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朱晓征 《魅力中国》2010,(32):127-127
从“虐猫事件”到“华南虎照事件”,从“史上最牛的小三”到北京市朝阳法院审理的“网络暴力第一案”,网络人肉搜索时时吸引着公众的眼球。人们既对“人肉搜索”的网络力量惊叹不已,也对它的狂轰滥炸退避三舍。本文将从刑事立法的角度展开对“人肉搜索”行为的分析,并对其应否追究“人肉搜索”者的刑事责任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2.
石恺 《魅力中国》2010,(29):67-67
近年来,在信息社会互联网领域出现的“人肉搜索”现象,已经受到人们越来越多地关注。“人肉搜索”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人肉搜索”具有发掘真相与发挥舆论监督作用的正面意义;另一方面,由于网络的隐匿性以及责任追究的不明确性,使得人们的言论随便而肆意,也使“人肉搜索”有了多数人的暴政之嫌。因此,在保护公民合法权益的同时,如何引导“人肉搜索”发挥正面作用,抑制其负面作用,有着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3.
赵书荣 《魅力中国》2011,(21):161-161
“人肉搜索”在发挥社会舆论监督的同时,往往会涉及侵害个人的隐私权以及侵犯公民的其他正当权益。因此,如何发挥“人肉搜索”的正面作用,约束不当言论和行为,给“人肉搜索”一个适度合理的法治框架,让“人肉搜索”在法律的框架内进行,从而发挥越来越多的正面效应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4.
黄晓丽 《魅力中国》2011,(8):125-125
随着人肉搜索事件的频繁多发,网络“人肉搜索”逐渐演化成网络暴力,公民个人信息遭到泄露,其中名誉权、隐私权日益成为保护的重点,徐州立法“毁灭性”禁止人肉搜索,且侵权责任法公布确立隐私权的独立地位,刑法修正案七也增加新罪保护公民个人信息,对人肉搜索禁止或放开,是否对其进行刑法规制引发学者的讨论。本文通过对人肉搜索的基本介绍,引出对其是否入刑的争论,之后笔者提出自己的观点,并试图构建公民个人信息保护体系。  相似文献   

5.
拍案说法     
“人肉搜索第一案” “人肉搜索第一案”又被称为“网络暴力第一案”。该案中的北京女白领姜某在自杀之前,她写下“死亡博客”,记载了她自杀前的心路历程,并提及丈夫的姓名、工作单位地址等信息。  相似文献   

6.
近日,一项调查显示,近五成(47.3%)公众认为人肉搜索是不是网络暴力要“视情况而定”,近八成(79.9%)公众认为应该更好地规范人肉搜索。维护正义还是网络暴力?去年年末,因为在接受采访时说了一句网页“很黄很暴力”,北京市13岁女生张某的视频、图片、恶搞漫画、帖子一夜之间泛滥成灾,更有甚者将她的出生年月、出生医院、所在学校、平时成绩以及所获奖励悉数搜索出来。  相似文献   

7.
曹若瑶 《魅力中国》2010,(6):122-123
“人肉搜索”一直备受争议。其与我国宪法赋予公民的三项基本权利有着不可分的关系,值得思考。  相似文献   

8.
"人肉搜索"作为一种网络新生事物引起了人们极大的关注,对于"人肉搜索"的罪与非罪的定性是正确分析处理"人肉搜索"问题的关键步骤。本文从"人肉搜索"的产生和起源以及概念谈起,论述了"人肉搜索"不应纳入刑法规制范围内的几点理由,探讨了"人肉搜索"不被刑法规制后的其他规制和救济手段,以期达到既保护公民言论自由权和监督权,又合理规制"人肉搜索"这一行为的目的。  相似文献   

9.
头条     
《中国报道》2008,(10):16-17
“地王”褪色;民有民享VS国资困局;俞敏洪上市之悔;同一片蓝天下;人肉搜索的救赎。  相似文献   

10.
本文基于“人肉”搜索的伦理是与非,分析了网络恶搞对伦理道德的冲击现象,提出了网络伦理道德教育的策略。要增强网络主体的道德修养,构建网络伦理道德教育的“共境”和“共语”,提高网络监控技术水平,将伦理道德教育与执行法律法规相结合。  相似文献   

