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由市场和分析所作的亚洲经济未来的评估一直是摇摆不定的,80年代和90年代早期,人们的情绪是乐观向上的,主要是集中在“日本是东南亚四小龙之首”以及中国在世界经济中脱颖而出出。90年代末,人们的情绪变成了悲观主义,人们预计有一个长期的地区性衰退,但是当处于经济危机的国家实现了Ⅴ型复苏后,人们又开始乐观起来。  相似文献   

2.
90年代以来,日本经济进入了“衰长”年代,明显地脱离世界性经济周期波动的轨道,迄今仍在萧条中苦苦地挣扎。东南亚国家金融危机爆发后,日本经济的“后院起火”,银行倒闭的骨牌效应更是在日本金融界迅速展开。一、日本金融体制发生危机首先,金融机构破产例闭。据日...  相似文献   

3.
1997年7月,亚洲金融危机横扫了泰国、菲律宾、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等东盟国家,使其货币对美元贬值了32%~70%。不仅沉重地打击了这些国家的经济,也对其军队建设产生了不利影响。一、国防预算大幅度减少,军费支出严重不足90年代以来,随着经济实力的快速增长,东南亚国家的国防费用逐年上升,到1996年,东南亚10国的国防开支已由原来的80亿美元增加到180亿美元,增幅超过了世界平均水平。金融危机爆发后,这些国家紧缩财政,国防预算首当其冲。一方面,国库空虚导致大幅度削减国防预算,另一方面货币贬值又加重…  相似文献   

4.
基础设施:东南亚投资新热点世界银行近期发表的一份报告指出,东南亚国家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与发达国家存在着较大的差距,而此点也正显示了东南亚国家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有较大的投资潜力。世界银行的报告针对东南亚国家基础设施方面存在的问题指出,1.由于缺乏公路,...  相似文献   

5.
东南亚金融危机自1997年7月在泰国首先爆发,迅速向该地区其它国家扩散,并引发了亚洲和世界股市的急剧动荡。危机几乎扩散到亚洲主要经济开放国家,成为本世纪30年代以后影响最为广泛的经济危机。本文将从危机性质的演变入手,分析危机对发生国经济的影响和未来走势。一、东南亚危机的性质演变从性质上看,东南亚金融危机经历  相似文献   

6.
去年7月份始于泰国的金融危机,首先冲击东南亚各国,进而波及日、韩和香港、台湾地区。这次金融风暴不仅对东南亚经济产生了巨大冲击,而且使这个地区的金融业长期存在的种种问题暴露无遗。东南亚国家普遍存在的银行巨额呆帐和经济结构等问题,我国也不同程度地存在着。而且,福建与东南亚国家及港澳台有着极为密切的经济联系,如果金融危机持续下去,必然对我省经济产生较大影响。东南亚金田危机对福建经济的影响福建与东南亚国家及港澳台有着极为密切的经济联系。近年来,东南亚及港澳投资占我省实际利用外资的比重,我省对东南亚及港澳…  相似文献   

7.
叶亭 《环球财经》2011,(4):78-81
20世纪六七十年代,在老挝生活着100多万的苗族人,其头人王宝被称为“苗王”。在越战中,王宝曾为美国卖命反共。20世纪80年代,他在流亡美国后卖力气反共,派人潜到东南亚一些国家搞和平演变。20世纪90年代,美国与老挝关系改善,他却没跟上形势,继续反共,竟然为此被关了30多天,如此境遇真是让人感慨万千。  相似文献   

8.
技术经济动态东南亚国家摆脱房地产危机新举措在东南亚金融危机中,房地产业是受冲击最大、损失最为惨重的行业之一。东南亚国家过去10年里,盲目发展房地产业造成了本地区房地产市场供大于求,空置现象十分严重,是引发这场金融危机的原因之一。近几个月来,东南亚国家...  相似文献   

9.
从东南亚金融危机看我国的汇率政策张少中一、汇率政策失当是东南亚金融危机的重要原因80年代,由于经济发展的需要,东南亚各国都将本国货币与美元挂钩,并将其固定在一定水平上。例如,泰铢汇率波动由中央银行加以限制,十多年来,一直保持在1美元兑25泰铢左右,实...  相似文献   

10.
随着地区经济形势的逐步好转,东南亚国家的旅游业最近开始强劲复苏,来访的外国游客明显增多,旅游收入大幅回升。东南亚旅游业正在摆脱萧条,重现生机。旅游业是东南亚国家主要的外汇收入来源之一,占地区国内生产总值的10.3%。由于东南亚接待的外国游客70%来自区域内部,1997年爆发的金融危机导致旅游业极度萧条。据世界旅游组织统计,过去两年里,东南亚国家接待的外国游客比往年减少了2000万。去年东南亚国家接待的外国游客为8700万人次,旅游收入为740亿美元,比上一年下降了3.8%。今年以来,区域内许多旅…  相似文献   

11.
陶宇 《环球财经》2013,(3):44-49
日本积极与东南亚国家发展关系,首要任务就是共同应对“中国崛起”的问题,将东亚区域内所有“被中国威胁的国家联合起来”安倍晋三重新就任日本首相后,积极对东南亚国家展开外交“攻势”,首先访问了越南等东南亚国家,就南海问题展开了一系列的磋商和会谈。  相似文献   

