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中国经济快讯》2013,(30):15-15
2008年金融危机后,欧美一些大型银行等金融机构因危机而陷入破产危局,但因其所谓的系统重要性,处于“大而不能倒”的境地,即破产将会牵累金融体系稳定。反而受到政府的援助。由此可总结金融机构的“大而不倒”至少有五大危害:  相似文献   

2.
在当前的困境下,欧美政府的“坏账银行”计划最终究竟是“胎死腹中”还是“破茧而出”,正引起各方的激烈争论。  相似文献   

3.
在日本,以赢利为目标的企业,当由于种种原因不能继续生存时,则视为企业倒产(或破产,日本称倒产)。根据日本法律,企业倒产的基本标志一是不能支付到期票据及债务;二是企业受到银行“停止支付”处理,即企业在6个月内2次出现“不能支付”时,银行清算中心即通知全国所有银行在2年内停止与该企业的一切金融交易;三是企业资不抵债。有这三种情况之一,企业或其债权者就可以提出企业倒产处理申请。  相似文献   

4.
近期,关于存量房贷7折利率将取消的消息甚嚣尘上,牵动不少房奴的神经。银行比客户更知道是否调整利率的关键在哪里,也就是说,是否调整利率不在于银行怎么说,而在于合同以及法律是如何规定的。有律师称,“如果合同没有约定优惠期限,那就视同贷款到期终止。”只要贷款合同未约定优惠期限,也没有其他补充协议的话,银行就不能单方面提高利率,  相似文献   

5.
2007以来美国银行倒闭180家,去年(2009)倒了140家,今年一月份又倒了155。回溯1989年因储贷危机而倒闭534家银行,少数几家规模大到不能倒(toobigtofall)的银行得到美国政府的急救接济,是甭因此而振兴起衰,尚待观察。象征资本主义的华尔街病入膏肓,无可救药。  相似文献   

6.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很多企业都会因为资金困难而向银行申请贷款,但银行是否同意向企业发放贷款以及向企业发放多少贷款,必须根据银行所认定的企业授信额度确定。因此,企业必须了解和把握自身所拥有的授信额度,才能向银行申请到与授信额度相匹配的贷款。企业可以向银行申请不同种类的贷款,并且有着严格的规定程序。银行对企业进行审查并确定其授信额度时,要通过对借款企业的风险,即对其未来偿还债务的意愿和能力进行分析,判定向该企业贷款的信用风险是否大于银行的承受能力,而最终确定是否向该企业贷款。银行对企业信用分析的专门原则和方法主要有“五C分析法”“五P分析法”“五W分析法”“CAMPARI”分析法等。对企业信用进行分析后可以确定其信用等级,并进而确定其中请贷款的授信额度而实施分类管理。银行根据对企业信用等级的评定,就可以对申请借款的企业进行严格的分类管理。不同企业信用等级的银行贷款授信额度为AAA级企业优先支持,从级企业适当支持,A级从严支持,BBB级企业不予支持,BB级企业逐步压缩,B级企业则要停贷清收。  相似文献   

7.
银行要建立合理的贷款定价模型 破解中小企业特别是小企业融资难需要从更深层面加以理解和探索。这就要求银行要首先转变盈利观念。解决“融资难”,先要解决“融资贵”,不能把小企业当作银行赚钱的“唐僧肉”.一味追求高收费。  相似文献   

8.
近段时间以来,房地产市场是否出现“拐点”的争论甚嚣尘上。对于购房者来说,房价的走势判断甚为关键。是相信“拐点论”,期待房价持续向下并坚决持币观望,还是听信“无拐论”,在认清房地产强劲需求客观支撑下房价可能快速反弹而抓住此刻购房时机?在目前谁都不能对房产后市做出客观准确评判的时候,2008年,济南房价又将走向何方?让我们来听听来自各方的观点。  相似文献   

9.
"太大而不能倒"成为威胁其金融稳定的巨大风险。由于信贷的快速增长,在某种程度上这已经成为全球经济最显著的风险。"太大而不能倒"的金融机构被认为是导致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的关键因素。然而,五年后这一问题反而更加严重。存活下来的银行在全球金融体系中占了更大的比重。对冲基金、非银行贷款人、保险公司这类影子银行体系里的一些参与者也变得"太大不能倒"了。如果这些参与者中有一部分破产了,对投资  相似文献   

10.
上期杂志中,拳刊专栏作家钮文新发表《“余额宝”们欺负的不是银行,而是你的钱包》一文,引发金融及互联网业界人士对余额宝是否应被取缔的热议。为了让读者全面了解这场争论,理清余额宝究竞有何“邪恶”之处,银行业针锋相对展开的“货币战争”又有何胜算?本期特刊发钮文新借本刊回应关于取缔余额宝的质疑,并特邀知名评论人詹国枢、文显堂对此予以点评。  相似文献   

