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产业集聚是区域效应、集聚效应、空间成本联合作用的结果,单独强调任何一方面都有所偏颇.我国产业集聚的形成和发展,既有区域效应的作用,也有集聚效应的作用,其对产业集聚的影响都是动态变化的,空间成本的降低也有利于我国产业的地理集聚.  相似文献   

2.
在对现代服务业区域集聚专业化、多样化与集聚结构表征方法与测度指标选择度量研究的基础上,着重围绕上述因素对产业经济增长效应、产业生产率增长效应及区域创新效应的相关性及其影响程度。  相似文献   

3.
皇飞飞 《中国经贸》2016,(19):85-85
近些年来,各地经济都在迅速进步,然而与之相应的负面效应也逐步显示出来。经济集聚通常会带来外部效应,在这其中就包含了环境污染。从现状来看,大中型城市具有很高的经济集聚度,因此这些区域也就表现出更强的环境污染,例如珠三角和京津冀区域等。实际上,经济集聚和环境污染这两类现象并非孤立性的,二者通常表现出特定的交互影响。针对经济集聚以及环境污染,有必要探析二者的交互影响;在全面探究的基础上,明确空间溢出的效应。  相似文献   

4.
产业集聚超强的竞争力来源于产业集聚特质形成的集聚效益。在集聚效益的作用下,产品具有低成本优势,并形成良好的品牌效应和示范效应,增强集聚区域的辐射力和生命力。  相似文献   

5.
广东顺德产业集聚的问题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广东顺德地区的经济实力已居全国同级地区首位。多年的产业积淀,以及一批本土化的龙头企业的崛起,这种基于顺德产业上的“集聚”,成为顺德经济对外扩张的重要载体与依托。透过顺德产业集聚的现状剖析其存在问题,指出进行产业集聚发展的科学规划、扩大产业集群范围效应、建立产业集聚内部创新机制、推进区域品牌战略、整合提高区域竞争力等是产业集聚的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6.
文章基于2002—2019年中国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首先采用改进的区位熵测度各省份高新技术产业集聚水平,然后采用熵值法对各省域科技创新进行评价。通过全局Moran′s I指数检验区域经济增长的空间溢出效应,在此基础上建立空间计量模型检验科技创新在高新技术产业集聚与区域经济增长之间的中介效应。实证发现:各省份高新技术产业集聚与科技创新的分布情况具有很强的相似性;在3种不同的空间权重矩阵下,全局Moran′s I指数均显著为正,说明区域经济增长存在明显的正向空间溢出效应;通过中介效应检验得出,科技创新在高新技术产业集聚与区域经济增长之间起中间传导作用。  相似文献   

7.
本土产业集聚模式会显著影响FDI在城市创新中的溢出效应,但是鲜有文献在研究FDI对城市创新能力影响时考虑了本土产业结构与FDI是否相互匹配的问题。文章在新经济地理学的框架下,首先分析了本土产业集聚模式影响FDI溢出效应的作用机制,并基于我国2008-2013年264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的面板数据,利用空间杜宾模型实证研究了本土产业集聚模式如何影响FDI在城市创新中带来的区域内与区域间溢出效应。结果表明:产业集聚与FDI都能够产生明显的外部性,产业集聚对FDI溢出效应的影响受到地区差异、城市规模差异的约束。从整体上来看,相比于多样化集聚,本土产业专业化集聚更容易吸收和传播FDI的溢出效应,提升城市创新能力的作用更明显。从分区域层面来看,东部地区产业多样化集聚提升FDI的溢出效应作用显著,而中西部地区FDI的溢出效应更多的受益于专业化集聚。从分城市规模来看,特大规模城市应该选择多样化集聚模式,而大中小三种规模城市则应该更多地专注于专业化集聚模式。  相似文献   

8.
长三角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领先区域,区内信息服务业各环节所形成的集聚效应与服务联盟,表现出极大的经济活力。本文试图从研究长三角信息服务产业集聚的状况,找出影响信息服务业产业集聚的原因,这对于我国优化信息服务业产业空间有着重要的参考意义。因此,本文以我国长三角信息服务业集聚为研究对象,结合传统的产业集聚理论,通过对长三角区域信息服务业发展和集聚现状分析,探究影响我国长三角区域信息服务业集聚的因素。认为要发挥政府的导向和扶持作用、完善信息服务业技术创新体系、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提高人力资源水平以及推动区域协同发展来提升长三角地区信息服务业集聚水平,优化产业空间布局。  相似文献   

