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首先.我不认同现在跨国公司在中国已经造成隐性垄断。这里先要弄清“垄断”的概念:简单说来“窒息竞争”才叫垄断.也就是因为一个企业的存在.使其他的企业在该行业都无法生存。而在我看来.目前在中国的跨国公司还没有使哪个行业的竞争处于窒息的状态。现在不过在一些行业出现市场的高度集中状态.市场的高度集中和垄断是两个不同的阶段.市场集中在前.接下来才会有出现垄断的可能。  相似文献   

2.
当国美和永乐并购之事尘埃落定后,他们之间的一切恩怨是非都已经不在重要了,现在最关键的是合并起来的新国美如何驾驭这支“大船”。有句话叫做“当局者迷,旁观者清”,为了使这支家电连锁“航母”顺利地通过磨合期、获得利益的最大化。我们请各位专家来为他们今后的发展号一把脉。  相似文献   

3.
上海家电连锁大鄂永乐家电在经过两年筹划之后于6月18日正式登陆北京.开设了在北京的第一家店。永乐家电董事长陈晓说:“如果不拿下北京与广东的市场,永乐就谈不上是全国性的连锁。“陈晓的这番话让我们看出永乐进入北京的决心,但永乐究竟是“永乐”京城还是永乐自身,是包括像国美、苏宁这样大的家电连锁企业所共同关心的问题。  相似文献   

4.
从证券市场的反映看,在香港上市的国美和永乐合并后的开局并不稳定,双方的股票在香港联交所出现了大涨大落。7月26日,国美电器(0493HK)和中国永乐(0503HK)复牌第一天,股价便双双持续走高。国美大幅飙升8.66%,此前一直低迷的永乐更一度大涨超过14%。然而,好景不长,一周后国美和永乐股价开始迅速下跌,截至到8月9日,永乐又回调到2.15港元左右,国美也回调到66港元左右。  相似文献   

5.
国美并购永乐并非家电连锁业整合的结束,而是意味着一个新时代的来临7月17日上午10:03,在香港上市的永乐电器在交易3分钟后突然宣布暂停交易,并等待影响股价消息公布。此后一周内,市场上关于国美收购永乐的传闻甚嚣尘上。  相似文献   

6.
《中国经济周刊》2006,(32):48-48
关于国美、永乐合并 “如果国美和永乐能够成功联姻,我们会对永乐表示祝贺。陈晓是我的好朋友,通过与国美重组,他和他领导的团队实现了自己的价值。另外,我们也会对车美表示感谢,因为它为中国家电连锁市场的整合做出了贡献,并使我们减少了一个竞争对手。”  相似文献   

7.
7月25日,沸沸扬扬的国美永乐合并案终于有了最终结果。在当天晚上的发布会上,中国头号家电零售商国美电器(HK.0493)宣布将以股权加现金方式全盘收购竞争对手中国永乐(HK.0503),每股中国永乐股票可换得0.3247股国美电器股份,此外国美电器还将为每股永乐股票支付0.1736港币,交易总作价为52.68亿港币,收购完成后永乐将退市。  相似文献   

8.
王斌 《西部论丛》2008,(2):58-59
国美以36.5亿元收购大中成为各大网站的头条新闻。国美高层对此次收购的解释是用金钱去节约机会成本和时间成本,让资源配覆更加合理。然而,这桩收购案的新闻发布会好像是国美自导自演的“独角戏”,大中没有派一个人参加。而且有消费者明确反对国美收购大中,认为这会造成北京家电连锁市场的垄断。那么,国美收购大中谁是真正的赢家?完成收购之后的国美能否给苏宁造成威胁?家电产品是否会因国美垄断北京市场而涨价?  相似文献   

9.
2006年7月25日,经过扑朔迷离的讨价还价,国美、永乐在北京联合宣布,国美电器(493.HK)以“股票+现金”的形式并购中国永乐(503.HK),收购总价52.68亿港元,国美为此支付现金4.09亿港元。根据2005年数据推测,合并后的美乐(国美与永乐的简称,下同)年营业额(仅包括上市门店)将达到302亿元,拥有门店501家,从而奠定自己在国内家电连锁业的龙头地位。在美乐的联合新闻发布会上,表情严肃的陈晓如是说:“永乐和国美两家企并购乃情非得已?业都清楚地认识到:我们两家携手合作,比起我们继续各自为战将更高效。”作为中国第三大家电连锁企业,永乐如此迅速…  相似文献   

10.
家电连锁“扎堆”北京1.5公里一家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眼看着国美、大中、苏宁三大家电连锁巨头即将垄断80%的北京家电市场,上海永乐、云南盛兴再也按捺不住,急火火地加入了这场“圈地大战”。面对门店密集的北京市场,巨头们仍然兴致不减地“密谋”扩张。据估算,今年年底,将有140家家电连锁门店密密麻麻地分布到北京的市区和郊区。  相似文献   

