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010年长三角人口总量、GDP总量,人口密度、人均GDP和地均GDP都处较高水平。长三角的高收入和优裕生活条件吸引外来人口流入。大量的人口流入,使上海、浙江的人口老龄化似乎得到了缓和,但户籍人口老龄化程度仍非常高。论文讨论了人口老龄化的三个阶段:长寿(健康)老龄化、少子老龄化和迁移(流动)老龄化。迁移老龄化加剧农村空心化,加大了政府和社区的社会责任;迁移老龄化的突发性使其与经济发展相关性下降:迁移老龄化也造成全局老龄化和区域老龄化、社会老龄化和家庭老龄化、户籍人口老龄化和常住人口老龄化相背离。这些都必须引起有关方面高度注意。  相似文献   

2.
辽宁省有相当数量的外来人口具备在当地城市落户的条件,问题是农业转移人口大都不愿意把农村户籍转为城市户籍,这是因为农村户籍背后的利益所致,农村户籍在现阶段的含金量已经高于城市户籍。当依附在不同类别户籍上的公共服务和社会福利逐渐拉平时,城市户籍的福利就不再具有特殊性,而农村户口所绑定的权益则逐渐显现。  相似文献   

3.
一、加快小城镇建设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首先,加快小城镇建设符合现阶段我国城市化发展方向。目前,我国农村人口约占总人口的70%,这样庞大的农村人口向城市转化,决定我国的城市化不可能像发达国家那样发展大型城市为主式的转化。这是因为:(1)建设大城市需要耗费大量的资金投入,需要相当长的时间周期,而我国目前还面临着“吃饭财政”的紧张局面,国家不可能拿出有限的财政资金同时去再造一批城市;(2)国内一批大型城市的人口数量已达相当规模,接纳新增人口的设施和能力严重短缺,难以在短期内吸纳大量的农村人口;(3)…  相似文献   

4.
《中国城市经济》2011,(3):49-49
塘厦位于东莞市东南部,地处广州一深圳一香港经济大走廊的黄金地段,全镇总面积128平方公里,下辖21个社区,户籍人口4.4万人,外来人口近50万人。改革开放以来,塘厦镇深入实施“外向带动”战略,走出了一条以加工贸易参与国际分工,以经济国际化带动农村工业化、城市化的发展道路,迅速从农业镇发展成为广东省中心镇、中国千强镇(第5名)、中国现代制造业重镇和中国园林城镇。  相似文献   

5.
正海曙区集士港镇下辖24个行政村(渔业社、社区),户籍人口约4.3万人,外来人口4万余人。近年来,集士港镇把文化大繁荣大发展作为乡村振兴的重要载体,将文化建设纳入镇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之中,坚持文化引领与社会效益双管齐下,走出了一条农村文化惠民新途径。该镇继去年获评全国文明镇、浙江省书香城镇等荣誉后,于近日成功创建"省文化强镇"。  相似文献   

6.
城市化进程中的农村新型社区管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动拆迁农民集中居住地和农村集镇为主体的农村社区,是浦东开发以来快速城市化进程中产生的新型社区。它的产生不仅从根本上改变了本地农民的生产和生活方式,而且也打破和更新了镇管村传统基层行政管理的体制和内容。加强农村新型社区管理,适应和推进城市化进程,在新的社区基础上重新把镇级行政管理渗透到农村社区中去,迫切需要从管理的法制、体制和工作机制、工作范围等方面,构建镇管理社区的新型基层管理模式。农村社区与城市社区的区别与联系 社区是伴随着衍生于计划经济之上的“单位”体制被打破以后,以相对独立、公用配套较为…  相似文献   

7.
文章概述了我国城市化建设的发展历程,探讨了城市化建设的趋势。以乌市赛马场社区作为典型案例,调研外来人口在乌鲁木齐市城市住房中遇到的问题。从政策、社会、经济、个人、文化等方面全面进行了调研分析。认为在政策上,户籍制度是外来人口无法凭借自身力量改变的,是阻挠外来人口争取住房的重要因素之一;财政上的支持直接影响经济收入,间接影响外来人口城市住房决策;社会的排斥性造成的城市生活压力,严重影响着外来人口对于城市住房的追求;经济收入及消费能力是阻碍外来人口进入城市住房的重要因素;最后,外来人口很容易陷入以老乡为主的小型生活圈,与城市文化融合需要很长时间的适应期。  相似文献   

8.
山丹 《北方经济》2010,(15):26-29
城市化是农村人口向城市人口转化的一种社会现象,是人口和其他生产要素从农村向城市迁移的过程。城市化为服务业提供了丰富的物质前提,也为服务业的发展提供了内升动力。  相似文献   

9.
随着中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数亿农民将告别农业、告别农村、成为城市人口,这将成为我国历史上重大的社会变迁之一.这种变迁使得村落文明的衰落,一个新的社会群体--失地农民由此而生,其规模也随之迅速的扩大.失地农民问题关系到社会的稳定、和谐,必须认真分析并加以解决.本文认为,失地农民从传统的村落社会进入城市文明,他们的社会资本状态也随生活场域的变化悄然发生变化,面临着从传统型社会资本向现代型社会资本的转化和重构.本文以此为视角,展开分析,探讨失地农民社会资本的现代转型.  相似文献   