9.
关于产业集群的经济效应,以往的分析着重于“聚集”以及由此产生的规模经济.但是.产业集群同时也具有明显的扩散效应。产业集群一旦形成.社会经济固有的发展活力经过集聚后将加倍放大.区域经济将得到极大的发展。我国东北地区是东北亚地区的核心.可以通过区域集聚的扩散效应.为东北地区的振兴和富强找到有效的路径。  相似文献   

10.
区域一体化是中国实现经济持续增长的有效途径,而扩容后新进地区能否获得更好的发展关乎区域未来进一步一体化的广度和深度。现有文献鲜少关注区域扩容对新进地区所带来的定量增长影响,且对增长效应的驱动原因及其动态变化尚缺系统的解释框架。结合扩散——回流效应,文章认为市场联系与产业分工是区域扩容影响新进地区的增长效应及其动态变化的重要渠道。以2008年珠三角城市群扩容为例,文章运用合成控制法定量分析对新进城市肇庆市与惠州市的经济增长效应,结果表明:扩容对新进城市的长期经济增长具有显著促进作用,但惠州市在扩容后短期内出现了负面效应。结合实际数据分析发现,惠州市短期出现负面效应的原因,主要是由于扩容后要素和产品市场面临原位城市较大的回流冲击,且产业转移短期效果不佳引起。但从长期看,新进地区可从市场联系和产业分工两个层面获得扩容的外溢增长效应。为降低短期可能的负面效应,应树立区域经济思维,建立统一组织框架,以原位城市产业转移为主要抓手,协调推进市场共建共享与产业优化布局,实现地区整体共赢发展。文章研究识别了区域扩容对新进地区所带来增长效应的一般规律,为推动城市群区域一体化发展提供实践依据。  相似文献   

11.
既有研究表明,政府政策对产业集聚存在显著影响。而在转轨期中国,政府政策行为涉及财税政策、产业政策、土地政策、公共服务政策,以及部分地区政府直接参与地方经济的投资活动等多样化内容形式。通过考察中国现阶段地区工业集聚呈现的新特点,即地区工业集聚差距呈现先扩大后缩小、地区工业集聚程度降低态势;探讨政府差异化的政策行为对中国地区工业集聚的内在影响;并基于2003-2011年省际面板数据予以实证。研究发现:不同的政府政策对中国工业集聚的影响不同;对外开放政策、产业政策、公共服务政策有利于地区工业集聚;财政政策对地区工业集聚存在负向作用;而土地政策以及东部沿海地区虚拟变量和直辖市虚拟变量,对地区工业集聚发挥的作用并不显著。  相似文献   

