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3 毫秒
1.
在日复一日的言政和述情工作中,记者传播新闻、报道新闻,切身体会尊重事实和真实报道的重要性.这也是记者基本的职业操守.  相似文献   

2.
作为地方媒体的记者时常感到报道地域范围小,新闻资源匮乏,题材狭窄等。因而感到没有什么新闻可报道,或者写出的稿件新闻性不强。这些问题的存在,原因之一就是我们缺乏新闻敏感,发现和捕捉不到新闻事实。  相似文献   

3.
论新闻策划     
新闻策划是现代传媒常用的为做好新闻报道工作而采取的策划手段,其目的是力求使传媒的新闻报道显得更有广度和深度,以满足受众多方面的新闻信息需求。也就是指记者对将要采访的题材重大的新闻事实所作的事先谋划或筹划。对已经发生或将要发生的新闻事件如何进行报道,进行分析、构思,经过反复酝酿、调整,从多个报道方案中优选出最佳报道方案来加以实施,以达到一定的报道目标、实现预期的传播效果的过程。  相似文献   

4.
赵琪 《理论观察》2000,(6):84-85
时令性新闻是记者大量遇到的课题,也是媒体经常报道的内容。时令性新闻反映党和国家的路线、方针、政策尤其是老百姓日常的生活、生产情况,在写作上应突破老套子,走出误区,力求创新。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新闻诉讼频频亮相法庭,新闻工作者要增强法律意识,明确新闻侵权的形式,避免新闻侵害名誉权和隐私权。新闻工作者也要善于运用法律武器捍卫自身权利,明确舆论监督是法律赋予新闻媒体的权利和义务。特许报道权是指新闻媒体根据法律规定进行的报道免于承担法律责任的权利。明确遇到新闻官司记者和新闻单位的可抗辩事由,明确新闻报道享有哪些特许权。  相似文献   

6.
肖岩 《发展》2011,(7):100-101
广播新闻现场报道是指记者对新闻发生的现场进行采访和报道,运用实况音响和现场解说描述新闻事实和现场情景的报道形式.当主持人或记者在现场把正在发生的新闻事实通过现代化的传播工具播报出去时,听众立刻会有身临其境的感觉,使新闻的传播效果得到更好的发挥.  相似文献   

7.
记者报道的新闻人物和新闻事件往往是错综复杂的,甚至如水中月、雾中花。如何选新闻切入的角度,将直接影响新闻价值。本文就如何选择新闻角度,谈了一些成功实验,可资借鉴。  相似文献   

8.
新闻资源是新闻媒介所拥有的新闻信息渠道及其产品,包括新闻提供者,新闻合作者,新闻线索,新闻稿件,新闻资料等。信息资源实际是依托环境资源而派生的,新闻环境资源为新闻媒介提供了可供报道的客体.也预备了乐于为媒介提供线索和稿件的新闻爱好者,以及从事与新闻相关的宣传工作人员。对新闻信息资源的占有率决定了媒介新闻传播的数量和质量。走基层中记者的新闻资源开拓方式主要有以下几种:  相似文献   

9.
高强 《东北之窗》2012,(18):52-53
新闻就在你我身边,好的新闻,不但需要记者善于发现,也需要多去思考。 当记者转眼间快7年了,作为一名摄影记者,说实在话,平时工作其实很被动,基本都是靠文字记者带,主动性不够。有时候就会问自己,新闻在哪里?如何去找新闻?通过《152天,一个人的供暖泵站》这篇报道,我深刻感悟,其实,新闻就在你我身边,好的新闻,不但需要记者善于发现,也需要多去思考。  相似文献   

10.
戴玉 《理论观察》2010,(4):173-174
作为学者型的记者艾丰,极力提倡思考。他最忌讳的就是别人把记者称为笔杆子,认为笔杆子就是没头没脑的,别人怎么说,自己就怎么记。所以他把他的新闻作品集命名为《思考的笔》。希望大家要做一支“思考的笔”。记者有三个任务,第一个是报道,第二个是解释,第三个是预测。要完成这几个任务,哪一个也离不开思考。为此,就新闻写作中的思考谈些浅见。  相似文献   

