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完善国土空间用途管制,以祁连山地区的肃南裕固族自治县为例,基于ARCGIS平台探索自然生态空间划定与分区方法,形成统一自然资源调查数据,开展国土空间适宜性评价,划定三类空间和优化自然生态空间分区的三类空间划分技术思路;以生态保护红线作为自然生态空间的基础,将自然生态空间划分为生态保护红线和一般生态空间,根据现有法律法规规定的管制要求和各类保护区的功能划分,将生态保护红线区划分为核心保护区、生态修复区和传统利用与游憩区,面积分别为3 947.28、3 216.89、6 936.56km~2;针对自然生态空间划定与分区过程中出现的突出问题,提出了统一底盘、优化生态保护红线、协调统一管理边界等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2.
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是在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成果基础上,全面细化和完善土地利用基础数据,掌握翔实、准确的土地利用现状和自然资源变化情况,实现成果信息化管理与共享,满足生态文明建设、空间规划编制、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宏观调控、自然资源管理体制改革和统一确权登记、国土空间用途管制、国土空间生态修复、空间治理能力现代化和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建设等各项工作的需要。"三调"工作具有周期短、质量要求高、技术手段先进、工序流程复杂等特点。根据"国家两个方案"要求,第三次国土调查工作要建立项目监理制,实施项目全流程监督管理,控制项目进展和成果质量。文章阐述了测绘监理在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3.
本文概述了青州市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区位优势,分析了青州市生态文明建设取得的成就及存在问题,提出了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路径。要对空间进行合理规划和布局;推进科技进步,发展绿色经济与循环经济;加强生态文明制度建设;吸纳民间资本,加大政府投入;全民动员,全员参与。  相似文献   

4.
刘亭 《浙江经济》2014,(16):12-12
空间规划不能在发展规划之外安排空间资源,但发展规划安排的任务也不能不受空间规划的制约 十八届三中全会全深改《决定》提出,建立空间规划体系,划定生产、生活、生态空间开发管制界限,落实用途管制。习总书记有鉴于多年来政府规划工作中的积弊,在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上明确指出,要积极推进规划体制改革,探索能够实现“多规合一”的方式方法。  相似文献   

5.
土地资源是人们赖以生存的基本自然资源和物质基础,是不可再生的稀缺资源,节约集约利用土地是促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依法合理珍惜利用土地,优化配置土地资源,  相似文献   

6.
采取世界上十分严格的措施管理土地,是我国今后土地管理必须长期坚持的方针。我国近几年耕地面积总量锐减,土地管理粗放、利用率低较为明显,这一切都要求在土地管理制度和土地利用方式上进行重大改革。党中央、国务院对此极为重视,中央11号文件明确提出实行土地用途管制。可以说,这是一次重大变革。然而,如何推行土地用途管制是一个值得进一步研究和探讨的问题。一切自然资源为全人类共同享用是推行土地用途管制的理论前提。土地用途管制实际上是土地使用管制。其实质是:为了维护社会公共利益而对土地产权的限制。以此保证土地的合理…  相似文献   

7.
在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中,通过对全社会领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以加强生态文明和法制教育、创建生态文明教育环境、依托多种载体开展生态文明建设活动等为途径,为达到培养人的生态文明素质、转变人的生态文明观念与行为、引领合理消费观念形成等目标实现良好的效果与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周江勇 《宁波通讯》2012,(23):19-19
党的十八大把生态文明建设纳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五位一体”总体布局,提出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的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这标志着我们党对人民群众需求规律、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规律、自然资源永续利用规律和生态环保规律的认识进入了新境界。我们要认真学习、深刻理解和把握十八大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的新思想、新观点、新目标、新要求,以生态文明引领品质新区建设,加快实现“生态生产生活、宜居宜业宜游”宁波北翼国际化新城区的目标。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临沭县先后被省环保局批准为省级生态示范区,被国家环保局批准为全国第七批生态示范县。根据上级对生态县建设的要求,全县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保护、恢复和改善生态环境、合理开发和持续利用自然资源为重点,立足自身的生物多样化、自然资源较为丰富的生态和区位优势,努力实现环境和经济的协调发展,取得了经济、社会和生态的最大效益。  相似文献   

10.
2007年12月省委、省政府立足省情和生态优势,着眼于建设生态文明,在十一届三次全体会议上提出了实施以保护生态环境、发展生态经济、培育生态文化为主要内容的生态立省战略。随着“生态立省”战略的实施,青海的生态环境将得到有效的保护,自然资源将得到合理的开发,青海生态保护的独特效应不断凸现,青海经济社会将步入可持续发展的轨道。  相似文献   

