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刘策  姚定 《东宇经纬》2000,(8):22-23
学生的负担,不管怎样划分,不外乎是生理负担和心理负担,其中起决定意义的还是心理负担。导致心理负担的因素很多,而且来源、性质不尽相同。可能是来自社会的,也可能是来自家庭的;可能是来自学校的,也可能是来自学生个体的;可能是愉快的,也可能是不愉快的;可能是有利的,也可能是有害的。愉快的、有利的、适度的负担,  相似文献   

2.
社会心理学视野下的和谐社会与贫富差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当前我国贫富差距的扩大对民众的社会心理造成了一定冲击,也必然影响到社会和谐。文章对我国目前贫富差距的现状进行总结,对这种差距导致的某些社会心理进行分析,最后,就如何防止贫富差距进一步拉大,促进和谐社会从社会心理学角度提出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3.
马斌毅 《发展》2011,(9):120-121
突发事件对公众心理的影响是巨大的,会导致人们在心理、认知、情感和行为上出现功能失调及社会混乱。因此,政府在突发事件应对中进行公众心理引导是十分重要的。本文就突发事件应对中政府对公众心理引导的必要性、影响公众心理的因素、政府进行公众心理引导的路径选择等方面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4.
申奡 《魅力中国》2014,(19):191-191
经济社会的飞速发展带来了人们生活节奏的不断加快。在现在这个讲求速度和效率的社会,人与人之间的竞争越来越激烈,带来了人际关系的不断复杂化。使得人们的观念意识、情感态度也变得更为复杂。大学生作为现代社会的组成部分,对社会心理也十分敏感。种种心理压力造成的心理应激、心理危机或心理障碍层出不穷。本文就着重探讨了大学生的生活中产生的各种心理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法。  相似文献   

5.
《中国报道》2008,(6):68-68
你如果对地震问题有过多一点了解的话,就会明白,震灾现场是一种何等人间炼狱的场景,会给人带来何等巨大的心理冲击。……当然,指望那些震灾幸存者们把这段痛苦的记忆都忘掉,只能是一个美好的愿望。这种刻骨铭心的记忆是不可能忘掉的,只能通过心理抚慰,加上时间的冲刷,才能慢慢让其淡去。那些救援者们,虽然所受的心理冲击一般来说,要小于幸存者,但也同样需要得到心理抚慰。所以,在救灾的形势稳定了以后,一定要向灾区派出大量的心理医生,向灾民们提供心理服务。同时,那些救援者们回到各地后,各地也应该安排心理医生,为他们提供服务。这可能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希望能坚持到底。  相似文献   

6.
张中娜 《魅力中国》2013,(31):174-174
初上高中,大多数同学可能就听别人说物理是最难学的的科目,一上来对她就产生了畏难心理。那么,高中物理是不是真得挺难学呢?我们是不是就没有学好她的希望了呢?答案都是否定的!下面我就浅谈一下自己指导学生进行物理学习并已取得良好成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7.
薛峰 《东北之窗》2013,(6):48-49
“如果社会有完备的无障碍设施,让每一个残疾人像正常人一样出行、存款、到饭店就餐。可能这个群体还会创造更多的价值。残疾,并不是问题:由残疾所衍生的心理、沟通等方面的障碍,可能是现在残疾人就业的最大问题。”  相似文献   

8.
改革开放二十多年来,我国的经济建设突飞猛进,人民的生活水平有了很大提高,但同时贫富差距扩大化作为一个社会问题也日益凸显。贫富差距的扩大化作为一个经济现实,之所以成为社会问题,很重要的原因在于它容易引起社会公众的心理失衡。我们常讲,要把改革的力度、发展的速度和社会可接受的程度统一起来,当贫富差距的扩大达到了公众不能接受的程度而又(暂时)无力改变时,就会产生一种相对剥夺感,导致心理失衡,成为社会的不稳定因素。所以,在继续采取措施平抑贫富差距扩大化的同时,如何对由此导致的社会公众心理失衡进行有效调控就…  相似文献   

9.
社会心理作为一种较低层次的社会意识,对于行政决策的成功与否具有着重要的影响。在行政决策过程中存在着众多的社会心理效应,既有积极的作用,又有消极的作用。这就要求我们认识和掌握这些决策心理的相关规律,对其进行优化和控制,以促进行政决策的不断优化。  相似文献   

10.
石伟利 《魅力中国》2013,(10):183-183
随着社会的深刻变革,大学生的心理问题越来越复杂,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有效运用心理疏导就显得尤为重要。本文在分析心理疏导的含义及其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关系的基础上,简要分析了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运用心理疏导的意义,提出了思想政治教育中有效运用心理疏导的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1.
通信是现代化信息社会生产力要素的重要成分,是国民经济的重要基础设施之一。没有高度发达的通信,就不会有高度发达的社会生产力,也就不可能有社会的现代化。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在我国现代化建设的进程中,国家始终坚持把通信作为经济发展的战略重点。  相似文献   

