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梁红 《魅力中国》2009,(18):197-198
我国的戏曲艺术博大精深,是以唱、做、念、打综合表演的戏剧形式。它拥有丰富的艺术表现手段和特殊的艺术魅力。"身段"功是戏曲表演的基本功,是唱、做、念、打表演形式的载体,是戏曲教学中的一门"主课"。身段是戏曲表演艺术塑造人物形象、揭示人物内心活动的重要手段之一  相似文献   

2.
常飞 《魅力中国》2014,(10):67-67
戏曲表演的四项基本功,也是戏曲表演的四种艺术手段。戏曲在长期的过程中,逐渐融合唱、念、做、打各种艺术手段,为本故事,为塑造人物服务。  相似文献   

3.
王淑轲 《魅力中国》2014,(23):101-101
在艺术的大家庭中,戏曲表演艺术与其他艺术之间的区别是显而易见的,但在表演艺术的范畴内,戏曲表演区别于其他艺术形式。主要以唱、念、做、打为戏曲表演的艺术手段,塑造人物、敷演故事。唱,指传声、传情的歌唱;念,指有节奏感和音乐性的念白;做,泛指表演技巧,一般又特指舞蹈化的形体动作;打,是传统武术和翻跌的舞蹈化,是生活中格斗场面的高度艺术提炼。这四种表演手段,根据它们的异同,可分为由唱、念互为补充构成戏曲表演的音乐语汇,和由做、打二者相互结合构成戏曲表演的舞蹈语汇。在戏曲表演中音乐词汇、舞蹈词汇都不是单独运用的,而是有机结合融为一体,为出人、出戏、出情服务。唱念做打是戏曲表演的特殊手段,也是它的特殊语汇,它们的结合,构成戏曲表演形式的重要特点。  相似文献   

4.
王淑芳 《魅力中国》2010,(17):225-225
戏曲表演是一种独特的歌舞表演,它把多种艺术手法有机地融合在一起,按照一定程式体现出来。“唱、念、做、打”就是戏曲表演的概括统称。在戏曲表演中。“唱”。嗓音宏亮,唱腔委婉动听。未见其人,先问其声,夺人耳目。“念”即念白,指用艺术手法处理过的舞台语言,富于节奏感,抑扬顿挫,掷地有声。而最富于表现力的是它的“做”。即做功,指各种节奏化、舞蹈化的表演动作,包括各种神情、意态、身段、工架以及成套的独舞、群舞乃至运用翎子、帽翅、水袖、马鞭等物质材料创造的身段等,而且“做功”表演最能配合“唱腔”表演来达到戏曲艺术的最高境界的。  相似文献   

5.
黄岩 《魅力中国》2011,(21):103-104
中国戏曲博大精深,在我国表演艺术历史的长河里渊源流长,它是表演艺术宝库中一颗闪亮的明珠,在历代无数的戏曲作者和表演艺术家的不断创新下,至今已形成集“唱、念、做、打”为一体的程式化表演体系,在戏曲舞台上,无论是唱、念、做、打、都有它很规范的表演形式,而这些规范的表演形式都来源于生活,但是它经过艺术的加工提炼,又高于生活,至今已经形成我国传统戏曲所独有的一种舞台表演模式。传统的程式化身段表演套路“起霸”就是戏曲程式化身段表演的典范,同时它也是传统戏曲最具代表性的程式化表演身段套路之一,它是传统戏曲身段表演艺术魅力的最好的体现。  相似文献   

6.
齐魏 《魅力中国》2013,(28):109-109
我们知道任何戏曲的表演手段无非有两大类,一为语言,二为动作。戏曲在语言方面是唱念,在动作方面是做打;这就是戏曲的“四功”;唱居首位,念居第二,可见念白在戏曲中的重要性。戏曲中唱的曲目很多,但重念、重做、重打的剧目也不少,  相似文献   

7.
邵桃云 《魅力中国》2009,(36):181-181
艺术创造力离不开一个戏曲演员的文化素养的提升与感悟能力的强化。一个戏曲演员不能满足于做一个演技娴熟的艺匠,不能满足于人物塑造的一般性理解与认识。如果把唱、念、做、打这一整套复杂繁难的表演技艺,称做戏曲演员的物质手段的话,那么在剧本文学中所规定的独特性格、真实的感情和鲜明的任务创造,则可以看作是这些物质手段所要体现的文化内涵,它是戏曲演员表演二度创作的依据和任务。在所有戏剧表演形式中,戏  相似文献   

