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日本著名作家川端康成称《雪国》是一篇“带有宗教主题的小说”,人物的塑造与情节的设定可以说是小说中的灵魂。而《雪国》中的灵魂--驹子、叶子的人物形象塑造与命运安排,以及作品中不可缺少的人物岛村的设定,都是煞费苦心,带有象征意义的。  相似文献   

2.
约瑟夫·海勒是公认的“黑色幽默”的代表作家,他在小说《第二十二条军规》中运用独特的写作风格与技巧,在艺术上充分体现了“黑色幽默”派的特点。在人物塑造上采用了“反英雄”的手法,结构安排上使用的是“反小说”式的叙事结构,让人在“啼笑皆非”中,感受了当时美国社会的荒谬、混乱与疯狂。  相似文献   

3.
该文以当代女性主义文学文化理论,从女性主义的视角,解读有“英国文学经典之作”美誉之称的康拉德小说《黑暗的心》,并对作者在小说中展现的性别政治观点进行诠释:女性性别建构和人物塑造中,父权思想充斥,男性幻想弥漫。  相似文献   

4.
电影与小说虽然有着相同的叙事理论背景,但毕竟是两种不同的艺术形式,电影在对小说的再创作过程中,由于受多种因素的限制,在人物的塑造等方面都会有所变化。摒弃传统电影改编理论中对电影是否忠实于原著的探究,以电影《归来》和小说《陆犯焉识》为例,从人物塑造、情节设置、叙述方式三个不同角度,浅析电影对小说的再创作,探索电影与小说的碰撞与融合。  相似文献   

5.
本文着重研究《铁木前传》中塑造的主要人物,从其自身性格特点挖掘小说的人文精神。  相似文献   

6.
钟诗卉 《魅力中国》2011,(2):279-279
小说《螺丝在拧紧》讲述了一个带哥特传统的心理恐怖故事。本文从背景,情节和人物塑造三方面分析了亨利·詹姆斯在《螺丝在拧紧》中的所体现出的哥特色彩。  相似文献   

7.
李雪 《魅力中国》2011,(20):375-375
在海明威写的《老人与海》中,我们能够发现圣地阿哥高度集中了勇敢,自信,坚持不懈等这些性格特征。圣地阿哥从头到尾就像一个打不败的英雄,一直积极乐观,意志力坚强。小说对人物特征的塑造是成功的。海明成使用了“冰山理论”的创作原则。作者就试图以这些象征的物体来表达他对社会的不满。  相似文献   

8.
诸葛亮是三国时期的著名人物,从《三国演义》的记载可以看出,诸葛亮是一名治理国家的能臣,更是一位忠于蜀汉的忠臣。本文试图从《三国演义》中对诸葛亮的描写来勾勒出这个英雄人物的文学肖像。  相似文献   

9.
从狭邪小说角度来看,《花月痕》不是一部成功的小说,它受到历来研究者的批评和不屑。但从中国叙事文学发展史来看,《花月痕》在继承传统叙事的基础上又不自觉地向现代叙事学迈出了可喜的步子。《花月痕》在继承传统叙事文学“百回”主结构、“十回”次结构和“三四回”关节的同时,还力图在叙事人物设置申造成反讽效果。  相似文献   

10.
李静 《魅力中国》2011,(11):266-266
弗兰茨·卡夫卡是二十世纪最伟大的作家之一,被称为现代派文学的鼻祖。《城堡》写于1922年1月到9月,是他的小说中篇幅最大,也最富有卡夫卡特色的一部作品。本文就它的故事情节、环境描写、人物塑造等方面探讨小说的主题意蕴。  相似文献   

11.
本文通过分析电视剧《离婚前规则》的创作手法、故事情节和人物塑造的特点,展现了《离婚前规则》传递出的婚姻正能量和.带给我们的启示。要确保婚姻的成功与稳固,婚姻“两厢情悦”是前提,婚姻“经营”是关键,婚姻中“父母”是后盾。  相似文献   

