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华民族”是我国各民族的总称,是中华各民族精神文化凝聚而成的一个集合概念,它标志着中华各民族在历史的发展长河中,饱受磨难却始终巍然挺立于世界的东方,  相似文献   

2.
黄承捷 《广西经济》2009,(12):50-51
促进边境地区特少数民族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是我国一项重要的民族政策.2000年国家实施兴边富民政策以来.各民族地区结合实际,不断探索加快发展本地区经济的政策措施.地处桂西南边陲的那坡县在促进边境地区特少数民族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上积极探索,刨新机制。做了大量有益的尝试,取得了较好的成绩。但由于边境地区特少数民族聚居地在生态、人文和地理空间上不确定因素的多重耦合.边境地区特少数民族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仍存在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值得我们深入地探索和思考。  相似文献   

3.
近日,甘肃省委书记、省长陆浩在省博物馆会见了台湾海峡两岸和平统一促进会、台湾人民推动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台湾两岸和平发展研究会会长郭俊次,台湾南投县政府文化局局长陈振盛及来兰州市参加“甘肃省《中华故土地图》展示揭幕暨陇台故土交换仪式”的台湾少数民族送土代表团全体成员。  相似文献   

4.
文化篇     
《中国城市经济》2009,(12):65-65
说到茶不能不讲文化。一个民族的茶文化代表了那个民族特有的文化传统。而我们在坦洋工夫红茶中,品到的是中华几千年的儒家文化中庸和谐文化。无论是坦洋工夫的自然生态环境,还是生产工艺和流程等等,无不生动地体现了这种深厚的民族文化。  相似文献   

5.
李静 《魅力中国》2011,(11):247-247
回族是中华民族大家庭中的一个重要成员,回族的形成和发展与唐宋时期的开放程度是分不开的,尤其是历史上伊斯兰文化对回族的形成起了重要作用。同时回族又是在中华大地形成的一个少数民族,在其形成与发展中吸收和承载了大量中华传统文化,并经历了对中华传统文化到中华民族再到国家高度认同的过程。本文试图从以上两方面对现代回族的民族文化认同做简单的梳理。  相似文献   

6.
五千年的中华文化博大精深,其中,“善”文化贯穿古今而不衰,它渗入在各民族人民的日常生活之中,融化在每个民族成员的血液之中,成为我国各民族共有的精神财富和精神支柱。我们常说“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朵花”,各民族有各民族的独特的文化,像五十六朵花一样开放在祖国的大地上,璀璨艳丽、斑斓多彩。在这种异彩缤纷的民族文化中,有着一个共同的特质,那就是“道”、“善”的精神追求,这,已经成为我们中华各民族共同生命的最高境界。  相似文献   

7.
乐百氏、中华、美加净、大宝……一个又一个伴随我们成长的民族品牌在落入外资企业手中后变得默默无闻,如今,可口可乐收购民族支柱企业汇源果汁,再次点燃了人们对外资并购热潮的忧虑。随着可口可乐一声“收购”,一个行业的重新洗牌就将由此展开。  相似文献   

8.
日前。中交集团所属中路公司与吉尔吉斯交通通讯部共同签署了比什凯克——土尔尕特(400~439公里段)道路修复项目合同,总金额1540万美元。该项目位于吉尔吉斯南部,是连接吉尔吉斯首都比什凯克与中国口岸土尔尕特的交通要道,也是吉尔吉斯南北交通动脉之一。该项目由亚洲发展银行投资,全长39公里。路面宽度7米,设计为双车道的沥青混凝土路面。工程将于2010年4月正式开工。  相似文献   

9.
美国的一位学者曾说:拥有工厂不如拥有市场,而市场是靠品牌的垄断。行业的一句流行语这样讲:一流的企业是卖产品,二流的企业是卖技术,三流的企业是卖品牌。一个国家有没有品牌,或一个民族有没有品牌,已是一个国家经济实力强弱的标志。我国经过二十多年的改革开放.经济发展速度令世人瞩目,但至今仍没有能与国际品牌相抗衡的强势品牌。特别是入世之后,外资大量涌入国内.这一方面给我国民族企业注入了资金、技术:另一方面也使得洋货品牌逐步挤占了国货品牌在某些领域的大块市场份额。为了防止中国成为世界贴牌工厂,经济上受制于人,我们必须创建自己民族的强势品牌,并使之与国际品牌抗衡。而民族品牌的成长要以民族文化为载体,以民族精神为依托。  相似文献   

10.
澄波  苏航 《东北之窗》2012,(2):47-47
也许是因为孔圣人的思想召唤,全国策划界大师级人物聚首曲阜,就有一种对中华传统文化寻根和求解的意味。从孔子那里寻找智慧,来澈活我们新时代的文化创意产业,这是一代策划人的使命。对孟学刚而言,这个以研究弘扬民族文化为己任的专家,在浸透中华儒家文化源头的曲阜大地,在膜拜孔圣人高深思想的再思索中,如何把中华传统文化发扬光大,走向世界,就成为他策划的主题。  相似文献   

