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粮食产量、进口量"双增"的同时,我国粮食库存总量近年来亦达到历史高位。我国粮食正遭遇产量多、进口多、库存多"三多并存"新课题。2004年至2015年,我国的粮食产量连续实现"十二连增"。低价进口粮再破亿吨,国内每7斤粮食有1斤系进口粮食。在粮食产量、进口量"双增"的同时,我国粮食库存总量近年来亦达到历史高位。我国粮食正遭遇产量多、进  相似文献   

2.
粮食!安全?     
正"苏浙熟,天下足";"湖广熟,天下足"。这表明中国的粮食中心,曾经是在江南。那个时候,东北还是一片未被开垦的处女地。如今情况不同了。2013年东北三省和内蒙古粮食连续"十连增",四省区粮食总产量占全国比重的24.1%,"东北熟,天下足"已是当今中国的粮食现实。从2004年开始,东北粮食生产连续  相似文献   

3.
王敏 《东北之窗》2014,(9):16-17
正中国粮食十连增固然可喜,但在粮食连年丰收、当前粮食基本"自给自足"的背后,现实存在的一些隐忧,比如中国粮食继续增长面临的问题等等,也许更值得人们关注。将来的粮食谁来种?这几年,种地不但不交税费,国家还有补贴;耕田、播种、插秧、喷药、挖沟、收割大都用上了机械,人力消耗少多了,种田比以往轻松多了。然而,  相似文献   

4.
经过十四年经济改革,我国粮食生产、流通和价格管理体制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促进了粮食生产,实现了粮食购销同价,为粮食生产、流通和价格形成机制的商品化和市场化奠定了基础。"八五"后三年,应该进一步解放思想,加快粮价改革步伐,尽快转换粮食价格形成机制,加速粮食生产商品化、经营市场化的进程。  相似文献   

5.
从"南粮北运"到"北粮南运",农业中国经千年形成的粮食分布格局是在最近的30年间被改变的。粮食主产区有的还不能自足"最靠得住的还是黑龙江"在过去的30年里,曾经肥沃的鱼米之乡——长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从传统的粮食主产区,蜕变成了现代的工业城,那些经济相对落后的中西部地区,以及东北部地区则承担起了粮食主产区的重任。中国的粮食生  相似文献   

6.
近日,国家粮油信息中心市场监测处发布了2006年中国主要粮油作物播种面积和产量最新预测数据。根据预测,2006年中国粮食总产量将连续第三年增长。 虽然2006中国粮食再次获得丰收,但按照市场规律,今年“多收了三五斗”,粮食价格会不会出现跌落呢?近期粮食市场又将如何演绎?我们可以通过对于几个主要粮食。品种的分析,对2006年中国粮食后市进行一下预测。  相似文献   

7.
<正>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粮食生产出现了耕地面积、粮食播种面积、粮食总产量和人均占有量连年减少的局面,中国的粮食安全问题再度引起社会各界和国际组织的广泛关注。为此,根据国务院的部署,国家科技部会同农业部、财政部和国家粮食局于"十五"期间联合组织实施了国家"粮食丰产科技工程"。如今,经过两个五年的组织实施,"粮丰工程"已经初见成效,全国各地粮食增产增收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8.
正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必须以不破坏农业生产能力为前提。2015年我国粮食生产取得了"十二连增",同时粮食进口规模再度创纪录,国内托市收储的粮食库存也将保持高位,呈现出生产量、进口量、库存量"三量齐增"的现象。特别是受到国家粮食托市收购、国内农产品生产规模偏小和成本相对较  相似文献   

9.
王博 《东北之窗》2014,(9):12-13
正2013年,广袤的东北大地将浸透东北人智慧和汗水的种子催生出累累硕果,黑龙江、吉林、辽宁、内蒙古粮食总产在九连增的基础上达到1452.37亿公斤。四省区粮食总产量在全国比重从2003年的17.7%提高到2013年的24.1%,成为全国粮食增长最快、贡献最大的区域。当"湖广熟,天下足"依稀还在耳边之际,东北地区源源不断的商品粮行销全国,中国粮食主产区从南方地区悄悄被东北地区  相似文献   

10.
王彦堂 《东北之窗》2011,(Z1):42-43
2010年12月,就在中国粮食生产获得第7年连续增产之际,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发改委、农业部《关于加快转变东北地区农业发展方式建设现代农业指导意见的通知》。这份文件提出,到2015年,中国东北地区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稳定在1亿吨以上。这表明,国家对东北寄予厚望,东北地区"国家粮仓"的地位进一步得到巩固。同时还意味着,今后不论遇到什么情况,东北粮食产量都不能低于2009年。  相似文献   

11.
正1934年8月,中央决定再向群众借谷60万担、买谷10万担、征收土地税30万担,共计100万担。面对中央苏区一年内三次筹粮,陈潭秋带领中华苏维埃共和国粮食人民委员部的同志充分依靠苏区干部群众,基本完成了粮食筹集任务。省委书记临危受命"粮食部长"中央苏区第四次反"围剿"胜利后,地域范围扩展到40多个县,人口达到300余万,中央红军发展到12万人。众多的人口,需要大量的粮食。1933年9月,国民  相似文献   