8.
崔巧云 《魅力中国》2014,(17):70-70
中国戏曲是一门综舍性艺术.它历史渊源,内涵博大,它以一种雅俗共赏的形式深植人心。它是集音乐、歌舞、表演等各种艺术门类的表现手法于一身,在舞台上展现的一种独特的表演艺术形式。“唱、念、做、打”是戏曲表演的特殊艺术手段,也是戏曲演员必备的基本功。掌握基本功夫,实际上就是要掌握戏曲表演艺术上的全部表演能力和表现手段。作为一名优秀的戏曲演员.必须要具备扎实和娴熟的的基本功,才能塑造鲜活的舞台人物.来感染听众。  相似文献   

9.
李现军 《魅力中国》2013,(16):107-107
中国戏曲是以“唱、念、做、打”的综合表演为中心的戏剧形式。它有丰富的艺术表现手段。有与表演艺术紧密结合的综合性,才使中国戏曲富有特殊的魅力。戏曲表演的总体手法是:“唱、念、做、打”,唱,被列为首位,因为唱是戏曲的灵魂,是戏曲钗事抒情、表达剧中人物思想和塑造人物的主要表现手段。唱腔不仅是戏的灵魂,还是一个剧种的重要标志。法国著名雕塑家罗丹说:“艺术就是感情,”我国唐代大诗人白居易也说:“感人者莫先乎于情。”所以戏曲的唱腔最忌讳的是“口唱心不唱”成为“无情之曲”,哪怕“五音”准、“四呼”清,如果没有深入到人物的内心去唱,也只能成为一个“唱戏匠”,而不能成为一个艺术家。  相似文献   

10.
王爱霞 《魅力中国》2009,(20):165-165
中国戏曲博大精深,它起源于起歌舞,经过长期的发展和演化,逐渐形成有故事、人物、对话和曲调和艺术形式。戏曲是中国特有的一门综合艺术,集文学、音乐、美术、歌舞、杂技、表演于一体。其中表演占有突出的地位。戏曲表演手段极为丰富,通常概括为唱、念、做、打四个方面。  相似文献   

11.
崔巧云 《魅力中国》2014,(20):124-124
在戏曲舞台上,演员要塑造栩栩如生、神形兼备的人物形象.让人过目不忘,产生能震撼人心的艺术魅力,除了唱、做、念、打以外,还要有身韵、神形的完美结合。演员必须通过自身的刻苦训练,掌握娴熟的表演技巧,打下扎实的基本功,为塑造人物奠定坚实的基础。在戏曲基础的身段训练中,则要多在“韵”字上下功夫,加强身韵的训练,才能使自己的表演艺术达到一种完善的境界。  相似文献   

12.
戏曲表演的四项基本功,也是戏曲表演的四种艺术手段.戏曲在长期的过程中,逐渐融合唱、念、做、打各种艺术手段,为本眼故事,为塑造人物服务.早在汉代百戏中就有<东海黄公>的节目,通过无数和杂技,表演简单的故事.  相似文献   

13.
张绪霞 《魅力中国》2010,(3):370-370
戏曲是中国传统的戏曲形势。是包含文学、音乐、舞蹈、美术、武术、杂技以及表演艺术各种因素综合而成。表演上着重运用以生活为基础提炼而成的程式性动作。和虚拟性的空间处理,讲究唱、做、念、打艺术。表演富于舞蹈性,技术性很高,构成有区别其他戏剧而成为完整的戏曲艺术体系,在艺术比上具有明显的特殊性。  相似文献   

14.
李红彬 《魅力中国》2013,(32):70-70
戏曲是中国传统艺术之一,剧种繁多有趣,是融文学、音乐、舞蹈、美术等一体的综合艺术。它是以写意的程式化舞台表现形式,通过演员唱、念、做、打艺术的再现生活.而在戏曲唱、念、打、的四功五法中,无伦何种表现都是由内向外,其神韵都是通过表演来展现剧中情节,表达人物的思想情感,去传情达意,按照角色情感需要,运用不同的表演手段,表达人物的思想情感,以求得完美的艺术形象。  相似文献   

