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产业集群与技术关联关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丰雷 《科技和产业》2010,10(5):4-6,21
产业集群本质上是技术关联企业在区域内的集聚。技术的内在特征和属性决定了技术关联企业的集聚及其产业集群的形成,而产业集群内技术的延伸与创新又决定了产业发展的高级化程度,从而影响着产业在区域间的布局与转移。同时,以技术关联为基础的区域网络更是集群存在和发展的重要支撑。通过对产业集群与技术关联关系的研究分析,有助于解决地区产业集群的技术升级和健康、持续发展的问题。  相似文献   

2.
基于产业集群的开发区发展问题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当前,国内产业开发区进入了重要的转型发展时期,提升核心竞争力成为转型期产业开发区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问题。文章通过调研搜集相关资料,运用系统关联理论分析了开发区和产业集群的内生性关联要素,以及在政府主导下产业开发区向产业集群演进的路径。分析结果表明:产业开发区和产业集群之间存在不可分割的地域关联、要素关联、功能关联和目标关联因素;提出开发区培育产业集群的过程导向,即生产要素导向、支撑导向、创新导向和根植导向。同时认为完善、培育和发展产业集群,必须通过制定战略规划引导产业集聚,促进产业联系,健全服务体系,构  相似文献   

3.
本文采用全球价值链理论研究宁渡服装产业集群升级问题,分析宁波服装产业集群发展现状、宁波服装产业集群在全球价值链中的地位、宁波服装产业集群在全球价值链升级上存在的制约因素,襄后分别从集群技术能力升级、创新能力升级、外向关联升级、加强集群治理等方面,针对性地提出促进宁波服装产业集群升级的对策。  相似文献   

4.
船舶产业集群和船舶工业园区发展的关联机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国际船舶市场呈现出空前兴旺的态势,我国船舶工业也展示出强劲的增长势头,为推动区域经济的发展起了重大作用。同时,我国船舶工业已经进入产业发展与产业集群密切相关阶段,形成了相互交叉、重叠的两种产业空间:船舶产业集群和船舶工业园区。但船舶工业团发展也存在大量问题。文章通过研究船舶产业集群与船舶工业园区发展的关联机理,得出一些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5.
全球价值链视角下生产性服务嵌入与地方产业集群升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兴莲 《改革与战略》2011,27(1):124-126,132
我国地方产业集群作为全球价值链的节点,长期被跨国公司锁定在全球价值链的低端。地方产业集群升级意味着通过创新创造附加值,并着重体现于集群内部的技术创新和外部的关联创新两个方面。生产性服务在产业集群中以支持性产业存在,是重要的润滑剂和粘合剂。文章从技术创新和外部关联两个方面分析了生产性服务业对产业集群沿全球价值链升级的影响并进行了深入分析,文章提出,提供完善的发展环境、构建两者间的融合平台和加强沟通与交流等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郭美斌 《改革与战略》2012,28(4):136-138
产业集群已成为实现区域经济快速、高效和规模化发展的重要手段。将旅游产业集群与工业产业集群交互关联发展,迅速做大做强多个产业集群,是区域经济发展中实现多产业齐头并进发展格局的新思路。文章以乐山为例,探讨了旅游与工业交互产业集群的发展,并提出了政府要有所作为、行业机构积极参与、搭建平台等建议。  相似文献   

7.
郭强 《北方经济》2012,(16):75-77
产业创新体系建设对促进欠发达地区的产业集群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欠发达地区的产业集群发展中,既面临着由经济社会发展特征决定的产业集群创新体系建设中存在的许多问题,有在实践中取得了许多重要经验。本文通过对欠发达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特征、产业集群创新体系建设中存在的问题与经验的分析总结,提出了欠发达地区在产业集群创新体系建设中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正自1984年国家提出建设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以来,各地都在积极开办经济开发区。刘延松、焦少飞和张连业(2008)运用系统关联理论研究了开发区和产业集群的内生性关联因素,以及在政府主导下产业集群演进的路径。研究结果表明,产业开发区和产业集群之间存在不可分割的地域关联、支撑导向、创新导向和目标关联因素;并提出了开发区培育产业集群的过程导向,即生产要素导向、支撑导向、创新导向和根植导向。他们认为,完善、培育和发展产业集群,必须通过制定战略规划引导产业集聚,促进产业联系,健全服务体系,构建创新体系,培育根植文化,为形成产业集群的内源动力机制创造条件。  相似文献   

