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名新闻工作者,要把文章、报道写好,固然要思想内容、写作技巧、新闻实效等各种要素,而运用好语言也是一个不可缺少的重要因素。要把准确、简炼、朴实、通俗的语言成功地运用到新闻写作中,写出来的文章、报道才能通俗易懂,容易被大多数受众接受、喜爱。  相似文献   

2.
王蓓 《理论观察》2006,(6):166-167
现场短新闻是广大人民群众反映意见、愿望和想法的最直接的渠道和最有效的途径之一。所谓现场短新闻就是对现场发生的有新闻价值事实的报道,并以短小的篇幅、灵活的形式、简洁的语言将事实传播出去。同时,现场短新闻不仅仅适合于消息体裁,更适合于特写、通讯以及现场短评,包括现场录音报道。它可以运用各种新闻体裁对现场发生的事实进行报道。现场短新闻表达效果的特点是:题材小、含义深、字数少、信息密度高。要收到这样的效果,就要求作者必须具备认识事物、提炼主题、精选材料、布局谋篇、文字运筹等方面的基本功。所以,写好现场短新闻。要具备真实可信性。具体讲,主是要突出鲜明性、动感性和简洁性,三者缺一不可,密不可分。  相似文献   

3.
本文以《新闻1+1》为例,论述了电视新闻深度报道的意义及特点,介绍了《新闻1+1》的报道方式和取得的效果。指出新闻深度报道最显著的特征是具备新闻性、重要性、专题性。《新闻1+1》作为中国当前新闻深度报道的典范,很好地体现了新闻深度报道的这些特点。  相似文献   

4.
于志宏  王岭 《理论观察》2003,(6):100-101
新闻工作者在捕捉新闻事实时要处理好宏观和微观即普遍和特殊的关系,通过宏观思维和多视角深入浅出地报道。向更多的听众普及经济知识,这样既可以提升经济新闻的价值含量,更完整、准确地反映经济现象和客观事物,又可以增加听众对经济报道的关注程度。  相似文献   

5.
浅谈新形势下主流媒体的深度报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深度报道是伴随着受众需求及社会变化,而发展成为的一种重要的新闻文体,在现代报纸版面上占有重要地位。在深度报道上,报纸拥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可以扬长避短地满足受众详细、深入地了解新闻事实的要求。作为主流媒体,要进一步提高影响力、引导力和竞争力,必须高度重视和研究深度报道。  相似文献   

6.
以新媒体语境下经济新闻报道模式研究维度为视角,从新媒体和经济新闻的概念梳理入手,研究经济新闻传播存在的可读性差、信息服务水平较低、新闻报道缺少分析性以及互动性弱和虚假新闻较多的问题,提出在新媒体语境下经济新闻报道要传播真实准确的信息,增强更多的经济语言、加强深度经济新闻报道和选择民生视角报道经济新闻等策略,满足受众理性思考.  相似文献   

7.
张洁 《魅力中国》2014,(3):336-336
报纸的新闻采访把内容写短,让读者可以快速阅读,同时也可以增加平面媒体的信息量。另外新闻采访在写作上要快,只有快才能体现新闻的时效性。在新闻采访写作中,这两点就是新闻价值需要,也是新闻的可读性重--素之一。在新闻采访写作上,我们要通过恰当的角度选择,关注语言表述的形式,要擅长运用多种模糊语言来表述形式,要抓住新闻采访的细节,在写作技巧上要有创新性。  相似文献   

8.
深度报道是一种系统地提供新闻事件的背景、用客观形式进行解释分析、从而延伸和拓展新闻内涵的报道形式,也称之为新闻背后的新闻。从内容上而言,深度报道是否具有反映了广大人民群众关心的重大问题;是否具有新闻要说真话的基本品格;是否具有历史真实记录的新闻使命感,是深度报道最基本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
在广播电视新闻报道中经济新闻采编播出占有很大的比重,但经济新闻采编比较难,难在经济新闻在稿件的形成内容上往往是数字、政策、措施占用的篇幅多,观众收听收看起来比较枯燥。如何引导受众收看经济新闻的兴趣和更加关注经济新闻,要求记者结合电视媒体的优势对新闻事实的表述既有深度、又有广度。实践证明只有了解懂得经济工作,才能报道好经济建设。学习和了解经济理论和政策条文,吃透文件精神,充分运用电视传媒的优势让经济新闻采编"活"起来。  相似文献   

10.
刘继平 《理论观察》2008,(2):170-171
真实是新闻的生命。笔者认为,短也是新闻的生命。我们并不排斥某些重要事件的报道、深度报道需要有较长的篇幅,但广播电视新闻节目也和报纸一样,应以短新闻为主,让短消息唱响新闻的主旋律。 1947年6月新华社总社语言广播部提出:“一条新闻每条在200字左右,专稿在1000字左右。”理由是:短,才能使新闻条数多;短,才能使报道的覆盖面宽广;短,才能使人易记易理解;短,才能使新闻节目多样化。决定短消息唱响新闻的主旋律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相似文献   

