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文章以靖江市城郊结合部失地农民为例,通过实地调研、发放调查问卷等方法,研究农民失地权益保障现状,调查失地农民对权益保障措施的满意度。经研究发现,失地农民对权益保障总体满意度并没有达到预期,尤其对社会保障制度的满意度不高。文章研究提出保障失地农民的权益应该加大土地监管力度,以合理补偿为原则提高征地拆迁的透明度,建立完善政府主导型社会保障制度,加强职业培训,帮助失地农民获取更好的就业机会,推动农民素质提高,尽快适应城市生活。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随着经济的扩张,城郊结合部和国家重大项目建设区域农民赖以生存的土地是逐渐丧失的。失地农民的出路问题逐渐演变成了一个令人关注的社会问题。  相似文献   

3.
社会认同是衡量个体融入主体社会程度的一个重要维度。通过调查分析发现,杭州市城郊失地农民的社会认同具有模糊的身份认同、略偏向于负面的经济认同、失衡的制度认同和滞后的城市生活方式认同的特点。因此,建议政府要通过完善征地安置补偿政策、社会保障政策、就业政策、撤村建居政策和教育政策,提高失地农民在城市生活中的生活能力,夯实失地农民在城市生活的基础,落实失地农民的市民待遇,促进失地农民的社会认同。  相似文献   

4.
西湖区是杭州市面积最大的城区,有73%的地区为城郊结合部和纯农村地区,因此推进城市管理城乡一体化非常必要。本文在推进实事工程为切入点、推行标化管理为抓手、增加强化城市管理保障措施等城市管理城乡一体化上作了有益地探索,指出了道路等基础设施薄弱、环境面貌改善不平衡、污水排放不达标、经营秩序不规范等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完善城郊结合部各项基础设施、建立健全城郊结合部地区城市管理各项机制、全面形成城郊结合部上下联动、全民参与城市管珲工作的新举措.  相似文献   

5.
文章对城乡结合部地区“种田无地,就业无岗,保障无份”的失地农民的个人转型研究极具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文章以对北京、青岛、成都和南宁等城市城乡结合部地区失地农民家庭的入户调查数据为基础,从失地农民的个人特征、家庭背景及城乡结合部地区体制变革状况的角度,研究了我国不同类型城市城乡结合部地区失地农民个人转型的影响因素,并从收入分配、就业安置、社会保障、人力资本投资、市民化意识等角度,就推进失地农民个人转型和城乡结合部地区城市化进程提出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6.
失地农民的就业和社会保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失地农民的总体状况 (一)失地农民的数量 除了大中型基础设施建设,中国非农建设占用耕地,主要集中在城郊和人多地少的经济发达地区,这些地区一般人均耕地不足0.7亩。国家统计局2003年在全国开展了失地农民的调查。调查以人均耕地面积0.3亩以下的农户为主要对象,共调查了2942户。  相似文献   

7.
胡建军 《浙江经济》2005,(23):62-62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城郊、镇效附近的农村大量土地被征用,一个新的特殊群体——“失地农民”日益增多。据有关专家估计,全国目前“失地农民”的数量超过2000万人,浙江省也有近百万人的失地农民,而且这个数字还有进一步扩大的趋势。如何妥善解决他们的生活、生产、就业等问题,帮助“失地农民”捧起新饭碗,走向致富路,是各级政府部门日益关注的一个重要问题,也是农村信用社做好支农服务工作中面临的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新问题。  相似文献   

8.
在我国城市化进程中,农村土地特别是城郊农村的土地大量被征用,由此产生了一个庞大而又特殊的社会群体——失地农民。目前,我国失地农民的总量已超过4000万,并仍在以每年约200万人的速度递增。被征地农民一旦失去土地,也就失去了维持家庭可持续生计的主要来源。要切实保障他们的基本生活,根本的出路在于就业。截止到2004年9月底,石家庄市裕华区32289名失地农民中,劳动年龄段内(男16—60岁,女16—50岁)的有27460人,其中目前暂无业和处于失业状态的有9309人,失业率高达34%。  相似文献   

9.
鲁大立 《特区经济》2006,213(10):137-139
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快速发展,城市和农村相结合的城郊地区的失地农民越来越多。由于国家规定的征地补偿标准较低、对失地农民的就业安置力度不够、同时又缺少必要的养老保险等众多因素,致使失地农民生活保障出现问题。这一问题现在已表现得非常突出,如若不能很好地解决这一问题,将对我国的城市化发展带来严重的阻碍。因此,我们应从提高征地补偿费的标准、加强就业安置的力度、建立健全养老保障机制等方面入手,认清形势,解决失地农民的生活保障问题。  相似文献   