11.
丁云 《理论观察》2009,(3):184-184
随着广播事业的不断发展和创新,广播新闻连线报道也以其形式新颖、现场感强等特点越来越受到听众喜爱,被广电媒体广泛运用。连线报道亦叫电话连线采访报道,它以声音为主要传播载体,通过记者在新闻发生现场的口述把新闻信息通过电话直接传输到直播问播报出去。通过记者连线报道的描述,把现场的氛围很好地展示给听众,使听众如见其人、如临其境,有“视觉效果”和现场感,极大的增强了广播新闻的吸引力和感染力。广播新闻的连线报道具有很多优势:  相似文献   

12.
安静 《理论观察》2013,(7):115-116
电视新闻直播报道是在新闻事件发生、进行的同时,把现场的声音、图像以及记者或播音员的口头报道或解说等直接同步播出的一种传播方式。这种形式以其强烈的现场感和参与感吸引观众,是最能体现电视本质属性的报道方式,也成为人们准确及时了解世界最新动态的最佳渠道.在新闻以努力追求速度强化时效为竞争手段的今天,电视新闻直播报道无疑具有最大的优势。  相似文献   

13.
增强新闻用语的色彩作用,是写好新闻报道的重要一环,也是一名优秀记者写作上的真功夫。增强新闻用语的色彩作用要求语词精确、态度明朗、叙述独特及科学选择事实和报道的角度,而核心是客观性。  相似文献   

14.
对写好会议新闻的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会议报道一直是困扰着新闻单位和记者的难题。目前,会议新闻存在着报道模式僵化,写作手法呆板的问题,读者不愿意读。有人对会议采取一概排斥态度,显然有些偏颇。作为党的新闻机关,担负着把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传达给群众的任务,报道党政部门的一些会议也是新闻宣传的一项重要职责。那么,怎么才能把会议新闻写好,又吸引读者,笔者结合近几年会议报道实践,谈谈一些粗浅体会:  相似文献   

15.
牛翠翠 《魅力中国》2009,(22):352-352
新闻采访是决定新闻传播内容真假、深浅的基础。从传播角度说,新闻传播内容只有受众接受并认可,百姓关注并欢迎,传播过程才算完成。而要实现这一过程,就必须在采访中尽量多的获取有价值的素材。记者在采访时,就是要能与被采访对象建立良好的沟通渠道,创造良好的采访提问气氛,使采访成功,为后一步新闻写作收集充分的素材,从而圆满完成报道任务。记者的提问,决定其能否得到真实准确的新闻事实;能否将新闻事实挖深挖透,以及能否架起记者与采访对象之间的桥梁,打开采访对  相似文献   

16.
王宇航 《理论观察》2009,(2):167-168
广播新闻的现场报道是广播记者在新闻事件发生的现场边观察、边采访、边口述、边录音而制成的一种广播新闻报道形式。它具有传递迅速,现场感强等优势,最能发挥广播的特长。因此,广播电台的记者应充分掌握广播的特点,切实搞好新闻现在报道。  相似文献   

17.
新闻摄影是用瞬间的直观形象报道新闻,向读者介绍新闻事实,使广大读者看到和了解他们欲知、不知和应知的事件及人物。一张好的新闻照片,有着强烈的现场感。它的形象语言所产生的独特效果,使文字报道可望而不可即,起着一图胜千字的作用。它是记者高度的新闻敏感与独特的形象思维的结晶。  相似文献   

18.
目前,在我国电视领域里活跃在新闻第一线的出镜记者,大多是由节目主持人和普通记者直接转化而来的。但是需要指出的是,并不是所有好的主持人都是好的记者,也不是所有的好的记者都可以出镜。这其中不乏有一些出镜记者完全是为了“出镜报道”而出镜,照本宣科、机械生涩的语言和表现,已基本丧失了出镜报道的应有之义。  相似文献   

19.
他是70多年前第一个真实报道红军长征的记者,也是第一个将真实的“红色延安”告诉全国读者的记者。不管是在《大公报》报道“中国的西北角”,还是在《人民日报》担任社长,他始终坚守着作为一个新闻人必须遵循的原则,那就是“新闻必须是事实”。  相似文献   

20.
史英琪 《理论观察》2009,(6):159-160
新闻评论,我们并不陌生,包括记者述评、短评、编者的话、本台评论员文章等,其本质特征就是我们听说的本台发言。新闻评论具有政论性、新闻性和群众性等特点,被认为是媒体自身的旗帜,电视宣传中的评论当然也就是电视台的旗帜。可以这样说,没有评论的电视台就不是一个完整的电视台,新闻评论是动态新闻和深度报道的升华,是对新近发生的新闻事件阐述自己观点,讲道理,作论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