15.
段俊林 《魅力中国》2010,(31):253-253
戏曲舞台动作是歌舞动作,具有程式性特征。戏曲程式性动作的含义不仅包括形体动作,还包括语言、念白、唱腔、音乐及戏剧冲突展开的方式。它是一个动态的系统,是在相对稳定中不断变化发展的系统。一代又一代的前辈艺人在漫长的艺术实践中,根据审美的原则,时代的需求,对戏曲素材一自然形态生活的概括、提炼、夸张、变型并规范成了今天戏曲舞台上的唱、念、做、打等基本表现手段和一整套节奏鲜明、规范严谨的技术格式,这就是“戏曲程式”。  相似文献   

16.
中国戏曲博大精深,它起源于起歌舞,经过长期的发展和演化,逐渐形成有故事、人物、对话和曲调和艺术形式.戏曲是中国特有的一门综合艺术,集文学、音乐、美术、歌舞、杂技、表演于一体.其中表演占有突出的地位.戏曲表演手段极为丰富,通常概括为唱、念、做、打四个方面.它是在戏曲长期发展中,历经数代艺术家不断实践创新,总结发展的产物.  相似文献   

17.
司鼓与指挥     
何富伟 《魅力中国》2013,(16):93-93
在我国传统戏曲艺术的呈现上,有着三分演唱,七分伴奏的说法。由此可见,在整个戏曲的演出环节中,戏曲伴奏所处位置的重要和必要性。戏曲伴奏是指通过弦乐、弹拨乐、吹管乐、打击乐和代表剧种特色的主胡等乐器的伴奏、合奏、重奏及协奏,在演出中起至Ⅱ托腔保调,衬托表演的作用。演员唱、念、做、打的表演,无不需要以上器乐的伴奏。戏曲伴奏是一出戏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演员表演的组成部分,是为剧情服务、为演唱服务的,必须统筹考虑全剧的接口,以及各个演员的具体声腔特色,伴奏要配合演员充分体验角色的心态、情绪的微妙变化,不仅要对音乐本身进行诠释,而且需要对剧情、演唱演员的个性特点进行详细研究和了解,通过音乐刻画人物形象,揭示剧中人物的内心世界,表现剧中人物性格的对比与冲突,推动戏剧矛盾和情节的展开与发展,这样才能相得益彰,珠联璧合。  相似文献   

18.
戏曲表演的四项基本功,也是戏曲表演的四种艺术手段.戏曲在长期的过程中,逐渐融合唱、念、做、打各种艺术手段,为本眼故事,为塑造人物服务.旱在汉代百戏中就有<东海黄公>的节目,通过无数和杂技,表演简单的故事.唐代盛行歌舞,以载歌载舞著称.宋杂剧演出分"艳段"、"正杂剧"、"杂扮"三部分,把歌舞、戏剧、杂耍集于一台,起相互影响和融合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薛娟 《魅力中国》2010,(11):107-107
戏曲的表演艺术是一个历史的流程,不同时期的戏曲有不同的表演。在不断地发展衍变中,表现出阶段性的特点,不同阶段显示出各不相同的历史形态。戏曲现代化,关系着戏曲艺术的发展和兴旺,是戏曲工作者和广大戏曲观众非常关心的课题。戏曲的现代化,首先是从内容上反映新时代和新生活,这方面许多前辈作了多年的探索和尝试,它在成功和失败之中不断地前进。实践证明,戏曲这种民族艺术形式,不但是能够反映现实生活的,而且存在着很大的潜在力量。  相似文献   

20.
康江涛 《魅力中国》2014,(4):128-128
戏曲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艺术。元代多称之为“词曲”、“杂剧”,明清多谓之为“传奇”,现在所称的戏曲由文学、音乐、舞蹈、美术、武术、杂技以及表演艺术各种因素综合而成的。我国各民族地区的戏曲剧种约有三百六十多种,传统剧目数以万计。我国的戏曲艺术是一种综合表演形式,它的语言是歌唱化,就连动作也是舞蹈化的,即舞台表演的行动意念和思想感情都是受所扮演人物制约和角色支配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