12.
制造业产业集聚与区域经济增长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产业集群依托其内在机制,有力地推动了区域经济的迅速发展。地方政府通过培育地方产业集群,使本地生产系统的内力和国际资源的外力有效结合,提高了区域竞争力。然而,产业集聚在促进经济增长方面表现出其正面效应,同时也存在产业集聚会扩大区域差距的负面影响。本文通过《中国工业经济统计年鉴》提供的企业单位数和全部从业人员平均人数两个指标对赫芬达尔指数进行大致的测算,虽然没有艾利森和格莱赛那样精确,但对产业空间集聚度测度没有较大的影响。实证分析表明,电子及通讯设备制造业的集聚度与工业总产值存在高度的正相关性。其他的相关制造业行业的集聚度大多与其工业总产值存在较强的正相关性。这也正说明了产业集聚与经济增长的正相关性。通过本文的研究,提出了要增强中央政府的宏观调控作用,并为产业集群的萌芽和成长提供良好环境,进一步对产业集群加以扶持以促进产业集群的升级,加快西部企业技术进步和产业升级,其重点要增加中西部教育和培训投入等产业集聚促进区域经济增长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临港产业是当今世界港口城市发展的首选产业,临港产业集聚的形成与国际产业转移密切相关。本文在全面把握临港产业概念的基础上,从产业转移效应、要素流动效应、技术溢出效应三方面,深入分析了FDI对临港产业集聚影响的传导机制,为港口城市培育新的经济增长动力,推动海洋经济发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4.
罗芳  刘泽文 《科技和产业》2021,21(8):170-174
中国高速铁路目前处于快速发展时期,高铁的建设加强了各地区之间的经济往来和产业联系.基于河南省2005—2018年17个地级市的数据,将高铁建设与生产性服务业集聚相结合,将高速铁路开通影响下的生产性服务业集聚与区域经济增长相结合.构建高铁建设对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影响的实证模型;并进一步探讨高速铁路影响下的生产性服务集聚对区域经济增长影响的作用及大小.运用PSM-DID的方法进行实证检验,研究发现高速铁路的发展对地区生产性服务业的集聚有正向影响、且高速铁路影响下的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对区域经济增长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5.
产业集聚与经济高质量发展:长江经济带107个地级市例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2006—2016年长江经济带107个地级市数据为样本,采用面板模型考察产业集聚对长江经济带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产业集聚在促进经济增长的同时也兼顾了环境保护,促进了长江经济带沿线地区经济发展质量的提升;技术进步是产业集聚提升长江经济带经济发展质量的主要途径,而产业集聚在促进技术效率提升方面并不显著,说明沿线地区通过产业集聚能够有效发挥经济“外部性”,并通过“竞争激励效应”促进沿线地区增强创新能力,提高经济发展质量。进一步研究发现,在长江上游地区,产业集聚能够发挥双重作用,既能促进技术进步,又能促进技术效率提升。促进长江经济带经济高质量发展,应加强沿线各地区一体化发展,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促进要素自由流动,提升产业集聚水平。  相似文献   

16.
在以往研究的基础上,本文提出产业集聚引发的外部性会提高整个产业的环境技术包括清洁生产和末端治理技术,并采用中国25个工业行业的数据进行了实证检验。结果证实了该假说,但仅限于产业集聚的当期指标。同时也发现由于清洁生产有明显的行业特征,且同时具有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而末端治理不具有行业特征,并且仅具有环境效益,因此导致核心变量产业集聚、控制变量人均研发对清洁生产的影响更大一些,同时也导致资本劳动比对清洁生产影响显著为负,对末端治理不显著。  相似文献   

17.
周培  张雷雷 《科技和产业》2013,(11):101-103
采用区位商对江苏省2002—2011年间28个制造业集聚程度进行测度,发现纺织业等13个产业集聚水平较高,且集聚程度在不断增强。运用熵值法对江苏省13个集聚产业做综合评价,构建产业集聚综合评价与经济增长的计量模型。结果发现:江苏省13个制造业空间集聚对省域经济增长相关性显著。  相似文献   

18.
薛媛 《科技和产业》2013,(11):118-123
目前我国旅游业处于重要战略机遏期,探究我国旅游收入的影响因素对保持其平稳较快增长的发展极为重要。通过建立国内和国际的旅游收入多元回归模型,对1992-2011年中国旅游业的相关数据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旅游饭店是国内和国际旅游收入共有的影响因素;而国际航线是影响国际旅游收入的主要因素;同时验证了其他研究中提出的国内旅游人数和人均可支配收入对国内旅游收入存在显著正向影响的观点;在发展变化上,国内旅游从传统观光型向现代多样型转变,而国际旅游则形成游客多国性和地域广阔性之势。最后,提出建立旅游产业体系、刺激旅游消费等增加中国旅游收入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9.
Various studies have explored the effects of industrial agglomeration and special economic zones (SEZs) in Asia, but there has been a lack of data-driven analysis of SEZ performance. This paper provides a case study on Batam, which has been developed as an SEZ through government-to-government (G2G) cooperation, offering lessons for other developing countries. The study examines the effects of industrial zones, foreign investment and government intervention on firm productivity, using an ex-post evaluation method and econometric models. The paper does not find conclusive evidence that Batam’s status as an SEZ affects firm productivity and growth. Although firm agglomeration proves beneficial for firm productivity, it is not clear that SEZ policy has driven this productivity. The paper argues that government policies should stimulate innovation and inter-firm cooperation to increase knowledge spillovers and technology transfer instead of focusing on attracting investment.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