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 毫秒
1.
冯洁  何祎男 《浙江经济》2011,(12):18-21
从低层次"块状经济"向高层次"产业集聚"的跨越式转型,或许会成为浙江下一阶段产业升级的关键之举。"十二五"时期,浙江将着力为产业集聚创造发展新空间。未来五年乃至更长的时期内,将是浙江产业集聚区大放异彩的新阶段。随着14大产业集聚区建设的启动,  相似文献   

2.
《浙江经济》2014,(7):2-F0002
杭州江东市本级区块(前进工业园区),是杭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在杭州大江东产业集聚区的战略拓展区块,是国家生物产业高技术产业基地和浙江汽车产业发展的重要集聚区域,规划面积40平方千米。  相似文献   

3.
自从2006年北京市认定首批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以来,集聚区就成为北京市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一个重要政策推手,集聚区不仅为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提供了微观的产业环境,而且国家的政策措施也大都通过集聚区的传导而发生实际效用。从经济地理的视角来看,北京市的文化创意产业政策大致经历了高新产业园区、文化创意产业基地和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三个阶段。  相似文献   

4.
2005年,浙江高技术产业继续保持快速增长势头,总体规模不断扩大,国际化程度和产业层次日益提高,产业集聚成效显现,自主创新成果累累。但与发达国家和国内先进省市相比,浙江高技术产业还存在较大差距,发展水平相对滞后。顺应世界高技术产业发展和产业转移的趋势,加快浙江高技术产业转型和发展,进一步缩小与发达国家和国内先进地区的差距,将是“十一五”时期浙江高技术产业发展面临的重大任务。[编者按]  相似文献   

5.
王辰 《浙江经济》2014,(11):42-43
自2011年《浙江省产业集聚区发展总体规划》实施以来,全省14个产业集聚区按照省委、省政府的战略部署,加快推进开发建设,总体呈现“推进较快、发展向好”的喜人态势。但由于开发时间较短、空间范围广、基础投入大、建设任务重,加之近年宏观经济形势复杂严峻,集聚区的建设进度和发展水平,与省委、省政府加快高质量发展要求,还存在不少差距。为此,笔者围绕“五个高”,提出加快推进省级产业集聚区高质量发展的对策建议。 强化产业导向,高水平培育主导产业 突出十大重点产业领域。突出产业集聚区在全省战略性新兴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中的主平台作用,以国家、省相关产业规划和政策为指导,强化“优、新、高、特”的产业导向,集中力量,突出重点,围绕生物、物联网、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装备制造、海洋新兴、汽车、现代商贸、现代物流、科技服务与文化创意等十大领域,高标准地选择集聚区产业发展的主攻方向。  相似文献   

6.
楼文韫 《浙江经济》2013,(22):44-45
杭州湾集聚区龙头集聚效应凸显,要保持在全省14个产业集聚区中的领先地位,必须继续推进产业优化、创新提升、效率提高,加快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7.
近期,通过对商丘、周口、平顶山等地市的13个县市区走访,围绕产业集聚问题开展调研。期间,重点考察了各地的产业集聚区建设,通过实地查看、集体座谈、部门对接、个别交流等形式,深入了解情况,认真总结思考。产业集聚发展现状根据产业经济发展的不同阶段,可以分为产业集中(产业空间地理集中)、产业集聚(同类产业的企业及相关机构空间地理聚集)、产业集群(具有关联性、互补性和竞争优势的产业及相关机构空间上集中分布形成的产业群体)三个发展阶段。产业集中、产业集聚只是地域集约化经济的初级阶段,产业集群则是地域集约化  相似文献   

8.
在我国旅游业深入发展的阶段,旅游产业集聚区已经成为各地旅游产业打造的关键与核心,它有利于地区旅游产业转型升级、打造旅游产业品牌、对地区经济贡献突出、提升地区旅游产业竞争力。锦州市旅游业在旅游资源、旅游基础、发展机遇和国家政策等方面已具备了旅游产业集聚区建设的条件,根据锦州市的旅游发展条件与特色,应该重点打造7大旅游产业集聚区。为了推动锦州市旅游集聚区建设,应积极落实六个方面的对策:(1)科学规划,长远谋划;(2)分工协作,逐步实施;(3)培育企业,构建体系;(4)创新项目,扩大规模;(5)追求效益,形成集群;(6)陆续升级,打造集聚。  相似文献   

9.
《中国高新区》2008,(9):10-12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技术的不断进步,高新技术产业内部结构进一步细分化,新的产业领域不断涌现。针对高新技术产业不断细化的趋势,不同的细分产业对空间需求不同,需要专业化的空间来承载,因此,出现了以专业园为主要形式的高新技术产业集聚区。通过细分在专业化空间的集聚。汇聚相关专业资源,更好地发挥集聚效应,成为促进产业集群发展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10.
从港口产业园区发展到港口产业集聚区,无疑是一个增益、完善、嬗变的过程,也是在遵循经济和产业发展规律的基础上,利用了企业以及产业链自身的协同互动规律,不仅充分发挥产业链的效益,也能缩减中间生产成本,促进人才、信息、资金、技术等生产要素实现高度集聚,进而实现产业价值的最大化,使港口产业园区的“集聚”性更强。区域产业竞争涉及到产业链的整体竞争,对产业集聚和协同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未来的港口产业竞争将是以产业链的强弱来抉择,这正是有别于过去普通产业园区的一个显著特征。  相似文献   

