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王曼  尹燕 《改革与战略》2002,(11):48-50
1998年,为应对亚洲金融危机对我国经济的挑战,我国政府在坚持"人民币不贬值"的政策下,提出了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的主张.积极的财政政策对我国近年的宏观经济保持7%以上的增长发挥了决定性的作用.今年4月,中国财政部长项怀诚提出积极的财政政策要"淡出".积极的财政政策淡出后,应该采取什么对策来克服当前宏观经济中存在的通货收缩及有效需求不足问题?成了值得人们思考的问题.  相似文献   

2.
李振明 《科学决策》2002,(11):14-16
自2000年上半年我国宏观经济出现了重大转机以来,学界对于以抑制通货紧缩为主要目的的积极财政政策是否需要坚持就颇多争论.今年上半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GDP)实现了7.8%的未预料到的高增长之后,关于积极财政政策是否需要淡出的争论进一步升温.  相似文献   

3.
我国宏观经济形势定位及宏观经济政策问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要研究我国的宏观经济政策问题,须对我国的宏观经济形势有准确的定位。由于我国当前的宏观经济形势极为复杂,笔者主张将其定位为“劳动力剩余条件下的有效需求不足和通货紧缩相交织的状态,同时还面临着潜在的通货膨胀的压力”。本文同时探讨了我国当前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存在的问题,并对扩张性财政政策的阶段性淡出、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配合使用、扩大有效需求提出了一些意见。  相似文献   

4.
自1998年我国政府为了抑制通货紧缩的恶化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以来,关于积极财政政策的争论就一直没有停止过。积极的财政政策实施3年来,我国宏观经济终于在2000年上半年出现了重大转机,当年 GDP 实现了8%的增长率,于是,呼吁积极财政政策逐步淡出的声音日渐增多。对于这一问题究竟该如何认识呢?一、积极财政政策的可持续性:需要与可能积极的财政政策,实质就是扩张性的财政政策。很明显,我国自1998年开始实施的这种积极财政政策具有突出的反周期性。从实践上看,据有关部门  相似文献   

5.
张岐 《理论观察》2004,(6):20-22
财政部长金人庆关于“中国将由实行积极和扩张的财政政策转向实行中立的财政政策以降低通货膨胀风险“的发言,使实施了6年的积极财政政策在总结和争论声中“相机“淡出了人们的视野.中性财政政策又成了关注的焦点,正确认识中性财政政策及未来我国财政政策的走向,必须从积极财政政策实施6年来的效绩分析及其二者间发生转化的内在原因分析着眼,才能更好地理解这种政策间转换的规律性,从而更好地理解和自觉地运用好这一政策工具,保证我国宏观经济的良性运行.  相似文献   

6.
1997年10月,亚洲爆发了金融危机。受其影响,我国出现了通货紧缩现象,出口急剧减少。为了保持宏观经济稳定和持续增长,我国采取了扩张性的财政政策,即通过增力。政府支出,扩大内需带动经济增长。积极财政政策的使用到今年已经是第五个年头了,关于积极财政政策是否应该淡出争论比较大。对于积极财政政策有利的一面,基本上没有什么分歧。对影响积极财政政策可持续性的因素,学术界争论比较大,人们通常从债务负担和挤  相似文献   

7.
《中国经济信息》2003,(2):20-21
单纯调整总量关系的政策定位已经不能适应需要 进入2002年以来,关于积极财政政策应否"淡出"的争论再趋热烈.呼吁"淡出"的理由不无道理.反对"淡出"的声音也有依据.  相似文献   

8.
本文通过对我国实施积极财政政策以来所取得的巨大成就,以及我国财政风险的特殊性、可持续性,财政政策的拉动效应、挤出效应、紧缩效应等诸多问题的分析,论证了财政择机适时淡出的必要性与可能性.并对目前国内经济学界一些普遍认可的观点进行了大胆质疑.  相似文献   

9.
4月16日,财政部长项怀诚在新闻发布会上高度评价了积极财政政策所带来的经济拉动作用,但称实施积极财政政策直接增加了财政赤字和债务余额,必须重视这一"必须付出的代价",积极财政政策要逐步淡出.  相似文献   

