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王杏君 《特区经济》2005,(4):133-134
<正>2004年8月,香港中文大学郎咸平教授以一篇题为《格林柯尔在”国退民进”的盛宴中狂欢》的演讲,引发了一场与格林柯尔董事长顾雏军之间的“郎顾之争”。围绕“郎顾之争”,媒体以及学术界也引发了一场关于国企改革问题的激烈争论。郎咸平教授的观点并不是反对国企改革,只是  相似文献   

2.
2008 顾雏军     
《中国报道》2008,(10):77-77
关键点 与顾雏军有关的最著名事件之一是“郎顾之争”。 2004年,经济学家郎咸平教授发表了题为《格林柯尔:在“国退民进”盛宴中狂欢》的演讲,直指顾雏军使用多种伎俩,  相似文献   

3.
自从“郎顾之争”以来,有关国有企业产权改革的争论就未曾停止过。虽然顾雏军已经东窗事发,但围绕郎咸平教授对产权制度改革的批评而展开的再批评,似乎愈发激烈。[编者按]  相似文献   

4.
顾雏军的被拘,使人们又想起了去年的“郎顾之争”,“郎顾之争”表面上看是关于国企改革过程中国有资产出售的定价问题,但其本质则涉及到我国自改革开发以来一直备受关注的国有资产管理问题。目前,解决这一问题的主角,正是2003年初成立的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以下简称国资委)。自2000年以来,国内企业掀起了“管  相似文献   

5.
陈玉良 《特区经济》2005,(12):103-104
十六届三中全会以后,国企改革真正进入了最后的攻坚阶段。两年来,最引人瞩目的事件是,国有产权转让过程中出现了严重的国有资产流失,“郎顾之争”由此而生,并引发了一场产权改革大争论。这场争论是意义重大的,它最终影响了中央的政策调整,遏制了国有资产进一步流失的势头。但是  相似文献   

6.
从一年前的“郎顾之争”到如今的“严顾之争”,顾雏军遭遇的不再是来自单枪匹马的经济学学术良心的挑战,而是法律专家试图以法律武器进行合法维权的群起而攻之了。这次严义明的胜算将有几何?  相似文献   

7.
如今,郎咸平已成为各大媒体纷纷关注的焦点人物。他是怎么“走红”的呢?郎氏乃“炮轰”德隆系扬名股市,“炮轰”顾雏军引起企业界和经济学界的轩然大波。“郎顾之争”并非只是停留在学术和企业层面,而是吸引了数以万计的网友、股民以及普通百姓的参与,并由此演变为一个“公共事件”。  相似文献   

8.
在2004年发生的这场“郎顾之争”中,国企产权制度改革再次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对于在“国退民进”过程中席卷国家财富的新国有资产流失浪潮,人们表示了愤懑与忧虑。建立一个适合公有企业的公司治理结构,不仅是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也是中国公有企业目前最为迫切的。  相似文献   

9.
2004年中国的资本市场总体让人感觉有些“冷”,不过“冷”中也有一些“热”点,“热”点当然包括影响全国的“郎顾之争”。虽然“郎顾之争”基本上已尘埃落定,但从中透射出的种种观点、论调和问题仍将继续引发人们深深的思考。如果说“郎顾之争”是资本市场理论层面的“热”点的话,那么资本市场实践层面也有一些“热”点让人难以忘记,其中伊利数名高管被捕的事件无疑是很有代表性的事件之一,这些事件与“郎顾之争”暗相呼应,反映出我国企业和我国资本市场在发展过程中还要经历很多的风雨,才可能最终见到美丽的彩虹。  相似文献   

10.
不管是刑事拘留也好还是正式逮捕也罢,也不论是遭天谴报应还是因作科自毙,总之,去年"郎顾之争"的强势人物--一脸憨厚且满口"诚信"的顾雏军终于"从天上掉下来,掉到地上最不干净"且自己最不愿意去的地方.  相似文献   

