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基于熊彼特创新理论提出的"技术-金融"范式,文章从金融创新动力内核、运行内核、价值内核三个层面构建金融创新质量评价体系,测算中国金融创新质量指数,并与典型国家比较得出中国金融创新进程中存在的结构性问题。研究结果显示:中国金融创新质量整体处于中等水平,动力内核中的企业注册审核执行效率不足;运行内核中法律法规、征信系统存在漏洞且金融服务渠道依赖于银行部门,较为单一;价值内核中创新成果转化效率不高。以上分析为解决中国金融创新发展进程中的瓶颈问题提供了政策指引。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全球金融创新的动力趋向分析,揭示我国金融产品创新的特点与存在的问题,提出金融创新是中国现代金融业发展的必然选择,最后探讨了解决我国金融创新问题应遵循的若干途径。  相似文献   

3.
我国金融资源供给不是的金融约束虽已基本解除,但金融资潭的配置效率依然较低,金融发展中存在着金融结构单一、金融垄断程度高、金融管制严格和金融风险集中等问题。上述问题的根源在于传统金融体制的制度缺陷,这种制度缺陷主要包括政府主导的行政金融体制、市场竞争中的制度歧视和社会信用文化的缺失。制度缺陷已经成为金融深化进程中的主要障碍,必须采取相应对策,消除我国金融深化和金融发展的制度羁绊。  相似文献   

4.
金融创新与金融监管的辩证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冯凯 《华东经济管理》2005,19(3):130-132
金融创新和金融监管是现代金融业中的两个重要概念。金融创新对金融业乃至整个经济运行机制、运行方式和运行效率都产生了重要影响,同时也给金融监管带来了挑战。金融监管是金融创新的诱发因素之一,但又从根本上规定了金融创新的基本范围、速度,决定了金融创新是否在健康的轨道上进行。文章讨论了金融创新和金融监管二者的辨证关系。  相似文献   

5.
应展宇 《世界经济》2008,31(2):40-54
本文从比较金融视角着眼,对持续近30年的中国金融体制改革和以俄罗斯、波兰、捷克等为代表的中东欧国家做了一个较为全面的模式比较研究。本文发现,鉴于中国金融体制改革的目标设定、路径及顺序选择、动力来源以及推进策略与其他转型国家相比存在较为明显的差异,转轨国家中金融体制改革的"中国模式"从理论上说应该是存在的。金融体制改革"中国模式"的形成与演进不仅与改革进程中中国特殊的政治经济环境密切相关,而且受到中国总体经济改革推进模式(或者说金融改革在中国经济改革中的支撑性战略定位)的巨大影响。因此,中国金融体制改革模式的特殊性并不意味着其对于其他转轨经济体的优越性或适用性。  相似文献   

6.
本文首先从科学内涵及突出特征这两个角度对房地产金融创新问题进行了简要介绍,接着罗列了当前存在于我国房地产金融创新进程中的一些问题,并以此为基础进一步提出了具有针对性的改进建议。  相似文献   

7.
文章阐明了绿色金融的概念与特点,介绍了我国绿色金融发展现状;深入分析了我国绿色金融发展存在的问题,如相关法制和政策不完善、内部动力不足、缺乏长期战略准备等;并在总结国外绿色金融发展经验基础上,着重从金融创新的角度研究了促进我国绿色金融发展的对策,提出以制度创新健全绿色金融法制保障和政策支持体系,以理念创新实现金融业社会责任与可持续发展的内在统一等。  相似文献   

8.
夏春艳 《特区经济》2009,(12):232-233
金融全球化是一股不可逆转的时代潮流,对发展的中国而言,顺应金融全球化潮流、推进金融对外开放进程与保卫本国金融安全、维护本国金融利益始终是一对相伴相生的矛盾;要在一个全球化日甚的金融宏观背景下维护本国金融安全,关键在于加强金融监管和实现金融创新的不断发展。  相似文献   

9.
本文首先从内因和外因两个方面阐述了商业银行金融创新的动力因素以及目前我国金融创新所具备的条件,然后分析了我国商业银行金融创新中面临的问题和制约因素。最后借鉴国外金融创新的发展经验和教训,结合中国国情,从产品、服务、监管机制等方面提出深化我国商业银行金融创新的思路和策略。  相似文献   

10.
姬娜  杨立 《天津经济》2010,(6):42-44
滨海新区作为全国金融创新改革试验区,对天津、北方乃至全国都产生了重要影响。天津利用其优越的地理位置、良好的金融基础及国家的优惠政策,在金融业方面发展迅速。最主要的体现就是金融创新功能的迅速发展。滨海金融创新不仅仅是一个概念,它要真正成为中国转型期金融深化进程的窗口,要在诸多与产业发展、金融支持等重大问题的改革与创新方面为中国转型期改革创新做出贡献。  相似文献   

