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撤单后多数企业酝酿重新申报,失意企业成为并购头号标的。面对史上最严厉的IPO财务核查,越来越多的企业选择退场。截至4月12日,2013年撤销IPO申请的企业已经高达168家,91家机构IPO退出铩羽而归。这标志着自年初开始的"IPO自查风暴"终于显现出效果。尽管前三个月主动退出的企业总数仅为48家,但在3月31日"大限前夜"来临之际,这一数字就激增到了78家,相隔几天后,这一数字就激增了一倍多。业内人士预计未来公布的IPO撤材料企业数量可能继续攀升,继  相似文献   

2.
金融委4月15日会议之后,中国证监会开始大行动。最新的消息是:截至目前,中国证监会已对84家拟IPO企业完成现场检查工作,其中已有30家公司撤回IPO申请,并终止审查。尽管此项工作从2019年6月已经开始,但此时公布内涵丰富。值得期待的是:未来A股市场在推进注册制改革的过程中,不仅会更大幅度地提高IPO公司真实性和透明度,而且也会加大对存量上市公司中"大扫除"的力度。  相似文献   

3.
IPO收紧之后     
<正>“这两个月,IPO项目撤单有点多,更多还是在落实监管的窗口指导。”10月初,券商人士黄芬告诉《中国经济周刊》记者,他认为IPO项目撤单从长远看不会影响中国资本市场的健康发展。7月24日至25日,中国证监会在2023年系统年中工作座谈会上提出:“科学合理保持IPO、再融资常态化,统筹好一二级市场动态平衡。”一个月后,证监会专门就IPO一事向市场表明监管态度。8月27日,证监会称,充分考虑当前市场形势,  相似文献   

4.
正暂停了18个月的证监会发审会,在今年4月底开始重新审核IPO排队企业。预计到年底前的半年多时间内,可能有200多家企业进行IPO。中国最主要的资本市场融资功能终于再次启动,这个数字表面上看似不少,但相对于有融资需求的企业数量,仍是杯水车薪。这并不是IPO重启就能解决的矛盾,这是中国资本市场结构性失衡的体现。  相似文献   

5.
周冠年  孙寅 《中国经贸》2010,(22):114-116
2009年6月IPO重启,随之出现一系列“IPO乱象”,其中“创投”业界的暴富神话在国内市场愈演愈烈,新股发行高PE的原因引人深思。本文以IPO重启以来在中小板和创业板新上市的193家(截止到2010年6月28日)企业为研究对象,将其以一定标准区分为创投企业和非创投企业,相对于非创投企业,创投入股企业的新股发行PE水平更高,即创投对于抬高新股PE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本文创新性地把“创投”因素纳入对新股发行高PE原因的思考,深刻分析了中国具有特殊制度背景下资本市场的这类愈演愈烈的IPO乱象的本质原因。  相似文献   

6.
海外上市是中国企业快速发展过程中不可缺少的融资渠道。截至至2005年末,已有400余家"中国概念"企业在全球七大交易所上市交易,累计募集资本总额超过300亿美元。然而,许多科技型企业由于海外资本市场高门槛、高融资成本、耗费时间长等的限制,并不能通过 IPO 途径进入资本市场上融资,因此,能有效避开 IPO 的诸多壁垒的境外买壳上市方式,成为科技型企业海外上市的捷径。如高科技企业世纪永联、杨凌博迪森、山东盛大纳米等,无一例外不是境外买壳上市融资的成功案例。正丈对科技型企业如何利用境外买壳上市融资进行了详细分析和阐述。  相似文献   

7.
<正>2023年首次公开发行股票(IPO)失利企业数量和拟融资金额均超过2022年。据《中国经济周刊》记者梳理,2023年初至2023年12月25日,共有244家企业IPO失利,他们拟上市融资2301亿元。2022年,有211家IPO失利,共拟融资1448亿元。近5年企业上市成功率逐渐下降近5年,IPO失利企业数量越来越多。2019年、2020年和2021年,  相似文献   

8.
回首2010,虽然中国A股成为了全球股市表现倒数的市场之一(上证综指全年累计下跌14.31%),但也没有阻挡企业上市的热情。无论从IPO(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宗数还是IPO募集资金额来看,2010年中国股市成为全球最给力的IPO市场是当之无愧。从IPO宗数来看,A股以347宗IPO(主板26家、中小板204家、创业板117家)雄冠全球,融资规模接近5000亿元(占全球IPO市场规模近4成),  相似文献   

9.
传银河证券特批IPO券商IPO早已不是什么新鲜事,但是经过国务院特批上市的证券公司却并不多见。日前,中央汇金投资有限公司控股的银河证券再度被传闻已获"特批"上市。银河证券传闻获特批IPO今年国庆长假前,"内部人士证实银河证券已获得国务院‘特批’即将进行A+H股IPO"的消息再次轰动了券商业。消息言之凿凿,声称此次银河证  相似文献   