10.
《广西经济》2006,(5):38-40
随着柳州市工业化、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郊农村因城市建设和开发区建设等原因,集体土地被征用,原来连片的城郊土地被分割成小块的“插花地”,形成“城中村”。由于城乡二元结构没有及时得到调整,使得“城中村”与周边城区之间在规划建设、经济发展、社会管理、福利保障、人文环境等方面产生强烈反差,产生了失地农民生活无着落、社会保障体系不完善等亟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1.
<正> 随着城市经济的迅速发展,城郊结合部城市化进程日益加快。但是,由于受到多种因素的制约,城郊结合部环境卫生管理仍处于临时突击和被动应付的状态,使这一区域成为长效管理推广的"盲区",脏、乱、差时常回潮。如何对城郊结合部实施环境卫生长效管理,是摆在城市管理者面前的一个亟待解决的新课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随着成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郊农村大量土地被征用或租用,出现了大量的失地农民。这些失地农民的职业技能单一,文化水平偏低(初中以下文化程度的占80%以上),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艰难立住脚,加之一系列社会保障措施还未到位,于是“种田无地、上班无岗、低保无份”便成了这些失地农民的新问题。如何妥善解决这一新问题已成为目前地方政府极为关注的焦点。  相似文献   

13.
发挥城郊优势率先奔向小康——天水市秦城区城郊经济发展调查与思考●张志军(甘肃省社会科学院兰州,730070)城郊地处城乡经济的结合部,具有城市经济和农村经济的双重功能和优势,如何充分发挥这个优势,使城郊经济沿着依托城市,发展农村、服务城市、富裕农民、...  相似文献   

14.
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的工业化和城市化发展迅速,农用地被征用,产生了大量的失地农民。改革开放以后,特别是西部大开发以来,随着我省经济快速发展和城市规模的不断扩大,城市建设和工业建设用地迅速增加,征用农民土地用于基础设施建设和工业园区以及开发区建设,城郊失地农民的数量也随之不断增加。  相似文献   

15.
张涛 《老区建设》2009,(17):24-26
城郊经济是依托城市、服务城市的区域性经济,具有城郊特色,是城乡经济的综合体。城郊型乡镇地处城乡结合部,是城市和农村协调发展的重要纽带,区位优势明显,发展潜力巨大。如何发挥优势,扬长避短,加快发展,是广大城郊型乡镇急需解决的重要课题。对此,笔者近日就修水县竹坪乡发展城郊经济的情况,进行了一次专题调研。  相似文献   

16.
耿玲 《发展》2007,(7):23-24
近年来,中共兰州市委、市政府认真贯彻中共中央、中共甘肃省委、省政府发展农村沼气事业的精神,十分重视城郊农村沼气的发展事业,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大力发展城郊农村沼气事业。已在永登、皋兰、榆中3个县的26个乡(镇)、71个行政村发展户用沼气池9200多个,总投资3220多万元。使部分农户用上清洁卫生的沼气,改善了生活条件,提高了生活水平,促动兰州市城郊农村使用沼气的普及,取得了良好的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及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7.
随着工业化、城市化步伐的稳步推进,一大批工业项目、城镇基础设施项目的投入建设,部分农村集体土地被征占,一些农民因此成为失地农民。而且伴随着经济发展的进一步加快,失地农民的数量还将不断增加。为解决好失地农民生活保障问题,实现农民的可持续发展,我们对我县失地农民生产生活现状、存在问题进行了调研,并就妥善解决失地农民生活保障问题进行了思考。  相似文献   

18.
失地农民是我国现代化发展进程中的特殊贡献群体,在经济振兴、城市化建设的过程中,他们顾全大局,失去土地,加速了城市化进程。但也引发了失地农民失去最基本的长期生活保障问题。为进一步了解当前失地农民生活中有哪些困难,最需要解决什么问题,以及失地农民的心态和真实想法,切实做好失地农民基本生活保障工作。日前,我们对太和县旧县镇16户失地农民家庭进行了重点调查。现就有关调查结果简述如下:  相似文献   

19.
随着我国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征占农村土地的力度越来越大。导致失地农民的规模也不断扩大。据有关部门统计。目前全国已有1/3的省人均耕地面积小于1亩。有660多个县人均耕地面积不足半亩。失地农民总数在4000万人以上。专家分析。按照目前城市化和基础设施建设的速度。我国今后每年建设用地需要16.7—20万亩。如果按照城郊农民人均1亩耕地推算。就意味着每年大致又有250—300万的农民失去土地。土地是农民安身立命的基础。失去土地就意味着农民失去了基本的生活保障。就会引发一系列严重的经济、社会问题。因而。如何妥善安置失地农民、保障失地农民的根本利益是我国社会发展中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  相似文献   

20.
农民市民化,一直是学界关注的热点问题,对农民工、城郊失地农民的市民化问题的研究更是汗牛充栋.近年来,学界开始将视角从农民工、城郊失地农民转向居住在农村的广大传统农民,对居村农民的市民化问题进行了研究.本文从居住集中化、农村城镇化、传统城市化、农民职业化、社会关系现代化五个视角对国内学界在居村农民市民化方面的研究进行了梳理和论述,期望对进行相关问题的研究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