11.
互联网金融,是"互联网+"时代,网络通信技术与资金融通业务相结合而产生的新的金融服务形式。互联网金融与生俱来的快捷、便利、包容、开放、创新等特性,弥合了普惠金融作为包容性金融的特性。文章对互联网金融实现普惠金融的可能性进行了相关分析。同时探究了互联网金融发展中存在的问题,进而提出为实现普惠金融我国互联网金融发展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金融创新在中国还存在观念、体制、市场结构、工具、技术、机构等五大问题。中国金融业要在挑战中求得生存与发展,必须加快创新步伐,全面提高经营管理水平。为此,要在借鉴发达国家先进经验的基础上,努力创造出一个具有中国特色的金融创新体系,并着力于完善与发展金融创新所需的内外部环境。  相似文献   

13.
随着金融改革力度的不断加大,我国的金融深化问题已成为金融领域的重要问题之一。目前我国金融业飞速发展,金融结构发生显著的变化,金融深化程度不断提高。我们要积极主动地面对金融深化进程中存在的市场效率损失问题,建立一个高效的金融市场,推动和指导中国金融深化进一步深入,使金融深化带动经济增长。  相似文献   

14.
基于商业银行金融产品创新方面的问题,提出对应的建议。首先介绍了我国商业银行金融产品创新的发展历程和发展现状,使商业银行对自身有清楚的认识;其次重点阐述了金融产品创新过程中所存在的问题,主要集中在创新程度、市场定位、创新体系建设和创新风险意识等方面;最后针对前文提到的问题,结合商业银行自身的状况,提出了促进商业银行金融产品创新发展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在第二轮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框架下的经济对话专题会议上,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周小川表示,在刚刚结束金融改革这一场讨论中,中方介绍了中国在金融危机中为保证金融稳定所做出的工作。首先要做的就是要保持金融机构对健康;其次,宏观经济政策要保持审慎稳定。第三,金融基础设施的建设也很重要。第四,除了要防范金融市场中的盲目行动,不理智的行动,中国还必须进一步推动金融改革,促进金融创新。因为对于中国,从发展阶段来讲还要加强金融创新。  相似文献   

16.
金融创新商业银行发展的战略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党中央在“十五计划”中指出:“推动经济发展和结构调整必须依靠体制创新和科技创新”。创新是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动力,同样,创新也是中国金融业调整发展的动力。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商业银行传统经营模式已难以适应经济发展的要求,特别是加入WTO后,如果不能从根本上加快金融创新步伐,势必在国际化的金融竞争中处于被动、落后的局面。因此,商业银行只有坚持创新、加快创新,才能保持自身的发展活力,才能提高银行的竞争力,才能适应、参与进而促进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和更好地应对加入WTO的挑战。  相似文献   

17.
<正> 今年,中国政府把金融体制改革列为宏观管理体制改革的五大内容之一。金融体制正日益显示其在整个经济体制改革中的重要地位和特殊作用。 中国的金融改革,是在国际金融创新方兴未艾的背景下进行的。这两者之间究竟有何内在联系,又有何差异?国际金融创新趋势对中国金融改革有何启迪和影响?这是需要认真研究的。纵览各国金融市场的发展过程可以发现,金融变革总是围绕着金融产品的不断开发(技术性变革或工具创新)和金融监管制度调整(体制性变革或制度创新)这两方面展开的。微观金融活动主体基于自身利益的创新冲动与宏观金融管理谋求的整体协调之间总是存在着矛盾。正是这种矛盾的不断发展,  相似文献   

18.
随着金融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农发行传统的金融运作模式已经不能适应建立现代农业政策性金融企业制度的要求,在业务发展、经营管理、风险防范、产品创新等方面存在着缺陷和不足。农发行要从业务创新、体制创新和管理创新等方面进行金融创新探索研究,进行以信息化、电子化、产品多样性为主要特征的金融创新,对实现农业政策性金融企业制度的建立、发展和完善,提高农发行的整体发展水平,发挥其政策优势将产生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9.
本文先从介绍金融创新的概念和浙江省金融创新现状入手,对于金融创新动因理论进行了阐述;分析了浙江省商业银行发展中存在的主要制约因素并在最后进一步强调了金融创新的重点应是中间业务;提出了对浙江省商业银行金融创新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20.
作为中国经济转型和保增长的"双引擎"之一,大众创业、万众创新需要金融的积极支持。而我国正规金融市场对中小企业和个人天生存在金融排斥现象,非正规金融市场提供的金融支持有限,这就需要政府有所作为。但在政府金融支持政策实施过程中出现了一些问题,削弱了实施效果。要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有效开展,政府应将金融支持的重点转向创新创业金融支持体系建设,利用多层次资本市场和互联网金融拓宽创新创业的资金来源。同时要创造条件更好地发挥商业银行对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金融支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