10.
监管层试水IPO分红新政一个多月以来,上会企业反应迅速。根据记者统计,自11月初监管层要求IPO上报企业细化上市分红细则以来,共有47家IPO公司披露了招股说明书申报稿,其中仅三家企业未提及分红事宜,而承诺了具体分红的拟上会公司占比则高达93.61%。  相似文献   

11.
"瞪羚企业"是已经跨越了"创业死亡谷"进入高成长阶段的企业,这些企业不仅年增长速度可以轻易超越一倍、十倍、百倍、干倍以上,还可以迅速实现IPO,即在资本市场上通过发行股票募集资本.  相似文献   

12.
6月12日,证监会创业板发审委第48次会议审核结果显示,河南思可达光伏材料股份有限公司首发未通过,这也是年内第七家IPO搁浅的光伏企业。2012年至今,已有7家光伏行业拟上市企业IPO进程受阻,其中上机数控、思可达光伏首发申请被否;恒基光伏中止审查;快可光伏、日地太阳能、天能科技及欧贝黎则被终止审查。其中,天能科技更是被爆出虚增收入、财务造假等重大财务问题,且多个光伏应用案例披露不实、漏洞百出,最终以上市进程终止而收场。  相似文献   

13.
唐军帅 《魅力中国》2014,(23):61-61
创业板市场存在饱受诟病的“三高”问题--高估值、高市盈率、高超募比例。尽管这更像是在新股发行时因制度设计缺陷而出现的一系列问题,与上市公司的融资结构关联不大。但事实上,在这些创业板公司短短几年的上市运作历程中,首次公开发行(IPO)的影响(更准确的说是“三高”问题和超募资金)是如此之大以至于对其后来的融资行为的解释都不得不提及IPO的“三高”问题。  相似文献   

14.
周洁心 《中国经贸》2014,(13):79-80
在创业板正式上市的一段时间,IPO高抑价是普遍现象。但2010年5月后,我国创业板市场新股IPO首日跌破发行价逐渐成为一种常见的现象。这一定程度上可以缓解股票市场对资金在一级市场和二级市场之间分配不合理的问题。但接连的破发并不是解决我国创业板市场前期普遍高抑价的有效方法。 鉴于此,本文深入分析我国创业板IPO首日收益率从超高到负的原因,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同时指出了创业板应担当起改革试点的重任。  相似文献   

15.
企业强不强,不看资产规模有多大,而要看市场竞争力有多强,看能不能形成品牌效应。这也是跨国集团、国际知名企业的成功经验之一。最典型的就是沃尔玛、欧尚等商业巨头,每年的经营业绩都位居全球前列,但资产规模远不如业绩显著。因此,它们的净资产收益率一般都很高,负债也不是很重。  相似文献   

16.
广州农村商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下称“广州农商行”)回A股再生变数,该行在上会前一日撤回IPO材料,引发市场猜想。2020年12月29日,证监会网站发布消息称,鉴于广州农商行已向证监会申请撤回申报材料,决定取消第十八届发审委2020年第183次发审委会议对该公司发行申报文件的审核。  相似文献   

17.
尹蘅 《改革与战略》2010,26(8):83-86
文章探讨保荐制实施之后,投资银行声誉与首次公开发行(Initial Public Offering,IPO)企业质量之间的正相关关系是否存在。文章利用2004年至2006年间IPO企业数据,运用因子分析法综合衡量IPO企业上市之后的质量,并通过模型检验高声誉投资银行是否与高质量IPO企业相联系。实证结果表明,投资银行声誉与IPO企业质量之间的正相关关系被扭曲,保荐制的实施并未促使投资银行声誉机制有效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18.
陈钢 《首都经济》2010,(9):20-21
改善上市公司的质量.需要的是更有效地引导优质企业IPO而不是重组,没有竞争力的企业退出市场的力度。  相似文献   

19.
王莫辞 《走向世界》2014,(26):84-85
我一直认为京东和阿里巴巴没有可比性.二者不光是经济体量不同的问题,还存在着巨大的“格局”和文化差异.京东抢在阿里巴巴之前在美上市,不是刘强东比马云强大,是他别无选择.如果让阿里巴巴抢先上市,京东在美IPO融资额至少减去一成.那后发的马云不怕遭遇这一成损失吗?  相似文献   

20.
日前,新疆兵团农五师工程团“四抓四看”活动督导组,对全团11个基层单位“四抓四看”活动开展情况进行了督导检查,以顺利转入第3阶段。为找准在科学发展观方面存在的问题,确保“四抓四看”活动取得实效,在“四抓四看”活动第二阶段即将结束之际,该团督导组深入基层单位,通过听汇报、查纪录、看台帐、现场提问、座谈交流等方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