10.
现今中国城市中所出现的外来人口社区是我国生产力发展的必然产物,而由于占城市外来社区成员大多数的是进城务工的农村人口,而农村人口的城市化对于提高中国的城市化率和有效的解决中国的三农问题有着紧密的联系.文章从我国城市外来社区的自身特点出发,从观念的转变和制度的建设方面着手进行探讨.通过探讨也必将对推进我国城市外来社区与城市原住社区的融合,实现经济和社会的进步给予一定的启示.  相似文献   

11.
陆贺赟 《浙江经济》2005,(22):44-45
近年来,随着城市化的进一步推进和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飞速发展,城市空间不断拓展,农村集体土地被大量征用,农民人均耕地面积日益缩小,有的农民甚至完全失去赖以生存的土地。如何在征地过程中既保证政府对城市建设用地的需求,又兼顾失地农民的合法利益,这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重要研究课题。本文提出近期提高补偿并建立失地农民保障体系、中期实现失地农民与市民保障体系的完全接轨、远期逐步实现产权边际变革的对策。  相似文献   

12.
一、新农村应当是城市化进程中的新农村 要深刻揭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与促进城镇化健康发展的内在联系,就必须对城市化的内涵有个全面准确的理解。应当这样看,城市化是不以人们意志为转移的自然历史过程,是人类生产与生活方式由农村型向城市型转化的历史过程,主要表现为农村人口转化为城市人口及城市不断发展完善的过程。  相似文献   

13.
卷入高速城市化进程的村委会型社区正在从农村社区开始转变成为与居委会型社区并列的城市社区。村委会型社区同时保留了一些农村社区的体制遗产,主要是排他性的农村集体经济、福利制度和个人住房制度。这样,在流动人口聚集的村委会型祉区中,形成了不同于居委会型社区的本地人口与外来人口之间的分割与分层。这意味着,由于村委会型社区的出现,中国城市社会正在从单一的城乡分割式“本地一外来”二元结构向“双二元”结构转换。  相似文献   

14.
论我国"城市化"中人口迁移的误区及改革思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聚集是城市别于农村的最主要标志。人口、用地及经济、文化模式由农村型转向城市型的过程与趋势,称为“城市化(”Urbanization)。我国城市化城镇人口的增长50年来分为三大阶段。不同阶段城市化呈现了生产型城市、生活型城市和朝着生态型城市转变的特色。人口迁移对经济发展,人口的分布对“城市化”起到重要的作用。我们可以看到误区是:向农村、向土地的人口迁移;没有办理“户口迁移”的流动人口迁移,如中国特色的“民工潮”。户籍障碍是歧视性政策的温床,消除户籍制度背后的附加功能,是改革户籍制度的根本。  相似文献   

15.
城市化与城镇化既有密切联系,又有区别。共同点在于,一般表现形式相同,就是农村人口向城镇转移,农村人口比重日渐减少,城镇人口比重日渐增多;深层文化特征相同,就是乡村文化向城市文化发展,城市文化在全社会的主导地位日益提高,乡村文化的影响越来越小;本质特征相同,就是社会从业人员由第一产业向二、三产业转移,  相似文献   

16.
魏文翠 《发展》2012,(3):113-114
目前,我国城镇社会保障体系已经趋于完善,而农村社会保障体系还需亟待完善。由于我国工业人口与农业人口面临的风险不同,所以,没有必要建立全国一体化的社会保障体制。但是,基于农村人口的异质性,可把失地农民和农民工纳入城市社会保障覆盖范围。  相似文献   

17.
如何把现代文化融入到社区建设中去?这成了当下不少城市深化社区服务的拦路虎。如果再上升到全局层面,社区作为城市社会的基本单元,是体现一座城市现代化与否的重要标志,而要真正凝聚起社区居民,激发居民参与社区建设的热情,最根本的手段绕不开的还是文化。  相似文献   

18.
李德玉 《特区经济》2005,(12):57-59
根据第五次人口普查资料,东莞市普查总人口为644.57万人。比1990年第四次全国人口普查增加了470.40万人,其中本市户籍人口154.51万人,比1990年第四次全国人口普查增加了22.66万人,10年中增长了17.2%,略低于广东省户籍人口平均增长率21.4%的水平。东莞市2000年外来人口为490.06万人,是户籍人口的3.17倍,外来人口比1990年增加447.74万人,年均增长44.8万人,年增长率27.75%,是户籍人口年增长率的17.4倍,比广东省外来人口平均年增长率17.64%还高出近10个百分点。由此可见过去10年间东莞市外来人口的增加规模以及速度。  相似文献   

19.
1、加快城市化发展步伐,加快人口集聚,减少乡村人口规模,提高乡村人口的资源占有率。这里的核心问题是减少农村人口。首先要鼓励农民向外发展。到发达地区去谋职就业、安居乐业,地方政府应制定“外迁人口”的鼓励政策和具体奖励措施。其次是要加快辖区内的城市化发展步伐,加快农民从农村向城市、城镇转移的速率,让部分居住分散、交通不便、生产条件较差、生活环境恶劣农村人口向中心村、中心镇转移,有条件的向城市转移,尽可能减少农村的户籍(或常住)人口,使他们实现由从事低效益、低收入的传统农业向收入较高的非农行业转变,达到提高收入之目的。  相似文献   

20.
苏银录 《魅力中国》2009,(29):227-227
发轫于上世纪八十年代的农民工,背井离乡从农村涌入城市社区搏弈,想通过自身努力去改变人生、过上城市人一样的文化生活。农民工为城市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却因其身份"特殊",他们的生活愿望至今也未能如愿以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