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作为青壮年劳动力大军中体量位于前列的灵活就业人员,既是新业态从业保障体系建设的焦点,又是生育潜力释放的重要来源。本文基于中国综合社会调查数据(CGSS2017),探讨了灵活就业人员的养老保障与生育意愿的互动关系。研究发现:第一,在参保行为方面,“养儿防老”的传统生养观念在实际中演化成为灵活就业人员增保防啃的动力,社会养老保险尚未有效发挥弥补家庭养老功能不足的作用。第二,在生育意愿方面,虽然获得养老保障显著降低了灵活就业人员生育三胎及多胎孩子的意愿,但社会养老保险为灵活就业人员提供的养老保障预期依旧没有改变灵活就业人员对于“养儿防老”的依赖。第三,在养老保障与生育意愿的互动方面,相较于商业养老保险,灵活就业人员参加社会养老保险对其生育意愿的影响更为显著,生育的保障预期对老年风险的分摊效应也主要体现在社会保险而非商业保险的参保上。上述结论预示着,单纯放开生育政策并不意味着能直接纾解社会养老的压力,生育政策也并非引导生育意愿的唯一途径。应不断推进社会养老保障的发展与完善,使其与家庭养老形成良性互补,消除民众的养老顾虑,整体上增强居民多孩生育决策的约束弹性和意愿。  相似文献   

2.
提高农村劳动力外出就业能力问题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农村外出就业的劳动力在我国是一个特殊的群体,这部分劳动力已成为我国第二、三产业劳动大军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但由于他们文化素质比较低,长期从事农业劳动,缺乏在城镇就业的劳动职业技能,外出劳动力就业面临种种困难。对此,本文提出了加快农村外出劳动力就业能力培训方式方法的改革、加快相关配套制度的建设步伐、加快形成城乡统一的劳动力市场以及建立外出劳动力就业的工伤和医疗保险制度,明确农民工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建立诸如分类养老保险等社会保障措施。  相似文献   

3.
黄瑞 《特区经济》2010,(10):137-138
自20世纪90年代末以来,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推进和社会的发展变迁,我国劳动力市场出现劳动参与率下降、灵活就业形式越来越普遍的现象,并且人口老龄化日益显现,未来劳动力供给可能减少,劳动力市场的这些新趋势将给养老保险制度带来挑战,本文拟对此进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对养老保险制度的完善提出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本文从理论上分析了FDI影响劳动力就业的传导机制,并利用2002~2012年中国省际面板数据,以人力资本为门槛变量构建门槛回归模型,实证检验了FDI对我国高技能劳动力和低技能劳动力就业影响的门槛效应。研究结果表明:FDI对高技能劳动力和低技能劳动力就业的影响存在显著的人力资本门槛效应。在人力资本较低阶段,FDI会拉动低技能劳动力就业而抑制高技能劳动力就业;在中等人力资本阶段,FDI对高技能劳动力就业无显著影响,对低技能劳动力就业则有负影响;在高人力资本阶段,FDI会显著拉动高技能劳动力就业并抑制低技能劳动力就业。  相似文献   

5.
杨翔 《乡镇经济》2014,(5):99-104
基本养老保险是我国社会保险制度的重要内容,其水平的高低对我国社会保险制度的完善具有重大的意义。文章以经济发展水平、人口结构因素、制度实施水平为基本测度内容构建了基本养老保险水平的评价指标体系。运用遗传投影寻踪模型,对江苏、浙江、上海、北京、广东和山东的基本养老保险水平进行了评估和比较。研究发现,江苏省基本养老保险在六省市中处于较低的水平。在此基础上从经济总量、就业水平、生育政策、劳动力转移、养老金待遇、劳动监察等方面提出推进江苏省基本养老保险发展的对策及建议。  相似文献   

6.
中国东、中、西部三大区域和各个省份的人口红利变动趋势有所不同,西部地区人口红利期较东、中部滞后,省与省之间呈现出东部老年赡养负担重,西部少儿抚养负担重的差异格局。应该抓住机遇采取促进就业、加强劳动力合理流动、加大人力资本积累、做实养老保险个人账户和适时推迟退休年龄等对策措施以获取人口红利。  相似文献   