11.
全流通催生企业控制权之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琼 《上海国资》2006,(8):88-90
全流通后,基于产业整合战略和资源价值重估引发的上市公司控制权争夺将成为控制权市场的主流近日,国美、永乐在上海、香港等地联合召开发布会,共同宣布国美已全面要约收购永乐,通过“股权 现金”模式,以总价52.68亿港元实现收购,国内家电业最大并购案尘埃落定。  相似文献   

12.
家电零售业:巨头并购的动力何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7月25日,国美电器采用现金加换股方式,正式收购中国永乐。 国美和永乐合并后,新公司的门店数量将达到600多家,销售规模可能达到650亿元,是位居第二的苏宁电器销售规模的1.64倍,这意味着国内家电连锁业巨头的竞争格局发生了重大变动,原有均衡已被打破,新一轮“洗牌”开始。  相似文献   

13.
一场惊世并购.彻底改变了中国家电零售业的格局:由“三分天下”变为了“两强争霸”;但外界反应更强烈的是.下一步会不会出现国美一家独大.甚至一统天下的局面?上月.国美和永乐的“惊天大合并”终于一锤定音;与此同时,此次合并“是否构成垄断”、“合并后是否将带  相似文献   

14.
陈丽青 《新财经》2006,(7):52-53
“并购和开店是两种不同的投资方式,开店是一家一家开,并购是一次性资本支出。苏宁不排斥以并购方式来扩大现有规模,但我们要核算投入和产出,不会盲目出手”2006年家电连锁业风云迭起。国美电器在资本市场上动作频频,大中电器与永乐电器强强联手,而苏宁电器也在近期宣布将定向增发新股,通过再融资扩充资本实力。中国家电连锁业三足鼎立格局已经形成。面对变化中的竞争格局,苏宁电器将如何应对?总裁孙为民的回答坚定而自信:“只看市场,不看对手。”  相似文献   

15.
观点     
《新财经》2006,(9):8-8
国美收购永乐改写家电连锁格局事件7月25日,本刊封面人物对黄光裕做独家报道不足一个月,国美采用现金加换股方式,以52.68亿港元并购永乐,实现了中国家电连锁业“老大“和“老三”的合并。有分析认为,这一举动直接剑指排名第二的苏宁,家电连锁业“双寡头”时代已经来临。  相似文献   

16.
苏宁出击     
国美永乐合并之初号称要“打到苏宁合并为止”的豪言壮语言犹在耳,此番苏宁却直接打到了永乐的家门口,业内人士对此的评价是“意料之外,情理之中”,而在近半年的沉默观望之后,张近东捏到了国美和永乐的“痛脚”。[编者按]  相似文献   

17.
媒体     
如今谨慎得有些慢性子的国美,离人们印象中过去那个风风火火杀气腾腾的国美相去甚远。其实国美面临的挑战,并非国美或者苏宁独有,而是时代所赋予所有传统企业的压力。所谓船大难掉头,越是历史上比较成功、规模比较大的企业,其转型越发艰难。除了转型的路径,节奏如何把握也是个问题。实事求是地说,国美在以商品为中心的道路上才走到一半,现在又要去应对更高阶的挑战了。此时的国美身躯虽然庞大,却像个有病壮汉,经脉不通。  相似文献   

18.
我国电信行业经过2000年和2002年的两次大调整,目前已经形成了电信、网通、移动、联通、铁通和卫通六家业务运营商并存竞争的局面。从原先中国邮电一家独大的高度集中垄断发展到各种业务分开经营的多家寡头垄断竞争,可以说,我国电信业务运营市场的竞争程度在逐步提高。本文选取2000-2003年我国各家电信业务运营商的业务收入总额作为研究对象,分析在这四个年份我国电信运营市场的市场集中度,并从中观察我国电信市场的竞争程度。  相似文献   

19.
中国信用卡市场目前还处于其发展的初级阶段,市场规模较小,市场结构呈现出两寡头主导的垄断竞争格局,市场交易结构和收入结构还有待完善。从发展趋势上看,中国信用卡市场的规模将实现实质性的扩张,市场结构将转向多寡头垄断竞争的格局,市场交易结构和收入结构将不断趋于合理。  相似文献   

20.
自去年以来,一系列不利因素笼罩着房地产业,在这样的环境下,却依然有一些不以房地产为主业的企业或“外行”企业闯入房地产业。国美电器素以薄利多销著称,而国美电器的每一次扩张,每一次声名鹊起也几乎都是凭借价格战来赢得市场。而现在,国美电器似乎又要将这个制胜法宝带到房地产市场,市场会买国美的账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