实体经济是区域经济发展的根基所在。在当前外部经济环境复杂严峻,国内经济存在下行压力的背景下,提升产业发展能级已成为驱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内在动力。文章通过对产业发展能级提升的内涵和机理分析,以及评价指标和体系的构建,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对策建议:要推动先进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深度融合,拓展"智能+",为制造业转型升级赋能;破解"区域阻隔",推动协同制造发展,打造产业能级提升"软实力";构建自主创新动力机制,以"全球价值链"为审察,推进产业发展不断迈向中高端。  相似文献   

16.
当前,我国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加速形成,区域经济进入新一轮结构调整期、优势重组期和动力再造期。基于此背景,本文从辽宁实际出发,深刻分析优化区域经济布局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提出打造高质量发展新动力源的路径和举措,以及具体保障措施,为“十四五”辽宁实现“区域格局优”的发展目标,为推动东北全面振兴取得新突破提供新思路、新实践。  相似文献   

17.
<正>从产业高质量发展发力,将提升山区26县的造血能力,激活山区县内生发展动力产业作为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是推动山区26县经济发展的关键所在、破题之要。通过产业高质量发展,提升山区26县的造血能力,激活山区县内生发展动力,为山区县经济高质量发展赋能,缩小区域发展差距,促进共同富裕。  相似文献   

18.
区域差异化"双碳"目标的实现路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友国  白羽洁 《改革》2021,(11):1-18
国家"双碳"目标的实现离不开各区域的积极努力.不过,与国际社会不同国别或地区碳达峰所呈现的差异性类似,中国各省份碳排放态势的显著差异性也已经显现,并将在长期内持续.因此,各区域必须因地制宜地选择适合本地的"双碳"目标实现路径,从而以较低代价实现国家"双碳"目标.为此,各地区应根据自身所处碳排放阶段明确碳减排目标和步骤,根据碳排放驱动因素特征及变化趋势制定低碳发展水平提升策略,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基础上谋求产业低碳转型,并将自身"双碳"目标实现路径深度融入国家构建新发展格局的重大战略中.  相似文献   

19.
徐枫  李洁 《科技和产业》2021,21(4):80-86
促进内部经济大循环,推动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意义重大.在中国已有区域经济发展研究的基础上,从经济发展的稳定性、创新性、协调性、绿色性以及共享性等5个维度,构建深圳、广州、东莞、佛山等区域的经济高质量发展评价模型及指标体系.基于热力学评价模型建立粤港澳大湾区区域经济质量发展评估模型,并对4个主要城市的经济发展进行评价分析及排序,验证该模型的可行性,为提高大湾区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提出,"提高中心城市和城市群综合承载和资源优化配置能力"。随着我国经济由高速增长向高质量发展转化,区域发展也应突破原有的区域板块格局,以城市群为核心构建经济区,形成应对全球竞争的国家竞争力。旨在揭示城市群辐射带动经济区发展的作用机理,提出了城市群带动经济区发展的辐射源、辐射路径和实现过程。城市群是带动经济区发展的辐射源,通过空间结构优化和功能整合提升来提高其发展水平和辐射能力,人口流动、产业转移扩散和交通发展是主要辐射路径。最后,基于我国城市群发展现存的问题,提出城市群辐射带动经济区,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