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审视我们的教育,许多父母希望自己的孩子"听话"、"服从",却从不鼓励孩子自己作决定。学生为了应付升学考试,经常埋头"题海",始终在寻找标准答案这把"金钥匙"。老师则希望学生"按正确答案"回答问题,不鼓励学生"别出心裁"。久而久之,你问月亮像什么,答案总是小船或圆盘;你提起"龟兔赛  相似文献   

2.
在小学课堂教学中,当老师提出问题要求学生回答时,学生不管对问题的理解程度如何,回答的准确性怎样,往往表现得比较热情,举手要求回答问题的人数也较多。而上中学后,举手争取回答问题的人就少了。有一位外国教授在给中国的学生上课时出现了如下的一幕情景:  相似文献   

3.
沈丽阁 《理论观察》2013,(8):162-163
怎样培养学生积极大胆的回答老师的问题,是培养学生成才能的重要责任,如果课堂呈现学生沉闷、老师困惑的现象就直接影响课堂的学习效果,课堂教学中大多数学生存在想要回答但表达不出来或不敢发言的问题。所以笔者认为应该从低年级学生的口语表达上去培养。  相似文献   

4.
李建明 《魅力中国》2010,(3X):105-105
世界地理的内容琐碎繁多,学生在回答问题时往往顾此失彼,遗漏答案要点。因此,在复习时应建立分类问题答题思路和模式,尽量避免答案要点的缺失。要注意培养读图能力,培养空间思维能力,突出地域性,充分考虑区域性、差异性和整体性。  相似文献   

5.
春秋战国时期,孔子曾以"不愤不启,不悱不发"来提示教师宜于在学生出现什么心理状态时施"教"。其实就是诱导学生在困惑不解时,提出需要学生缜密推究和深入思考的问题。但是,那种只求大合唱地回答"是"与"否",或者学生被动地接受答案,并不能使深层次的问题深入到学生的心灵中去。如果我们能诱导学生自己提出问题,自己解决问题呢?那样学生就会很有兴趣,甚至可能有新的发现。  相似文献   

6.
杨雪英 《魅力中国》2010,(7X):344-344
<正>课堂提问是一种最直接的师生双边活动。它常常是教师通过最初的提问引导出学生最初的反应和回答,再通过相应的对话和交流,引出教师希望得到的答案,并对学生回答予以分析和评价。教师通过提问,可促使学生利用原有知识对当前问题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7.
尹亚萍 《东宇经纬》2000,(11):20-20
教学《分数的基本性质》,在学生初步理解什么是分数的基本性质后,老师提问:“你能运用以前学过的分数与除法的关系、商不变性质来说明今天所学的分数基本性质吗?”老师的话音刚落,就叫一名学生回答。学生面对这样一个新旧知识紧密联系的问题,不知所云,尴尬地站在座位上,老师提示道:“根据分数和除法的关系,分数的分子相当于除法中的——,  相似文献   

8.
最近,在媒体上读到一篇寓意深刻,令人耳目一新的好文章。题目叫《当老师面对自己的“遗像”》。说的是新来的赵老师刚跨进初二年级的教室,突然发现黑板上画着一个人头像,上面写着“赵兰遗像”几个大字。赵老师面带笑容对着黑板上的画像欣赏了一下,转脸注视全班同学,平静地说:“画得很像我,字也写得不错,可是多写了一个字,谁能说出来多个什么字?”当赵老师从学生表情上认定画像是一个叫王小虎的同学的“杰作”之后,点名提问了他。王小虎回答,多了个“遗”字,“为什么呢?”赵老师追问。“因为赵老师没有死,所以不是遗像。”“对,回答得好!”赵老师微笑地点头赞许。我从内心佩服这位可敬的赵老师。  相似文献   

9.
一天清早,高一的一名学生拿着他主动写好的检讨来找我,事因是昨天上课迟到,又不回答老师的课堂提问。我接过检讨,看也不看就擦燃一根火柴,当面把检讨书烧了,和蔼地对他讲:“能认识到自己的错处,就是一次进步,在实际行动中改正了就好,用不着写检讨。  相似文献   

10.
独自看风景     
我一直觉得,那些伟大的作家,相信一定是孤独到极致,才默默无闻地记述下卷帙浩繁的当哭长歌!即使是知道了卞之琳不是一个女人之后,也丝毫没影响到我对他诗中意境的沉浸,这个写出《断章》的男人,给世人留下了一篇不朽之作,他让处于各异场景里的人成为互相的参照物,也让本不该急于回答的问题就在那矗立,等着每个人内心的答案:  相似文献   