12.
农业院校辅导员在开展心理辅导工作时,相对其它院校辅导员而言,他们的辅导对象从经济、社会、心理等方面都有着自己独特之处。因此,农业院校辅导员在应用普通心理辅导理论基础上,还需要以有针对性的方式来开展心理辅导工作。此外,辅导员队伍是近几年高校的新生力量,他们参与心理辅导工作的现状喜忧参半。本文就农业院校学生及辅导员工作现状,结合实际案例,从优势和劣势两方面来对当前农业院校辅导员开展心理辅导工作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3.
建设和谐社会 必须重视社会心理和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包晓  刘乾坤 《中国西部》2007,(9):176-179
社会主人和谐社会不仅是指物质利益层面的和谐,也包括人的心理以及精神层面的和谐,社会成员的心理和谐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和重要内容,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决定》指出:“注重促进人的心理和谐,加强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引导人们正确对待自己、他人和社会,正确对待困难、挫折和荣誉。”就是强调了和谐社会心理的建设。这既是以人为本思想的体规,也是建设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14.
徐慧泳 《魅力中国》2013,(17):151-151
中考是知识的考试。是能力的考试,也是心理的测试。这就要求老师必须具备较高而灵活的教育教学技巧。使学生学会做人,学会做事.学会合作,学会学习全面提高认识社会、适应社会、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本文从三个方面论述了思想政治中考应试技巧。  相似文献   

15.
企业不良的风气、不好的行为,一旦有人开了头,就很容易在周围扩大和蔓延开来。在大力建设节约型社会,狠抓浪费现象的治理工作十分重要。如若浪费现象在一个单位或部门形成了气候,人们首先就会产生对治理浪费的颓废心理,认为浪费没人管理,因而会对治理浪费失去信心,从而不关心不重视浪费现象的治理,节约意识就会逐步淡化下去;二是容易使人们产生从众心理,不以浪费为耻,也跟着大伙儿一起浪费。  相似文献   

16.
黄建钢 《发展》2008,(10):134-136
公共行政心理是时代的产物,不同的时代有不同的行政心理。自党的十七大以来,中国社会发展本身正浩浩荡荡地向公共社会挺进,行政管理研究突破了现实行政管理的视野和境界,从传统行政管理研究的范畴进入了一个新的涉及心理和心态的管理领域。无论是人们心理还是行政管理都越来越明显地具有、体现和表现了公共性。公共行政心理的实质是人们对行政管理实践活动的主观反映,并能通过行政行为能动地作用于包括行政体制在内的社会政治制度。良好的公共行政心理是行政管理工作的根本保证,也是行政体制改革的精神动力。  相似文献   

17.
信用风险的产生根源信用是指经济主体之间建立在诚实守信基础上的心理承诺与约期实践相结合的意志和能力,以及由此形成和发展起来的行为规范和交易规则。早在十七世纪,经济学鼻祖亚当·斯密就在其重要著作《道德情操论》中指出,信用是分工与合作存在的前提。若没有信用规则,任何社会都不可能保留对生产至关重要的凝聚力,分工与合作也就不可能进行,交  相似文献   

18.
冯学平 《中国经贸》2012,(8):152-153
核心提示:当前,由于分配制度不完善,社会两级严重分化,80%的财富集中在20%的人手中,80%的国民仍然相对贫困,而已经富起来的人中有大部分不是靠“勤劳致富”所取得,让大多数人难以“服气”,进而产生心理失衡;由于市场经济制度仍然很不完备,社会财富聚集仍在发生固有的惯性运动,使原已相对贫困的人群看不到曙光,对现实和未来预期产生焦虑和不安全感;由于权力过份集中,权力操纵着经济要素并可转化为财富;社会形成了“权钱”紧密结合的共同体并左右现实、未来社会的政治、经济走势,社会心理失衡就进一步加剧。所以,仇富仇官就成为现阶段一种社会普遍心态。因此社会公平分配,反腐反贪是巩固政权、维系稳定的头等大事!  相似文献   

19.
落后和不发达,不仅仅是一难能勾勒出社会经济发展图景的统计数字,也是一种心理状态。发展中国家在现代化的路途中面临着一个共有的问题、相同的任务,那就是不仅要不遗余力地通过程度不同的变革来内化和协调各方面机制,自觉地参与国际经济大循环,在整个世界开放的格局中寻求和塑造自己的位置和角色,以便使现代化的硬性指标──社会生产力不断获得解放和发展,促进经济起飞,为全方位现代化的实现奠定坚实的基础,而且更为重要的是,与此同时还必须推进和加速人的现代化的历史进程。从某种意义上说,没有人的现代化,就不可能有经济的现…  相似文献   

20.
《中国老区建设》2013,(1):18-18
朱虹:必须重塑社会信任 南京大学社会学系副教授朱虹认为,随着中国社会进入了全面转型时期,信任的缺失成为社会乱象丛生的根源之一。社会转型所带来的高风险,使人们普遍丧失本体安全感。人们之所以觉得信任重要,是因为信任可以作为一种规避风险的心理机制。对信任的心理需求急剧上升,才是导致信任危机的社会心理背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