9.
正最早接触产业集群是看了马歇尔在其经典著作《经济学原理》中把专业化产业集聚的特定地区称作"产业区"和波特对集群的解释,即"集群即指在某一特定区域下的一个特别领域,存在着一群相互关联的公司、供应商,关联产业和专门化的制度和协会"。读了由刘春芝、姜莹、索柏民写的《基于产业集群的知识管理模式研究》一书后,对产业集群有了新的认识,尤其是本书将知识管理与产业  相似文献   

10.
李道芳 《特区经济》2007,(5):252-254
产业集群是一个关联和协作系统,并具有整体面向市场经营的基本属性。为了增强产业集群整体竞争力和提升企业、区域和国家经济竞争力的集合效能,本文提出经营产业集群的新理念,分析其理论内涵,探索产业集群的科学经营方式,以切实解决我国产业集群发展中遇到的效益不高、市场竞争力不强的问题,促进其健康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1.
产业集群是现代区域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也将成为区域经济增长的主要力量。近年来,湖北县域产业集群取得了较大发展。但总体来讲,其发展还相对滞后。因此,研究和分析湖北县域产业集群发展现状、存在的问题,对促进湖北产业集群的培育、发展和升级,提升湖北县域产业集群竞争力,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分析了湖北县域产业集群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发展县域产业集群的对策。  相似文献   

12.
产业集群理论与地理标志存在一定的关联性.地理标志对其他经济资源具有聚集效应,会导致地理标志农产品的产业集群.而产业集群的形成与发展反过来又会强化农产品地理标志的保护.文章根据江西省实际,结合产业集群与地理标志的内在关联性,通过分析农产品地理标志的保护和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基于产业集群理论的农产品地理标志的保护和发展措施.  相似文献   

13.
近几年,我国各地区掀起了一股发展产业集群的热潮,这股热潮的背后也隐藏着诸多的问题。本文以深圳市为例,分析了目前产业集群发展中存在的各产业集群间联系效应不强、地区间集群同构等问题,并针对产业集群的进一步健康、可持续发展提出了发展链条型产业集群、互补型产业集群等相应的粗浅建议。  相似文献   

14.
杨奇星 《特区经济》2008,228(1):301-302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地方产业集群获得了较快的发展,但大多属于附加值低和增长粗放的低成本型产业集群,亟待向创新型的产业集群升级。文章分析了我国产业集群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着重研究了产业集群升级过程中政府、行业协会和企业等相关组织的角色定位问题。  相似文献   

15.
产业集群问题是当前的一个研究热点。但是产业集群发展中存在着风险,如集群原有网络关系产生的封闭性、技术创新动力不足、战略与行动趋同、分工固化导致资产专用性风险、政府过度干预等,因此需要采取针对性措施,促进产业集群的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6.
产业集群已成为国内外产业发展的重要组织形式,培育产业集群既是区域经济发展战略,又是工业化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襄阳市产业集群发展起步晚,尽管产业集群的雏形已经形成,但是与沿海地区相比,还存在较大的差距,主要表现在产业的集聚度不高、规模不大,产业链条不完整、配套能力不强,自主创新能力不足、价值链层次较低,偏重于企业数量的集聚、支撑产业集群发展的社会化服务体系不健全等方面.本文针对襄阳地区在培育壮大产业集群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文章针对当前我国产业集群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就如何提升产业集群的自主创新能力、加快产业集群升级提出了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8.
正随着西部大开发战略计划第二个十年的实施,青海藏毯产业集群的发展迎来了新的机遇。本文总结了青海藏毯产业集群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从制度、网络和文化建设三方面提出促进青海藏毯发展的政策建议。一、青海藏毯产业集群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一)产业链中高附加值的核心环节薄弱,集群系统功能较差从全球范围来看,发达国家的地毯业已经转向设计与研发、机械设备制造及产品销售、售后服务等价值链中高附加值领域发展。作为中国藏毯  相似文献   

19.
和东部发达省份相比,云南产业集群数量较少,具有外向型特征的特色产业集群更少。积极利用FDI,不仅有利于产业集群的加速形成,而且有利于形成更具竞争力的特色外向型产业集群。通过对FDI与云南特色产业集群发展的作用分析,本文指出了云南在利用FDI发展特色外向型产业集群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20.
产业集群已成为一种世界性的经济现象,是当代经济发展的主要形式和特点。作者深入到博望镇了解机床产业集群的发展,剖析博望镇机床产业集群发展中存在的问题,结合当代经济发展的社会背景和发展趋势,探讨适合于博望机床产业集群的对策、建议。以揭示产业集群发展过程中出现的某些规律,促进区域经济的快速、持续发展,提高产业竞争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