11.
鲍瑞燕 《中国西部》2013,(30):96-97
“老师,枯叶蝶是蝴蝶还是叶子啊?”下课了,一位男生跑来问我,我愣了一下,马上调动所有的脑细胞,凭着前几天刚看过的一本有关自然科学的书的印象,自信地回答他,“是蝴蝶呢!”此时,旁边的另外一个男同学说,“喂,鲍老师是数学老师啊!”我想他是在提醒问问题的同学问错了对象,呵呵,大概也在怀疑我提供的答案的准确性吧!为了打消这位同学的顾虑,于是,我再次努力搜索脑中的记忆,特意热情地向他们介绍为什么枯叶蝶像叶子等,听得这些小家伙们为之一振,并随之雀跃,纷纷围着说:“鲍老师,鲍老师。你不光懂数学,连这个你也懂呀!”  相似文献   

12.
浅谈如何做一名合格的中层管理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层是什么?”一次在给企业中层管理人员授课时,老师问了在座学员这样一个问题。学员的回答五花八门,有人说:“中层是‘夹心饼’!”  相似文献   

13.
课堂上,老师正在讲一个富豪的故事,当讲到这位富豪小时候常常为穿一双父亲留下来的旧皮鞋和哥哥吵架的时候,一个学生问老师:"他不是百万富翁吗?"老师回答:"是的.但他以前确实是穿的破衣烂衫."老师又给学生看了富豪小时候住的破房子照片,那学生又困惑了:"老师,他是个闻名世界的大富豪,他小时候怎么会住在这种房子里?"老师回答:"他是位农民的儿子."学生睁大了眼睛,若有所思.  相似文献   

14.
<正>作为老师,你爱学生吗?相信每位老师都会自信地回答:爱。诚然,没有爱就没有教育,那么到底怎样的爱才算是真正的教师之爱呢?王老师是学校领导一致公认的好老师,她的教学成绩在同组中遥遥领先,经她教的学生即使英语再薄弱,成绩也可以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  相似文献   

15.
孙明春 《魅力中国》2013,(8):203-203
有的课因为学生没有什么反应,整个课堂好像老师在唱独角戏,一进教室上起课来,尽管自我感觉语言生动流畅、教态自然大方,学生却死气沉沉,课上不愿回答问题,课后作业抄袭应付,老师的心情也随之像霜打的茄予。学生上课不配合现象严重,这是为什么?  相似文献   

16.
刘辉进 《中国西部》2014,(36):90-92
<正>倾听既是一项技术,也是一种艺术。教师一旦掌握了倾听的技能,就会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教学不仅要求教师要做一个头脑清晰的讲授者,还要求教师做一个反应敏捷的倾听者,带着深度和智慧倾听,针对获取的信息迅速及时地作出教学决策。叶澜教授说:在平时的教学中,教师问、学生答已经成为了常规,但是学生对老师提出的各种问题作出的不同回答,也并非与教师预先估计的完全一致。那么,教师就要学会倾听孩子们的每一句话语,每一个问题,善于捕捉每一个孩子身上的思维火花。每一次倾听既是课堂中又一次对话的开  相似文献   

17.
教育与游戏     
为提高学生考试成绩,和另一个学校"竞赛",陕西一小学老师将考试答案写在黑板上让学生抄,并且叫学生"不要告诉家长,谁说开除谁"。孩子们回家得意地说,期末考试一定能拿个好成绩。(据1月14日《华商报》)我们当前的教育是什么?答曰:是一场设计完美的网络数码游戏。老师和  相似文献   

18.
济南美吗?回答这个问题也许只需要两个答案:是或者否。其实,每个地方都不缺少美,而是在于缺不缺少发现美的眼睛。济南最美的地方在哪里?回答这样的问题每个人的答案也许都会有所不同,因为我们的趣味不同,更重要的是我们的文化、我们的观念不同。  相似文献   

19.
王淳 《东宇经纬》2000,(3):42-44
怎样的孩子才是一个出色的小学生?关于这个问题,好像我以前从没认真想过,又好像这是一个人尽皆知的答案。记得那是女儿在国内一年级期末考试结束后的一次家长会,当时每个家长都像小学生那样坐在自己孩子的座位上,注视着孩子们的班主任老师。老师的手里拿着两叠成绩单,  相似文献   

20.
江丽 《中国西部》2013,(9):80-81
学生学会认真倾听既是一种习惯的养成,也是一种意志的锻炼。倾听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技能和习惯,是取得外界信息的关键,也是学习的基础。学生养成了良好的倾听习惯,就能积极有效地参与到教学过程中,从而有效地获得知识,提高能力。然而,当我们聚焦课堂时,却发现现状不容乐观。镜头一:课堂上,小手林立,学生嘴里不停地喊着:"老师,我,我""老师,我知道"……叫喊声此起彼伏。当老师指名一位同学回答时,未能发言的学生就会发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