10.
对几个宏观经济问题的看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对当前中国的几个宏观经济问题提出了看法。受国际经济波动的影响,在外需不太稳定的情况下,调控应坚持以内需为主,并适当降低外贸储存存度;积极财政政策在全球经济背景下不仅不能淡出,还应加大,货币政策也应配合财政政策多发挥作用;可以从供给方面着眼,实施一些可能的政策,把需求方面与供给方面的政策结合起来。  相似文献   

11.
稳健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下的政策工具选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在对宏观经济模型与政策工具进行理论分析的基础上,回顾了1997年以来我国宏观经济政策的选择和政策变量的使用,认为1997年以来我国实施的积极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属于扩张性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同时在分析了2003年以来我国经济运行状况及2004年加强宏观调控下我国经济运行状况的基础上,提出实施稳健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必然性,并对稳健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涵义及政策工具的选择提出了一些自己的设想。  相似文献   

12.
王怡  雷清 《特区经济》2011,(3):65-66
起源于美国的金融风暴的爆发与蔓延,影响到了实体经济。我国财政政策也由稳健型转型为积极的财政政策,以拉动内需,促进消费,刺激经济。积极财政政策的推行成功地减少了经济危机对我国的负面影响,但也在实施的过程中出现了一些问题。本文全面分析了拉动内需的积极财政政策,针对当前宏观经济形势的变化全面分析了拉动内需的积极财政政策措施,并对这些财政政策引发的效应进行分析,针对存在问题给出了应对对策以及注意事项。  相似文献   

13.
艾芃菲  陈靖韬 《中国经贸》2014,(19):122-123
本文首先对我国近年来的的宏观经济政策进行总结,并对2009年起我国的宏观经济政策的效果进行追踪。进而由我国宏观经济政策对经济产生副作用提出了经济政策,特别是财政政策的时间不一致问题。本文接下来从财政政策对于投资的时间不一致性与对于需求的时间不一致性两方面来详细论述财政政策时间不一致性成因。最后承接前文论述,并根据宏观经济数据,对未来宏观经济时间不一致问题的严重性进行预测。  相似文献   

14.
我国政府自1998年以来已连续几年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对于促进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但积极的财政政策长期运用会给经济带来负面影响,因此应选择适当时机,使积极财政政策淡出。  相似文献   

15.
关注     
焦点FOCUS中国首次提出中性财政政策 在实施了8年积极财政政策之后,中国首次提出了“中性财政政策”。 5月27日,财政部部长金人庆在上海全球扶贫大会闭幕式上提到了“中性财政政策”这个词。他说,中国将由实行积极和扩张性的财政政策转向实行中性财政政策,以降低通货膨胀风险。经济分析人土说,虽然中国淡出“积极的财政政策”是一个趋势,但官方提出“中性财政政策”还是首次。  相似文献   

16.
当前.为实现"保增长"的经济工作目标,我国政府实施了积极的财政政策.20世纪90年代的日本为走出经济发展困境,也曾经推出过大量的财政刺激计划,但收效甚微.文章分析了日本财政刺激政策的经验教训,提出了我国当前实施积极财政政策的着力点和应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17.
2005年我国宏观经济政策要从过去的"扩张型"演化为"双稳健型",即由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组合向稳健的财政和货币政策组合转变.在双稳健的政策下,我国就业如何进一步拓展,首先要对当前的失业问题和中国经济有一个深刻的认识.  相似文献   

18.
随着经济增幅的提高、物价水平的上升,积极财政政策淡出、转型的呼声日高。财政部部长金人庆日前在上海出席全球扶贫大会闭幕式记者招待会时也称,中国总体宏观经济表现良好,已经走出通货紧缩阴影,今后中国将采取中性的财政政策,有保有控。那么,如何理解中性政策,财政政策在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应发挥怎样的作用,谈一点个人看法。  相似文献   

19.
国债作为三大财政政策工具之一,在我国1998年开始实施的积极财政政策中起到了弥补赤字、筹集建设资金、扩大内需的作用。2004年我国宏观经济出现了转机,稳健财政政策被提上日程,2007年继续实行"双稳健"的财政和货币政策。新形势下国债的功能应再定位于经济结构调整、公开市场业务操作工具、金融资产功能。  相似文献   

20.
2003年是我国宏观经济政策的一个拐点。虽然我国继续承接1998年以来实行的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但是,由于2003年我国宏观经济形势发生了一些出人意料的变化.因此.在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具体实施中也出现了一些新现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