12.
缺粮的中国     
《中国经济周刊》2013,(25):24-25
"谁来养活中国?"1994年,美国学者布朗提出的这个著名命题,就像是一个紧箍咒,时刻刺激着中国农业领域的从业者。人与地的关系紧张,是中国农业的最大现实:用占世界不足9%的耕地,养活世界近1/5的人。在几代人的努力下,中国的粮食生产保持了快速增长。1978—2012年,中国的粮食产量增长了93%。过去的9年,粮食生产的弧线始终上扬,如无意外,今年将会出现"十连增"的丰年奇迹。然而,供给奇迹般的增长,却仍然赶不上消费的增长。目前,中国基本粮食的自给率仍然在97%以上,  相似文献   

13.
正值收获季节,有关粮食问题的消息揪住世界目光:俄罗斯粮食禁运引发国际市场粮价上涨、粮食危机再现?全球粮食安全隐患凸显、俄粮食出口禁令生效,全球小麦价格已推高一倍、中国夏粮总产2462亿斤,同比下降0.3%,七年来首次减产……中国有句老话:手中有粮,心里不慌。纵观历史,历次粮食危机罪魁祸首大都是气候异常导致的各种自然灾害。持续整个夏天的旱灾,致使俄罗斯粮食减产三分之一。俄罗斯是世界上第三大小麦种植国、第四大小麦出口国,在普京总理签署出口禁令的  相似文献   

14.
城镇化也意味着对农产品的需求会有更大的涨幅要顺利推进中国的城镇化,必须高度重视粮食和其他主要农产品的供求关系。中国粮食产量获得了"九连增",2003年我们的粮食总产量是8614亿斤,经过九年的努力,去年的粮食总产量是11791亿斤,年度的产量提高了3177亿斤。这是非常非常了不起的事情。但是很多人也在问,一方面是"九连增",一方面是以粮食为首的一些重要农产品的进口数量却在不断地增加,这到底是怎么回事?  相似文献   

15.
“八连增”之下粮食安全形势依然任重道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12年夏收将至,中国粮食生产在去年实现"八连增"后,今年乃至以后如何续写粮食连续增产连增传奇?在复杂的国内、国际粮食安全环境下,我国粮食安全又该如何持续保障?我们特编发一组关乎粮食安全的理论文章,以飨读者。在当前国际金融危机持续影响和粮食价格高位运行的背景下,我国粮食生产实现"八连增",大幅提高了国内的粮  相似文献   

16.
1941年下半年粮食部成立,后方各省普遍实行田赋征实、粮食征购,国民政府手中掌握了大量粮食。1941年9月,粮食部利用陪都重庆原有粮食加工设备,筹组中国粮食工业公司,办理战时军粮民食加工制造,解决陪都粮食供应问题,建立粮食工业基础,以期实现孙中山提出"粮食加工工业化、标准化"目标。该公司筹设及运作显示政府对于粮食加工业的参与度在逐渐提高,从以前的完全放任转向最大程度的实际运作与管制。其发展路径亦展示出政治需要及国家资本在企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7.
自1994年下半年以来,美国世界观察所所长莱斯特·布朗(Lester·R·Brown)先后在《华盛顿邮报》、《世界观察》、《日本经济新闻》和日本农业土木综合研究所举办的"世界人口与粮食"国际研讨会上,对中国未来的粮食问题及其对世界的影响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并对2030年中国的粮食供求做出了预测。布朗认为,中国粮食产量增长停滞的原因是:一方面中国的工业化,大量的耕地和水资源被用于非农产业的发展,化肥的效果已达到顶点,农田水土流失、干旱、气候变暖等环境问题严重;并且,许多国家的  相似文献   

18.
我国粮食收储制度自提出和实行以来,在我国农业的发展过程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但粮食收储制度实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正在不可避免地影响着粮食收储制度带来的好处。在2017年的"中央一号文件"中,粮食收储制度改革在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被重点强调。在此背景下,文章将以玉米为例,着重分析中国粮食收储制度的利与弊,并为粮食收储制度改革提出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9.
城市化滞后导致我国粮食低水平过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粮食低水平过剩令人费解1993—1995年,全国粮食供给告紧,我国不得不对内大幅度提高粮食合同订购价,对外扩大进口量,1995、1996年分别净进口粮食1800万吨和1000万吨。正是在这样一种情况下美国世界经济研究所所长布朗先生提出"谁来养活中国人"的疑问,引起了国内外人士的担忧。当前,我国粮食过剩,库存达历史最高水平。粮食的大量压库使国家财政挂账2000多亿元,粮食保护价收购许诺不能兑现,粮食市场价已持续五十几个月的走低。在产粮区的安徽省市场上,稻谷价跌至每公斤0.8元左右,大大低于粮食购销体制改革政策出台时的市场价。  相似文献   

20.
2003年10月,已经多年基本保持平稳的中国粮食市场,突如其来地出现了粮食涨价现象,并且持续到年底才逐渐趋于平稳。但是,与上年同期相比,全国三种主要粮食(小麦、玉米、大米)的价格上涨10%~20%。2004年春节过后,粮食价格再次出现上涨,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