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 毫秒
1.
邓小平的社会公平观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社会公平思想,并结合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践,提出了发展生产力是实现社会公平的物质前提;共同富裕是社会公平的终极目标;法治是实现社会公平的政治保障;“三个有利于“是判断社会公平的标准,从而构成了邓小平的社会公平观的基本框架.同时,邓小平社会公平观有其重要的特征.重温邓小平的社会公平思想,对于实现经济社会的科学发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共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基础和核心,是构建和谐社会的本质要求。实现教育公平,对和谐社会的构建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文章对当前我国教育存在的不公平现象和原因进行分析,认为根据我国教育发展的现状和目标,我们首先应该遵循基本教育权利完全平等原则、非基本教育权利比例平等原则、教育利益补偿原则等,才能真正实现教育公平,进而促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  相似文献   

3.
杨杨  陈思 《特区经济》2010,(2):91-93
在可持续发展思想的指导下,税收的公平原则内涵应发生改变,即税收的公平原则必须引入代际公平理论,注意和追求世代间的税收公平。借鉴西方发达国家的经验,我国应选择构建绿色税收体系及开征遗产税这两条路径实现税收代际公平目标。  相似文献   

4.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全局做出的战略举措.胡锦涛同志最近指出:实现社会和谐,建设美好社会,始终是人类孜孜以求的一个社会理想,也是包括中国共产党在内的马克思主义政党不懈追求的一个社会理想. 和谐的思想不只是我们现代人提出的思想,在我国古代和西方国家也充满这些思想.如中国人对"和"的解释:和睦、和谐、和平等概括起来就是"人和、家和、国和、天地人和".  相似文献   

5.
马克思主义价值论由于其自身的辩证本性和批判的、革命的性质,发挥着在批判旧世界和建设新世界过程中的社会变革先导作用。马克思的社会关系思想为构建和谐社会提供了微观认识基础,马克思社会结构思想为构建和谐社会提供了一个理论基础,马克思的唯物论思想给我们展示了构建和谐社会的物质性前提和基础。  相似文献   

6.
公务员作为国家权力的行使者,要求其薪酬制度与国家的整体薪酬水平相适应、与公务员提供的劳动相契合、与公务员的社会贡献相匹配。实现公务员薪酬的公平分配是实现社会公平正义、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研究我国公务员薪酬制度的公平性具有重大的意义。文章基于亚当斯的公平理论,着重分析我国公务员薪酬制度的现状,为公务员薪酬制度改革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7.
马克思主义哲学与西方近代哲学具有批判继承的关系,马克思主义主体性思想亦然如此。通过对马克思以前的西方主体性思想进行历史考察,可使我们更加深入、全面地了解马克思主义主体性思想之丰富含义。  相似文献   

8.
公平正义是人类社会的普遍价值追求,是我国构建和谐社会的核心理念.可如今我国在政治领域、经济领域、社会领域、文化领域等呈现出诸多不公平非正义现象,由此激发了社会矛盾,增加了社会不稳定因素.这与我国大力构建和谐社会的初衷背道而驰,探寻公平正义的实现路径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9.
我国古代的伦理道德思想的史料极为丰富,可以说涉及到伦理道德理论的各个方面,并具有一系列特有的概念、范畴、命题和学说体系。当前,在我国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事业中,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下,研究我国古代的伦理道德思想,挖掘和整理这笔宝贵财富,批判地继承我们祖先的伦理道德遗产,有助于我们分析和研究我国当代伦理道德观念的思想来源,形成的特点,弘扬其中对道德建设有积极意义的思想,剔除糟粕,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伦理道德理论。我国历史上的伦理道德思想具有浓郁的民族特色。研究它的基本特征,不论是对于掌握伦理道德…  相似文献   

10.
随着我国各项改革的深入,经济结构调整和体制变革的力度不断加大,社会公平问题日益凸现。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首次完整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概念。本文以公平原则做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础和价值取向,分析我国存在的不公平的社会现象,从社会公平和正义的角度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对策和思路。  相似文献   

