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无地农民问题形成的制度分析及对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章运用制度均衡理论分析了我国《土地承包法》的意义和无地农民形成的原因,在土地资源失去均衡的条件下,运用制度变迁理论分析了土地承包制存在的长期性,根据调查数据资料对河北省无地农民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深入研究,通过借鉴巴西解决无地农民问题的政策,根据我国实际情况,提出了小调整和开发荒地、建立健全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加强职业教育与技能培训建立农民就业的创新机制、加快农产品加工业发展提高无地农民收入等解决我国无地农民问题的对策。  相似文献   

2.
张业新 《发展》2013,(2):102-102,118
正确执行党在农村的土地政策,确保农民在土地流转中的主体地位,切实保证土地流转公平公正,维护农民的合法权益,是新形势下我国土地流转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3.
李墨刚 《魅力中国》2011,(17):109-109,103
土地延包是产生无地农民的重要原因,但其本质是人地矛盾和农村劳动力富余。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和延长土地承包期限是增加农民货币收入和实现富裕的根本途径,也是解决无地农民问题的关键所在。无地农民问题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机遇,须妥善处置。  相似文献   

4.
《中国老区建设》2006,(4):39-40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失地农民越来越多。由于土地征用补偿政策不落实,农村社会保障不到位,相当一部分失地农民成为“务农无地、就业无岗、低保无份”的“三无农民”,成了农村不稳定的因素之一。如何完善土地征用政策,解决失地农民的就业与社会保障问题,是解决“三农”问题不可回避的重要问题。我们就武汉市江夏区失地农民的就业与社会保障问题进行了一次调查,发现了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5.
本文通过对我国土地流转及土地流转政策执行的分析,基于互动理论模型,寻找一个政策执行者与政策接受者互相调适,双方都能接受的政策目标和政策执行模式。以此改进我国农村土地的优化配置,提高农民的生活水平,增加农民的收入,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和农业生产发展。  相似文献   

6.
虽然家庭联产承包制采取"农地普占"的分散、均田方式,较好地解决了社会公平问题,但是在兼顾效率原则方面却有待完善。因此在新时期如何长期稳定农地承包关系,逐步建立和完善农村土地使用权流转制度,已成为亟待解决的理论问题和现实问题。一、当前农地政策的运行情况20年来,中国的农地政策内容基本稳定,主要有三点:坚持土地所有权;稳定农民承包权;放开土地使用权。但在实施过程中面临来自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是政策本身不完善、有缺陷;另一方面是政策执行有偏差。  相似文献   

7.
稳定土地承包关系,坚定不移地贯彻土地承包期再延长30年的政策,农民合理负担坚持定项限额,保持相对稳定,一定3年不变。“两稳”是党的农村政策的两块基石,深受农民拥护。那么,除此之外,广大农民还有什么期盼和要求呢?就此问题,笔者近期对鄂西山区秭归县14个乡镇50多个村的农民进行了走访调查。结果表明:“两稳”之后的农民尚有五份。  相似文献   

8.
惠农政策的实施,让广大农民群众得到了实实在在的好处,有力地促进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农村发展。但政策在执行过程中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影响了惠农政策预期目标的实现。问题的产生,主要受到政策设计、政策执行和监管服务的制约和影响。问题的解决,在当前,应主要抓好"五个一",即:倾听一下心声,凝聚一种合力,成立一个班子,完善一个机制和强化一下职责。  相似文献   

9.
唐艳 《理论观察》2010,(4):28-29
当前我国地方政府在土地征收政策执行中,存在着公务员在政策执行中曲解政策、政策执行监督机制不完善、土地征收管理缺乏透明度和问责制等突出问题。探索解决这些问题的正确路径,提高地方政府土地征收政策执行力,对于我们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大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0.
中共十五届三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农业和农村工作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再次重申:稳定土地承包关系,坚定不移地贯彻土地承包期再延长三十年的政策;农民合理负担坚持定项限额,保持相对稳定,一定三年不变。“两稳”是党的农村政策的两块基石,深受农民拥护。那么,除此之外,广大农民还有什么期盼和要求呢?就此问题,笔者近期对湖北省秭归县14个乡镇50多个村的农民进行了走访调查,结果发现大多数农民有五盼。一盼科技服务到田头。改革开放二十年来,实行家庭承包经营,使农民获得了充分的经营自主权,极大地调动了广大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相似文献   