11.
《新财经》2014,(2):66-68
2012年10月,时任中国银行董事长的肖钢对影子银行发难,并称影子银行本质上是“庞氏骗局”,肖钢的文章在当时引起了金融界的极大争论。一年业,关于影子银行的讨论似乎从来没有停止过。  相似文献   

12.
“发展是硬道理”。经济发展,是银行信贷资金保值、增值,实现良性循环的经济基础和前提条件,离开了这个前提和基础,信贷资金良性循环就成了无本之木,无源之水,提高信贷资产质量也就成了一句空话在;金融稳定,是经济发展的基本条件,如果银行不良贷款增加,信贷资金循环受阻,经济发展就会缺少推动力,社会稳定就会受到影响。因此,经济发展不能缺少金融支持,金融发展不能脱离客观经济基础来实现。金融机构在商业化、集约化经营过程中,必须坚持用“发展”观来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把是否有利于国家信贷、财政政策的相互协调和国家可持续战略的实现,是否有利于信贷资金良性循环,是否有利于优化经济结构和提高经济质量,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经济收入,增强综合国力,当成衡量信贷工作成效的标准。  相似文献   

13.
如果,用感受评价一下2007年的经济“表象”:物价月月高攀,楼价高居不下,出口、投资不减,内需重拉而微动;围绕这些“表象”,关于经济是否通胀、是否过热、调控为何效果不佳等疑问不绝于耳,且争论延续至今,从未停止……这些都构成了2007年经济的“气象图”。  相似文献   

14.
任重 《开放导报》2008,(6):30-34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收入差距持续扩大,收入分配问题吸引了众多学者的关注,也引发了诸多争论。本文回顾了在收入分配制度研究、“倒U”理论、收入差距测度、城乡差距和地区差距研究等几个方面产生的理论争论,并做出了简单评述。  相似文献   

15.
2050年左右,我国老年人口总量将超过4亿,每10人中将有3个老人。仅从数字推断,“以房养老”值得推广 不过,“倒按揭”型“以房养老”的推广之路还很漫长。要实际推行“以房养老”模式,更需要具备诸多先决条件如今,“先买房后还债”的按揭理念逐渐在我国深入人心,中国老人又面临一种新的说法:有些美国老人退休后每月拿着银行的钱享受生活,临终前说,我终于把房子所值的钱全部花出去了。 这就是在国内热议的“倒按揭”型“以房养老”的模式。  相似文献   

16.
近来,业内对于资本市场税制的争论,已经随着深沪两市的持续大跌而愈演愈烈,争论的焦点也开始从单纯的降低印花税逐渐演变成是否应该开征资本利得税的问题,就连“如何开征”以及“何时开征”的问题都已经开始讨论了。然而,对于当前尚还脆弱的市场而言,此时开征资本利得税究竟合适不合适?  相似文献   

17.
倒按揭尚缺乏市场需求。对于一个产品是否有需求,银行和保险公司会有自己明智的判断,政府需考虑的是要不要支持,为什么要支持。  相似文献   

18.
“假如你有一万美元,会存在哪家银行?”这个问题的提出与2006年12月11日有关——这一天,中国入世5年保护期结束,中国金融业全面开放,中国向外资银行全面开放人民币零售业务。专家说,这标志着中国对WTO承诺的全面兑现,也代表平等国民待遇下的中国后金融时代已经到来。在过去的两年间,“金融业开放,狼来了!?”一度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话题。期间,监管层也颁布了一系列新的金融业监管政策;而“国有银行是否贱卖?”“保险资金入市危险”等更成为金融监管层、金融从业者和媒体争论的焦点。不过,金融业开放不单单是监管层和媒体之间的争论,也不仅…  相似文献   

19.
袁来 《新财经》2004,(12):94-94
“没有个人零售银行,银行就不能赚钱。”采访中,民生银行行长董文标斩钉截铁。他表示,民生银行要在三年内力争个人零售业务在资产负债表里达到30%的比例。经过两年时间的酝酿,董文标首次披露了民生银行的重大改革——以事业部制打造零售银行业务。这意味着,零售银行业务将彻底从其银行体系中剥离出来,成立产品性零售银行,实现独立核算、独立营运。  相似文献   

20.
宏观调控面面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市场经济运行不能没有宏观调控,这是我国改革以来的重要经验。当前宏观调控面临着新的情况,出现了“保经济增长”还是“遏制通贷膨胀”的争论。本文认为,两者是统一的。经济增长回到9%左右,不能说是“滑坡”;物价上涨控制在5%以下,却有难度。一定要运用计划、规划和适度从紧的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力争实现平稳较快增长,治理通胀,不损害中低收入者的利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