12.
中国古典戏曲小说的产生和发展虽有其自身的规律,却深受《春秋》笔法“惩恶劝善”功能的影响。首先,中国古典戏曲小说高扬其社会功能以褒贬劝惩为参照;其次,中国古代戏曲小说常常以简单的道德规范,即忠、义、仁、孝来区分人物,善恶邪正,泾渭分明;再次,古典戏曲的“上场诗”、“下场诗”,古典小说结尾的理性评述和开头的序论警示,突出加强了古典戏曲小说的社会教化效果;最后,“忠义”、“孝友”伦理规范的宣扬,大大削弱了戏曲小说作品的批判力量,也表现出《春秋》笔法对戏曲小说创作的消极影响。  相似文献   

13.
邱馨慧 《魅力中国》2014,(14):115-115
柳青的《创业史》可谓“十七年文学”中的经典之作。《创业史》塑造了一批丰富的人物形象,历来受到人们的关注。徐改霞便是作者运用大量的笔墨描写的一个重要人物角色。她具有富有鲜明的性格特点,无论对爱情、对事业。都有着强烈的自我意识。本文试图从文本的角度出发。以探究徐改霞这一人物形象所具有的女性自主意识的表现方面以及其人物塑造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贾文文 《魅力中国》2014,(19):129-129
《理智与情感》是简奥斯汀出版的第一本小说,小说以性格截然不同的两姐妹的复杂曲折的婚事为主线,描述了由于她们对“理智”和“情感”持不同态度而引起的一系列的生活风波。在这本书中。简奥斯汀通过生动的对话和有趣的情节描写,营造了一个“奥斯汀人物世界”,人物性格鲜明真实,具有代表性。本文旨在深入剖析小说中主要人物的性格,对小说中的人物形成更深入、全面的了解。  相似文献   

15.
张亚玲 《魅力中国》2013,(23):93-93
世界名著《飘》中媚兰的角色设置。貌似暗淡无华,却以其多重人物身份作为线索人物贯穿小说始末。在见证故事发展的同时,对斯嘉丽人物形象的塑造起到了用力的对比、反种、烘托、呼应等作用,从侧面体现了作者对斯嘉丽的审芙判断,表达了作者自身的审蔓评价。  相似文献   

16.
张飞 《中国西部》2011,(19):98-99
《三国演义》第78回写道,曾操临终之时,“遗命于彰德府讲武城外,设立疑冢七十二”,并叮嘱道:“勿令后人知吾葬处,恐为人所发掘故也。”曹操七十二疑冢的说法大概自宋代产生,到明代因为《三国演义》的缘故.便妇孺恃知了,关于曹操墓地的争论也因此持续了近千年。  相似文献   

17.
田岗 《魅力中国》2013,(17):91-91
演员能更好地塑造出完美的人物形象,应该在剧本给予的基础上,还需要对人物进行深刻的理解。在这方面。我认为了解人物本身的性格在理解人物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从而感悟人物的内心世界,与其更好地塑造出完美,鲜活的人物形象。本文以《三岔口》中“任堂惠”的形象塑造为例浅谈。  相似文献   

18.
姚青群 《魅力中国》2010,(11):100-100
贾平凹的很多作品都关注农村人进城务工的问题,例如《白夜》,《废都》等,然而《高兴》这部小说不同于以往,《土门》反映的是城乡二元结合部的变迁,《废都》表现的社会转型期城市精英知识分子的精神状况。对于《高兴》作者将文学触角延伸到了城市最底层的人物身上。贾平凹的《高兴》以平实的语言叙述了农民进入城市务工的生存状态。作者成功地塑造了刘高兴这个处于社会底层人的形象,从小说本说可以看出,由于农民自身的局限性以及城市对异己的排斥,导致农民工融入城市的道路还很漫长。  相似文献   

19.
吴一阳 《理论观察》2023,(1):136-140
本文针对毛本《三国演义》的纪传性描写进行统计、概述、分析,简述人物出场纪性描写的特点与功能,总结了毛宗岗为出场人物做传的艺术构思,即通过为出场人物做传,表达其人才论、正统论、道德论的创作理念。  相似文献   

20.
魏德勇 《今日重庆》2017,(18):78-81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一曲《临江仙》,掀开了风云激荡的三国时代.自从小学五年级偶然的机会接触小说《三国演义》后,便对“三国”着了魔.三国的历史、评书、小说、戏剧、影视、绘画等,都成了我的研究对象.某个周末,携妻女到河南许昌两日,近距离聆听古都的声音.毕竟,许昌是三国时期北方的政治经济中心,没有许昌,三国文化将无从谈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