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科技创新与科技金融的协同发展是应对经济转型、优化资源配置、实现“双创”的关键路径之一。基于协同发展理论及熵权法,构建了科技创新与科技金融协同发展复合系统,选取成都市2000-2018年表征两者协同发展的序参量,以测度子系统有序度及复合系统协同度。研究结果表明,成都市科技创新与科技金融协同发展水平较低,其中科技创新发展缓慢是主要制约因素;当前应采用政府引导、市场主导的过渡型科技创新与科技金融协同发展模式。针对当前的协同发展现状,给出了科技创新与科技金融协同发展提升路径的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2.
区域经济创新协同网络是发挥技术创新集群效应,实现资源与要素汇聚的一种机制。本文利用2004年和2014年江苏省13个市的截面数据,将影响区域经济创新协同的要素进行了实证研究。  相似文献   

3.
伴随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的到来,科技创新已逐渐成为一个国家和地区发展的主要驱动力.立足科技协同创新视角,基于粤西地区2010—2017年相关科技创新数据,采用复合系统协同度模型对粤西区域科技协同创新水平进行实证研究.结果发现:粤西各城市在区域层面整体的科技创新协同性较弱,且存在明显的不稳定性;同时,粤西各城市内部科技创新子系统的协同水平较低,茂名市甚至处于非协同状态,各科技创新主体协同能力较弱.为此,提出相关对策建议,旨在提升粤西区域科技协同创新能力,从而推动粤西区域经济的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4.
经济新常态"一带一路"战略背景下的科技协同、人才互动与制度资本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和相互作用的。科技创新引领区域协同发展,人才互动支撑区域协同发展,制度创新保障区域协同发展。新常态下"一带一路"区域协同发展机制的构建以需求为中心,以科技、资金、人才和制度为协同资源,以客户、企业、研发机构和政府为协同主体。搭建制度先行、科技创新、人才互动的协同网络平台是推动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举措。  相似文献   

5.
区域创新能力事关科技创新的整体水平,是影响河北省区域竞争力的重要因素。区域内外创新发展双重不平衡,限制了河北省经济的进一步发展。河北省区域创新能力的提升,需要走区内协同和区外协同相互促进之路。持续优化区域创新创业环境,通过区内协同创新发展提升区域创新能力,强化开发区创新发展,发挥开发区作为全省创新示范区的效应,促进河北省整体创新实力的提升,使河北更好地融入京津冀协同发展。  相似文献   

6.
人工智能是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核心所在,也是推动区域协同创新发展的重要工具和手段。珠三角城市群作为中国重要的经济中心区域,具有高水平外向型经济、产业机构优化合理、行政区域规划统一等有利条件,在人工智能产业协同发展中占据得天独厚的优势。论文将从政策协同、资金供给、智力支持和产业载体供给等几个维度对珠三角城市群人工智能产业发展现状和区域内协同情况进行分析,深度分析珠三角在人工智能产业协同创新发展存在的问题,并探究其发展路径。  相似文献   

7.
利用2001-2012年中国省际科技面板数据,对协同创新和自主创新的创新产出弹性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结果发现,地区R&D内部投入与利用区域外部资源的协同创新投入对于地区创新发展具有同等重要的地位。东部地区协同创新与本地自主创新之间表现为较强的互补关系,西部地区协同创新与本地自主创新之间表现为较强的替代关系,以本地技能要素为核心的吸收能力差异是导致东西部差异的主要原因。区域创新应更加关注"开放创新"策略。  相似文献   

8.
都市圈是区域一体化发展的重要空间载体,如何提高其协同创新能力,形成整体效应,是建设现代化都市圈的重要命题。长三角G60科创走廊城市在区域统筹、集聚创新、平台搭建、开放共享、金融服务等方面强化协同合作,共同建设科技创新共同体,其所形成的经验对于都市圈跨行政区域协同创新具有重要借鉴意义。促进都市圈协同创新,要以打造“科技创新共同体”为突破口,健全都市圈统筹协调机制,探索都市圈城市协同合作机制,完善都市圈创新要素开放共享机制,建立健全都市圈科技创新服务体系。  相似文献   