7.
中国工业化进程与劳动力就业关系研究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工业化进程的加速推进与劳动力就业在一定程度上是存在矛盾的,国内外众多专家学者对这一问题也做了相应研究。文章分别从加速工业化进程对劳动力就业的抑制、促进和新型工业化与劳动力就业三方面对现有文献进行了梳理,并进行了评述,为进一步研究提供了理论基础和研究空间。今后进一步研究的方向主要是工业化进程与劳动力就业相互影响的内部机理,以为合理工业化路径选择和有效的劳动力就业模式提供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8.
文章利用2004~2011年中国服务业面板数据,首先从整体上实证分析了服务贸易对异质劳动力就业的影响,然后分性别、分行业检验了服务贸易的异质劳动力就业效应,以考察服务进、出口对异质劳动力就业影响的性别和行业差异。整体估计结果表明,服务进、出口显著地促进了中国服务业异质劳动力就业,且对熟练劳动力就业的促进作用更大,说明服务贸易对不同技能劳动力就业的影响有所差异;从分性别和分行业视角的进一步研究发现,服务进、出口的异质劳动力就业效应存在显著的性别和行业差异。  相似文献   

9.
随着浦东发展成就的吸引和2010年世博会的影响,新区将会吸引更多的技术人才和劳动力。如何缓解外来劳动力对本地劳动力就业的冲击,如何创造更多适宜本地劳动力就业的机会?浦东蓬勃发展的创业活动,为解决就业问题提供了一种思路。为此,新区劳动保障部门确立了改善创业环境促进社会就业的战略思路,改善创业环境,建立健全富有活力的就业促进机制。于是,下面的故事每天都在发生……  相似文献   

10.
田伟 《中国经贸》2014,(20):128-129
社会养老保险的可持续性是中国养老保险制度长远发展的重中之重。而老年人口是影响中国社会养老保险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本文以辽宁省为例,通过研究人口年龄结构、出生率、老年抚养比等因素对结合职工参保率对辽宁省社会养老保险是否可持续性发展进行分析,得出在老龄化趋势下,辽宁省现行的社会养老保险必须进行调整。  相似文献   

11.
农村劳动力回流趋势增强,不可避免对农地流转产生影响。文章在理论层面深入剖析了回流劳动力的就业选择与农地转出关系,并采用上海财经大学"千村调查"的数据资料,实证检验了农村劳动力回流特征变化和回流劳动力就业选择对农地转出的影响。研究发现,受非农就业不稳定的推力作用和与家人团聚的拉力作用,越来越多的外出劳动力选择回流,西部外出劳动力回流率最高,达到47.2%。回流劳动力的农地转出率普遍高于非回流劳动力的农地转出率,回流劳动力从事非农生产的就业选择对农地转出存在促进效应,而兼业和务农的选择对农地转出存在抑制效应,这意味着回流农村劳动力并非一定会选择农业生产,也可能选择在更小的地理半径内从事非农就业,并且长期外出从事技术工的经历进一步增强了劳动力回流对农地转出的抑制效应。虽然回流劳动力更倾向非农就业,但回流劳动力规模的扩大,使得兼业和纯务农的比例增加,对农地转出的抑制效应呈增强趋势。研究还发现,个人特征、家庭因素、社会网络也是影响劳动力就业选择和农地转出的重要因素,基层政府和地方政府在推动非农就业的政策合力上存在部分抵消,对农地转出产生了抑制作用。文章为农地流转进程缓慢提供了新的解释,推进农地流转需要关注农村劳动力流动特征新变化,同时兼顾各层级政策目标的衔接性。  相似文献   

12.
李宝国 《辽宁经济》2012,(11):46-47
本文通过对辽宁省劳动力职业供求特点的调查,分析目前影响劳动力职业技能供求的诸多因素,并提出一些政策建议,为辽宁省有职业技能的劳动力提供一个更广阔的就业空间。  相似文献   

13.
文章利用WTO/OECD-TIVA数据库和WIOD数据库提供的基础数据,深入考察了嵌入亚太价值链对中国各类技能劳动力就业规模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研究发现,总体而言,嵌入亚太价值链对各技能劳动力就业均具有显著的促进效应,其中,高技能劳动力的促进效应最强,低技能劳动力次之,中技能劳动力最弱;具体从前、后向嵌入度来看,后向嵌入亚太价值链对各技能劳动力就业均具有显著促进作用,而前向嵌入亚太价值链仅显著促进了高技能劳动力就业,且无论从显著性水平还是从系数符号与大小来看,后向嵌入亚太价值链的影响效应均大于前向嵌入。需特别说明的是,以上结论因行业技术水平与价值链合作经济体的不同而存在显著差异。进一步的影响机制检验表明,总产出规模扩大和劳动生产效率提升是嵌入亚太价值链影响各技能劳动力就业规模的重要渠道。  相似文献   