11.
顾雏军倒台,为郎顾之争作了最后的注脚。贵刊文章《谁扳倒了顾雏军》深入剖析了其倒台的原因,回想起这一段时间以郎顾之争为代表的国企改革路线之争(贵刊曾在《MBO神话覆灭》中详细描述过),让人感慨万分。中国今年落马了多少“英雄好汉”,  相似文献   

12.
2004年前三个季度的统计数字显示,上市公司MBO披露的事件达到8家,大大超过以往年份。加上“郎顾之争”引发的中国经济学界对包括MBO在内的国企改革模式的争论,上市公司的MBO遭到了更多的质疑。  相似文献   

13.
2004年前三个季度的统计数字显示,上市公司MBO披露的事件达到8家,大大超过以往年份,加上“郎顾之争”引发的中国经济学界对包括MBO在内的国企改革模式的争论,上市公司的MBO遭到了更多的质疑。  相似文献   

14.
八月以来,国内媒体最热的便是香港中文大学教授郎咸平,上旬质疑三家企业的账目及舵手侵吞国有资产;向广东科龙电器主席顾雏军、海尔集团董事长张瑞敏及TCL集团董事长李东生下了战书。张瑞敏淡漠地称,郎咸平的质疑对海尔的发展、策略根本没有关系;李东生的反应则是:郎咸平是谁?自称“我不是一个把钱看得很重的人,但是很看重名誉”的顾雏军不像张瑞敏那样超然地“不需要回应”,他回应了,还相当激烈。8月14日,委托香港律师行向郎咸平发出了律师函,指出经《东方早报》、《香港商报》刊出的郎咸平演讲摘要文章对顾雏军造成了诽谤,而且有些评论…  相似文献   

15.
2004年中国的资本市场总体让人感觉有些"冷",不过"冷"中也有一些"热"点,"热"点当然包括影响全国的"郎顾之争".虽然"郎顾之争"基本上已尘埃落定,但从中透射出的种种观点、论调和问题仍将继续引发人们深深的思考.如果说"郎顾之争"是资本市场理论层面的"热"点的话,那么资本市场实践层面也有一些"热"点让人难以忘记,其中伊利数名高管被捕的事件无疑是很有代表性的事件之一,这些事件与"郎顾之争"暗相呼应,反映出我国企业和我国资本市场在发展过程中还要经历很多的风雨,才可能最终见到美丽的彩虹.  相似文献   

16.
史利 《上海国资》2009,(7):53-55
从2004年"郎顾之争国资流失"到科隆案顾雏军被抓,到最近安徽古井集团高营窝案,这些案件均为利用改制之便大量侵吞国有资产的大案要案,大部分是由于改制评估不规范引起的。针对这些问题,笔者根据在评估机构和现在单位的工作经验与教训,从评估项目核准的角度分析了国有企业改制评估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  相似文献   

17.
一直存中小股民中有“郎监管”之称的郎咸平,近期卷入了“郎顾之争”的漩涡中。作为一个经济学家,他坚持经济学家就是要为老百姓负责任,为国家负责任。公司治理的最主要目标就是要让中小股东的利益最大化。  相似文献   

18.
美国财经杂志《福布斯》前不久发表2005年度全球“税负痛苦指数”,中国内地的“税负痛苦指数”位居第二。结果,围绕中国内地的“税负痛苦指数”到底是高是低的问题,财经界掀起了一场大争论。争论的误区是将不同的评价对象混淆,或自言自语,或唇枪舌剑。  相似文献   

19.
栏目介绍     
《环球财经》2009,(12):16-17
作为中央电视台财经频道滚动播出的“环球财经连线”栏目,为《环球财经》杂志与中央电视台独家合作的项目,自从2009年9月14日播出以来,颇受各方好评。应读者要求,亦为共同分享全球财智,把脉世界动向,《环球财经》杂志将与中央电视台同步,每月特推出杂志版“环球财经连线”,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20.
鲁宁 《上海国资》2005,(11):14-15
国内经济学家们的名声似乎越来越臭。一年之内,连续三场风波(事件)令原本(计划经济年代)声誉就不佳的经济学家们“屋漏偏逢连日雨”。三场风波梯次出现:先是郎顾之争一些经济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