11.
失地农民补偿标准的现状及对策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土地是农民赖以生存的基础.现阶段,我国城市化建设步伐加快.农村土地被征用的力度越来越大.使得很多农民失去了土地使用权或土地所有权.成为失地农民.对这一弱势群体补偿标准的确定,关乎失地农民的合法权益.国家对此做出相关的政策规定.文章分析了国内各地区征地补偿标准和补偿政策执行的现状.指出存在补偿标准低、补偿标准存在漏洞以及补偿方式不完备等问题,并提出了完善失地农民补偿标准的对策.  相似文献   

12.
现阶段,新农村建设依赖于一系列新农村政策的有效执行。然而政策本身的问题、政策执行主体的局限性、农民的负面影响、政策环境的挑战等因素制约着政策的执行,影响政策效果。因此需要深化政策执行体制改革,提高政策执行人员的综合素质,培育新型农民,营造良好的政策执行制度环境,以推动新农村政策的有效执行。  相似文献   

13.
建立保障农民土地权益的长效机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韩俊 《科学决策》2007,(5):30-31
土地问题是“三农”政策的核心 土地问题是当前新农村建设中不容回避的一个突出的问题。用不同方式侵犯农民土地合法权益,已成为新形势下侵犯农民利益的最重要的表现形式。我们对2749个村庄的统计结果显示,有村民上访村庄的比例为28.9%。分地区看,东部发生上访的比例最高,为32.5%,西部次之,为27.6%,中部最低为24.  相似文献   

14.
方青 《广西经济》2009,(4):44-45
一、土地流转试点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一)政策宣传不到位,群众思想认识有待提高。一些乡镇政府没有把推进农村土地流转放到推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增加农民收入这个大局来认识。对土地流转政策的宣传不够深入.群众对土地流转的认识还存在误区.主要表现为“三怕”:一是部分农民怕土地转包出去后.自己丧失了土地经营权.没有了生活的最低“保障线”.因此部分农民外出打工后.宁愿土地荒芜也不愿转包出去。二是部分业主怕政策不稳.政府收回土地承包租赁权.不敢大胆投入。三是部分业主怕市场前景不佳.承包无效益.不敢大规模开发。  相似文献   

15.
土地政策是处理好农民问题、农村问题的关键,而调查研究是正确制定土地政策的前提。民主革命时期土地政策的历史演变与毛泽东的调查研究实践存在着密切的关系。毛泽东根据中国不同时期的革命状况制定与之相适应的土地政策,解决了农民问题这一中国革命最根本的问题,从而最终取得革命的胜利。  相似文献   

16.
当前城镇化背景下,新农村建设人力匮乏问题日益严重。"培育新型职业农民"政策是解决这一问题的重要举措。为促进培育新型职业农民"政策的执行,对新型职业农民政策执行中政府工具选择的现状进行梳理并分析,提出政府工具选择优化的对策,为该政策的有效执行提供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孙秀丽 《中国经贸》2009,(24):133-133
改革开放以后,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土地征收在使土地释放出大规模效益的同时也使失地农民陷入了生活的困境。农民“种田无地,就业无岗,低保无份”的三无现状严重影响了社会的安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和城乡统筹发展,这也将阻碍我国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这一伟大目标的实现。本文重点从改革征地制度,建立合理的补偿机制、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引导农民再就业等几个方面对农民未来的发展之路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8.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进一步加快,大量土地被征用,一些农民特别是城市周边的近郊农民,失去了他们祖祖辈辈赖以生存的生产资料——土地,成为失地农民。目前大多数失地农民转变为“种田无地、就业无岗、创业无钱、低保无份”的四无弱势群体,被排挤在现代工业大门之外,他们的生活和生存面临严峻的挑战。如何保障这部分群体年老后的基本生活,让他们安居乐业,已成为一个重要的社会问题。  相似文献   

19.
失地农民的就业和社会保障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我国目前正处在快速的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中,伴随这一进程,城市住房和非农业用地的需求也随之增加,大量的农业土地转化为城市用地。据估计,目前我国完全失去土地或部分失去土地的农民可能高达4000万~5000万人。国家强制性大量征地造成的农民生活水平下降、就业无着落等问题日益严重,因征地问题引发的社会矛盾不断加剧。本报告主要利用一些个案调查材料分析了失地农民的就业和社会保障状况,提出了解决失地农民问题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0.
中国是个农业大国,农民占中国人口的大多数,农民问题是中国社会的基本问题,而要解决农民问题必须首先解决与此紧密联系的土地问题,土地问题是影响中国社会稳定和发展的最重要因素之一。20世纪三位历史伟人孙中山、毛泽东、邓小平都对土地问题进行了深入地探索。有一根主线将三的探索联系起来,同时三的探索又存在着差异。对此作比较研究,我们可以从中获得许多启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