11.
任洁 《魅力中国》2014,(10):14-14
作为产业集聚的重要方式,产业集群已日渐成为未来产业发展的主要趋势。国内外实践表明,加快产业集聚,发展产业集群式区域经济发展战略是市场经济条件下工业化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选择。本文以河南省新密市为例,通过对新密市产业集聚区发展现状的调查研究,进而从中找出问题所在,针对地区差异对症下药,以期为其它地市的产业集聚区的发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2.
中原城市群的产业集聚网络化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产业集聚网络化能使产业集聚达到一定新的高度,成功的网络能使生态的、经济的、社会的因素有效结合起来产生协同效应,使产业集聚区科学可持续发展.中原城市群在建设过程中依据自己地区的比较优势,构建了不同的产业集聚区,文章从复杂网络结构特性出发对这些产业集聚区内部厦不同产业集聚区之间网络化的构建进行研究,并提出了基于网络化建设的意见和建议.  相似文献   

13.
加快培育高技术产业基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浙江要遵循高技术产业集聚化发展规律,借鉴发达国家和先进地区的成功经验,结合浙江高技术产业集聚发展的基础和优势,培育和发展一批高技术产业基地,尽快形成一批具有竞争力的新兴产业增长极,辐射和带动全省高技术产业的发展[编者按]  相似文献   

14.
时霖 《中国经贸》2014,(12):57-58
进一步优化提升产业集聚区档次和水平,是推进实现跨越发展、增强产业竞争力、提高知名度的有效途径。当前产业集聚区建设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布局散乱、辐射力弱和产业链条短,配套能力弱,土地制约加剧,建设资金紧张。要推进产业集聚区的健康发展,应当重视规划工作,以产业集聚为抓手,调整优化工业布局,同时还要多渠道解决土地制约瓶颈,实现从“投资主导”转向“融资主导”的转变。实施的要点是强力推进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进一步完善基础设施和切实加强工作推进。  相似文献   

15.
“十二五”时期是浙江推动科学发展、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时期,既要努力保持经济总量稳定增长,又要大力推动存量优化调整,还要着力拓展新的增量空间,打造具有浙江特色的现代产业体系.以上多重叠加的发展目标,看似难以实现,其实不然,浙江省委、省政府就以“一招鲜”——规划建设产业集聚区,冀望助推浙江实现“十二五”经济社会发展的目标.在此浙江产业集聚区建设全面铺开而升腾之际,本刊特别约访了浙江省发改委副主任刘亭、省海经办(产业集聚区办)专职副主任张善坤、省海经办(产业集聚区办)副处长朱磊,请他们就浙江产业集聚区建设相关的战略意图、前期成果、空间布局、产业导向等一系列问题作全面而深入的解读.  相似文献   

16.
信息动态     
产业集聚区是建立现代产业体系、现代城镇体系和自主创新体系的重要载体,也是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和重要重要载体.2011处作为浙江产业集聚区建设的启动之年,在构建14大产业集聚区、打造浙江产业集聚新空间的过程中,既要破解产业层次低、布局散、竞争力弱等问题,更要深入拓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现代服务业、高效生态农业等新领域.  相似文献   

17.
按照省委、省政府提出打造集聚区成为浙江经济转型升级核心载体目标,衢州市全面加快集聚区提升发展步伐。至2013年底,位于衢州市绿色产业集聚区核心区的两大国家级工业平台(衢州经济技术开发区、衢州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其管辖面积内的工业总产值占市本级的90%以上,已成为衢州工业经济主战场。发展布局有特点数量优势明显。  相似文献   

18.
当前,产业集聚发展、高端发展已经成为城市经济发展的主流,各地种类多样的产业集聚区不断涌现。然而,在产业集聚发展中,政府到底应该担任何种角色,如何发挥作用,成为值得深入研究的课题。  相似文献   

19.
小洲村作为广东著名的古村落,目前已自发集聚了许多画廊、艺术家工作室和美术培训机构等,其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的雏形已经显现。本文剖析了小洲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的外生空间,即对于广州市的创意产业发展现状和海珠区的创意产业发展特征进行剖析,用以说明小洲村创意产业发展的外部背景和条件;并且从区位条件、经济发展水平、发展历程和空间结构剖析小洲村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的内生空间。  相似文献   

20.
动态     
国办发文力挺新兴产业知识产权发展近日,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加强战略性新兴产业知识产权工作的若干意见》,表示未来将加快出台战略新兴产业加强知识产权建设一系列政策,包括拓展知识产权投融资方式、实施产业集聚区知识产权集群管理和创新知识产权转移转化形式等,进一步给力相关产业发展。《意见》提出,未来将实施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区知识产权集群管理,在集聚区探索建立以优势企业为龙头、技术关联企业为主体、知识产权布局与产业链相匹配的知识产权集群管理模式,并加快推动产业集聚区的知识产权公共服务平台建设,推动相关行业建立知识产权联盟,以及加强知识产权数据库配套、技能培训、管理咨询、维权援助等服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