11.
自进入21世纪以来,人肉搜索在互联网上成为一个颇受争议的新事物,并对人们的现实生活产生一定的影响。一方面人肉搜索弘扬了正义,弘扬了真善美,另一方面"人肉搜索"在弘扬道德追求的同时,也进行了"反道德"的行为,在一定程度上侵犯了名誉权、隐私权等。本研究提出了解决"人肉搜索"弊端的对策。  相似文献   

12.
网络社区人肉搜索在社会上引起巨大反响,人们对其日益关注,褒贬不一。本文试图从道德层面对"人肉搜索"进行全面分析,理清其利弊,并探讨对其发展方向的引导和管理方法,促使人肉搜索扬长避短,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相似文献   

13.
张瑶 《发展》2013,(3):98-100
"如果你爱他,把他放到人肉搜索引擎上去,你很快就会知道他的一切;如果你恨他,把他放到人肉搜索引擎上去,因为那里是地狱。""人肉搜索"从它出现时起,便已然游走在法律与道德的灰色地带。一、人肉搜索概述  相似文献   

14.
《中国报道》2009,(4):46-48
一包香烟惹的祸? 2008年12月,南京市江宁区房管局局长周久耕发表关于“房地产开发商低于成本售楼要被查”的—席话被媒体报道后,一时在社会上和网络上掀起了轩然大波。在报道见报的同一天,一位署名“宣传寄生6”的网友将其内容在网上发帖。帖子发出后,许多网民加入到了“人肉搜索”中。  相似文献   

15.
一包香烟惹的祸? 2008年12月,南京市江宁区房管局局长周久耕发表关于“房地产开发商低于成本售楼要被查”的—席话被媒体报道后,一时在社会上和网络上掀起了轩然大波。在报道见报的同一天,一位署名“宣传寄生6”的网友将其内容在网上发帖。帖子发出后,许多网民加入到了“人肉搜索”中。  相似文献   

16.
人肉搜索作为一个新出现的网络名词出现在越来越多人的视野里,这一现象带来了一系列较大社会影响,同时也引起了刑法层面上的思考,本文从人肉搜索的相关概念入手,在类比了刑法中个别犯罪定义后,从学理和现实上思考了人肉搜索入刑的问题。  相似文献   

17.
“人内搜索”依托互联网高速发展的平台,凭其巨大的信息搜集力成为时下互联网的新宠,该网络行为对打击官员腐败,促进民主监督,培养我国公民的监督意识起着独特的作用。然而其基于对个人信息的泄露,存在对他人隐私权的侵害。本文从法律的视角。通过对人肉搜索的概念、发展与影响的分析,谈谈其对被搜索者的侵权现象。  相似文献   

18.
吕武 《魅力中国》2010,(3X):146-146
在人肉搜索所引发的各类网络事件中,对当事人隐私权的肆意侵犯,使人们开始质疑,打着伸张公平正义大旗的人肉搜索,是否有权利扮演道德警察的角色,它的出现对新型网络社会的成熟发展将发挥着怎样的作用。为了更加全面和客观地认识人肉搜索现象,我们需要多维度、多视角地对其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9.
网络社区人内搜索在社会上引起巨大反响,人们对其日益关注,褒贬不一.本文试图从道德层面对"人肉搜索"进行全面分析,理清其利弊,并探讨对其发展方向的引导和管理方法,促使人肉搜索扬长避短,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相似文献   

20.
文化的幻象     
去年年底,一则据说是来自新美国媒体的消息,引发国内诸多文化人的感慨。据说,到2010年末,牛津英语词典收录汉语外来语突破1000条,包括“不折腾”、“人肉搜索”、“三俗”等在内流行语均被牛津收录。然而,新词在牛津词典“席不暇暖”,旋即就有专家指出,所谓新美国媒体消息,其实来自国内媒体发表的厦门大学副教授文章,根本就是乌龙一场,该副教授也表示,是翻译出了误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