9.
呼包银榆经济区作为资源地区经济转型试点的代表区域,对其协同问题的探索具有重要意义。在对协同理论从企业协同扩展应用至区域发展基础上,使用CITESPACE和PAJEK进行区域发展协同的知识网络与图谱分析,发现领域研究的主要焦点分别是协同创新、协同发展、区域协同、产业协同和产业转移与四类主要问题协同发展驱动力、协同机制、协同绩效以及协同成熟度与评价。综述分析结果对资源型经济区协同研究的深入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0.
倪君 《科技和产业》2023,23(16):26-30
协同创新是创新生态系统的显著特征,也是区域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运用复合系统协同度模型,对京津冀区域创新系统及子系统协同创新水平的演变趋势进行评估分析。结果显示:2012—2020年,京津冀区域协同创新水平呈现不断提升趋势;京津、津冀、京冀创新子系统向均衡发展演变支撑区域整体协同创新水平提升;河北创新系统有序度的快速增长为京津冀区域协同度的提升做出了显著贡献。研究结果可为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的实施成效提供一定研究支撑,同时为“十四五”期间京津冀完善区域创新生态系统、加快建设世界级城市群等方面提供了启示。  相似文献   

11.
罗峰 《特区经济》2011,(6):205-206
随着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很多大城市都在中心及其周边发展区域经济,这种区域一体化的经济形势的辐射范围越来越广,当然这种模式的效益也是及其显著的。成都作为西部地区发展中重要的中心城市之一,由于受到长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的经济发展腾飞的启示,在未来的发展时刻受到大家的关注,本文主要就成都经济区发展现存问题提出思路,并对其区域一体化市场研究提出己建。  相似文献   

12.
运用灰色关联度模型,从经济发展、创新投入、创新环境以及技术转化四个方面分析对经济带11省市创新能力的影响程度。实证结果表明:从整体上看,影响长江经济带区域创新能力的主要因素是经济发展、研发投入以及技术转化,次要因素是创新环境。基于地区差异性,制定政策措施,对于提升长江经济带区域创新能力显的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3.
创意产业区发展带来产业创新和空间创新.文章从空间创新功能角度入手,分析了其城市空间创新模式的现状、问题及理论框架,认为创意产业区发展带来了城市空间转换、产业价值链接、空间与经济互动增长和创新网络系统集成等创新模式,其结果是城市竞争力的不断提高和区域创新体系的形成.  相似文献   

14.
技术创新是区域经济持续发展的重要支撑,是经济快速增长的源泉,从新经济增长理论的视角看,区域经济非均衡增长在很大程度上依赖科技创新,本文通过分析广东支柱产业技术创新的现状与问题,总结其优势与劣势,探讨区域技术创新体系构建与完善的必要性与主要对策,供政府与企业决策  相似文献   

15.
将区域间国防科技工业协同发展关系稳定性的主要影响因素分为区域外环境因素、区域间关联因素和区域自身因素3类共9个因素,通过三角模糊数互补判断矩阵的排序方法,对9个因素的重要性进行排序。研究发现,9个因素对区域间国防科技工业协同发展关系稳定性的影响分为4个层次,共同发挥作用。以成德绵区域间国防科技工业协同发展为案例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6.
提升区域创新绩效是在创新驱动发展背景下促进区域发展的重要手段.对京津冀43个区市2013—2018年的创新政策进行量化,构建空间计量模型,实证研究京津冀各区市创新政策对区域创新绩效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京津冀各区市创新政策与创新绩效均呈现显著正向空间相关性,空间聚集特征明显;创新政策的实施有利于提升本区域创新绩效,且对相邻区域创新绩效存在空间影响效应;创新政策对区域创新绩效的影响及空间效应均存在区域异质性.相对于天津和河北,北京市的创新政策实施对区内创新绩效的促进作用更明显;不同创新政策工具对创新绩效的影响存在差异,相比于需求侧政策和环境侧政策,供给侧政策对本地区创新绩效的促进作用最强;需求侧政策对相邻区域的创新绩效有正向影响,供给侧和环境侧政策对相邻区域创新绩效有负向影响.  相似文献   

17.
成渝经济区是长江上游的经济核心,其实质是以重庆、成都两市为中心,由重庆城市群、成都都市圈、成内(遂)渝经济带、成德绵城市带以及川南城市群组成的成渝城市集群。文章在成渝经济区作为西部增长极的背景下,对该经济区进行SWOT分析,以便更好地实现它的战略意义,促进西部乃至中国经济发展的作用得以充分发挥。  相似文献   

18.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区域内中心城市给周边地区所带来的外部经济效应日益显现,国内部分研究区域经济学的学者在2004年提出了"总部经济"一词,使其成为了国内经济学界的"新兴名词"。本文将"总部经济"和"广州亚运"这两个热点相结合,剖析亚运会对广州发展总部经济所带来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