11.
2007年12月省委、省政府立足省情和生态优势,着眼于建设生态文明,在十一届三次全体会议上提出了实施以保护生态环境、发展生态经济、培育生态文化为主要内容的生态立省战略。随着“生态立省”战略的实施,青海的生态环境将得到有效的保护,自然资源将得到合理的开发,青海生态保护的独特效应不断凸现,青海经济社会将步入可持续发展的轨道。  相似文献   

12.
以西安市为研究对象,运用DPSIR模型建立评价指标体系,采用层次分析法和熵权法综合确定指标权重,利用多因素综合评价法对西安市2006~2016年的土地生态安全状况进行评价,以指导区域土地合理、可持续利用,为政府部门相关决策提供参考,推进区域生态文明建设。研究表明,西安市2006~2016年间土地生态安全状况有了一定改善,系统状态经历了不安全到临界安全到较安全三个阶段,土地生态安全综合指数值呈现出波动性上升趋势。  相似文献   

13.
生态文明是人类社会文明的重要标志。省委、省人大、省政府做出建设生态省的重大战略决策,体现了建设生态文明的时代要求,合民心、顺民意。对于全面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党的十六大精神,提前实现我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基本实现现代化和建设“大而强、富而美”新山东的奋斗目标,具有重大战略意义。以循环经济理念为指导的生态省建设,是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有效载体。党的十六大在深刻分析我国生态环境、自然资源和经济社会发展的矛盾日益突出的同时,确定我国走新型工业化道路,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我国已有海南、吉林、黑龙江、福建、…  相似文献   

14.
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长远大计。党的十八大明确提出,要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着力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从源头上扭转生态环境趋势,为人民创造良好生产生活环境。本文就南京市建邺区生态文明建设进行专题研究,在解读成功经验和主要做法的基础上,通过深入思考,提出在更高标准、更高层面上探索生态文明建设路径,推进国家级低碳生态智慧城建设。  相似文献   

15.
要以全面深化改革为强大动力,以建设美丽幸福新丽水为战略标杆。强化内聚外迁科学促进空间优化,推进生态资源资产化大力发展生态经济。彰显特色文化内涵积极弘扬生态文化,创新生态体制机制保障生态文明建设  相似文献   

16.
文章探讨了生态补偿机制的理论基础,在此基础上,提出甘肃省生态补偿机制构建的思路:从利益分配视角完善自然资源有偿使用制度方案;生态补偿应该是多层次组成的;优化甘肃生态文明建设中的生态补偿现行制度;建立支持自然资源有偿使用和生态补偿环境可持续发展的自然资源有偿使用和生态补偿机制体系;积极探索市场化生态补偿机制.  相似文献   

17.
庄贵阳 《浙江经济》2014,(14):34-35
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同时更好地发挥政府的作用,提高自然资源使用的经济效率和生态效率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公报提出建立系统完整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用制度保护生态环境。加强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建设必须着眼于当前面临的主要矛盾和问题,制定出符合生态文明要求的目标体系、考核办法、奖惩机制等,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规范、监督和约束力。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同时更好地发挥政府的作用,提高自然资源使用的经济效率和生态效率。  相似文献   

18.
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长远大计。党的十八大明确提出,要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着力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从源头上扭转生态环境趋势,为人民创造良好生产生活环境。本文就南京市建邺区生态文明建设进行专题研究,在解读成功经验和主要做  相似文献   

19.
生态文明制度建设是应对生态危机的重要保障。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关键是要积极构建比较完善的自然资源法律保障体系。这就需要全面分析我国自然资源法律保护的制度现状,从中找出现有制度的差距和不足。自然资源的制度完善,需要建立健全从明确权利归属到规范开发利用再到违法行为法律责任承担的完整制度体系。具体而言,就是要用清晰的自然资源产权制度来落实自然资源权益的所有者,用自然资源用益物权制度来规范自然资源开发利用的行为,用自然资源法律责任制度来惩罚滥采乱伐等破坏自然资源的行为。  相似文献   

20.
生态文明视角下的扶贫开发,其重点在于解决自然资源的可持续性问题。从某种意义上说,解决了这个问题也就解决了贫困和返贫等问题。生态文明视角下的扶贫开发工作,在理论上首先要破解生态文明、循环经济和扶贫开发三者的逻辑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