11.
王晓 《宁波通讯》2008,(10):56-57
各位党员,大家好:2006年6月2日,这是一个不平凡的日子。这一天,国务院公布了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遗产名录,其中包括民间文学、民间音乐、民间舞蹈、传统戏剧、曲艺、杂技与竞技、民间美术、传统手工技艺、传统医药、民俗在内共计518项中华优秀民族文化。这使得文化界乃至社会各界人士欢呼雀跃,因为这些传统优秀民族文化终于得以保存、抢救并传承发展下来。  相似文献   

12.
对于国家,国脉和城脉至关重大。对于家庭,血脉和亲情水乳交融。著名社会学家费孝通说:“血缘是稳定的力量。在稳定的社会中,地缘不过是血缘的投影,不分离的。生于斯,死于斯,把人和地的因缘固定了。”一个家族的血脉往往和地理的风水龙脉连接在一起,可以说,任何一个小小的村落,都有着风水龙脉的印记,这是中国人内心不可磨灭的秘密。  相似文献   

13.
邓小平的民族和谐思想立足于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立足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立足于真正的民族平等、民族团结,着眼于各民族共同发展和繁荣,从全局和战略的高度阐述了一系列重要的观点和理论,为我们党和国家顺利开展民族工作指明了方向,为实现民族和谐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奠定了深厚的思想基础。  相似文献   

14.
王成名 《魅力中国》2010,(32):96-96
民族多样性将长期存在是社会主义时期民族发展的一条客观规律。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的今天,民族的多样性是民族发展积极而重要的因素。国内外不同民族政策的实践告诉我们,民族政策对于多样性的发展有直接而深远的影响。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过程中,以“尊重差异、包容多样”的民族政策观为指导将有助于我们实现民族和谐,促进各民族的共同发展,达到世界和谐。  相似文献   

15.
构建和谐社会,并不是要掩盖矛盾和回避冲突,而是要认清矛盾并采取有效措施和正确方法,解决矛盾,化解冲突,积极地应对不断出现的新情况和新问题,使社会达到和谐稳定。而民族问题是构建和谐社会的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也是关系到国家稳定和统一的大局问题,更是一个国家能否尽快走向繁荣富强的主要因素。因此做好民族工作,既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客观要求,也是实现中华民簇复兴这一伟大目标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16.
犹太民族是一个流浪民族,但是这一特殊的族群在千年的流浪中历经磨难却仍能维系其单一的民族性,有着坚强的民族凝聚力,这是世界民族发展史上的一个奇迹。这种民族的凝聚力来自于一神论的宗教信仰,并通过犹太社区这一特殊的纽带而愈加坚韧与顽强。  相似文献   

17.
欲闻 《西部论丛》2009,(9):88-95
“我几时说得上,我又不在马背上悬个酒囊。” 这是云南省通海县诗人苏大客专门为居住在凤凰山下的蒙古族写的长篇叙事诗《涅槃的民族》的题记。在诗前的说明里,他写到:这是一个马背驮来的民族,从游牧到征战,其后裔在西南一隅经历军垦、拓边、网渔、农耕等变迁,生存繁衍,洗涤煎熬、挣扎嬗变,时至今日,不仅仅是个奇迹那么简单——这是一个涅檗的民族,我们没有理由不进行关注,因为关注它就是关注苦难本身。  相似文献   

18.
处在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的现代化社会中,传承和发扬传统优秀民族文化显得尤为重要.由于少数边疆民族地区的特殊地理位置,使其具有不同的宗教和语言文化,高校大学生对中华传统文化地了解不够深入,而且传统文化教育中很容易忽视民族文化教育,这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民族文化认同感降低.本文结合普洱市边疆民族地区高校文化教育状况,主要阐述了在中华传统文化教育中融入大学生继承、弘扬优秀民族文化的重要性,归纳总结了边疆民族地区普洱市大学生继承和弘扬优秀民族文化,融入中华传统文化教育的对策,从而更好地指导高校中华传统文化教育工作的开展,为相关研究提供参考意见.  相似文献   

19.
一个拥有12亿人口的大国,如果没有自己的民族工业,便谈不上国力的增强,甚至谈不上民族生存的保障。今年,我国将以不低于30%的幅度,降低进口关税税率总水平,一场争夺中国市场,决定中国民族工业生死存亡的竞争由此进人关键时期。设问:国货的腰杆为什么这样软?当外商开动拖拉机,在我们这块被誉为国际市场最后一块“处女地”上纵槽驰骋时,我们为什么不举起自己的刺头?我们不能也不可能把自己打开的大门重新关上,只能越做越开,这是时代的潮流,也是历史的必然。大多国人的消费观念也将越来越实在,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他们购物时…  相似文献   

20.
浅谈西部地区民族文化多样性的保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西部是我国少数民族聚居、民族传统文化积淀浓厚的地区,民族文化的多样性是西部文化的显著特征,但在西部大开发与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其民族文化的多样性受到了很大的冲击。如何才能保持西部地区民族文化的多样性?这是我们在开发西部的过程中必须着力解决好的一个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