12.
东南亚国家金融危机后的金融改革与前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韩晶 《亚太经济》2003,(4):20-22
金融危机后,东南亚国家对国内的金融体系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为经济复苏创造了条件。这些改革主要包括:宽松性的金融政策;依靠国有化化解金融体系的不良资产;整顿金融秩序。加强金融监管。通过这些有力的金融改革,东南亚国家逐渐走出金融危机阴影。经济稳步发展。但是由于缺乏金融政策的协调性,虽然许多东南亚国家的外汇储备超过流通中的现钞。但是仍然不具备免遭国际游资侵袭的能力,所以加强区域金融合作,实现汇率联合浮动机制应该是未来东南亚国家金融政策发展的趋向。  相似文献   

13.
美国经济正处在衰退的边缘,伴随着美国高科技产业的疲软和对外贸易量的急剧萎缩,东南亚国家似乎又被重新笼罩在经济危机的阴影之下。那么,东南亚国家受到此次美国经济下滑的影响到底有多大?东南亚国家应该采取什么样的对策来摆脱困境?这是本文将要阐述的内容。  相似文献   

14.
泰国是东南亚乃至全世界著名的旅游国家,旅游业十分发达。20世纪60年代初,泰国旅游业开始起步,到1982年旅游业的外汇收入就达到238.78亿铢。而当年泰国大米的出口值为225.1铢,旅游业的外汇收入第一次超过了居十大出口产品之首的大米出口值,成为创汇最多的经济部门。  相似文献   

15.
东南亚国家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之后取得了经济的快速增长。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曾将东南亚的经济业绩归功于新自由主义理论和新宏观经济理论在东南亚的成功实践,亦归因于东南亚各国政府顺应经济全球化要求,在经济领域实行自由化、非制度化和私有化的改革,值得其他发展中国家所效法。但是,1997年突发的在东南亚经济史上前所未有、破坏性极强的金融危机,引起了人们对经济全球化的利益能否公平分享的质疑,促使东南亚各国政府重新认识、辩证地看待主要由发达国家推动的经济全球化,从而制定更加符合本国国情和本民族根本利益的经济发展战略与政策。  相似文献   

16.
80年代后期以来以世界为市场而又谋求地区合作的区域化和集团化速度加快。面临这一形势,许多国家为了使经济稳定发展,都在积极寻求和加强在新形势下的经济合作。在亚太地区,推进区域合作的各种构想应运而生。如何推进中国与东南亚国家的经济合作,促进共同发展,正成为中国和东南亚国家政府、工商企业界、学术界及其他各界人士关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7.
在20世纪90年代时中国、东南亚四国都是跨国公司进行FDI的热土。而在亚洲金融危机后,两者在吸引直接投资中的表现却大相径庭:其中在东南亚国家中FDI流入量波幅巨大,并呈下降趋势;而中国的资金流入却持续攀升。我们发现在危机期间,跨国公司会选择在汇率稳定的国家进行直接投资,规避汇率风险,因而不同汇率制度安排是造成两地区资金流入差异的重要原因。危机后当各国恢复钉住汇率时,完善、规范的制度安排,低廉的交易成本是形成发展中国家国际竞争力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18.
1999年6月在澳大利亚被捕的印尼华裔巨商陈子兴,在东南亚工商界是个耳熟能详的人物。这位在20世纪70年代以经销雅马哈摩托车发达起来的印尼“摩托车大王”,80年代却在新加坡因投资酒店业失利铩羽而归,90年代东山再起、重振雄风,并在中国频频投资。然而,在来势汹汹的东南亚金融危机的重创下,陈子兴的哈拉班集团首当其冲,集团旗下的银行与印尼其他14家私人银行一起被印尼政府关闭,而集团的其他业务也深受打击,使集团再次面临灭顶之灾。  与东南亚许多华裔企业家一样,年近花甲的陈子兴的创业史也充满了传奇色彩。  陈子兴祖籍福…  相似文献   

19.
陈淮 《北方经济》1994,(5):65-70
发展中国家在经济起飞阶段的政府作用与战略目标──东南亚经济发展对我们的启示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赴东南亚考察组90年代以来,亚洲地区已成为世界经济增长的主要支特点,其中继韩国、新加坡、香港、台湾等“四小龙”的经济腾飞以后,东南亚的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泰...  相似文献   

20.
随着东南亚经济的逐步好转,今年上半年前往中国香港特区旅游的东南亚游客比1998年同期增加了22%,东南亚国家游客在香港期间的总消费也比1998年同期增加了18%。根据香港旅游协会不久前公布的统计数字,1998年上半年,印尼到香港的旅游者达92万人次,比1998年同期增长了96%,泰国到香港旅游的游客为86万人次,比1998年同期增长了38%,其增长率在东南亚地区是最高的两个国家。另外,印尼和泰国游客今年上半年在香港的总消费均为420万港元(约合54万美元)。与此同时,马来西亚、菲律宾和其他东南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