11.
佟卉  韩书玲 《理论观察》2008,(4):172-173
什么是深度报道?《新闻学大词典》是这样解释的:“从历史渊源、因果关系、矛盾演变、影响作用、发展趋势等方面报道新闻的形式。深度报道不满足于向受众提供简单的新闻事实,而是使新闻要素进一步深化,要求一方面剖析新闻事实的内部,另一方面展示新闻事实的宏观背景,从总体联系上把握其真实性。深度报道突破了‘一人一地一事’的模式,要求对新闻事实进行跨时空的,由里到外的综合反映。”  相似文献   

12.
魏永玲 《魅力中国》2013,(19):305-305
任何语言都是变化发展的,作为与时俱进的新闻语言,无疑会受到时代环境、人文因素、地城限制等多方面的影响而产生变化。新时期。新闻语言应该具有真实性、亲民性、丰富性和公正性四方面的特性,才能满足人们对新闻报道的新需求和新期待。本文结合自身工作经历和学习积累。就这四方面特性展开论述。  相似文献   

13.
深度报道是一种介于动态新闻和评论新闻之间的相对独立的报道形式。电视深度报道是指充分发挥电视媒体的优势,通过对画面、解说、字幕、现场同期效果声等多种因素的有机结合,对电视新闻的深度进行挖掘,并以最快最佳的传递形式报道给广大受众。电视深度报道通过系统提供新闻背景材料、分析和解释新闻事实的性质、原因、结果等,就社会现象、经济现象、生活现象和广大群众普遍关注的难点和热点问题进行深层次的剖析、揭示其内在本质,从而正确引导舆论、解疑释惑。要很好地达到上述目的而不失之偏颇,就要讲究具体操作方法。  相似文献   

14.
希望的躁动——中国证券市场与高科技产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希望正在躁动中孕育近期来,证券界、科技界、理论界和企业界发出惊人的一致声音:高新技术产业和证券市场是当今最具魅力的产业,两者的融合必将创造中国经济的新奇迹。深圳证券交易所总经理桂敏杰这样说:今天,从政府到民间,从专家学者到上市公司老总,从来没有这样一致地认识到,只有大力发展高新技术并给予充分的资本支持,中国经济才能彻底改善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才能从根本上改变传统的经济增长方式,顺应时代潮流,昂首迈向21世纪。业内人士坦言,九十年代初沪深市场刚起步时,含有高科技概念的上市公司寥若晨星,人们对高科技…  相似文献   

15.
王贺 《魅力中国》2010,(9):11-12
新闻宣传是当今社会公众知情的一个重要渠道,因此写好新闻宣传稿件壶得尤其重要。文章认为,新闻宣传稿有自身独特的写作规范与要求,对于新闻工作者来说要想写好新闻稿就要了解新闻写作坚持的基本标准、基本要求和基本规范。这样才能写好新闻稿件。  相似文献   

16.
怎样把经济报道写得有看头,这一直是广大新闻工作者着力探讨的问题。由于经济报道涉及到各行各业的生产、技术、流通及管理等多个环节,因而它的工作性和专业性较强。如果不动脑筋,是很难写出充满生活气息、读起来津津有味的经济新闻的。近年来我国的经济活动领域不断拓展,经济活动的内容愈加丰富多彩,这些都为媒体搞好经济报道提供了丰富的新闻资源。问题的关键在于记者是否动脑筋,勤思考,善于挖掘新题材,提炼新主题,寻找新视角,运用新手法,不断提高经济报道的新鲜度。  相似文献   

17.
在新闻媒体种类和数量剧增的情况下,一般性报道很难引起人们的兴趣,深度报道是新闻媒体发展的趋势。新闻策划是深度报道成功的关键。为此,新闻工作者必须有敏锐的政治洞察力,丰富的生活底蕴,不断增强驾驭新闻事件全局的能力,才能搞限新闻策划和深度报道。  相似文献   

18.
李豁峰 《理论观察》2003,(4):104-105
新闻作品的人情味是要求在写法上从人的角度写新闻,突出人的活动、人的作用和人的思想感情。报道新闻时要善于捕捉人情味因素,使新闻作品写得生动活泼,可读性强。  相似文献   

19.
要应对经济全球化,我们只有坚持科学的思维方式,才能采取合理的行为模式。坚持开放思维,自觉融入全球化;坚持创新思维,适应知识经济时代的发展;坚持多极思维,世界是一个多极统一的世界。只有这样,才能在全球化面前做出理性选择,而不致误入歧途。  相似文献   

20.
新闻是新近发生的事实报道,求"新"是电视新闻的生命,是新闻发展的基础,是新闻永远不变的追求,是电视节目永葆活力的"法宝"。新闻只有创新,才能更好地宣传和传播,才能提高竞争实力。电视新闻要出新,记者就应当在机制、观念、选题、报道形式、表现手法、稿件写法、节目包装、人才创新等方面下工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