14.
就业是一种经济现象。劳动力要素通过与其他生产资料相结合,实现社会生产和消费。因此,劳动力与各要素之间的结合程度、结合方式都会对就业产生影响。经济发展可以为就业提供物质基础条件。经济发展慢,就业就会受到制约。稳定的就业也对经济发展有保证作用,而失业的增加,会造成劳动力资源的浪费,导致宏观经济低效率运行,破坏经济的正常运行。  相似文献   

15.
在数字经济背景下,工业机器人给中国制造业转型升级带来了重大机遇,同时也给制造业劳动力市场带来诸多挑战。为了厘清工业机器人对制造业劳动力的影响,本文利用2004-2018年省级制造业工业机器人数据,匹配制造业行业层面数据,通过联列方程识别工业机器人使用对不同技能劳动力工资和就业的影响。研究表明,工业机器人的使用显著提高了制造业劳动力市场整体就业和工资水平,对制造业劳动力市场的生产力效应和就业创造效应强于替代效应;对不同技能劳动力的进一步分析表明,工业机器人显著提升了高、低技能工人的就业,却显著降低了中等技能劳动力的就业,表现为就业“极化”效应;而对不同技能劳动力的工资均具有正向影响,表现为明显的“升级”效应。本研究有助于客观认识数字经济背景下工业机器人对劳动力市场的冲击,为进一步理解制造业智能化升级和保持就业稳定的政策实践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6.
2020年我国首次使用阶段性减免企业养老保险缴费政策应对疫情带来的经济冲击,为实现“六稳”与“六保”发挥了积极作用,而本文进一步揭示了其政策效应与机制。本文通过构建一个包含社保部门的TANK-DSGE模型,对其政策的宏观稳定效应与作用机制进行了量化评估和检验,并在人口老龄化环境下对该政策进行了敏感度分析。本文主要结论为:阶段性减免企业养老保险缴费政策对经济有着较强的短期刺激作用,稳就业的政策精准性较好,但在中长期也存在抑制投资和扩大养老保险基金收支缺口等政策成本;其政策作用路径包括利率、通胀、工资和劳动力投入;虽然退休人员家庭对政策的反应存在异质性,但影响并不显著;老龄化环境下,政策刺激的短期效果增强,但其政策成本也更高,工资和劳动力投入的作用机制得到增强,通胀与利率的作用机制被弱化,退休人员政策反应的异质性更强;从政策乘数来看,在老龄化环境中,该政策的“稳增长”和“稳就业”效果均更好。当前我国经济正面临“三重压力”,阶段性减免企业养老保险缴费政策或可再度发挥稳定经济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7.
基于2000~2007年中国工业企业的面板数据,文章检验了全球价值链参与对中国劳动力就业风险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伴随企业全球价值链参与程度的不断加深,劳动力的就业风险也会随之显著增加。企业参与全球价值链对劳动力就业风险的影响在劳动力的分布上存在差异,即增加了高工资区域企业和高劳动密集型企业中劳动力面临的就业风险;此外,企业参与全球价值链增加了大专及以下受教育程度劳动力的就业风险,劳动力的技能越低,其面对的就业风险也将显著增加。进一步的研究发现,全球价值链参与主要是通过替代效应和规模效应对劳动力就业风险产生影响,其中规模效应的影响相对更大。  相似文献   

18.
本文通过对云南省劳动力参与率的现状分析发现,云南省劳动参与率水平偏高,并且随着年份的递增有不断增长的趋势。作者根据这种现状分析了其现象背后的成因,同时根据分析结果得出了自己的启示:1、提尚未来劳动力素质,从而更好的提高未来劳动力参与的质量;2、完善养老保险等社会保障制度,降低老年人劳动力参与率水平;3、完善劳动法等相关法律法规,对就业年龄实行限制;4、可以拓展对外劳动力输出。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香港劳动力供需失衡,失业成为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特区政府主要依靠香港政府在帮助劳动力就业方面形成的一系列惯例和制度来缓解失业问题的影响。香港政府在维持劳动力市场的秩序、提供劳动力供需信息、严格监管职业介绍所以及对失业人员再培训、保护弱势人群等方面的做法为广州提供了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20.
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构成世界贸易组织多边贸易体三大支柱之一的《服务贸易总协定》,要求国内就业市场必须同国际就业市场无缝对接,国内劳动力资源必须同国际劳动力资源高度融合。在此情况下,国内就业状况必然受到巨大的影响。本文拟就“入世”对河南省就业形势的影响进行一些分析和探讨,以期对行政决策提供一定的参考。一、当前河南省就业状况河南是一个农业大省,人口众多,劳动力资源丰富,但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落后,就业岗位严重不足。在当前和今后相当长的时间内,劳动力过剩的问题将始终存在,就业形势相当严峻。具体表现在:1.劳动力供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