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梁平汉 《开发研究》2004,9(2):65-68
有效市场假说 (EMH)一直是标准金融学理论的核心概念 ,近年来兴起的行为金融学 (BehavioralFinance)质疑这一假说。依照实证主义方法论的思想 ,本文首先回顾了与有效市场假说相悖的“异象”和行为金融学的理论建构模式 ,然后回顾了标准金融学对“异象”的实证研究和解释 ,分析了“异象”的实质根源。本文认为 ,使有效市场不能得到实现的套利限制更多的是来源于信息、制度等外部约束 ,实证研究很难说明投资者的特殊心理因素是有效市场的障碍 ,行为金融学的理论还未形成关于投资者行为的清晰理论体系。但是 ,在行为金融学与标准金融学间不断的挑战———应战过程 ,金融理论将得到不断的发展 ,更加具有预测力和解释力。  相似文献   

2.
在上个世纪70至80年代,有效市场理论占据了金融学研究的支配地位,无论是在理论框架还是在经验证据方面。80年代之后,随着大量金融异象的涌现,人们开始质疑有效市场理论的现实解释性,并开始寻求从心理和行为因素探求金融市场的行为规律。作者在文国探讨了金融学基础的发展和变迁,回顾了有效市场理论的结构和支持性证据,分析了股票市场遏度波动和一些典型性金融异象的过程和特征,并在此基础上介绍了行为金融学说的理论体系和试验性证据。  相似文献   

3.
黄中南 《特区经济》2010,(3):100-102
我国权证市场处于初级发展阶段,市场规模非常小,投资者心态和行为都不成熟,投机过度,出现了许多价格异象,如:基本面异象,技术面异象,日期异象,规模异象。这些"异常现象"传统金融理论所不能解释。行为金融学认为,投资者在进行投资决策时,由于有限理性、心理情绪等行为偏差和前景理论、心理账户、框定依赖等行为模式的影响,实际决策并非最优决策,导致金融市场上价格的变化偏离建立在传统金融理论假设基础上的结果,出现价格异象。文章通过总结我国权证市场这些价格异象的表现,分析了其行为金融学原因。  相似文献   

4.
方勇  孙绍荣 《特区经济》2006,(6):348-349
基于“理性经济人”假设的标准金融理论由于对金融市场上的种种异象无法给出令人信服的解释而受到人们的质疑,行为金融学因其更接近真实的市场而备受关注。本文阐述了行为金融学产生的背景、意义以及行为金融理论的主要内容,最后从行为金融学的角度对金融创新提出了一些构想。  相似文献   

5.
1970年以后的有效市场假说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有效市场假说是新古典金融学与行为金融学论战的焦点。本文回顾了 1 970年以后有效市场理论的主要文献。在综述了理性主义各学派对有效市场理论的贡献和研究者对有效市场进行的主要测试之后 ,本文探究了异象、稳定分布、混沌理论和行为金融学派对有效市场假说的批评及有效市场支持者的反批评。本文的结论是市场远比有效市场假说的反对者所说的要有效的多  相似文献   

6.
我国权证市场个人投资者行为异象的行为金融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中南 《特区经济》2011,(3):112-113
我国权证市场目前以个人投资者为主,心态和行为都不成熟,目的不纯,出现了大量行为异象,如:羊群效应;锚定效应;处置效应;恐惧和贪恋等。根据行为金融学理论,我国投资者在投资决策时,由于有限理性、情绪动机等客观和主观原因,广泛存在认知偏差和情绪偏差,必然出现行为异象。  相似文献   

7.
反应过度与反应不足是股票市场中的两个异象,对有效市场假说提出了严峻的挑战。围绕着反应过度与反应不足的成因及实证检验,国内外的学者做了大量研究。本文沿着行为金融学的分析方法,对反应过度与反应不足的具体表现、模型解释、衡量方法、国内外研究进行了系统的阐述。  相似文献   

8.
樊纪明 《中国经贸》2014,(13):149-149
心理学是行为金融学的基础,将其他学科的研究成果和范式融合,然后对传统金融理论进行相应堵塞拓展和突破。金融理论与实践会因为行为金融学而产生较大影响,行为金融学属于人类行为学和金融经济学的相交叉的边缘学科,正缓慢成为主流金融学,经济学家对此进行高度关注。  相似文献   

9.
有效市场假说是现代金融学的基石,直到目前,有效市场假说理论仍处于主流金融学的核心地位.然而现实中发生一系列市场中的异象使有效市场假说理论难以自圆其说。本文从分析有效市场假说的前提条件出发深入分析了有效市场假说存在着的种种缺陷,从而得出在现在的证券市场中是不存在完全有效市场的,并对新信息能影响股价的大幅波动予以质疑。  相似文献   

10.
董志强 《南方经济》2018,37(2):12-22
行为经济学研究不是要挑战主流经济学的理性行动者模型(BPC模型),而是要改造和完善BPC模型。许多不一致的偏好和"非理性"的行为,只要加入情景因素便可得到合理的解释。经济理论对人类行为"异象"挑战的正确回应,不是抛弃BPC模型,而是考虑偏好的情景依存性和进化心理机制对BPC模型进行修正和改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