11.
构建和谐社会必须维护教育公平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公平和正义是建设和谐社会的理性基础,教育公平是实现社会公平的起点和"最伟大的工具",教育公平当然成为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石.我国的教育事业在过去几十年所取得的显著发展和进步,促进了我国社会向更加公平和正义的道路上前进,但教育公平依然严峻.维护教育公平,构建和谐社会,要落实科学发展观,要坚持以人为本,做到公平、公正.  相似文献   

12.
薛建强 《科学决策》2005,(12):21-23
新时期我国积极推进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教育事业有了发展。但教育不公平现象依然存在,而且更严重了,这不利于体现社会公平和构建和谐社会必须积极推进教育体制改革,逐步实现教育的公平。  相似文献   

13.
作为西方马克思主义主要代表人物之一的哈贝马斯,他的交往行为理论从当代资本主义社会交往异化开始,试图从自由主义模式的公共领域中挖掘规范和批判的力量,修正科学主义的传统,重建交往理性,实现人际关系的和谐。研读其有益的思想内涵,对促进人际关系和谐,推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构建具有十分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4.
教育是实现社会公平的起点,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和社会和谐的重要组成部分,教育公平的重要标志是教育资源的均衡配置。文章以扬州市为例,从公共产品理论和教育公平理论出发,分析义务教育资源配置的现状及资源配置非均衡的原因,提出构建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相应机制。  相似文献   

15.
孙志祥 《黑河学刊》2008,(6):138-139
马克思主义创始人提出的“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的未来社会是和谐社会的价值取向。西方发达国家在社会发展过程中,为解决现有的大量社会问题也提出了社会和谐的执政理念,为未来社会准备了“入口”。我们党提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理念,是对马克思主义社会发展理论和人学理论的丰富与完善,是对国家治理模式和对人的价值实现的一种创新。  相似文献   

16.
维护公平正义与构建和谐社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和谐社会是追求公平正义的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大力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目前在我国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还存在不同程度的社会不公平现象,如收入差距、分配不公、城乡差距、机会不均等,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社会的和谐,造成了社会矛盾。因此,维护和实现公平正义,成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的一项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17.
构建和谐社会的思想内核是社会公平与价值认同。能否实现社会公平与制度和体制密切相关,不合理的所有制结构和不恰当的市场运作,将加剧社会不公平和不公正。加强政府公共服务和推动公众最大限度参与社会事务是人应对不平等加剧的最佳选择之一。要完善我国的市场经济体制,建立机会均等的发展机制;通过税收进行再分配,提供充足的公共服务;强化社会责任,提高社会认同,动员社会力量参与社会建设。  相似文献   

18.
在马克思主义思想体系框架内,公平、公正的观念构成了现存生产关系的道德基础。公平、公正意味着人可以得到因其为人而应得到的东西。从广义上说,马克思的公正原则意味着不论他对社会的贡献如何,应给每个人适当的权利;具体地说,就是人的价值要被充分张扬,人性要被充分尊重,人权要被充分维护。而这些理论都是构建和谐社会应当遵循的科学的价值取向。因此,构建和谐社会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公平观与人的全面发展的基本理论。  相似文献   

19.
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同时,加强对人们的思想教育,坚定共产主义信念,是刻不容缓的重要任务。正确理解和把握和谐社会与马克思主义的关系,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内在要求。马克思主义以实现共产主义为宗旨,认为共产主义是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矛盾的真正解决,其核心特征与价值指向是社会和谐。  相似文献   

20.
健全的社会保障制度无疑对构建和谐社会、实现社会公平起到积极的作用。然而,现行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的缺陷是存在的。文章通过解析我国社会保障制度发展中存在的矛盾,就如何加强我国社会保障制度建设做了深入分析,为建设和谐社会、实现社会公平提供有力的制度保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